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空間(H-space)是一類特殊的拓撲空間。指具有乘法運算和雙邊同倫單位元的帶基點的拓撲空間。設(X,e)是帶基點的拓撲空間,1是X上的恆同映射,i1,i2:X→X×X分別定義為i1(x)=(x,e)和i2(x)=(e,x)。若存在保持基點的映射m:X×X→X使得m°i1和m°i2都與1相對於基點同倫,則稱(X,e)為H空間,並稱e為其同倫單位元,m為乘法運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空間
- 外文名:H-space
- 領域:數學
- 學科:拓撲學
- 性質:一類特殊的拓撲空間
- 特點:雙邊同倫單位元的帶基點
概念,拓撲空間,定義,人物簡介,
概念
H空間(H-space)是一類特殊的拓撲空間。指具有乘法運算和雙邊同倫單位元的帶基點的拓撲空間。設(X,e)是帶基點的拓撲空間,1是X上的恆同映射,i1,i2:X→X×X分別定義為i1(x)=(x,e)和i2(x)=(e,x)。若存在保持基點的映射m:X×X→X使得m°i1和m°i2都與1相對於基點同倫,則稱(X,e)為H空間,並稱e為其同倫單位元,m為乘法運算。若映射m°(m×1)與m°(1×m)也相對於基點同倫,則稱m是同倫可結合的乘法運算,並稱(X,e)是同倫可結合的H空間。若又存在保持基點的映射μ:X→X,使得映射m°(1×μ)°Δ與m°(μ×1)°Δ都和X上映入基點e的常值映射e:X→X相對於基點同倫,則稱(X,e)是具有同倫逆元的H空間,其中Δ:X→X×X是由Δ(x)=(x,x)定義的對角映射。若T:X×X→X×X是由T(x1,x2)=(x2,x1)定義的交換映射,並且映射m和m°T相對於基點同倫,則映射m和H空間(X,e)分別稱為同倫可交換的乘法運算和同倫可交換的H空間。凡拓撲群都是H空間,可除代數C,Q,K中的單位球面是H空間。若Y是任意帶基點的拓撲空間,則Y上的閉路空間ΩY是H空間,並且是具有同倫逆元的同倫可結合H空間;當n≥2時,ΩY還是同倫可交換的。H空間的重要性質是:若(X,e)是H空間,則同調群H*(X)是具有單位元的分次代數,並且H*(X)和H(X)是對偶霍普夫代數。H空間的概念是霍普夫(Hopf,H.)於1941年提出的。
拓撲空間
歐幾里得空間的一種推廣。給定任意一個集,在它的每一個點賦予一種確定的鄰域結構便構成一個拓撲空間。拓撲空間是一種抽象空間,這種抽象空間最早由法國數學家弗雷歇於1906年開始研究。1913年他考慮用鄰域定義空間,1914年德國數學家豪斯多夫給出正式定義。豪斯多夫把拓撲空間定義為一個集合,並使用了“鄰域”概念,根據這一概念建立了抽象空間的完整理論,後人稱他建立的這種拓撲空間為豪斯多夫空間(即現在的T2拓撲空間)。同時期的匈牙利數學家裡斯還從導集出發定義了拓撲空間。20世紀20年代,原蘇聯莫斯科學派的數學家П.С.亞里山德羅夫與烏雷松等人對緊與列緊空間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並在距離化問題上有重要貢獻。1930年該學派的吉洪諾夫證明了緊空間的積空間的緊性,他還引進了拓撲空間的無窮乘積(吉洪諾夫乘積)和完全正規空間(吉洪諾夫空間)的概念。
20世紀30年代後,法國數學家又在拓撲空間方面做出新貢獻。1937年布爾巴基學派的主要成員H.嘉當引入“濾子”、“超濾”等重要概念,使得“收斂”的更本質的屬性顯示出來。韋伊提出一致性結構的概念,推廣了距離空間,還於1940年出版了《拓撲群的積分及其套用》一書。1944年迪厄多內引進雙緊緻空間,提出仿緊空間是緊空間的一種推廣。1945年弗雷歇又提出抽象距的概念,他的學生們進行了完整的研究。布爾巴基學派的《一般拓撲學》亦對拓撲空間理論進行了補充和總結。
此外,美國數學家斯通研究了剖分空間的可度量性,1948年證明了度量空間是仿緊的等結果。捷克數學家切赫建立起緊緻空間的包絡理論,為一般拓撲學提供了有力工具。他的著作《拓撲空間論》於1960年出版。近幾十年來拓撲空間理論仍在繼續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定義
