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帝國理工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一般指本詞條

帝國理工學院(英文: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稱為帝國科學技術與醫學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位於英國倫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並以工程專業而著名。

帝國理工學院是金三角名校羅素大學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國際科技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參與院校,被譽為“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

帝國理工學院於1907年建立,由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於1845年建立的皇家科學院和大英帝國研究院、皇家礦業學院、倫敦城市與行會學院合併組成,曾是倫敦大學成員之一。

基本介紹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社會評價,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條件,研究成果,校園環境,傑出校友,

辦學歷史

帝國理工學院1907年獲得皇家特許狀,由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和大英帝國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礦業學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倫敦城市與行會學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併組成,形成了主校區南肯辛頓校區。
此後,聖瑪麗醫院醫學院(1988年)、國家心臟和肺學會(1995年)、查令十字和威斯敏斯特學校(1997年)先後併入帝國學院,組成醫學院,成為帝國理工學院第四個憲制學院。1997年,帝國理工學院醫學院兼併了皇家研究生醫學院、皇家婦產科學會。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帝國理工學院於2000年兼併了甘迺迪風濕病學學會和崴學院(Wye College)。2005年12月6日,帝國理工學院宣布將斥資10億英鎊,把崴學院建成一個能容納12,500人的世界級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2002年,維持了幾十年的憲制學院系統被廢除,採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5年底,學院宣布將物理科學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學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合併為自然科學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2005年12月9日,學院宣布計畫退出聯邦制的倫敦大學
2007年,學院在成立100周年之際正式脫離倫敦大學聯盟,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
正門
2013年,帝國理工學院於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共同發起並創立了科學與工程南聯盟(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onsortium),倫敦國王學院隨後也加入了該聯盟。這是世界最領先的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之一。
2014年1月,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務長、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校長的著名化學專家Alice P Gast受聘擔任第13屆帝國理工學院院長。
2020年6月,學校校訓“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科學是帝國的榮耀和庇護)”停止使用。
帝國理工學院
全景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帝國理工學院下設工程學院、自然科學學院、醫學院、商學院等院系。
院系設定
工程學院
航空航天系
生物工程系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化學工程系
計算機系
Dyson設計工程學院
地球科學和工程學系
電氣與電子工程系
材料科學和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
醫學院
臨床科學學會
醫學系
國家心臟和肺學會
公共衛生系(學院)
外科與腫瘤學系
李光前醫學院倫敦辦事處
帝國學院學術健康科研中心
帝國學院國家衛生服務信託
自然科學學院
數學系
物理系
化學系
生命科學系
環境政策中心
-
商學院
金融系
創新與創業(企業家)系
(工商)管理系
-
其他學術機構
數據科學學會
未來能源實驗室
全球健康創新學會
Grantham學會——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
安全(系統)科學和技術學會
-
職業發展學校
學術英語中心
業餘課程(Co-Curricular)中心
教育發展中心
-

師資力量

全校大約8000多名教職人員,其中有75位皇家科學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87位皇家工程學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80位皇家醫學院院士(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在帝國理工學院歷屆校友和教職人員中,共擁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

