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IEA

HYGIEA 是太陽系小行星帶中體積和質量第四大的小行星。其直徑為350-500公里,其質量占整個小行星帶的2.9%,為最大的含碳表面的黑暗C類小行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健神星
  • 外文名:HYGIEA
  • 別稱:10 HYGIEA /A900 GA
  • 分類:小行星
  • 發現者:Annibale de Gasparis
  • 發現時間:1849年4月12日
  • 質量:(8.67 ±0.15)×1019kg
  • 平均密度:2.08 ± 0.10 g/cm3
  • 直徑:350-500公里
  • 表面溫度:~164K  max:247K (−26℃)
  • 逃逸速度:0.21 km/s
  • 反照率:0.0717
  • 視星等:9.0-11.97
  • 絕對星等:5.43
  • 自轉周期:1.1510 d
  • 半長軸:3.1421 AU
  • 離心率:0.1146
  • 平近點角:264.46°
  • 軌道傾角:3.8377°
  • 升交點經度:283.41°
發現與命名,基本簡介,特性,

發現與命名

健神星於1849年4月12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安尼巴萊·德·加斯帕里斯發現,這是他發現的9顆小行星中的第一顆。它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許癸厄亞(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之女)。
那不勒斯天文台的台長,Ernesto Capocci,曾將這顆小行星稱為Igea Borbonica("波旁許癸厄亞"),以紀念統治那不勒斯的兩西西里王國的家族。然而,約翰·拉塞爾·辛德在1852年寫道:"一般都稱它為健神星,沒有必要的前置詞'波旁'經常被省略"。
在19世紀中葉,健神星的英文名稱Hygiea偶爾被誤拼成Hypeia,皇家天文學會每月通報上曾有過報導

基本簡介

在主帶中,它是黑暗的C型小行星,也是這一區內最大的一顆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主帶外緣最主要的小行星,分布在2.82天文單位的柯克伍德空隙之外。它黑暗的表面和與太陽的距離大於平均距離,使從地球觀測到的它在大的小行星中顯得很黯淡。事實上,在早先發現的23顆小行星中,它是第三暗的,只有芙女星(13號小行星)和海女星(17號小行星)在的時候仍比它暗淡
在大部分沖的時刻,健神星的視星等大約是 +10.2等,比灶神星暗了4星等,至少要口徑4吋以上的望遠鏡才能看見。在近日點的沖,健神星的亮度可以達到+9.1等,使用10x50的雙筒望遠鏡可能正好可以看見,不像小行星704和小行星511隨時都能用雙筒望遠鏡看見。

特性

健神星表面由碳質構成,與地球上的球粒隕石相似。健神星為健神星族的主要成員,幾乎占有家族全部的質量(至少超過90%)。健神星的表面構造與其它的巨大小行星(例如灶神星),表明它在太陽系早期並未融化。健神星略呈橢圓的形狀,為四大小行星(穀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中最特別的。健神星是四大小行星中最小的天體,它的密度低於木星或土星的冰衛星,甚至類地行星與石質小行星。
在主帶的四大小行星中,科學家對健神星特性的所知依然很貧乏。它的軌道比穀神星、智神星和小行星704更接近黃道,但12%的離心率比穀神星和智神星更為偏離圓形。它的近日點黃經與灶神星和穀神星相似,但是它的升交點和降交點卻與它們的位置是相對的。雖然它的近日點距離與極為接近穀神星和智神星的平均距離,但是健神星和這些巨大天體不可能發生碰撞,因為在這個距離上,它們總是在黃道上相對的一側。健神星的遠日點在小行星帶的邊緣,為與木星有3:2共振的希爾達族在近日點上提供了助力。
它的自轉異常緩慢,每27小時37分鐘自轉一圈,而其他巨大小行星的自轉通常只有6小時到12小時。目前仍不知道它的自轉方向,這是因為健神星自轉速度過慢導致光度曲線質量不高,即使利用望遠鏡一整晚的觀測也只能得到自轉周期的部分資料。光度曲線的分析顯示健神星的自轉軸指向黃道坐標(β, λ) = (30°, 115°) 或 (30°, 300°),誤差大約10°,兩個指向的轉軸傾角大約都是60°。
科學家從地球上至少已經觀測過五次的健神星掩星,但是每次的觀測都是少數幾點的獨立觀測,所以科學家還不能描繪出健神星的形狀。哈勃太空望遠鏡也只能解析出直徑大於16公里的小行星和它的衛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