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射頻技術及設備檢測》立足於LTE原理和技術特點,給出了3GPP R8中的LTE標準,對LTE系統的射頻測試和終端一致性測試系統進行了詳細分析,並進一步研究了LTE相關內容,包括物理信道、關鍵技術、物理層過程等。全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涉及LTE概述、LTE關鍵技術、LTE物理信道、LTE物理層過程、系統設計與仿真、射頻測試、終端一致性測試系統、LTE-Advanced的測試演進。 《LTE射頻技術及設備檢測》可供從事LTE射頻技術研究及設備檢測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LTE射頻技術及設備檢測
- 作者:許巧春 宋起柱
- 原版名稱:LTE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and Testing
- ISBN:7115359911
- 頁數:254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專門具體介紹LTE射頻技術及設備檢測
作者簡介
作者為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設備檢測處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無線電設備檢測工作,參與了多項科研工作,在國內外發行的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參加了多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起草制定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UMTS系統的長期演進 1
1.1.1 歷史背景 1
1.1.2 LTE目標 2
1.2 TDD和FDD的技術體制和區別 3
1.2.1 TDD和FDD的技術體制 3
1.2.2 TDD和FDD的區別 3
1.3 LTE終端射頻檢測的技術標準 5
1.4 LTE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要求 5
1.4.1 性能和一致性測試 5
1.4.2 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 5
第2章 LTE關鍵技術 6
2.1 宏分集 6
2.1.1 軟切換 6
2.1.2 宏分集在LTE中的套用 7
2.2 多址通信 8
2.2.1 LTE多址技術簡介 9
2.2.2 OFDMA 10
2.2.3 SC—FDMA 12
2.3 MIMO 15
2.3.1 多天線技術 15
2.3.2 MIMO的不同種類 16
2.3.3 LTE上行MIMO套用模式 18
2.3.4 LTE系統中的下行MIMO套用模式 19
2.4 載波聚合 20
2.4.1 載波聚合技術簡介 20
2.4.2 載波聚合方式 21
2.5 小區間干擾抑制 21
2.5.1 上下行干擾抑制技術 22
2.5.2 小區間的干擾協調分類 23
2.5.3 上下行干擾協調技術實現 24
第3章 LTE物理信道 26
3.1 無線幀結構 26
3.1.1 FDD幀結構 26
3.1.2 TDD幀結構 28
3.2 物理層信道與信號 30
3.2.1 上行物理信道和信號 30
3.2.2 下行物理信道和信號 46
第4章 LTE物理層過程 72
4.1 信道的編碼、復用與交織 72
4.1.1 物理信道的映射 72
4.1.2 信道編碼的基本過程 73
4.1.3 上行傳輸信道與控制信息 77
4.1.4 下行傳輸信道與控制信息 79
4.2 物理層過程 81
4.2.1 小區搜尋過程 81
4.2.2 功率控制過程 84
4.2.3 隨機接入過程 89
4.2.4 尋呼過程 92
4.2.5 HARQ過程 93
4.2.6 終端反饋信道狀態信息過程 97
第5章 系統設計與仿真 101
5.1 LTE頻段及信道安排 101
5.1.1 工作頻段和信道分配 101
5.1.2 信道頻寬 104
5.1.3 信道配置 106
5.2 網路結構設計 109
5.2.1 LTE系統網路架構概述 109
5.2.2 LTE核心網 110
5.2.3 LTE接入網 111
5.2.4 協定架構 112
5.2.5 E—UTRAN網路接口 113
5.3 空中接口系統設計 116
