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以及後來盟軍的戰略轟炸,整個大戰過程中德國及其占領區的工業產能特別是裝甲車輛方面就從來沒滿足過前線需求,因此德軍一直都在大量繳獲使用對方的武器裝備來儘量彌補這個空缺。Pz.kpfw.754(r)是德軍繳獲使用的KV2制式名稱(順便說一下KV1的不同型號分別是753/755/756)。
德軍版KV-2外觀明顯特徵是由於德軍車長習慣對視野有較高要求,所以炮塔上取消了一側犄角一樣的潛望鏡,改裝了一個四號坦克的雙開門指揮塔。彈藥架被德軍移至坦克後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KV-2 754(r)重型坦克
- 英文名稱:PzKpfw KV-2 754(r)
- 服役時間:1941年
- 定型時間:1941年
- 國家:納粹德國
- 戰車類型:重型坦克
來源,性能數據,總體評價,
來源
由基洛夫工廠製造的KV-1重型坦克在1939年12月確定設計方案,然後於次年2月投入量產。該坦克以紅軍元勛科京·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姓名首字母縮寫為名。從其在1941年蘇、德戰場上的表現來看,確實擔當得起這位“領導全軍作戰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名頭。
而KV-2嚴格來說還要在“重型坦克”之中加上“突擊”兩字。它是在KV-1的底盤上改裝152毫米 M-10型榴彈炮而成的,戰術定位是對敵軍的碉堡體系和永固據點施以強大打擊。直到1941年年初,這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移動碉堡的鋼鐵巨物才被正式命名為KV-2。
而KV-2嚴格來說還要在“重型坦克”之中加上“突擊”兩字。它是在KV-1的底盤上改裝152毫米 M-10型榴彈炮而成的,戰術定位是對敵軍的碉堡體系和永固據點施以強大打擊。直到1941年年初,這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移動碉堡的鋼鐵巨物才被正式命名為KV-2。
到德軍入侵的1941年6月,蘇聯紅軍總共接收了370輛KV-1和134輛KV-2。這些重型坦克集中分配給了西部特別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和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的所屬機械化部隊中。這些軍區所管轄的地區正是侵蘇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 戰前,德軍對該坦克一無所知。1941年6月24日,入侵蘇聯的德軍第6步兵師被一輛KV-2重型坦克整整擋住48個小時,最後調來88mm高射炮才解決問題。KV-2一戰成名的同時,也對德軍士兵造成了一萬點心理傷害。幸虧KV-2機械故障多,大多數KV-2都因為機械故障被蘇軍遺棄,否則德軍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對付這個“馬桶頭”。所以德軍一遇到“馬桶頭”就立刻呼叫各種火力支援。戰後還要好好研究,如果能夠修復就裝備前線部隊。
同時德軍也對這些繳獲的KV-2重型坦克進行改裝,如更換電台、安裝III號坦克的指揮塔等。為了方便戰場識別,德軍把KV-2坦克塗上醒目的鐵十字標識。KV-2最有價值的是它152mm主炮,能夠對敵方坦克、防禦工事造成毀滅性傷害。更多是把它當作自行火炮來使用,而非坦克。
性能數據
(以下數據來自KV-2坦克)
戰鬥全重 52000kg
車長 7.0m
車高 3.3m
車寬 3.25m
引擎 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員 6人
火力裝備3x7.62mm DT MG機槍
