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組(第2版)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組(第2版)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組(第2版)》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組(第2版)
  • 作者:詹友剛
  • ISBN:9787302169116, 730216911X
  • 頁數:684頁
  • 定價:7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叢書名:21世紀高等學校基礎工業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以美國PTC公司的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3.0為藍本進行編寫,其內容包括產品設計與Pro/ENGINEER解決方案、參數化的Pro/ENGINEER三維建模概述、Pro/ENGINEER軟體的安裝、使用前的準備與配置、截面草繪模組、零件設計基礎、零件設計進階、零件設計範例、裝配模組、模型的測量與分析、工程圖模組和定製Pro/ENGINEER套用環境。
本書採用由淺入深、前後呼應的教學原則,在內容安排上,為了使讀者更快、更深入地理解Pro/ENGINEER 軟體中一些抽象的概念、複雜命令和功能,書中配備有大量的練習和範例;在寫作方式上緊貼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3.0的實際操作界面,採用軟體中真實的對話框、操控板、按鈕、圖示等進行講解,使初學者能夠直觀、準確地操作軟體進行學習,從而儘快地上手,提高學習效率。

圖書前言

Pro/ENGINEER是由美國PTC公司推出的一套博大精深的三維CAD/CAM參數化軟體系統,它的內容涵蓋了產品從概念設計、工業造型設計、三維模型設計、分析計算、動態模擬與仿真、工程圖的輸出到生產加工成產品的全過程,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電纜和管道布線、模具設計與分析等實用模組。套用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車、機械、數控(NC)加工、電子等諸多行業。
由於其強大而完美的功能,Pro/ENGINEER幾乎成為三維CAD/CAM領域的一面旗幟和標準。它在國外大學院校里已成為學習工程必修的專業課程,也成為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技術。
Pro/ENGINEER 野火版是美國PTC公司於2003年新推出的Pro/ENGINEER系列產品中的旗艦產品,該軟體在原有的2001版本基礎上新增眾多功能,特彆強調了設計過程的易用性以及設計人員之間的互聯性。原有的Pro/ENGINEER產品的版本升級周期為半年一次,而本次升級卻花了兩年的時間,其產品性能有了質的改善。
Pro/ENGINEER野火版3.0構建於Pro/ENGINEER野火版的成熟技術之上,新增了許多功能,使其技術水準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了滿足廣大讀者對野火版3.0高漲的學習需求,特推出本教程。
本書的第一版自2003年推出以來,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這次版本升級過程中,新增了大量的內容,使本書的性價比更高。
本書內容全面,包含零件建模、裝配和工程圖,讀者在學習本書後,將會具備運用Pro/ENGINEER軟體進行一般產品的設計能力,並為進一步學習高級和專業模組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書目錄

第1章 產品設計與Pro/ENGINEER解決方案 1
1.1 CAD產品設計的一般過程 1
1.2 Pro/ENGINEER解決方案 2
1.3 Pro/ENGINEER Wildfire新特性 9
1.3.1 方便易用 10
1.3.2 適應面廣 11
1.3.3 適合創造一流產品 12
1.3.4 完全適合解決目前最棘手的製造問題 13
1.3.5 改善了對CAD環境的管理 15
1.3.6 提高了創新過程效率 16
1.3.7 完整而全面的數據管理CAD 18
第2章 參數化的Pro/ENGINEER三維建模概述 20
2.1 三維模型 20
2.1.1 基本的三維模型 20
2.1.2 複雜的三維模型 21
2.2 基於特徵的三維模型 22
2.2.1 關於“特徵” 22
2.2.2 用“特徵”添加的方法創建三維模型 22
2.3 基於特徵的全參數化的Pro/ENGINEER三維模型 23