5.3.1 PDCP子層 118
5.3.2 RLC子層 119
5.3.3 MAC子層 120
5.3.4 RRC技術 122
5.4 LTE系統仿真簡介 123
5.4.1 LTE系統需求 123
5.4.2 蜂窩通信系統的仿真技術簡介 124
5.5 TD—LTE仿真分析 128
5.5.1 TD—LTE鏈路級仿真分析 128
5.5.2 TD—LTE系統級仿真分析 130
5.5.3 TD—LTE系統性能分析 134
5.6 LTE FDD仿真分析 137
5.6.1 LTE FDD鏈路級仿真分析 137
5.6.2 LTE FDD系統級仿真分析 139
5.6.3 LTE FDD系統性能分析 142
第6章 射頻測試 144
6.1 射頻規範 144
6.2 發射機射頻測試 147
6.2.1 基站輸出功率 147
6.2.2 RE功率控制動態範圍 148
6.2.3 總功率動態範圍 149
6.2.4 發射關閉功率 150
6.2.5 發射機暫態階段 150
6.2.6 頻率誤差 152
6.2.7 誤差矢量幅度(EVM) 152
6.2.8 時間對準誤差 153
6.2.9 下行參考信號功率 154
6.2.10 占用頻寬(OBW) 155
6.2.11 鄰道功率泄漏比(ACLR) 156
6.2.12 帶內非期望輻射 157
6.2.13 雜散輻射 158
6.2.14 發射互調 159
6.3 接收機射頻測試 160
6.3.1 參考靈敏度電平 160
6.3.2 接收機動態範圍 163
6.3.3 信道內選擇性 166
6.3.4 鄰道選擇性和窄帶阻塞 169
6.3.5 阻塞特性 171
6.3.6 接收機雜散輻射 175
6.3.7 接收機互調特性 176
第7章 終端一致性測試系統 178
7.1 終端一致性測試協定規範 178
7.2 終端發射機射頻一致性測試 180
7.2.1 最大輸出功率 180
7.2.2 最大功率回退(MPR) 182
7.2.3 終端配置輸出功率 184
7.2.4 最小輸出功率 186
7.2.5 發射關閉功率 187
7.2.6 發射開/關時間模板 188
7.2.7 功率控制 190
7.2.8 頻率誤差 198
7.2.9 誤差矢量幅度(EVM) 200
7.2.10 載波泄漏 203
7.2.11 未分配資源塊帶內輻射 205
7.2.12 EVM均衡器頻譜平坦度 208
7.2.13 占用頻寬 210
7.2.14 頻譜輻射模板 211
7.2.15 鄰道功率泄漏比(ACLR) 214
7.2.16 雜散輻射 217
7.2.17 發射互調 219
7.3 終端接收機射頻一致性測試 221
7.3.1 參考靈敏度電平 221
7.3.2 最大輸入電平 225
7.3.3 鄰道選擇性(ACS) 226
7.3.4 阻塞特性 228
7.3.5 雜散回響 235
7.3.6 寬頻互調 236
7.3.7 雜散輻射 238
第8章 LTE—Advanced的測試演進 241
8.1 LTE—Advanced的技術演進 241
8.1.1 載波聚合 241
8.1.2 下行鏈路多天線增強方案 243
8.1.3 上行鏈路多天線技術 244
8.2 LTE—Advanced的網路演進 246
8.2.1 異構網路 246
8.2.2 中繼 247
參考文獻 249
縮略語 250
1.1 UMTS系統的長期演進 1
1.1.1 歷史背景 1
1.1.2 LTE目標 2
1.2 TDD和FDD的技術體制和區別 3
1.2.1 TDD和FDD的技術體制 3
1.2.2 TDD和FDD的區別 3
1.3 LTE終端射頻檢測的技術標準 5
1.4 LTE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要求 5
1.4.1 性能和一致性測試 5
1.4.2 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 5
第2章 LTE關鍵技術 6
2.1 宏分集 6
2.1.1 軟切換 6
2.1.2 宏分集在LTE中的套用 7
2.2 多址通信 8
2.2.1 LTE多址技術簡介 9
2.2.2 OFDMA 10
2.2.3 SC—FDMA 12
2.3 MIMO 15
2.3.1 多天線技術 15
2.3.2 MIMO的不同種類 16
2.3.3 LTE上行MIMO套用模式 18
2.3.4 LTE系統中的下行MIMO套用模式 19
2.4 載波聚合 20
2.4.1 載波聚合技術簡介 20
2.4.2 載波聚合方式 21
2.5 小區間干擾抑制 21
2.5.1 上下行干擾抑制技術 22
2.5.2 小區間的干擾協調分類 23
2.5.3 上下行干擾協調技術實現 24
