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MKl0多管反潛火箭炮
- 發射距離:300米
- 深度:61米
- 炮彈重量:26公斤
台灣水雷,自研水雷,掃雷艦艇,
台灣水雷
包括MK6型觸線水雷、MK7型觸發水雷、MKl0型錨雷、MKl3型沉底雷、MKl9型自動定深漂雷、MK25型沉底雷、MK36型沉底雷、MK55型沉底雷。除MK55型外。
在上述水雷中,美國只保留了MK55,日本保留了MK6C〔K15〕和MK35〔K2〕。而台灣則全面保留。其中,MK6為艦布雷。一型只有30米上觸線。四型增加了30米的下觸線。MK7為艦布漂類。由MK6型水雷改裝。MK10型則分為潛布觸發錨雷和空投非觸發錨雷兩中,圓柱形雷體,頂端有3個電化學觸角,定深3-10米。MK13為沉底雷,定次器最大定次次數為9次,失效期為220天。MK19型為空投定深觸髮漂雷。MK25型為潛布或空投非觸發沉底雷。MK36和MK55型為空投非觸發沉底雷。NK36定次9次,失效期220天。降落傘面積4平方米;MK55型共有7型,其中MK55-7型可用於反潛。這些水雷中最新型的MK55也有近30年的歷史。除MK55型外,其他水雷零附屬檔案供應已由中科院萬象館自行籌獲或自製。這些水雷雖然雷齡較老但依然有效,既可用於防禦布雷,也可用於戰術機動布雷和攻勢布雷,構成各種類型的水雷障礙,對登入作戰可達遲滯成效。
自研水雷
中科院承擔水雷的研製任務,先後曾設計過P型水壓水雷及萬象(WS)系列水雷,上世紀30年代後期所推出的萬象水雷共發展3個型別。
“萬象1型”空投單引信感應沉底水雷與艦布單引信感應沉底水雷,重636公斤,內裝295公斤高爆炸藥,磁性引爆,具有延時及自毀功能。分為專供空投的WSM110型柱形水雷,布深60米,用於打擊水面艦隊;以及既可空投又可艦布的WSM210型錐形水雷,用來反擊登入部隊。
“萬象2型”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研製的艦布雙引信感應淺水雷、空投或艦布或潛布多引信感應沉底水雷、艦布雙引信感應系留水雷等,均屬先進的複合感應水雷,型號包括1號淺水水雷、2號訓練水雷、3號系留水雷、4號沉底水雷四種。
“萬象3型”是一種火箭助推上升機動水雷,頗受海軍重視,由於技術上的新突破,被視為水下秘密武器,對未來台海戰事將產生重要影響。然而,“萬象3型’冰雷存在最大的技術障礙是仍然無法識別敵我艦船,未具備選擇性攻擊的能力,無法量產提供海軍使用。
磁性附著水雷,編號“M89A2型”,是一種由蛙人攜帶、可附著在艦體上的小型水雷,直徑270毫米、厚度140毫米、重6公斤,使用水深6到25厘米。
掃雷艦艇
台灣島四面環海的特殊地理環境,戰時極容易遭到敵方布雷封鎖,因此,台灣非常重視反水雷戰能力的建設,曾分三個階段發展。使其反水雷在能力得以不斷改善和加強。
第一階段為籌建階段。於1966年完成。為組建掃雷兵力,台灣50年代向美國訂購了大小掃雷艦艇四級22艘,組成了台灣海軍最初的掃雷力量。其中包括“鸛鳥”/“信天翁”級沿海掃雷艇13艘。MSML小型掃雷艇8艘。這些艦艇構成了台灣海軍最初的反水雷力量。由於它們只能在港灣。基地等近海沿岸水域工作,並不能完全滿足台灣海軍的需要,因此有了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