2.3.1 截面的全參數化 23
2.3.2 零件的全參數化 24
2.4 基於特徵的全參數化軟體Pro/ENGINEER的優勢 24
第3章 Pro/ENGINEER軟體的安裝 25
3.1 硬體要求 25
3.2 作業系統要求 26
3.3 計算機設定 26
3.4 查找計算機(伺服器)的網卡號 29
3.5 查找計算機(伺服器)的名稱 30
3.6 Pro/ENGINEER Wildfire3.0的安裝 30
第4章 使用前的準備與配置 43
4.1 創建用戶檔案目錄 43
4.2 啟動並進入Pro/ENGINEER Wildfire 3.0軟體環境 43
4.3 設定工作目錄 44
4.4 Pro/ENGINEER軟體的配置檔案 創建一個全新的配置檔案 46
4.4.3 改變檔案中一個選項的值 48
4.4.5 設定menu_translation選項 49
4.5 定製Pro/ENGINEER用戶界面 49
4.5.1 Pro/ENGINEER用戶界面簡介 49
4.5.2 用戶界面的定製(用戶自定義) 54
4.6 Pro/ENGINEER軟體的環境設定 57
第5章 截面草繪模組 60
5.1 概述 60
5.2 理解Pro/ENGINEER草繪環境中的關鍵術語 60
5.3 進入草圖環境 61
5.4 熟悉Pro/ENGINEER草繪環境中的工具列按鈕 61
5.5 熟悉Pro/ENGINEER草繪環境中幾個常用的下拉選單 63
5.6 草繪前的必要設定和草繪區的調整 65
5.7 使用Pro/ENGINEER的“目的管理器” 66
5.8 截面圖的繪製 67
5.8.1 在草繪環境(即草繪器)中創建幾何 67
5.8.2 繪製直線 67
5.8.3 繪製相切直線 68
5.8.4 繪製中心線 68
5.8.5 繪製矩形 69
5.8.6 繪製圓 69
5.8.7 繪製橢圓 69
5.8.8 繪製圓錐弧 70
5.8.9 繪製圓弧 70
5.8.10 繪製圓角 70
5.8.11 繪製橢圓形圓角 70
5.8.12 繪製樣條曲線 71
5.8.13 在草繪環境中創建坐標系 71
5.8.14 創建點 71
5.8.15 創建軸點 71
5.8.16 在草繪環境中創建文本 72
5.8.17 使用以前保存過的圖形創建當前草圖 73
5.9 草圖的編輯 74
5.9.1 刪除圖元(包括文本) 74
5.9.2 直線的操縱 74
5.9.3 圓的操縱 74
5.9.4 圓弧的操縱 75
5.9.5 點、坐標點和軸點的操縱 75
5.9.6 圓角的操縱 75
5.9.7 樣條曲線的操縱與高級編輯 76
5.9.8 比例縮放和旋轉圖元(包括文本) 78
5.9.9 複製圖元(包括文本) 78
5.9.10 鏡像圖元(包括文本) 78
5.9.11 相互裁剪圖元 79
5.9.12 創建構造圖元 79
5.10 草圖的標註 80
5.10.1 概述 80
5.10.2 標註線段長度尺寸 80
5.10.3 標註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 81
5.10.4 標註一點和一條直線之間的距離 81
5.10.5 標註兩點間的距離 81
5.10.6 標註直徑 81
5.10.7 標註對稱尺寸 82
5.10.8 標註半徑 82
5.10.9 標註兩條直線間的角度 82
5.10.10 標註圓弧角度 83
5.10.11 標註橢圓或橢圓圓角 83
5.10.12 創建周長尺寸 83
5.10.13 創建參照尺寸 84
5.10.14 創建坐標尺寸 84
5.10.15 標註樣條曲線 85
5.11 修改標註 86
5.11.1 移動尺寸 86
5.11.2 將弱尺寸變成強尺寸 86
5.11.3 控制尺寸的顯示 86
5.11.4 修改尺寸值 86
5.11.5 替換尺寸 87
5.11.6 輸入負尺寸 88
5.11.7 修改尺寸中的小數位數 88
5.12 草圖中的幾何約束 88
5.12.1 約束的顯示 88
5.12.2 約束的禁用、鎖定 89
5.12.3 Pro/ENGINEER軟體所支持約束種類 90
5.12.4 創建約束 91
5.12.5 刪除約束 91
5.12.6 操作技巧:使用約束,讓Pro/ENGINEER捕捉設計意圖 91
5.12.7 解決約束衝突 94
5.13 縮放和旋轉整個截面 94
5.14 鎖定或解鎖截面尺寸 95
5.15 草繪練習 96
5.15.1 草繪練習1 96
5.15.2 草繪練習2 100
5.15.3 草繪練習3 101
5.15.4 草繪練習4 104
第6章 零件設計基礎 106
6.1 創建零件三維模型概述 106
6.2 創建零件模型的一般過程及拉伸特徵 106
6.2.1 命名一個新的零件三維模型 107
6.2.2 創建零件的基礎特徵 108
6.2.3 添加零件的其他特徵 120
6.2.4 保存零件三維模型 125
6.3 打開Pro/ENGINEER檔案 127
6.4 拭除與刪除Pro/ENGINEER檔案 128
