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國際天文聯合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際天文聯合會)

IAU(國際天文聯合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官網:https://www.iau.org/,是世界各國天文學術團體聯合組成的非政府性學術組織,其宗旨是組織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國際協作,促進天文學的發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19年7月在布魯塞爾成立。

天文學聯盟有73個成員國,其中包括專業天文學研究達到較高程度的大多數國家。天文學聯盟的一個主要從事地面和空間天文學各學科的10528 多名成員的直接參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 簡稱:IAU
  • 成立時間:1919年7月
  • 成立地點:布魯塞爾
  • 出版物:《大會會議錄》等
  • 官網:https://www.iau.org/
發展歷程,宗旨和任務,主要會議,機構組成,組織,協會機構,會內機構,委員會,第一學部,第二學部,第三學部,第四學部,第五學部,第六學部,第七學部,第八學部,第九學部,第十學部,第十一學部,組織活動,

發展歷程

1919年7月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會時﹐宣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它的使命是組織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國際協作,促進天文學的發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95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528 個人會員。有73的成員國。
1976年有會員國44個﹐1979年初約有會員3400人,1985年有會員國49個,會員6000多人。
中國天文學會於1935年加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此外第28屆國際天文聯合會會議於2012年8月在中國舉行。

宗旨和任務

人們將1919年7月28日視為IAU成立的日子,因為IRC章程在那一天通過,雖然IAU自身的章程是在兩天前通過的。在那屆大會上同時成立了新的國際時間委員會及時間局與國際天文電報中央局,以統一全世界的時間工作和天文發現的發播與命名工作。科學家首先選擇天文學成立聯合會是很自然的,因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星空之下,共有的觀測研究對象是天文學的基本特徵,無論哪個人、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不可能壟斷星空。天文台對觀測星空的局限性要求全球各地的天文台聯合起來。IAU主席、英國天文學家斯特拉頓(Frederick John Marrian Stratton)在1934年大會致辭時說:
“……科學生來就是真正國際性的,沒有國界,沒有國籍,也沒有種族之分……天文學在一般意義上分享了科學的無國界。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天文學基本上是國際性的科學:沒有一個天文台能夠看到整個天空,沒有一個觀測者能夠持續地觀測諸如太陽或超新星之類天體的變化活動;恆星宇宙的最完整的知識的獲得僅僅來自全世界觀測者和觀測儀器的國際合作……”宇宙在時空上的無限性也迫使人類必須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表的德國天文學會星表第一冊(AGK1星表),耗費了7個國家13架子午環50多年的觀測,也僅僅包含約14萬顆恆星的位置,而包含約27萬顆恆星光譜的HD星表同樣浸潤了哈佛大學天文台47年的努力。銀河系內估計有2千億顆恆星,按此測量速度,測量完銀河系內所有的恆星大約需要百萬年!何況宇宙中還有無數個像銀河系那樣的星系。其實,早在IAU成立前,天文學家已經成立了許多類似的合作組織進行合作觀測與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國際太陽研究合作聯合會,簡稱國際太陽聯合會(International Solar Union)。
ISU成立於1904年,終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常將它視作IAU的前身,因為只有ISU具有完整的章程,而且都是經美國威爾遜山天文台台長海耳的鼓動、倡議和策劃成立的。按IAU最早的章程(共八章21款),這個組織的宗旨是“促進不同國度的天文學家之間進行必須而有用的國際合作的關係”以及“推動天文學各個領域的研究”。IAU今天的章程更是簡明地規定,它是一個“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其宗旨是促進天文學各領域的發展”。90年來,IAU確實實現了它自己的既定目標。縱觀這90年,可以發現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年前,人類以為宇宙是靜止的、不變的、永恆的,銀河系的尺度就是宇宙的疆域,星系稱為星雲,是銀河系的一族,宇宙中化學元素不知道從哪裡來,為什麼取這樣的豐度,也不知道太陽的能量來自何方,更不知道恆星怎樣形成、怎樣演化。經過短短的90年,人類已經將目光擴展到宇宙誕生的早期,在可見的宇宙範圍內觀測了數十億計的星系,不僅知道了宇宙的現在,也能推測它的過去並預計它的未來;人類已經知道化學元素的大爆炸起源與恆星內部起源;對於恆星的內部結構、能源、形成與演化的全過程,人類已經有了相當完整的認識;人類也已經了解到宇宙的基本組成與基本結構。
90年前,人類只能限於地面的光學觀測。今天,觀測波段已經擴大到了整個電磁波段,從地面到空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立體觀測網路。天文學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無疑是同一時期科學技術特別是物理學、空間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也是各國天文學家辛勤耕耘的結果,當然,它也完全離不開全世界天文學家的真誠合作,而這正是IAU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推動開發中國家的天文教育與研究也是當今IAU的另一項基本任務。IAU有3個專門工作組———“年輕天文學家的國際學校(ISYA)”、“天文發展教育(TAD)”與“萬維天文學發展(WWDA)”,推動開發中國家的天文學基礎教育以及培養年輕的天文學家。IAU也是當今世界天文活動的權威組織,它是天體命名、天體表面特徵命名(月面、火星、金星和水星的表面等),以及天文常數和天文術語等與天文有關的發現與發播的權威機構。

