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ch-Nyhan綜合徵

本病又稱自毀綜合徵,是一種特殊的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突變基因定位在染色體Xq26~q27.2上。現已闡明,其病因是由於體內嘌呤核苷酸代謝中的一種酶——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 (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活力缺乏,以致嘌呤核苷酸類的更新代謝過度合成,激活了次黃嘌呤和鳥嘌呤轉變為相應的核苷酸,並導致患兒體液中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尿酸大量累積,產生種種腦和腎臟的損害。

病理,診斷要點,概述,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概述,

病理

腎臟萎縮,腎小管中見有多量尿酸鹽結晶。大腦和小腦白質有多處脫髓鞘改變。大腦皮質有棕色色素沉著,小腦皮質萎縮,顆粒細胞減少,浦肯野細胞顆粒變性,並常伴有多發的微小梗死灶。用酒精固定的腦組織中,有時可見雙摺光性的尿酸結晶體。

診斷要點

概述

根據典型的神經症狀和高尿酸血症,一般的診斷並不困難。但不典型的病例或血尿酸不高者,需要用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培養並檢測HGPRT的活力。也可套用分子探針法直接檢測X染色體長臂上的點突變來確診。

臨床表現

全部發生於男孩,女性可作為基因攜帶者而無症狀。患兒在出生時完全正常,大多從3~4個月時發現發育停滯,反覆嘔吐,全身肌張力低下。在7~8個月時逐漸出現細微的手足徐動或舞蹈樣不自主運動。這時已經學會的運動能力又開始退化或喪失,肌張力也從低下轉為增高,並出現腱反射亢進、踝陣攣或肢體攣縮。智慧型發育逐漸停頓,表現得經常躁動不安、啼哭、言語含糊不清等,並有大約半數的兒童出現驚厥。還可以伴發各種不同類型的先天性畸形。自傷行為大概從2~3歲時出現,先是咬破唇、舌,以後可發展到不可克制地咬傷手指、咬人、毀壞衣物等行為。此外,痛風性關節痛是本病常見的症狀之一,較大的兒童可生出痛風結節。

實驗室檢查

各種體液中的尿酸含量都有明顯增高,尿酸/肌酐(UA/Cr)的比值也上升。尿中常可發現橘紅色的尿酸結晶或尿路結石。血液中嗜酸粒細胞常增多,並常有大細胞貧血。CT或MRI影像可見腦皮質萎縮和腦室增大。

治療概述

目前對於神經症狀尚無有效的療法。套用別嘌醇(每日200~400mg)、谷氨酸鈉(每日3~5g),或丙磺舒(羧苯磺胺)等抗痛風治療僅可減輕關節疼痛。套用基因重組技術的基因治療是一個有希望的前景,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