6.4.1 拭除檔案 128
6.4.2 刪除檔案 130
6.5 控制模型的顯示 130
6.5.1 模型的幾種顯示方式 130
6.5.2 模型的移動、旋轉與縮放 131
6.5.3 模型定向 131
6.6 模型樹 135
6.6.1 模型樹概述 135
6.6.2 模型樹界面簡介 136
6.6.3 模型樹的作用與操作 137
6.6.4 模型搜尋 139
6.7 Pro/ENGINEER軟體中的層 139
6.7.1 層的基礎知識與操作 139
6.7.2 關於系統自動創建層 146
6.7.3 將模型中層的顯示狀態與模型一起保存 147
6.7.4 靈活運用默認層 147
6.7.5 層的嵌套 151
6.8 設定零件模型的屬性 152
6.8.1 概述 152
6.8.2 零件模型材料的設定 152
6.8.3 零件模型單位設定 155
6.9 特徵的修改、重定義及其他 156
6.9.1 修改特徵 156
6.9.2 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徵父子關係 159
6.9.3 刪除特徵 160
6.9.4 特徵的隱含與隱藏 160
6.9.5 特徵的重定義 162
6.10 特徵的Undo功能 163
6.11 零件模型創建與拉伸特徵的練習 163
6.11.1 練習1 164
6.11.2 練習2 165
6.11.3 練習3 167
6.12 基準特徵(基礎) 167
6.12.1 基準面 167
6.12.2 基準軸 171
6.12.3 基準點 174
6.12.4 坐標系 184
6.13 旋轉特徵 190
6.13.1 旋轉特徵簡述 190
6.13.2 旋轉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190
6.13.3 練習1 192
6.13.4 練習2 193
6.13.5 練習3 193
6.13.6 練習4 194
6.14 構建特徵——孔特徵 195
6.14.1 孔特徵簡述 195
6.14.2 孔特徵(直孔)創建的一般過程 195
6.14.3 草繪孔創建過程介紹 198
6.14.4 創建螺孔(標準孔) 199
6.14.5 練習1——螺孔練習 202
6.14.6 練習2——:添加直孔 203
6.15 構建特徵——倒角特徵 204
6.15.1 倒角特徵簡述 204
6.15.2 簡單倒角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04
6.15.3 邊倒角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05
6.15.4 邊倒角特徵的練習 206
6.15.5 拐角倒角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07
6.15.6 高級倒角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08
6.16 修飾特徵 209
6.16.1 螺紋修飾特徵 209
6.16.2 草繪修飾特徵 212
6.16.3 凹槽修飾特徵 213
6.17 構建特徵——圓角特徵 213
6.17.1 圓角特徵簡述 213
6.17.2 創建一般簡單圓角 214
6.17.3 創建完全圓角 216
6.17.4 創建可變圓角 217
6.17.5 簡單圓角的練習 218
6.17.6 創建高級圓角 219
6.18 構建特徵——抽殼特徵 222
6.18.1 抽殼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23
6.18.2 不同壁厚的抽殼 223
6.18.3 練習 224
6.19 特徵的重新排序及插入操作 226
6.19.1 概述 226
6.19.2 重新排序的操作方法 226
6.19.3 特徵的插入操作 227
6.20 調整特徵的父子關係 228
6.20.1 改變標註的參照基準 228
6.20.2 特徵的重定次序 229
6.21 特徵生成失敗及其解決方法 231
6.21.1 特徵生成失敗的出現 231
6.21.2 特徵生成失敗的解決方法 233
6.22 特徵的操作工具 236
6.22.1 特徵的複製 236
6.22.2 特徵的陣列 242
6.22.3 特徵的成組 250
6.22.4 練習 251
6.23 筋特徵 253
6.24 創建剖截面 255
6.24.1 剖截面概述 255
6.24.2 創建一個“平面”剖截面 256
6.24.3 創建一個“偏距”剖截面 258
6.24.4 剖截面的練習 259
第7章 零件設計進階 262
7.1 基準特徵 262
7.1.1 基準曲線 262
7.1.2 參照特徵 274
7.1.3 圖形特徵 275
7.1.4 計算特徵 280
7.2 拔模特徵 281
7.2.1 拔模特徵簡述 281
7.2.2 創建一個樞軸平面、不分離拔模的特徵 282