主要會議

從1922年起,該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討論IAU整體的活動方針,並有研究成果發表等研討會,以及遴選新屆IAU執委、各屬下委員會成員,新會員推薦等。此外也定期在歐洲、亞太、拉丁美洲召開各區域會議。隨各式各樣天文事件的發展,也會隨時召開小規模的學術研討會。
習近平出席2012北京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習近平出席2012北京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全體會議時間地點
Ist(第1屆)
1922
義大利羅馬
IInd(第2屆)
1925
英國劍橋
IIIrd(第3屆)
1928
荷蘭萊頓
IVth(第4屆)
1932
美國劍橋 (麻薩諸塞州)
Vth(第5屆)
1935
法國巴黎
VIth(第6屆)
1938
VIIth(第7屆)
1948
VIIIth(第8屆)
1952
義大利羅馬
IXth(第9屆)
1955
Xth(第10屆)
1958
前蘇聯莫斯科
XIth(第11屆)
1961
美國柏克萊
XIIth(第12屆)
1964
西德漢堡
XIIIth(第13屆)
1967
XIVth(第14屆)
1970
英國布萊頓
XVth(第15屆)
1973
澳大利亞雪梨
XVIth(第16屆)
1976
XVIIth(第17屆)
1979
加拿大蒙特婁
XVIIIth(第18屆)
1982
希臘帕特雷
XIXth(第19屆)
1985
印度新德里
XXth(第20屆)
1988
XXIst(第21屆)
1991
XXIInd(第22屆)
1994
荷蘭海牙
XXIIIrd(第23屆)
1997
日本京都市
XXIVth(第24屆)
2000
XXVth(第25屆)
2003
澳大利亞雪梨
XXVIth(第26屆)
2006
XXVIIth(第27屆)
2009
XXVIIIth(第28屆)
2012
中國北京
XXIXth (第29屆)
2015

機構組成

組織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每年召開若干次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大會﹐以促進學術交流﹐改選負責人員。下設40多個按分支學科或研究的天體對象等劃分的專業委員會,每個專業委員會還被賦予一個順序號,如4.(表示第4專業委員會,下同)星曆表,6.天文電報,7.天體力學等。各專業委員會可分別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同其他國際學術組織聯合舉行各種學術會議。它的出版物有《大會會刊》、《天文學進展特輯》、《學術討論會會議錄》等。聯合會的定期刊物有報導會議訊息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訊》。有些部門還 出版卡片式天象報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快報》和《天文電報》等。此外,每次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也都出版會議錄。

協會機構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每年召開若干次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大會,以促進學術交流,改選負責人員。聯合會設執行委員會,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秘書長一人,助理秘書長一人。下設專業組若干個。第十六屆聯合會(1976~1979年)設50個組:4.(表示第4組,下同)星曆表,5.文獻資料,6.天文電報,7.天體力學,8.方位天文,9.天文儀器,10.太陽活動,12.太陽輻射和太陽大氣結構,14.基本光譜數據,15.慧星、小行星和隕星的物理研究,16.行星和衛星物理,17.月球,19.地球自轉,20.小行星、慧星、衛星的位置和運動,21.夜天光,22.流星和行星際塵,24.照相天體測量學,25.恆星測光和偏振,26.雙星,27.變星,28.星系,29.恆星光譜,30.視向速度,31.時間,33.銀河繫結構和動力學,34.星際物質和行星狀星雲,35.恆星內部結構,36.恆星大氣理論,37.星團和星協,38.天文學家交換,40.射電天文學,41.天文學史,42.密近雙星,44.地球大氣外天文觀測,45.光譜分類和多波段色指數,46.天文教學,47.宇宙學,48.高能天體物理學,49.行星際電漿和日球層(heliosphere),50.現 在和未來天文台址的環境保護。各專業組分別組織各種 學術活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同其他學術組織聯合舉行各種學術會議。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會內機構

