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省級審定情況:1997年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產量表現:1997年國家南方稻區晚秈早熟組區試平均畝產468.12公斤,比對照汕優晚3增產9.6%;1998年續試平均畝產475.57公斤,比對照汕優晚3增產11.39%;1998年南方稻區晚稻生產試驗畝產483.60公斤,比對照汕優晚3減產2.6%。栽培技術要點:1、秧齡35天,栽插規格為5×8寸,每穴2粒谷,淺水栽插;2、本田用肥,底肥占總量的60%,中等肥力用肥總量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並注意磷、鉀肥配合使用。水的管理以淺水灌溉為宜;3、重點防治螟蟲和飛虱,注意防治紋枯病。制種技術要點:1、播插期:母本在父本6.6葉時播種或父本播後40天左右時播母本。2、父母本行比為2:14--16。3、母本“920”用量每畝10克。4、母本每畝用種量為3.5公斤。
全國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遲熟雜交晚秈稻組合。豐產性好,米質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長江流域南部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秈種植。經審核,符合國家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000年湖南審定,編號:湘品審第269號
“K優17號”(K17A/瀘恢17號)是新寧縣農業局從四川省引入的雜交中稻組合。97、98兩年省區試,畝產550公斤,比汕優63增產5.7%。全生育期129天,比汕優63短5天。稻穀碾米品質和稻米外觀品質與汕優63相當。經鑑定,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可在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輕的中稻地區推廣。
該品種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鬆緊適中,劍葉直立。分櫱力中等,較耐肥抗倒,穗型較大,每穗粒數125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谷長粒形,部分頂芒,稃尖紫色,千粒重29克。
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12公斤,大田畝用種1.5-2.0公斤,秧齡30天,每畝插1.5萬蔸,8-10萬基本苗。施足底肥,重施有機肥,畝施豬牛欄糞1250公斤,碳銨3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8公斤。早施分櫱肥,插後一周畝追施尿素8-10公斤,最高苗25萬時進行曬田控苗,注意防治紋枯病、穗瘟病及稻曲病。
·1997年四川審定,編號:川審稻75號
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K17A與瀘恢17(粳稻品種02428與圭630雜交選育後代)配組而成的秈型雜交稻新組合。參加四川省水稻區域試驗,1995年平均單產7925 kg/hm2,,比對照增產4.02%;1996年平均單產8422 kg/hm2,比對照汕優195增產17.54%,兩年平均單產8174 kg/hm2,比對照增產10.8%,生產試驗5點平均單產8800 kg/hm2,比對照汕優195增15.11%。該組合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汕優195長6天。株高110cm,株型較好,分櫱力強,每平方米有效穗數約300,穗平著粒130粒左右,結實率85.90%,千粒重30g,莖稈堅挺,抗倒力強,稻瘟病接種鑑定:葉瘟3-5級,頸瘟3-9級,抗性與汕優195相當。稻米品質中上等。出糙率81%,精米率71.6%,適宜四川省非稻瘟病常發區搭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