7.2.3 創建一個樞軸平面、分離拔模的特徵 284
7.2.4 創建草繪分割的拔模特徵 286
7.2.5 創建一個樞軸曲線拔模的特徵 288
7.2.6 創建相交、延伸的拔模特徵 289
7.3 掃描特徵 291
7.3.1 掃描特徵簡述 291
7.3.2 掃描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291
7.3.3 練習1 295
7.4 混合特徵 297
7.4.1 混合特徵簡述 297
7.4.2 創建平行混合特徵 298
7.4.3 混合選項套用舉例 301
7.5 螺旋掃描特徵 305
7.5.1 螺旋掃描特徵簡述 305
7.5.2 創建一個螺旋掃描特徵 305
7.5.3 練習1 307
7.5.4 練習2 310
7.6 掃描混合特徵 312
7.6.1 掃描混合特徵簡述 312
7.6.2 掃描混合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313
7.6.3 重定義掃描混合特徵的軌跡和截面 318
7.6.4 掃描混合特徵選項說明 320
7.7 可變截面掃描特徵 324
7.7.1 可變截面掃描特徵簡述 324
7.7.2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選項說明 325
7.7.3 用“垂直於軌跡”確定截面的法向 326
7.7.4 用“垂直於投影”確定截面的法向 327
7.7.5 用“恆定法向”確定截面的法向 328
7.7.6 使用X軌跡線 329
7.7.7 使用軌跡線控制特徵的形狀 329
7.7.8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套用範例1──異形壺的設計 330
7.8 軸特徵 332
7.9 唇特徵 334
7.9.1 唇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334
7.9.2 唇特徵套用範例 338
7.10 法蘭特徵 339
7.11 環形槽特徵 340
7.12 耳特徵 341
7.13 槽特徵 342
7.14 環形折彎 344
7.15 管道特徵 348
7.16 特徵的扭曲 351
7.16.1 進入扭曲操控板 351
7.16.2 特徵的變換工具 353
7.16.3 特徵的扭曲工具 355
7.16.4 骨架工具 356
7.16.5 特徵的拉伸工具 358
7.16.6 特徵的折彎工具 358
7.16.7 特徵的扭轉工具 360
7.16.8 特徵的雕刻工具 361
7.17 實體自由形狀 362
7.18 局部推拉 364
7.19 半徑圓頂 365
7.20 剖面圓頂 366
7.20.1 掃描類型的剖面圓頂 366
7.20.2 混合類型的剖面圓頂 367
第8章 零件設計範例 369
8.1 範例1——馬桶下水軟管 369
8.2 範例2——發條 371
8.3 範例3——箱體 373
8.4 範例4——吹風機頭 378
8.5 範例5——上蓋 382
8.6 範例6——頂蓋 384
8.7 範例7——扇轂 388
8.8 範例8——外蓋 390
8.9 範例9——機蓋 394
8.10 範例10——馬車架 398
8.11 範例11——顯示器 404
8.12 範例12——杯蓋 410
8.13 範例13——左轉舵 417
第9章 裝配模組 426
9.1 概述 426
9.2 裝配約束 429
9.2.1 匹配 430
9.2.2 對齊 430
9.2.3 插入 431
9.2.4 相切 431
9.2.5 坐標系 431
9.2.6 線上點 432
9.2.7 曲面上的點 432
9.2.8 曲面上的邊 433
9.2.9 默認 433
9.2.10 固定 433
9.3 創建新的裝配體模型的一般過程 433
9.3.1 命名一個新的裝配體的三維模型 433
9.3.2 裝配第1個零件 434
9.3.3 裝配第2個零件 437
9.4 元件的封裝 441
9.4.1 創建元件的封裝 441
9.4.2 完成包裝元件 443
9.4.3 有關元件的包裝、移動的配置檔案選項 443
9.5 允許假設 444
9.6 元件的複製 447
9.7 元件陣列 448
9.7.1 創建元件的“參考陣列” 448
9.7.2 創建元件的“尺寸陣列” 450
9.8 裝配練習 451
9.8.1 練習1 451
9.8.2 練習2 451
9.8.3 練習3 452
9.8.4 練習4 452
9.9 裝配體中元件的打開、刪除、修改等操作 453
9.9.1 概述 453
9.9.2 修改裝配體中零件的尺寸 454
9.10 裝配體中“層”的操作 455
9.11 視圖的管理 455
9.11.1 概述 455
9.11.2 簡化表示 456
9.11.3 舉例說明“主表示”、“幾何表示”、“圖形表示”的區別 458
9.11.4 裝配體的分解狀態 461
9.11.5 創建分解狀態的偏距線 464
9.11.6 創建裝配的剖截面 467