人才培養

帝國理工學院學生總數超過17,000人,國際生約占四分之一。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比較大,課業負擔繁重。儘管她是英國入學標準最高的大學之一,但每學年的淘汰率仍然較高,一等學位授予率則比較低,是英國最嚴格的大學之一。一項調查表明,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生的起薪為英國之最。
本科生
本科生必須通過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即英國高等院校招生辦公室,線上申請。申請代碼為IMP150。由於國際學生名額有限,建議儘早申請。
研究生
碩士項目(含授課型和研究型):帝國理工學院認可名單上國內大學本科畢業,平均分85分以上。對應英國學位要求為:最低二類A等榮譽學士學位以上。
PhD項目:要求至少碩士畢業,均分85分以上,國內本科畢業生一般不可直接申請。對應英國的要求為:本科二類A等榮譽學士學位+碩士畢業
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生項目一般未設定有截止日期,但如欲申請獎學金的話,國際學生建議在第二年7月1日前申請。授課型項目一般10月中旬開始開放申請,同時便開始審核材料,實行滾動錄取模式,錄滿便止。視專業不同,整個申請和錄取的過程可能一直持續到第二年8月份。
語言要求
帝國理工學院的語言要求分標準(Standard)和較高(Higher)兩種水準,Standard為雅思總分6.5以上,單項不低於6.0分;Higher要求總分7.0,單項不低於6.5。
住宿
大約12500名學生中約3,100名是住在學院自有或學院控制的住處。這兒有家具齊備的單人和合住的房間,和共用的休息室,廚房,洗澡間和洗衣房。一般地說,學校保證為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學院內或學院間提供住處,其次優先安排第一年的海外研究生。學生宿舍辦公室將提供許多幫助為學生找到合適的住房,另外學生也可以選擇住在學校外。有包伙和自助兩種,新生全都有住校舍的保證,校方也可協助聯繫出租私房和旅館住房。

社會評價

學校排名
帝國理工學院歷年來在最具影響力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四大全球大學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年份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2019年
9
2020年
10
2021年
11
2022年
12
QS世界大學排名
年份
QS世界大學排名
備註
2019年
8
-
2020年
9
-
2021年
8
-
2022年
7
-
2023年
6
-
2024年
6
2023年6月公布結果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年份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2019年
18
2020年
20
2021年
20
2022年
20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年份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18年
24
2019年
23
2020年
25
2021年
25
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優秀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
年份
2021年
5
2022年
4
衛報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
年份
衛報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
2021年
9
2022年
7
完全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
年份
完全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
2021年
5
2022年
5

合作交流

與中國高校的合作
清華大學-帝國理工共建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創新學科
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套用數據科學實驗室
南京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機器學習聯合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
香港大學
中國科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條件

作為一個專攻工學、醫學、理學的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具有世界頂尖的科研水平、師生質量和經濟實力,與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並稱世界四大理工學院。
在英國,儘管帝國理工的歷史比牛津劍橋要短,但從1907年建立之初起,它便憑藉濃厚的皇家背景和雄厚的經費實力很快躋身世界頂級名校之列。因此英國教育界有所謂“三足鼎立”的說法,認為文科最好的院校是牛津,理科最好的是劍橋,工科最好的是帝國理工學院。帝國理工與許多大公司聯繫緊密,產業化程度很高,占有英國全國研究經費的七分之一。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工科院校之一,和牛津劍橋一樣,帝國理工學院不僅入學門檻極高,學費也要比其他院校高,有人稱之為英國最貴的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在1996年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研究評估中,純數學、套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科學、統計及運算研究、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礦業工程、土木工程、Pre-Clinical Studies等專業均獲得5星評價(分數由5星至1星,最高為5星)。
帝國理工學院經濟實力雄厚,是英國收入最高的大學之一。在2009—2010年度,總收入達6億6千萬英鎊,約合10.89億美元,排名英國第5,其中包括政府,慈善機構和商業機構的資助。

研究成果

2022年9月23日,帝國理工學院安娜·卡拉亞尼(Ana Caraiani),由於對朗蘭茲計畫(Langlands program)的各種變革性貢獻,榮獲“2023年數學新視野獎”。
2022年10月,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團隊研究發現,早晚服降壓藥療效相同。

