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KL介導肝細胞程式性壞死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王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LKL介導肝細胞程式性壞死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暉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肝衰竭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發病機制仍不明。最新研究報導,程式性壞死是一種可調控的細胞壞死,在多種炎症損傷相關的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本課題組前期發現程式性壞死關鍵調控分子MLKL等在肝衰竭患者血清及小鼠肝組織中表達上調,抑制MLKL上游的激酶活性具肝臟保護效應,提示MLKL可能通過介導肝細胞程式性壞死參與肝衰竭病程進展。本項目擬採用肝衰竭小鼠,研究程式性壞死信號通路關鍵分子在肝衰竭病程中的作用,探討其與炎症損傷、氧應激、凋亡等的內在聯繫;過表達/低表達MLKL,觀察其表達水平對小鼠肝衰竭病程的影響並探討機制;利用細胞體外誘導程式性壞死,針對線粒體損傷環節,闡明肝衰竭中MLKL介導肝細胞程式性壞死的調控機制;同時,建立前瞻性肝衰竭臨床佇列,明確程式性壞死及關鍵調控分子MLKL與肝衰竭發生及預後轉歸的關係,為深入理解肝衰竭發病機制提供新證據,也為降低肝衰竭死亡率提供新的干預靶點和治療策略。
結題摘要
肝衰竭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發病機制仍不明。其中MLKL介導的肝細胞程式性壞死可能參與肝衰竭病程進展。本課題按計畫,首先從臨床層面論證肝細胞總體死亡水平在肝衰竭疾病進展過程中的變化情況與意義。利用前期已驗證過的肝細胞死亡標誌物:細胞角蛋白18(Keratin-18)的完整片段(M65)及凋亡裂解片段(M30),進一步構建臨床佇列證實了(1)肝內細胞死亡程度與肝內炎症反應水平呈正相關性;(2)短期內急性發生的大量肝細胞死亡會促進肝內局部炎症反應演變為全身性炎症反應,導致肝衰竭進展至全身多器官衰竭。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聚焦肝細胞程式性壞死,首先從臨床角度,明確了其關鍵分子調控蛋白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K3)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樣結構域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在肝衰竭患者肝組織中表達水平顯著高於其在肝炎及正常人中的表達。其中游離的RIPK3可在外周血中被檢測到,且其濃度與肝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正相關,濃度越高患者預後越差。同時課題組利用脂多糖聯合D-氨基半乳糖(LPS/D-GalN)腹腔注射成功構建肝衰竭小鼠模型並通過腺病毒轉染技術順利構建mlkl基因過表達shRNA。在這兩項工作基礎上,針對程式性壞死信號通路關鍵調控基因mlkl進行在體干預,發現mlkl過表達小鼠較對照組更難耐受LPS/D-GalN引起的肝損傷,有更強烈的氧化應激反應,更早形成肝衰竭,存活時間更短。這一現象可被mlkl上游靶分子RIPK1的抑制劑NEC-1逆轉。進一步選取小鼠正常肝細胞系(AML12)進行細胞學實驗,聯合利用TNF-α/ SM-164/z-VAD-fmk(TSZ)誘導成功構建程式性壞死細胞模型。在前期已獲得mlkl過表達腺病毒基礎上,進一步構建mlkl-shRNA干擾腺病毒,並發現程式性壞死關鍵基因mlkl的過表達或干擾會相對應地加重或減緩程式性壞死的形成。本項目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明確程式性壞死及關鍵調控分子MLKL與肝衰竭發生及預後轉歸的關係,為深入理解肝衰竭發病機制提供新證據,也為降低肝衰竭死亡率提供新的干預靶點和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