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關於莉莉絲的解釋
被認為是早期的“莉莉絲”形象來源 ①莉莉絲,又譯莉莉斯或李麗絲,英譯Lilith。注意,是【文學】,而不是神學,從來不是猶太教信仰的一部分。而且基督教也沒有相關記載。
②Lilith,英文女子名,源於
希伯來語 ,意為“夜妖”、“來自夜晚的”。
③猶太神話中潛入男子夢中向男子示愛並與之交歡的魔女,其實是猶太教對男子夢遺的非科學解釋。
人物傳說
吸血鬼之說
除了美國電視劇《
真愛如血 》(True Blood)設定為“與神同是吸血鬼”之外,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可以證明莉莉絲是一隻吸血鬼。
有關網路上流傳的吸血鬼
該隱 是由她所教導的說法,是來源於
白狼遊戲公司 (White Wolf Publishing)出品的遊戲背景設定資料書《The Book of Nod(挪得之書)》。而關於該隱作為吸血鬼的說法來源,並非來自《聖經》,正是來自於白狼公司的桌面遊戲《吸血鬼》。
古阿卡德神話 阿卡德 的莉莉絲是一名女性神靈,從蘇美語字根“夜晚”而來,字面上的翻譯為夜間活動的夜魔。
薩伊斯(希伯來傳說),以及佛西斯(拉梅吉.安西拉尼),其他學者則駁斥詞類變化是根據蘇美字根中的“LYL”而來,並建議將“Lilit”的字源歸於風暴惡魔,此觀點頗受學者引用來支持鍥形文字墓銘考古之用。
其它的學者則發現阿卡德文字中的“莉莉杜”(微風女神),被引用來考證蘇美神祇中的“妮妮爾”(同樣也是微風女神),她是英尼爾的妻子,並來自於南方的風,這個來自阿達帕民族的故事,說明了阿達帕打破了南風的翅膀,阿達帕還害怕會被處死刑。
莉莉絲是一位發源於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的夜魔,或是伴隨著風暴出現的邪神,並且會傷害兒童。莉莉絲最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出現,巴貝隆納獨一無二的風暴惡魔,或像莉莉圖(Lilitu)的神靈,大約在西元前700年,許多學者將其名發音改為“莉莉絲”(Lilith)。
迦南人 將莉莉絲稱為
巴拉特 ,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亞述王時代,莉莉絲被稱為莉莉圖。
猶太教傳統 10世紀成書的佚名文獻《本司拉的知識》(原名是《便西拉的字母》( The Alphabet of Ben-Sira )是中世紀時期的一份佚名小說作品) 中記載。關於莉莉絲的稱謂和身份則是源自蘇美爾、巴比倫和亞述的女神貝里蒂莉或女惡魔。Lilu、Lilitu,在蘇美語中,Lil指暴風或惡魔,而Lulu指“情慾”。伽南人將莉莉絲稱為巴拉特,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泥板上,莉莉絲被稱為莉拉可。
有一天,亞當和莉莉絲因為性愛位置問題吵架了(原文是:莉莉絲說“我不可在下”,而亞當說“我當在上,不可在你之下;你當在下,我在你之上”。)莉莉絲認為自己和亞當同出一脈,並沒有尊卑之分,而亞當並不同意莉莉絲的說法,於是整件事終於談崩了。莉莉絲說了上帝隱秘的名字,借用了上帝的力量逃跑了。自己女人賭氣跑了亞噹噹然不幹了,於是去向上帝告狀。上帝派了三個天使去追莉莉絲(Snvi、Snsvi以及Smnglof),並說:“如果她願意回來最好,否則,以後每天就會有她的100個子孫死掉”。
天使在紅海中央找到了莉莉絲。他們將上帝的話傳給了莉莉絲,但是她還是不願回來。天使說“我們要將你溺死在大海之中”。
“躲開!”她說,“我以致初生小兒於病而受造,若為男孩,我當主他生後8天,若為女孩,則20天”。
天使聽到了莉莉絲的話,他們堅持要她回去。但是莉莉絲以永恆之神的名向他們啟誓:“無論何時我在護身符上看到你們的名字、形象,我會失去了給小兒致病的力量”。並且,她同意日後每天有100個她的子孫死去。