聯合會設執行委員會﹐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秘書長一人﹐助理秘書長一人。下設專業組若干個。第十六屆聯合會(1976~1979年)設40個組﹕4.(表示第4組﹐下同)星曆表﹐5.文獻資料﹐6.天文電報﹐7.天體力學﹐8.方位天文﹐9.天文儀器﹐10.太陽活動﹐12.太陽輻射和太陽大氣結構﹐14.基本光譜數據﹐15.彗星﹑小行星和隕星的物理研究﹐16.行星和衛星物理﹐17.月球﹐19.地球自轉﹐20.小行星﹑彗星﹑衛星的位置和運動﹐21.夜天光﹐22.流星和行星際塵﹐24.照相天體測量學﹐25.恆星測光偏振﹐26.雙星﹐27.變星﹐28.星系﹐29.恆星光譜﹐30.視向速度﹐31.時間﹐33.銀河繫結構和動力學﹐34.星際物質和行星狀星雲﹐35.恆星內部結構﹐36.恆星大氣理論﹐37.星團星協﹐38.天文學家交換﹐40.射電天文學﹐41.天文學史﹐42.密近雙星﹐44.地球大氣外天文觀測﹐45.光譜分類和多波段色指數﹐46.天文教學﹐47.宇宙學﹐48.高能天體物理學﹐49.行星際電漿和日球層(heliosphere)﹐50.現 在和未來天文台址的環境保護。各專業組分別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同其他學術組織聯合舉行各種學術會議。

委員會

第一學部

第4委員會星曆表
第7委員會 天體機械學和動態天文學
第8委員會 方位天文學
第19委員會 地球自轉
第24委員會 攝影天體測量學
第31委員會 時間

第二學部

第10委員會太陽活動
第12委員會 太陽輻射和結構
第49委員會 行星際電漿與日光層

第三學部

第15委員會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物理研究
第16委員會 行星和衛星的物理研究
第20委員會 小行星、彗星和衛星的方位和運動
第21委員會 夜空的光照
第22委員會 流星與行星際塵埃
第51委員會 生物天文學:尋找外星生命

第四學部

第26委員會 雙星和多星
第29委員會 星體光譜
第35委員會 星體構成
第36委員會 星體大氣層理論
第45委員會 星體分類

第五學部

第27委員會 變星
第42委員會 近距雙聯星

第六學部

第34委員會 星際物質

第七學部

第33委員會 銀河系的結構和動態特性
第37委員會 星團和星群

第八學部

第28委員會星系
第47委員會宇宙學

第九學部

第9委員會 儀器
第25委員會 星體報名測量和偏振儀
第30委員會 視向速度

第十學部

第40委員會 射電天文學

第十一學部

第44委員會 空間和高能天文物理學]
委員會
第5委員會 檔案和天文學數據
第6委員會 天文電報
第14委員會 原子和中子數據
第38委員會 天文學家交流
第41委員會 天文學史
第46委員會 天文學教學
第50委員會 保護現有及潛在的觀測場地

