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統原理及套用

LTE系統原理及套用

《LTE系統原理及套用》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本書立足於培養全面型的LTE人才,按照精選內容、突出重點、提高質量的原則,系統介紹了移動通信技術概述、LTE關鍵技術、LTE系統結構和管理、LTE性能評估與演進等內容。同時,還介紹了LTE套用的成功案例,對移動通信網路發展的前沿內容也有所涉及。

基本介紹

  • 書名:LTE系統原理及套用
  • 作者:易睿得
  • ISBN:9787121149603
  • 類別:電子與通信
  • 頁數:409頁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目錄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1 無線通信系統概述
1.1.1 概述
1.1.2 無線通信的頻率和波段
1.1.3 無線通信與地球大氣層的關係
1.1.4 無線通信的電磁波傳播
1.1.5 無線通信系統的組成
1.1.6 無線通信系統的分類
1.2 移動通信概述
1.2.1 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
1.2.2 移動通信的發展史
1.2.3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
1.2.4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1.2.5 移動通信的分類
1.2.6 移動通信所使用的頻率
1.2.7 移動通信的電波傳播
1.3 蜂窩移動通信發展簡史
1.3.1 第一代(1G)蜂窩移動通信
1.3.2 第二代(2G)蜂窩移動通信
1.3.3 第三代(3G)蜂窩移動通信
1.3.4 後三代/第四代(B3G/4G)蜂窩移動通信
1.3.5 蜂窩移動通信演進分析
1.4 通信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電信聯盟
1.4.2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1.4.3 歐洲電信標準協會
1.4.4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
1.4.5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2組
1.5 數字移動通信的主要技術
1.5.1 數字調製技術
1.5.2 多址方式
1.5.3 話音編碼
1.5.4 均衡、分集和信道編碼
第2章 LTE背景與概述
2.1 LTE簡介
2.2 什麼是3GPP
2.2.1 3GPP的組織結構
2.2.2 3GPP的工作方法
2.2.3 3GPP技術規範的版本劃分
2.3 LTE的背景
2.3.1 移動通信與寬頻無線的融合
2.3.2 移動通信標準化工作
2.4 LTE標準化工作的進程
2.4.1 LTE項目的時間進度
2.4.2 LTE協定結構
2.5 LTE的技術特點
2.5.1 LTE基本指標
2.5.2 LTE系統架構
2.5.3 LTE空中接口
2.5.4 移動性和無線資源管理
2.6 系統架構演進(SAE)項目
第3章 LTE系統架構
3.1 通信協定的概念
3.1.1 協定的概念
3.1.2 通信協定的概念
3.2 分層設計的概念
3.2.1 為什麼要分層設計
3.2.2 移動通信網的分層模型
3.3 LTE系統架構
3.3.1 3GPP定義LTE系統架構的基本原則
3.3.2 影響LTE系統架構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3.3.3 LTE系統架構
3.4 EPC與E-UTRAN功能劃分
3.4.1 eNodeB功能
3.4.2 MME/S-GW功能
3.5 系統協定框架與E-UTRAN通用協定模型
3.5.1 系統協定框架
3.5.2 E-UTRAN通用協定模型
3.6 UMTS核心網結構和演進
3.6.1 SAE網路架構
3.6.2 主要網元
3.6.3 主要網元的部署要求
第4章 LTE關鍵技術
4.1 LTE雙工方式
4.1.1 FDD
4.1.2 TDD
4.1.3 H-FDD
4.2 LTE多址技術
4.2.1 下行多址技術
4.2.2 上行多址技術
4.3 MIMO技術
4.3.1 下行MIMO技術
4.3.2 上行MIMO技術
4.4 調製技術
4.4.1 LTE的調製方式
4.4.2 BPSK與QPSK調製
4.4.3 16QAM與64QAM調製
4.5 信道編碼技術
4.5.1 LTE的信道編碼
4.5.2 卷積與Turbo編碼
4.5.3 交織與Turbo內交織
4.5.4 編碼塊分段
4.5.5 速率匹配與冗餘版本控制
4.5.6 循環冗餘校驗(CRC)
4.6 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
4.6.1 小區間干擾隨機化技術
4.6.2 小區間干擾消除技術
