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2006年所提出的M型社會的概念,主要是描述日本社會從原本以中產階級為主流,轉變為富裕與貧窮2個極端的概念,他認為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突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字型一樣,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有錢人也變多,但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但松下企業前任產品企劃設計部部長大和田稔(2007)認為,新中產階級並沒有消失,只是改變消費形態以及分裂成價值觀相反的2箇中產階級社會,新的族群和需求形成M型消費,所謂M型消費,指的是人們仍舊用便宜的價格,大量購買消耗品、一般商品和耐久消費財,但另一方面,願意付昂貴的價錢,購買藝術品和有設計感的一般生活用品。[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M型消費
- 提出者: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 提出時間:2006年
- 含義:用便宜的價格大量購買消耗品
消費市場影響
大和田稔(2007)指出M型消費的出現,造成商品與市場的變化:
A. 精品和成人市場將跟著擴大
一方面是喜歡買精品的粉領族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品牌商品的價值有重新認識的傾向,如機械式手錶;另一方面,有錢又有閒的退休族自由時間、消費周期延長,使得成人市場擴大。
B. 概念性、設計美感的高感度概念,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刺激購買慾,好比手機的設計。
C. 高感度概念將擴及耐久消費財和一般商品
新中產階級傾向多花些錢買可以長時間使用或享受生活的商品,促使許多精品把品牌延伸至生活居家用品、旅遊休閒。
D. 多數的價值(最大公約數)被少數的價值(最低公倍數)取代,諸如品牌、產地這類商品本身的情報價值重要性提高。
E. 意識形態明顯、強調自我主張、象徵地位的商品會吸引更多消費者。
大和田稔樂觀預言,在未來5~10年M型消費的前端市場將持續擴大,企業若要往M型的前端市場發展,可以加深產品的深度和體驗,相對地,M型的低端市場更加要求物美價廉,將為企業帶來新的開拓市場和產業創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