組織活動

從各學部、委員會及工作組的名稱便可看出其與空間活動的關係。天文學聯盟並不進行自己的空間實驗,但是,未來大型設施工作組負責為新發現的行星衛星及其任何表面特點命名。同樣,天文學聯盟/國際無線電科學聯合會的射電天文學與空間科學頻率分配協會間委員會努力適當調和科研及其他活動——主要是電信活動——對無線電頻道空間的需求競爭。天文學聯盟出版物提供了進一步的介紹,天文學聯盟網際網路網頁提供了各學部、委員會和工作組的網頁接點。
天文學聯盟感到急需關切的一個問題是由於空間的其他活動而對天文學觀測研究的有效性造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除了可從空間看到的明顯的地面光污染以外,天文學觀測日益受到受可見光波長光照的空間碎片和無線電波衛星傳輸密度大幅度增加的干擾,此種干擾可能吞吃掉宇宙物體的極為微弱的信號。空間廣告這種新的、嚴重的威脅已經初露端倪;近來已經防止了幾項最近的活動,但是必須制定某種形式的國際規定,否則將為時過晚。天文學聯盟將與聯合國密切合作,解決此種不分國界的問題。
天文學聯盟的一項主要活動是舉辦引人注目的國際科學會議,涉及空間和地面天文學的所有領域。通常天文學聯盟每年贊助六次專題討論會和六次學術討論會;另外,還經常舉辦天文學聯盟區域天文學會議和與其他科技聯盟共同舉辦的會議。
天文學聯盟大會每三年舉辦一次。天文學聯盟的第二十三屆大會於1997年8月在日本的京都舉行;下兩屆大會將分別於2000年8月和2003年7月在聯合王國的曼切斯特和澳大利亞的悉尼召開。除了必要的行政事項以外,天文學聯盟大會還開展豐富的科學活動:京都會議包括三次特邀討論會、六次專題討論會、23次聯合討論會、3次特別科學會議以及100多次委員會和工作組會議。共宣讀近800份論文;提交了1,100份論文。
天文學聯盟努力促進天文學不夠發達的國家的天文學教育和研究。主要活動有青年天文學家國際學校、教學促進天文學發展以及天文學家交流方案。教科文組織、科學理事會為上述活動提供了部分支助,通過科學理事會定期得到其他來源的支助。
天文學聯盟青年天文學家國際學校的傳統系列活動為來自東道國和鄰國的30至50名大學生或研究生提供為期三周的強化課程,除學術報告外,極為重視實用的、動手實驗活動。鼓勵教員堅持將每期培訓班都從開始教到結束,以便促進個人關係的發展,並儘可能監測學員的今後事業,以便看出國際青年天文學家學校的作用。上一期青年天文學家國際學校活動於1997年在伊朗舉辦;於1999年在羅馬尼亞舉辦另一期青年天文學家國際學校活動。
建立的教學促進天文發展方案可為培訓未來高中自然科學教師提供靈活,更長期的支助。可能會視當地情況為請有經驗的外國教師講課、參加地方或區域會議所需旅費、購買教材和教學儀器或其他需要提供支助。方案正在中美洲(以宏都拉斯為主要基地)和越南實施。目前正在擬定在其他國家開展的活動。
一項歷史悠久的天文學家交流方案是由天文學聯盟第38委員會實施的,為科學家參加至少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和研究提供旅費及食宿支助。開發中國家可能是旅行的目的地,也或能是出發地,一個特定的目標是使學員在出訪之後回到自己的國家,豐富那裡的科學環境。1997年,一共為十五次這樣的出訪提供了支助。
正與其他科學理事會機構和聯合國組織共同規劃新的活動。具體目標是協調一個更廣泛的純科學和套用科學範圍內的活動,確保受過培訓的人員回國之後能夠得到人盡其才的使用,以促進本國的發展。
為了強調天文學家對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問題的貢獻和關切,天文學聯盟目前正在籌備與其他組織共同舉辦第三次聯合國外空會議的衛星會議,題為天文學和基礎空間科學能力建設與保護天文學天空。天文學聯盟希望這些會議將有助於促進開展長期、協調一致的活動,以便在國際一級以富有建設性的方式解決上述問題。
通過天文學聯盟新聞公報(一般於每年1月和6月出版)的形式向成員提供有關天文學聯盟活動的訊息。天文學聯盟各學部的連線以及與合作組織的連線。
關於天文學聯盟的科技和組織活動情況的三年期報告以天文學聯盟天文學報告系列的形式於每屆大會之前出版。大會的科技和行政結果分別載於天文學聯盟《天文學大事記》系列和天文學聯盟學報。專題討論會記錄由天文學聯盟出版社出版;學術報告會及天文學聯盟其他會議的記錄的出版由主辦者決定。網頁上列有天文學聯盟出版物。
1997年-2000年期間,天文學聯盟的主席為R.P.kraft(美國),秘書長為Jndersen(丹麥);指定的2000-2003年期間主席和秘書長分別為F.Pacini(義大利)和H.Rickman(瑞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