152mm Howitzer M-10 火炮;
彈藥 152mm: 36發 ; 7.62mm:2475-3087
裝甲 30-110mm
爬坡度 30度
通過垂直牆高 1.2m
越壕寬 2.7m
涉水深 1.6m
總體評價
1941年蘇、德戰爭開戰之後,約有數十輛KV坦克分別在德軍第1、第8、第22裝甲師等部服役,有資料指出最多時數量也不超過50輛,而且使用的任務範圍也遠不及繳獲的T-34。有數輛KV-2被運回國內,一是用作反坦克作戰研究,二是在德國國內巡迴展出。
從1942年開始,隨著德軍自製坦克損失的進一步加大,各支野戰部隊逐步加大了使用繳獲蘇聯坦克的力度,而一些前線的坦克修理廠也開始承擔維護KV重型坦克的任務。不過,鑒於維護上的困難,繪有德軍鐵十字標誌的KV坦克的數量仍然極其有限。在1943年夏天的中央集團軍群序列中,只能見到數輛KV-1的身影。而在當年的庫爾斯克-別爾哥羅德交戰中,也只有1輛德軍KV-1參戰的記錄。不過,別爾哥羅德城郊的這輛KV-1非常特殊,它原來的火炮被拆掉,換裝了德軍制式的75毫米炮。
在所有使用KV坦克的德軍單位中,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的第66特種試驗裝甲營(PzAbtz BV 66)充分體現“試驗”特色,不僅裝備有許多種本國的試製坦克原型車,而且還同時裝備了KV-1和KV-2。這支奇怪的部隊將被運往地中海參加對馬耳它島的兩棲戰,但是後來行動取消,於是仍然留在東線。後來該部的KV坦克被轉交給了第12裝甲師,在解救迭米揚斯克包圍圈的行動中有參與,之後則不知所終。
相比KV-1, KV-2在德軍中的服役餘地則顯得更小。KV重型坦克行動裝置可靠性不高,容易發生機械故障,而KV-2的情況尤為嚴重。在蘇軍所損失的KV-2坦克中,因機械故障而拋棄的占了絕大多數。另外,雖然KV-2那碩大渾厚的炮塔更給人一種畏懼之感,使它看上去像是一座移動的堡壘,但其設計定位畢竟是突擊坦克,針對的是敵方堅固防禦陣地,而不適合德軍裝甲部隊慣常採用的運動戰。
從1942年開始,隨著德軍自製坦克損失的進一步加大,各支野戰部隊逐步加大了使用繳獲蘇聯坦克的力度,而一些前線的坦克修理廠也開始承擔維護KV重型坦克的任務。不過,鑒於維護上的困難,繪有德軍鐵十字標誌的KV坦克的數量仍然極其有限。在1943年夏天的中央集團軍群序列中,只能見到數輛KV-1的身影。而在當年的庫爾斯克-別爾哥羅德交戰中,也只有1輛德軍KV-1參戰的記錄。不過,別爾哥羅德城郊的這輛KV-1非常特殊,它原來的火炮被拆掉,換裝了德軍制式的75毫米炮。
在所有使用KV坦克的德軍單位中,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的第66特種試驗裝甲營(PzAbtz BV 66)充分體現“試驗”特色,不僅裝備有許多種本國的試製坦克原型車,而且還同時裝備了KV-1和KV-2。這支奇怪的部隊將被運往地中海參加對馬耳它島的兩棲戰,但是後來行動取消,於是仍然留在東線。後來該部的KV坦克被轉交給了第12裝甲師,在解救迭米揚斯克包圍圈的行動中有參與,之後則不知所終。
相比KV-1, KV-2在德軍中的服役餘地則顯得更小。KV重型坦克行動裝置可靠性不高,容易發生機械故障,而KV-2的情況尤為嚴重。在蘇軍所損失的KV-2坦克中,因機械故障而拋棄的占了絕大多數。另外,雖然KV-2那碩大渾厚的炮塔更給人一種畏懼之感,使它看上去像是一座移動的堡壘,但其設計定位畢竟是突擊坦克,針對的是敵方堅固防禦陣地,而不適合德軍裝甲部隊慣常採用的運動戰。
德國人發現KV-2的主炮只能發射一種高爆彈而無法使用穿甲彈,並不符合他們的預期。因此,KV-2在德軍陣中主要擔負警備或訓練任務,總的使用數量也屈指可數,據說在裝備的最高峰也不超過10輛。當美軍於1945年4月推進到位於德國埃森的克虜伯兵工廠時,居然在大門外發現了這樣1輛KV-2,顯然是受命保衛工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