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
Kuala Lumpur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吉隆坡(馬來語、英語:Kuala Lumpur,簡稱“隆市”或“KL”,全稱“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 首都和最大城市。
吉隆坡是一座對東南亞 的文化、教育、體育、財政、經濟、商業、金融都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因許多在東南亞召開的國際級外交會議都會在吉隆坡和新加坡 舉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視為是東南亞 外交的兩大中心之一。吉隆坡也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命名為“2020年世界圖書之都 ”。
吉隆坡每年擁有高達1230萬名外國遊客到訪,超越了北京 、羅馬 、台北 、上海 等,在最吸引外國遊客的城市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十名。此外,吉隆坡也是許多本國大學與國外大學分校的所在地,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世界百強大學馬來亞大學 (UM)也位於吉隆坡。國油雙峰塔 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標,與其周圍環繞的高樓大廈共同象徵馬來西亞未來的發展繁榮。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 發布,吉隆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 行列。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 榜單第78名。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吉隆坡地區生產總值為2398億令吉,同比增長9.2%,人均GDP達126423令吉。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境域,氣候特徵,人口民族,政治,地方政府,地方首領,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公安事業,風景名勝,綜合概述,城中城區,金三角區,漢都亞路,茨廠街區,隆舊城區,拉薩園區,郊外景點,隆市附近,友好城市,
歷史沿革 18世紀,英國勢力雖然進入
馬來半島 ,但英國採取不干預政策,對其他馬來
土邦 基本上不聞不問。1860年,吉隆坡建城。1867年以後,英國開始改變政策,趁著各馬來土邦的政治紛爭,將其影響力滲透至
霹靂 、
雪蘭莪 、
森美蘭 和
彭亨 ,派駐參政司(Resident)協助管理。1893年,霹靂參政司瑞天成(Sir Frank Swettenham)建議把四州組成一個統一的
行政單位 ,以劃一行政,節省費用,並可利用其他三州的
經濟資源 來解救彭亨的財政困難。1896年,
馬來聯邦 正式成立,以吉隆坡為首府,俗稱“四州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日軍於1942年1月11日占領吉隆坡。儘管戰鬥損傷極少,但在日軍僅在占領吉隆坡幾周內的時間,屠殺了超過五千名華人,並將數千名印度人當做苦力強制去修緬甸鐵路,造成大量人員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軍將領
板垣征四郎 向英軍投降,吉隆坡結束了44個月的日占時期。
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獨立的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當時,首任總理
東姑阿都拉曼 在吉隆坡的
默迪卡體育場 (Stadium Merdeka)宣讀獨立宣言。
1974年,吉隆坡自
雪蘭莪州 劃分出來,組成第一個受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管轄的聯邦直轄區。
在短暫的一個多世紀,吉隆坡便由“泥濘的河口”,一躍而成為馬來西亞的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昔日的礦業小鎮,如今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貿易鼎盛,活力無窮,已成為擁有面積243.6平方公里,居民百萬人的大都市,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系政治、經濟、文化、商業和社交中心,早已不是小河口。
吉隆坡將新的發展設計和舊傳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它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物及許多傑出風格的大型建築物,但是許多歷史遺蹟都被保留得非常完善。有“世界錫都、膠都”之美譽。
有人說它無聊,它像其他首都一樣現代摩登,車水馬龍,西裝革履的白領們穿梭在玻璃幕牆的各個
摩天大樓 間;也有人說它是一座新舊輝映、融合了東方色彩與