設f、g是拓撲空間X到Y的兩個連續映射,若存在連續映射H:X×I→Y使得:H(x,0)=f(x);H(x,1)=g,x∈X,則稱f與g同倫,記為f≃g:X→Y或f≃g,映射H稱為f與g之間的一個同倫。f與g的同倫H也可理解為單參數映射族{ht}t∈I,ht連續地依賴於t且h0=f,h1=g,即當參數t從0變到1時,映射f連續地形變為g。與常值映射同倫的映射稱為零倫的。若以C[X,Y]表示X到Y的一切連續映射之集,則同倫關係≃是C[X,Y]上等價關係,每個等價類稱為一個同倫類,同倫類的全體所成集記為[X,Y]。設Y是R的子空間,f,g:X→Y是連續映射,若對每個x∈X,點f(x)與g(x)可由Y中線段連結,則f≃g:X→Y,若Y是R中凸集,任何映射f:X→Y都零倫,即[X,Y]僅含一個元素。設X,Y與Z均為拓撲空間,若f≃f:X→Y,g≃g: Y→Z,則gf≃gf: X→Z。
設X,Y為拓撲空間,若存在連續映射f:X→Y和g:Y→X,使得gf≃Idx且f·g≃idr。這Id、id均表示恆同映射,則稱f為同倫等價,g為f的同倫逆,而將X與Y稱為具有相同的倫型,或簡稱同倫的,記作X≃Y。與單點空間同倫的空間稱為可縮的,或者存在x0∈X,使得常值映射C:X→X。x1→x0與映射idx同倫,空間X可縮。R和R中凸集均為可縮空間。同倫關係是拓撲空間之間的等價關係。X可縮等價於下列幾條中任意一條:(1)idx≃0,即恆同映射idx零倫。(2) 對任意空間Y,映射f:X→Y,有f≃0。(3)對任意空間Z和連續映射g:Z→X,g≃0。
人物簡介
霍普夫是瑞士數學家。生於德國的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卒於瑞士措刊孔。早年就學於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25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又到哥廷根大學學習。1927—192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工作。1931年被聘為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院教授,直至1965年退休.美國全國科學院和義大利林琴科學院外籍院士。1955—1958年任國際數學聯盟主席。
霍普夫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與代數拓撲有關。他在20世紀30年代的工作是後來的球同倫研究的先驅。在柏林大學時,他證明了布勞威爾映射度是映射Sn→S的惟一同倫不變數,得到了布勞威爾-霍普夫定理。1925年到哥廷根後,受諾特(Noether,E.)影響較大,他第一個把諾特的概念框架套用於同調論,證明了歐拉-龐加萊公式的推廣.1931年,他證明了存在映射f:S3→S2,f被稱為霍普夫映射,也就是著名的霍普夫纖維化或主霍普夫叢。這在同倫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還定義了霍普夫不變數,並證明了上面映射的不變數為1。1935年,他又推廣了上面映射,得到了映射f:S2n-1→Sn,並對這種映射進行了同倫分類,證明了當n=4,8時,所有映射不變數相等。後被人證明,當n=2,4,8時,霍普夫不變數都為1。這時映射就成為以S為全空間,以S為底空間的纖維叢的映射。他首次證明了本質,但是零調的映射的存在性,且基本性質不能用誘導同調同態來檢驗。1941年,他建立了H空間,並在研究H空間的同調以及上同調時,又建立了霍普夫代數。現在霍普夫代數已是現代代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是代數拓撲學的常用工具。此外,他在拓撲和微分幾何的其他很多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曾和亞歷山德羅夫(Александров,А.Д.)進行過長期的合作,1935年,他倆合著的《拓撲Ⅰ》一書,對拓撲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69年,他還獲國際羅巴切夫斯基數學獎。他的主要論著均收入了他1964年出版的《文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