校園環境

帝國理工學院是一所開放式大學,由眾多分散的校區組成。主校區南肯辛頓校區位於著名的富人區南肯辛頓,緊鄰海德公園肯辛頓宮威廉王子凱特王妃住處)、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與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亦相距不遠。附近還有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皇家藝術學院皇家音樂學院以及皇家地理協會等文化機構。此外,還有聖瑪麗校區(St. Mary's Campus)、希爾伍德公園校區(Silwood Park Campus)、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區(Chelsea and Westminster Campus)、皇家布羅普頓校區(Royal Brompton Campus)、查令十字校區(Charing Cross Campus)、哈默史密斯校區(Hammersmith Campus)、崴校區(Wye Campus)等。南肯辛頓校區建築風格集古典與現代為一體,校園中央的女王塔是帝國理工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塔高287英尺(85米),是從前帝國研究院(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物。塔里懸掛的10口大鐘,是1982年來自澳大利亞的禮物,以王室成員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王室成員生日或其它王室紀念日,大鐘都會在下午敲響。
帝國理工學院除了位於南肯辛頓校區的中心圖書館外,所有院系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其中包含了科學博物館的圖書館,面向登記的公眾開放。中心圖書館24小時開放,每周五晚23:00關閉進行打掃,周六上午11點重新開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捐資2700萬英鎊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學院大樓,被命名為田中商學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後更名為帝國學院商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2004年,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御令商學院正門為帝國理工學院的“正門”。
設施服務
計算機服務中心支持強大的PC機組和工作站,它們聯網成一個分布先進的計算機環境,並和網際網路相連。可以進行辦公套用,進行複雜的科學、數學、工程運算、畫圖或編程。中心支持組對計算機提供幫助和免費資料。
帝國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使用的圖書館很多,有學院、各系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科學博物館圖書館等等。坐落於南肯辛頓主校區的中心圖書館總藏書量為750,000冊,讀者座位850個。中心圖書館有學院所有學科的圖書資料,有豐富的科學、歷史、藝術、文學、旅遊和其它學科的收藏。包括350多萬本圖書和1800本期刊,總藏書量達725,000冊。還收藏有報紙、雜誌、磁帶和CD。還有推薦圖書的複印件。還可使用倫敦其他大學的資料。中央圖書館與高科技資訊工業企業聯繫緊密,學生還可參與相關資訊機構的工作。在同一座大樓內還有科學博物館圖書館,有85萬卷藏書,4500多種期刊,900多個讀者座位。
各系科圖書館藏專有研究資料,支持各自的學科,它們提供基本教科書的複印本、課程材料。醫學院在所有的校園內有自己的圖書館。
圖書館計算機系統和校園網相連,擁有最新的電子信息索取技術。計算機資料庫可以通過CD-ROM工作站或網際網路線上查詢。中心圖書館內的PC機有接口和所有圖書館電子服務相連。
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教學樓

傑出校友

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
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
1971年 GABOR, Dennis
1979年 SALAM, Abdus
諾貝爾化學獎
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
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
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
1969年 BARTON, Sir Derek
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
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青黴素發現者之一)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
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
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
ROTH, Klaus:1958年菲爾茲獎得主。
西蒙·唐納森(現任教員):1986年菲爾茲獎得主。
Leonard Mandel:物理學家,量子光學創始人。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發現者。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布賴恩·梅(Brian May):皇后樂隊(Queen)成員,英國利物浦大學校長。
Trevor Phillips:記者和政治家。
西蒙·辛格(Simon Singh):大眾科學作家。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科幻作家。
黃緯祿: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姚桐斌: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王大珩: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翁文波:中國地球物理學主要奠基人。
梁百先:空間物理學家。中國電離層電波傳播與空間物理研究領域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
譚鐵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書長。
張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涂長望: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溫詩鑄: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文采: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
趙天從:著名冶金學家。
黃玉珊:中國航空教育家和結構分析專家。
林建國:帝國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王欽敏: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及全國工商聯主席。
陳吉寧: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矯勇:水利部副部長。
郭炳湘:香港著名商人。
呂譚平:中國聯想Lenovo香港總經理。
雷頌德:香港著名流行曲創作人。
宣萱:香港著名電視女藝人。
李治廷:香港著名歌手、藝人。
王雨然:童話作家,企業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