西方文明 的大都市,既有現代都市的時尚氣派,也不乏古色古香迷人風韻,市內典型的穆斯林建築、中國式住宅以及英國殖民時期建築星羅棋布,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歷史悠久的村莊相互呼應。同時它還有著多元的文化,馬來村、
唐人街 、印度街並存相依,相處融洽。
行政區劃 吉隆坡分為11個市轄區,皆受聯邦直轄區部下轄的吉隆坡市政局(Kuala Lumpur City Hall)管理:
吉隆坡行政區劃 1.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
2.蒂蒂旺沙(Titiwangsa)
3.斯迪亞旺沙(Setiawangsa)
4.旺沙瑪珠(Wangsa Maju)
5.峇都(Batu)
6.甲洞(Kepong)
7.泗岩沫(Segambut)
8.班底谷(Lembah Pantai)
9.士布爹(Seputeh)
10.敦拉薩鎮(Bandar Tun Razak)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吉隆坡地處
雪蘭莪州 中心,曾受到雪蘭莪州政府的管轄。
馬來半島 西側海岸與東側海岸相較起來,有較廣闊的平原,因此促進吉隆坡發展,比其他城市還來得快速。都會區面積達243平方千米(94平方英里),平均海拔21.95米(72.0英尺)。
氣候特徵 吉隆坡東臨
蒂迪旺沙山脈 ,西臨印尼
蘇門答臘島 ,形成
熱帶雨林氣候 (
柯本氣候分類 法),長年溫暖,四季如夏,日照充足,且降雨豐沛,特別是十月至隔年三月東北季風盛行時。氣溫長時穩定,最高溫大約在31至33攝氏度之間,從未超過37.2攝氏度;最低溫約在22至23.5攝氏度之間,未低於17.8攝氏度。平均年降雨量為2600毫米,雖然六月及七月較為乾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過127毫米。
降雨量突增時,時常有水患發生,特別是在市中心,低洼地區及下游區域。附近的蘇門答臘島發生
森林火災 時,引起的塵土和灰燼會讓吉隆坡深受霾害,是市區主要的污染來源,另有露天燃燒、汽機車及建地活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
人口民族 吉隆坡三大族群為馬來人、
馬來西亞 華人、
馬來西亞印度裔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資料庫,人口約197萬。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2018年吉隆坡人口數據 性別
土著*
華裔
印裔
其他
非公民
總數
男性(萬)
女性(萬)
總數(萬)
總數百分比(%)
政治 地方政府 吉隆坡市政局是負責管理吉隆坡的地方政府機關,受
馬來西亞 聯邦直轄區管轄。負責公共健康衛生、廢棄物清理與管理、城市計畫、環境保護與
建築管理 、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公設維護等項目。市政局的市長握有執行權,由直轄區部長派任,任期三年。1970年地方政府選舉廢止後便採用委任制度。
吉隆坡市市徽 2023年4月13日,馬來西亞政府宣布,任命吉隆坡市政局執行總監
蘇萊曼 為吉隆坡新任市長,任期將從本月17日開始。蘇萊曼從1991年起在吉隆坡市政局工作,從事市政管理和城市規劃工作已超過30年。馬政府在任命蘇萊曼為市長的聲明中表示,蘇萊曼的工作經驗有助於吉隆坡市政治理和城市職能完善。蘇萊曼是接替2023年3月31日退休的前市長
馬哈迪 。
吉隆坡市市旗 吉隆坡的經濟是多方面發展的,它的製造業和農業都非常的發達,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幫助。吉隆坡的製造業發達,部門齊全,產品種類繁多,產值及就業人數均居馬來西亞全國第一。這裡的農業主要是發展
橡膠 ,橡膠業也是國內的一個重要比重產業,在吉隆坡,油棕園、工廠、機械、軋鋼、水泥、化工這些產業也是重要經濟支柱,隨著經濟的發展,這裡的旅遊業也慢慢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賞。
吉隆坡和鄰近區域是馬來西亞境內工業化和經濟規模最快速發展的區域。雖然聯邦政府已遷往Putrajaya,但部分機構如馬來西亞中央銀行以及絕大多數的使館、辦事處依然設立於吉隆坡。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吉隆坡對馬來西亞GDP的
貢獻率 僅15.6%,州
經濟成長率 達7.4%(2016:5.9%),其人均GDP為11.1321萬令吉,高於馬來西亞人均GDP4.2228萬令吉,
消費者價格指數 為3.7%。2018年
失業率 為2.4%。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16年,吉隆坡製造業總產值5688億
令吉 ;占該州GDP比重為3.3%(2015:3.4%),
GDP增長率 2.8%。2017年,吉隆坡的製造業取得1.2%的經濟成長率。
2016年,吉隆坡
建築業總產值 12791億令吉;占該州GDP比重為7.5%(2015:7.1%),GDP增長率12.8%。2017年,吉隆坡的建築業取得12.8%的負經濟成長率,主要是由住宅樓宇、
土木工程 及特別貿易牽頭。
2016年,吉隆坡採礦和採石業總產值140億令吉;占該州GDP比重為0.1%(2015:0.1%),GDP增長率9.6%。2017年,吉隆坡的採礦和採石業取得12.8%的經濟成長率。
第三產業 2016年,吉隆坡服務業總產值149085億令吉;占該州GDP比重為87.7%(2015:88.0%),GDP增長率5.5%。2017年,吉隆坡的服務業取得6.6%的經濟成長率,主要由批發與零售貿易、金融與保險、通訊和