9.11.7 樣式視圖 469
9.11.8 定向視圖 471
9.11.9 組合視圖 472
9.12 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 473
9.13 撓性元件的裝配 476
9.14 裝配中的布爾運算操作 480
9.14.1 元件合併 480
9.14.2 元件切除 483
9.14.3 創建相交零件 484
9.14.4 創建鏡像零件 485
9.15 元件的替換 486
9.15.1 元件替換的一般操作過程 487
9.15.2 替換失敗的處理 490
9.16 骨架零件模型簡介 491
9.16.1 概述 491
9.16.2 骨架零件模型的創建和使用 493
9.17 自頂向下設計滑鼠 497
9.17.1 設計流程圖 497
9.17.2 詳細操作過程 498
第10章 模型的測量與分析 516
10.1 模型的測量 516
10.1.1 測量距離 516
10.1.2 測量角度 519
10.1.3 測量曲線長度 520
10.1.4 測量面積 522
10.1.5 計算兩坐標系間的轉換值 522
10.2 模型的基本分析 523
10.2.1 模型的質量屬性分析 523
10.2.2 剖截面質量屬性分析 524
10.2.3 配合間隙 525
10.2.4 單側體積 526
10.2.5 裝配干涉檢查 527
10.3 曲線與曲面的曲率分析 528
10.3.1 曲線的曲率分析 528
10.3.2 曲面的曲率分析 529
第11章 工程圖模組 530
11.1 Pro/ENGINEER軟體的工程圖模組概述 530
11.2 開始一張新的工程圖,進入工程圖環境 533
11.3 工程圖基礎 535
11.3.1 工程圖的設定檔案pro.dtl 535
11.3.2 工程圖的格式 541
11.3.3 關於工程圖中的比例 545
11.3.4 多頁面工程圖 547
11.3.5 關於工程圖模組中的再生命令 548
11.3.6 關於工程圖的保存 548
11.3.7 設定符合國標的工程圖環境 549
11.4 工程圖視圖 551
11.4.1 創建視圖(基礎) 551
11.4.2 移動視圖與鎖定視圖移動 556
11.4.3 刪除視圖 557
11.4.4 視圖的顯示模式 557
11.4.5 創建視圖(高級) 561
11.4.6 修改視圖 576
11.4.7 相關視圖 585
11.4.8 多模型工程圖 586
11.5 工程圖中的二維草繪圖 587
11.5.1 單個圖元的繪製與捕捉參照對話框 588
11.5.2 連續圖元的繪製與鏈 589
11.5.3 參數化關聯 590
11.5.4 使用模型的邊線創建草繪圖元 591
11.5.5 草繪圖的編輯 592
11.5.6 將視圖設定為當前“繪製視圖” 600
11.5.7 相關對象 601
11.5.8 草繪圖的填充(草繪圖的剖面線) 601
11.6 尺寸標註 602
11.6.1 概述 602
11.6.2 創建被驅動尺寸 604
11.6.3 創建草繪尺寸 606
11.6.4 尺寸操作 609
11.6.5 尺寸公差 617
11.7 創建注釋文本 619
11.7.1 注釋選單簡介 619
11.7.2 創建無方向(無箭頭)導引注釋 620
11.7.3 創建有方向(有箭頭)指引注釋 621
11.7.4 注釋的編輯 622
11.8 基準 623
11.8.1 創建基準 623
11.8.2 拭除與刪除基準 628
11.9 幾何公差 628
11.9.1 創建幾何公差 628
11.9.2 幾何公差拭除、刪除與清除 632
11.10 表面粗糙度(光潔度) 632
11.11 創建產品的BOM(材料明細表) 633
11.12 定製工程圖模板 646
11.12.1 工程圖模板概述 646
11.12.2 創建工程圖模板的步驟 646
第12章 高效使用Pro/ENGINEER軟體 649
12.1 模型屬性關係 649
12.1.1 “關係”基礎 649
12.1.2 創建關係 656
12.2 設定用戶參數 660
12.2.1 關於用戶參數 660
12.2.2 創建用戶參數舉例 660
12.3 自定義特徵 662
12.3.1 概述 662
12.3.2 創建UDF 662
12.3.3 放置UDF 667
12.4 Pro/ENGINEER 軟體中的族表 670
12.4.1 族表基礎 670
12.4.2 創建零件族表 671
12.4.3 創建裝配族表 674
12.5 創建快捷鍵 675
第13章 定製Pro/ENGINEER套用環境 677
13.1 工作環境設定 677
13.2 創建實體零件模型的模板 679
13.2.1 概述 679
13.2.2 創建實體零件的模板詳細操作步驟 679
13.3 創建裝配體模板 683
13.3.1 概述 683
13.3.2 創建裝配體模板的詳細操作步驟 6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