附錄:
這是在《本司拉的知識》里的記載,也是最早關於莉莉絲的文獻記載。不過《本司拉的知識》是一本偽典,什麼叫偽典?偽典就是假借他人名字而寫成的書。《本司拉的知識》就是假借了《便西拉智訓》的作者、希伯來先知便西拉的名字而寫成的書。也就是說,不是先知的人為了提高自己書的可信度,冒充先知的名字來寫書。
(上文提到的”紅海“只是一種比喻,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紅海。而在《死海文書》中,“紅海”其實是和
印度教 的破壞女神卡利瑪的“血之海”同源。“血之海”即意味著所有生命孕育都來自女性的經血,而作為從血之海中誕生萬物的代價,就是要向血之海補充鮮血,例如
人祭 。)
在
喀巴拉 的經典《
光輝之書 》中,為了供養血之海,莉莉絲也稱為誘惑人類和扼殺嬰兒的
惡魔 。為此,
猶太人 在嬰兒的搖籃外圍用白色塗料畫上幾圈以作保護,也為嬰兒掛上護身符-上面寫有上帝派遣追回莉莉絲的三位天使名字,但這不總有效,因為傳說莉莉絲的能力強於天使。
註:莉莉絲的情人/丈夫是薩麥爾或撒旦仍有爭議
薩麥爾 出自偽典《希臘語巴錄啟示錄》,和撒旦不是同一位,基督教聖經沒記載。此偽典抄襲了
摩西五經 中撒旦引誘
人類祖先 的墮落,引誘者被替換成了薩麥爾,因此不少人被誤導以為薩麥爾就是撒旦。(實際上偽典的誕生年代晚了創世紀上千年,充其量只是一個同人作品,根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薩麥爾與新約中的撒旦形象也有重疊。
聖經 聖經中只有一節經文提到莉莉絲,那就是
以賽亞書 34:14.(曠野的走獸要和豺狼相遇,野山羊要與伴偶對叫。夜間的怪物必在那裡棲身,自找安歇之處) 這裡“夜間的怪物” 發音是Lilith,從字根看來,這個字和"夜(Lil,Lilia)"有關。 從上述聖經上下文列了一堆動物名看來,Lilith在這裡指的應該也是列舉的動物之一,英文的KJV版聖經就把它翻譯成screech owl蒼鶚(鳴角鶚)。(這與上文並不矛盾,只是這裡所說的莉莉絲並非指人而指的是一種動物)
古希臘神話 有說法認為,莉莉絲是
希臘神話 里
拉彌亞 (Lamia)的原型,一種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的怪物,因為拉彌亞也是會偷盜並謀殺人類嬰兒的女妖。
惡魔學 她被形容成不會衰老的美女。滿頭烏黑的長髮並具有大蛇的尾巴,見到她的男性沒有一個不被迷倒,而莉莉絲則吸收男人的陽氣以長生不老。她是統治著夜晚和星期五的
惡魔 。
其他版本 古巴比倫 時代,莉莉絲是寺廟女神
伊什塔爾 的侍女。她也被古代希伯來視為大地和農耕部族的太母,而亞當在這些傳說中代表的是侵略者——
遊牧民族 。
傳統基督教與諾斯替教派教父之間的爭鬥使得莉莉絲在西方世界惡名遠播。後來基督教徒們又致力於對猶太教的研究,提高了莉莉絲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在中世紀晚期,西方掀起一股消除迷信和反對巫術的運動,莉莉絲也首當其衝成了千夫所指的批評對象。同時,她在魔鬼世界的地位也顯著提升,進入排名靠前的女魔頭。1604年,英國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維最先描述了莉莉絲與魔王夜晚在山頂聚會的情景。
在史學界,人們對莉莉絲的形象爭論不休。有些歷史學家認為,莉莉絲是
婦女解放運動 的先驅,體現了古代社會中婦女擺脫男人控制爭取獨立的精神實質,是對於以亞當為代表的男性統治地位的挑戰。
小說和某遊戲中的設定
還有記載說她是巨人時代侍奉
席琳 的
神使 。但是她開始在
艾爾摩亞丁 時代活動,有許多紀錄證明,她的外表是褐色皮膚的精靈。在史奈曼時代,她被席琳的子女們奉為死神的第九個女兒,被描述為當時掌控席琳崇拜者們的宗教與軍事的核心人物。在