專業服務 推動。
交通運輸 綜述
吉隆坡的大眾運輸系統包含巴士、鐵路和計程車等等。儘管政府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使用率只達16%(2006年)。
吉隆坡與其他
亞洲 城市相同,自行開車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整個吉隆坡市區有多條
高速公路 。吉隆坡為
馬來西亞 首都,因此公路網路相當密集,通往其他
馬來半島 地區。
吉隆坡是大規模套用天然氣作為德士燃料的
東協 主要城市之一。在當地,大多數德士有紅、白兩種專用的特殊色,方便人們識別和在德士站或街道上叫車。
又稱“
梳邦國際機場 ”,在1988年吉隆坡國際機場啟用前是吉隆坡的主要機場,僅供包機和操作渦輪
螺旋槳 的航班使用,例如
飛螢航空 和Berjaya Air。
包括格拉那再也線、
安邦線 和
大城堡線 、這三條路線,串聯吉隆坡都會區與各地主要郊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基礎教育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內有201所國小及102所中學,國小學生人數共12.8064萬,中學學生人數則為9.5966萬。
高等教育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體系包括公立高校(包括公立大學、公立學院和
技術職業學院 )和私立高校(包括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分校)。公立大學、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和部分公立學院具有頒發本校大專及大專以上文憑的資格。專科學制2-3年,本科學制3年,碩士學制1-2年、博士學制2-6年。吉隆坡內的高等院校主要有:
馬來亞大學 於1962年1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所文理學科和醫學兼有的綜合性大學,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也是一所全馬歷史最悠久的學府。
吉隆坡高等院校名單 公立大學
1.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 Malaya)
2.
馬來西亞國防大學 (Universiti Pertahanan Nasional Malaysia)
私立大學
1.
亞太科技大學 (Asia Pacif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4.
吉隆坡建設大學 (Infrastructure University Kuala Lumpur)
5.
國際伊斯蘭金融教育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ducation in Islamic Finance)
6.
馬來亞-威爾斯國際大學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a-Wales)
9.
吉隆坡大學 (Universiti Kuala Lumpur)
10.
敦阿都拉薩大學 (Universiti Tun Abdul Razak)
私立大學學院
1.
成功大學學院 (BERJAYA University College)
2.
雙德國際科技大學學院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Twintech)
3.
吉隆坡首都大學學院 (Kuala Lumpu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College)
4.
拉曼大學學院 (Tunku Abdul Rahman University College)
5.國際藝術學院(Akademi Seni Budaya dan Warisan Kebangsaan)
華文教育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在
吉打州 內設立了多所以母語即漢語為教學媒介語的院校,截至2019年6月共有4所華文
獨立中學 :
3.吉隆坡
尊孔獨立中學 (CONFUCIAN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內有6所政府醫院(Hospital Kerajaan)、36所政府衛生診所(Klinik Kesihatan Kerajaan)、24所社區診所(Klinik 1Malaysia)、60所政府微型診所(Klinik Desa Kerajaan)。
文化事業 吉隆坡主要的中文報紙:《
星洲日報 》(Sin Chew Jit Poh,1929年創辦)、《
南洋商報 》(Nanyang Siang Pau,1923年創辦)、《
中國報 》(China Press,1946年創辦)、《東方日報》(2003年創刊)、《
光明日報 》(Guang Ming Daily,1987年創辦)和《
光華日報 》(Kwong Wah Yit Poh)。這些中文報一般以簡體字為主,也有
繁簡字 並用的情況。
公安事業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內有36所警察局及17所
消防局 。
風景名勝 綜合概述 吉隆坡鐵路線及景點分布圖:
吉隆坡鐵路線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