第3章 LTE物理信道 26
3.1 無線幀結構 26
3.1.1 FDD幀結構 26
3.1.2 TDD幀結構 28
3.2 物理層信道與信號 30
3.2.1 上行物理信道和信號 30
3.2.2 下行物理信道和信號 46
第4章 LTE物理層過程 72
4.1 信道的編碼、復用與交織 72
4.1.1 物理信道的映射 72
4.1.2 信道編碼的基本過程 73
4.1.3 上行傳輸信道與控制信息 77
4.1.4 下行傳輸信道與控制信息 79
4.2 物理層過程 81
4.2.1 小區搜尋過程 81
4.2.2 功率控制過程 84
4.2.3 隨機接入過程 89
4.2.4 尋呼過程 92
4.2.5 HARQ過程 93
4.2.6 終端反饋信道狀態信息過程 97
第5章 系統設計與仿真 101
5.1 LTE頻段及信道安排 101
5.1.1 工作頻段和信道分配 101
5.1.2 信道頻寬 104
5.1.3 信道配置 106
5.2 網路結構設計 109
5.2.1 LTE系統網路架構概述 109
5.2.2 LTE核心網 110
5.2.3 LTE接入網 111
5.2.4 協定架構 112
5.2.5 E—UTRAN網路接口 113
5.3 空中接口系統設計 116
5.3.1 PDCP子層 118
5.3.2 RLC子層 119
5.3.3 MAC子層 120
5.3.4 RRC技術 122
5.4 LTE系統仿真簡介 123
5.4.1 LTE系統需求 123
5.4.2 蜂窩通信系統的仿真技術簡介 124
5.5 TD—LTE仿真分析 128
5.5.1 TD—LTE鏈路級仿真分析 128
5.5.2 TD—LTE系統級仿真分析 130
5.5.3 TD—LTE系統性能分析 134
5.6 LTE FDD仿真分析 137
5.6.1 LTE FDD鏈路級仿真分析 137
5.6.2 LTE FDD系統級仿真分析 139
5.6.3 LTE FDD系統性能分析 142
第6章 射頻測試 144
6.1 射頻規範 144
6.2 發射機射頻測試 147
6.2.1 基站輸出功率 147
6.2.2 RE功率控制動態範圍 148
6.2.3 總功率動態範圍 149
6.2.4 發射關閉功率 150
6.2.5 發射機暫態階段 150
6.2.6 頻率誤差 152
6.2.7 誤差矢量幅度(EVM) 152
6.2.8 時間對準誤差 153
6.2.9 下行參考信號功率 154
6.2.10 占用頻寬(OBW) 155
6.2.11 鄰道功率泄漏比(ACLR) 156
6.2.12 帶內非期望輻射 157
6.2.13 雜散輻射 158
6.2.14 發射互調 159
6.3 接收機射頻測試 160
6.3.1 參考靈敏度電平 160
6.3.2 接收機動態範圍 163
6.3.3 信道內選擇性 166
6.3.4 鄰道選擇性和窄帶阻塞 169
6.3.5 阻塞特性 171
6.3.6 接收機雜散輻射 175
6.3.7 接收機互調特性 176
第7章 終端一致性測試系統 178
7.1 終端一致性測試協定規範 178
7.2 終端發射機射頻一致性測試 180
7.2.1 最大輸出功率 180
7.2.2 最大功率回退(MPR) 182
7.2.3 終端配置輸出功率 184
7.2.4 最小輸出功率 186
7.2.5 發射關閉功率 187
7.2.6 發射開/關時間模板 188
7.2.7 功率控制 190
7.2.8 頻率誤差 198
7.2.9 誤差矢量幅度(EVM) 200
7.2.10 載波泄漏 203
7.2.11 未分配資源塊帶內輻射 205
7.2.12 EVM均衡器頻譜平坦度 208
7.2.13 占用頻寬 210
7.2.14 頻譜輻射模板 211
7.2.15 鄰道功率泄漏比(ACLR) 214
7.2.16 雜散輻射 217
7.2.17 發射互調 219
7.3 終端接收機射頻一致性測試 221
7.3.1 參考靈敏度電平 221
7.3.2 最大輸入電平 225
7.3.3 鄰道選擇性(ACS) 226
7.3.4 阻塞特性 228
7.3.5 雜散回響 235
7.3.6 寬頻互調 236
7.3.7 雜散輻射 238
第8章 LTE—Advanced的測試演進 241
8.1 LTE—Advanced的技術演進 241
8.1.1 載波聚合 241
8.1.2 下行鏈路多天線增強方案 243
8.1.3 上行鏈路多天線技術 244
8.2 LTE—Advanced的網路演進 246
8.2.1 異構網路 246
8.2.2 中繼 247
參考文獻 249
縮略語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