凱沙 的
默示錄 里,關於莉莉絲,有以下的描述:“在憤怒眾神的武力之前,天上的戰場上,席琳所生的魔物一個接一個倒了下來。席琳眼見就要失敗,於是在深淵的地底建立死亡的世界,並在此地躲避。此時,席琳將莉莉絲留在地面上,命令莉莉絲準備好,總有一天她會再度回來。席琳把莉莉絲的名字從死亡名冊刪去,因此,莉莉絲成了永遠不死的可憐生命體。”
其它相關 天使戰爭傳說
也有傳說稱莉莉絲是天使之一,她是
天使戰爭 的導火線。
神在創造亞當後由
米迦勒 帶領到第十至高天,並將天界其餘九天的天使全部召集,宣布封亞當為
彌賽亞 ,要眾天使對這位彌賽亞膜拜,並賜天使莉莉絲(Archangel)侍奉亞當。此時莉莉絲因為沒有形體而向全能的耶和華要求賜予肉身,但如果天使擁有了肉體,其靈格不就與上帝同等?此要求最終被
耶和華 回絕,於是濃厚的火藥味就因為彌賽亞的出現而蔓延在天界。
立在第九原動天的最前面,最初的天使,擁有“光耀晨星”,“神之右翼”,“天國副君”,“萬物的創造者”,“上帝身邊最偉大的天使”等一系列稱號的
路西菲爾 也就是路西法,斷然拒絕了向亞當參拜。
路西法因為拒絕臣服於聖子,率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舉起反旗。經過三天的天界劇戰,路西法的叛軍被聖子擊潰,最終落入地獄成為
撒旦 。
藝術創作
儘管莉莉絲非正統宗教中的人物,但同樣地在後世很多作品也有她的蹤跡。
歐美文學作品中莉莉絲常以誘惑者的身份出現。例如在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的作品《洛麗塔》中有這樣一句:“亨伯特完全有能力跟夏娃交歡,但他渴望的卻是莉莉絲。”
同時,莉莉絲又是典型的美女。在
歌德 名著
《浮士德》 中生動地表現了瓦普幾司之夜的場面。通過魔鬼
墨菲斯托 之口道出了莉莉絲的身份:“仔細看看她吧。這個女人叫莉莉絲,亞當的第一個妻子。她那飄逸的長髮,還有妖冶迷人的裝束,令每個人都失魂落魄。而
喬治·麥克唐納 (George MacDonald,1824-1905)的小說《莉莉絲》中則是地獄的女王。
德國著名作家
托馬斯·曼 在他的《魔山》中對歌德筆下的莉莉絲做了進一步的演繹:“仔細看看她吧。” 賽騰布里尼對漢斯·加斯托普說道,“這個女人叫莉莉絲。”
“莉莉絲是誰?”漢斯·加斯托普繼續問道。賽騰布里尼非常得意,繼續背誦著歌德的名著:“亞當的第一個妻子。她那飄逸的長髮……”
漢斯·加斯托普說道:“你今天真是詩意大發啊。這個莉莉絲到底是誰?難道亞當結過兩次婚?對此,我原來是一無所知。”
“希伯來的傳說中就是這么說的。莉莉絲化身成夜妖,用她迷人的秀髮誘惑男人。”
雨果 的《歷代傳說》選段“莉莉絲”(1883年)中也有其精彩描寫:
“畏懼於我吧!我是莉莉絲、
伊西斯 、是世界的黑暗之魂。我命中注定要使人類恐懼,是難以捉摸的、不吉的、未知的存在,這就是我。顫抖吧!
我就是霧,你就是星。你不過是光明中的一點,而我卻是黑夜中永久的黑暗。我是在暗中吹滅燈火的嘴。你,速速離開。”莉莉絲的美同時也觸發了藝術家們的靈感。15世紀的許多畫家都把莉莉絲作為創作對象,而且沒有絲毫的宗教背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國詩人兼畫家丹特·加布里爾·羅賽蒂的作品《倩女莉莉絲》。在他眼裡,莉莉絲飄逸的紅髮、圓潤的嘴唇和寬敞的開領裙都體現了
維多利亞時代 的女性時尚。
羅賽蒂 還為這幅畫賦詩一首:“從遠古而來的她,身上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凝脂般的美頸上掛著玫瑰和罌粟編制的花環;她總是在夜晚降臨人間,用柔和的目光織起一張情網,讓每個男人失魂落魄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