4.6.3 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
4.6.4 LTE中的干擾協調技術
4.6.5 基於Hll和OI的上行ICIC技術
4.7 多媒體廣播和多播(MBMS)業務
第5章 LTE物理層協定
5.1 物理層概述
5.1.1 物理層協定結構
5.1.2 物理層相關功能
5.1.3 物理層協定規範簡介
5.2 幀結構與系統參數
5.2.1 FDD幀結構(FS1)
5.2.2 TDD幀結構(FS2)
5.2.3 傳送時間間隔(TTI)長度
5.2.4 子載波間隔
5.2.5 循環前綴(CP)長度
5.3 資源映射與調度
5.3.1 資源單位的定義
5.3.2 業務信道資源映射與調度
5.3.3 下行控制信道資源映射
5.3.4 上行控制信道資源映射
5.4 物理信號
5.4.1 下行物理信號與功能
5.4.2 下行物理信號資源映射
5.4.3 上行物理信號與功能
5.4.4 上行物理信號資源映射
5.5 物理信道
5.5.1 下行物理信道
5.5.2 上行物理信道
第6章 LTE物理過程
6.1 小區搜尋與同步過程
6.1.1 SCH和BCH的時頻結構
6.1.2 SCH的信號結構
6.1.3 小區搜尋流程
6.1.4 SCH序列信息
6.1.5 鄰小區搜尋
6.1.6 廣播信息和BCH結構
6.1.7 上行同步的建立與維持
6.2 功率控制
6.2.1 上行功率控制
6.2.2 下行功率分配
6.3 隨機接入過程
6.3.1 非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6.3.2 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6.4 下行信道過程
6.4.1 PDSCH相關過程
6.4.2 PDCCH相關過程
6.5 上行信道過程
6.5.1 PUSCH相關過程
6.5.2 PUCCH相關過程
6.6 切換測量過程
6.6.1 物理層測量概述
6.6.2 UE/E-UTRAN測量能力
6.6.3 切換測量過程
第7章 LTE空中接口協定
7.1 空中接口及協定棧
7.2 層1(L1)協定
7.2.1 傳輸信道
7.2.2 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映射
7.3 層2(L2)協定
7.3.1 媒體訪問控制(MAC)協定
7.3.2 無線鏈路控制(RLC)協定
7.3.3 分組數據匯聚(PDCP)協定
7.4 層3(L3)協定
7.5 NAS控制協定
7.6 空中接口標識
第8章 HARQ與分組調度
8.1 HARQ原理
8.1.1 HARQ分類
8.1.2 HARQ工作過程
8.1.3 3G中的HARQ
8.2 ARQ原理
8.2.1 FEC
8.2.2 ARQ
8.3 HARQ與ARQ的關係
8.4 HARQ流程
8.4.1 LTE下行HARQ流程
8.4.2 LTE上行HARQ流程
8.4.3 LTE中HARQ進程數量
8.5 分組調度原理
8.5.1 概述
8.5.2 常用分組調度算法
8.6 LTE中的分組調度
8.6.1 LTE中資源特性
8.6.2 調度器的基本功能
8.6.3 調度模式與粒度
8.6.4 調度策略
8.6.5 傳輸塊復用
8.6.6 HARQ對分組調度的影響
8.6.7 上行調度
第9章 E-UTRAN接口與功能
9.1 X2接口及協定棧
9.1.1 X2接口用戶平面
9.1.2 X2接口控制平面
9.1.3 X2接口套用協定(X2-AP)
9.2 S1接口及協定棧
9.2.1 S1接口用戶平面
9.2.2 S1接口控制平面
9.2.3 S1接口套用協定(S1-AP)
9.3 無線資源管理
9.3.1 無線承載控制
9.3.2 無線接納控制
9.3.3 連線移動性控制
9.3.4 動態資源分配
9.3.5 小區間干擾協調
9.3.6 負載均衡
9.3.7 無線接入技術間的無線資源管理
9.3.8 無線資源管理架構
9.4 移動性管理過程
9.4.1 移動性管理區域劃分
9.4.2 空閒狀態下的移動性管理
9.4.3 連線狀態下的移動性管理
9.4.4 不同無線接入系統間的移動性管理
第10章 LTE性能評估
10.1 LTE需求分析
10.1.1 容量對LTE的需求
10.1.2 部署對LTE的需求
10.1.3 性能對LTE的需求
10.1.4 運營對LTE的需求
10.2 LTE仿真性能評估
10.2.1 峰值速率
10.2.2 控制平面時延
10.2.3 用戶平面時延
10.2.4 吞吐量和頻譜效率
10.2.5 移動性
10.2.6 覆蓋
10.2.7 MBMS
10.2.8 網路同步
10.2.9 VOIP性能評估
第11章 LTE部署案例、對比和演進
11.1 LTE部署案例
11.1.1 LTE部署案例
11.1.2 TD-LTE部署案例
11.2 LTE和其他寬頻移動通信技術的對比
11.2.1 性能指標對比
11.2.2 關鍵技術對比
11.3 LTE的演進LTE-ADVANCED
11.3.1 網路需求發展趨勢
11.3.2 LTE-Advanced技術與趨勢
11.3.3 LTE-Advanced與IMT-Advance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