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Gone with the wind(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長篇小說))

飄(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長篇小說)

Gone with the wind(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長篇小說)一般指本詞條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茲文學獎。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飄
  • 外文名稱:Gone with the wind
  • 作品別名:亂世佳人
  • 創作年代:20世紀30年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美】瑪格麗特·米切爾
  • 字數:約800000
  • 出版時間:1936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歷史背景,時代背景,人物介紹,主要人物,其他人物,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飄》《飄》
斯嘉麗是美國喬治亞州一位富足且頗有地位的種植園主的女兒。父親傑拉爾德·奧哈拉是愛爾蘭的移民。剛到喬治亞州時,傑拉爾德身無分文,靠賭博贏得了塔拉莊園的所有權。於是就開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創業,編織著他的美國夢。直到43歲的時候,他才和芳齡15的艾倫—一個東海岸法國移民的女兒結了婚。傑拉爾德心地善良,但脾氣暴躁,而年輕的妻子則有著良好的親職教育和嚴格的道德觀念。她親手操持著整個莊園的日常事務,甚至還為莊園裡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婦倆受到周圍白人莊園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愛戴。女兒斯嘉麗·奧哈拉(Scarlett·O'Hara)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了。
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關係已經非常緊張。喬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爭。但是,16歲的斯嘉麗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裡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群圍著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艾希禮·威爾克斯將宣布與梅蘭妮訂婚時,她心裡不覺一震。她一直喜歡艾希禮的紳士風度與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梅蘭妮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說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但被艾希禮婉言拒絕。斯嘉麗覺得自己被艾希禮“拋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艾希禮一記耳光,還在艾希禮離開後摔了一隻花瓶。誰知,那位瑞德·巴特勒卻一直在聽壁腳,當斯嘉麗指責他不是個紳士時,他反唇譏諷斯嘉麗不是個淑女。
戰爭的訊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斯嘉麗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禮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斯嘉麗在兩周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斯嘉麗突然變成了寡婦。因為不愛查爾斯,所以對於查爾斯的死她並不感到憂傷,甚至慶幸。但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嘉麗難以忍受。這時,艾希禮也上了前線,其妻梅蘭妮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斯嘉麗便離開了塔拉莊園,來到亞特蘭大。環境的改變使斯嘉麗的心境稍稍有好轉。隨著戰事越來越吃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製軍需品。但是,由於斯嘉麗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斯嘉麗接到父親的信,得知母親和兩個妹妹都生了重病,她一心只想回家。但因梅蘭妮即將臨盆,斯嘉麗顧及到艾希禮的託付,只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瑞德曾登門拜訪,並要斯嘉麗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斯嘉麗的拒絕。
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嘉麗的腦海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莊園。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拉莊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斯嘉麗她們發現門口躺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拉住下來,並慢慢地擔負起了莊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艾希禮終於活著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高貴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莊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否則就要拍賣莊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拉莊園解僱的監工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他企圖侵吞塔拉莊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稅的主意。斯嘉麗和威爾一籌莫展,斯嘉麗希望艾希禮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艾希禮的懦弱無能使他們失望。
1936 年《飄》首次出版的封面1936 年《飄》首次出版的封面
絕望中,斯嘉麗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錢來保住塔拉莊園,斯嘉麗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斯嘉麗與家人用母親艾倫的苔綠色天鵝絨窗簾做了一條新裙子,第二天,斯嘉麗穿著新裙子在嬤嬤的陪同下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瑞德,這時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鋃鐺入獄。情緒沮喪的斯嘉麗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倫的未婚夫弗蘭克·甘迺迪。他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斯嘉麗明白蘇倫渴慕以前的富貴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蘇倫與弗蘭克結婚,她是絕不會用錢拯救塔拉莊園。於是斯嘉麗謊稱蘇倫將與托尼·方丹結婚,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周后,他倆便結了婚。塔拉莊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別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這時,瑞德通過各種私人關係,得以獲釋。他借給斯嘉麗一筆錢,斯嘉麗便背著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不法經營,令弗蘭克顏面喪盡。
斯嘉麗懷孕了。她想在生產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於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裡,斯嘉麗每天自己駕車往返於木材廠之間,除瑞德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將會為她進行報復。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著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斯嘉麗趕回塔拉莊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艾希禮、梅蘭妮一家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善良正直的梅蘭妮很快在婦女界贏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極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禮雖然受斯嘉麗之託,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斯嘉麗和瑞德結了婚。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於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斯嘉麗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艾希禮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廠,斯嘉麗和艾希禮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那個野外宴會。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梅蘭妮知道了。幾天以後,瑞德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斯嘉麗馬上去找梅蘭妮,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梅蘭妮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只有斯嘉麗才是她最親的親人。梅蘭妮迫使大家都相信斯嘉麗,並堅定不移地保護斯嘉麗。
不久,斯嘉麗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點回來。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斯嘉麗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訊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斯嘉麗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致使流產。
身體素來羸弱的梅蘭妮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艾希禮的重擔交給了斯嘉麗。這時,斯嘉麗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梅蘭妮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而她也第一次認識到,她還是愛梅蘭妮的。
梅蘭妮去世了艾希禮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像個小孩子一樣,他比斯嘉麗更感到害怕。也只有這時,斯嘉麗才明白,她並不愛艾希禮,她對艾希禮特殊的感情只因為他沒像其它男人一樣迷上自己。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斯嘉麗拚命往家裡跑,霧中的她好像又重溫著多年前一直困擾著她的一個噩夢。終於,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瑞德,而她真心愛的就是瑞德!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瑞德已經對斯嘉麗失望,決定棄家出走,離開斯嘉麗。此時此刻,對於斯嘉麗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莊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創作背景

歷史背景

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喬治亞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黑奴重新獲得自由,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的好時光隨風而逝,飄得遠遠的。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放下臭架子,努力奮鬥,不然只有死路一條,連亞蘭大上流社會的中堅分子也不得不降貴屈尊,賣糕餅的賣糕餅,趕馬車的趕馬車。

時代背景

女性主義文學是開始於19世紀,到了20世紀開始蓬勃發展。女性主義的飛速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法國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及天賦人權等思想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迅速深入人心,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一場為了爭取女性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而平等的女權運動開始了。1936年出版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問世的。

人物介紹

主要人物

斯嘉麗·奧哈拉
斯嘉麗是一個複雜、獨特的人物形象,她的最大特點在於女性氣質與男性氣質集聚一身。斯嘉麗漂亮、迷人,而在她的一生中任何時期都不忘利用自己的女性優勢,比如她利用美貌輕易得到男人的青睞,利用女性的柔弱地位博取同情。同時,她也無法逃脫普通女性的狹隘和感性,比如缺乏知識、對事物的冷靜分析和判斷,喜歡幻想、盲目追求得不到的東西、自以為是。
然而正如作品一開始就提到的:她如花一樣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貌和言談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不安分的小手和眼睛是屬於她自己的,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作為出生在大莊園裡的小姐,斯嘉麗接受的教導給了她文雅的外表,亦步亦趨地遵循淑女風範,骨子裡的反叛火花卻不時的迸發出來,她爬樹、擲石子、拒絕像淑女一樣吃東西,然而由於缺乏知識和精神追求,斯嘉麗的反叛行為不具進步意義,而僅僅是個人性格的自然表現,是抗爭因素在起作用;她爭強好勝,對得不到的東西抱有強烈的欲望,利用女性氣質得到愛情,內心卻用對男性的強勢態度對此不屑一顧;她冷酷無情,對待孩子從不像一般母親一樣百般呵護,她的柔情只有在利益面前才會流露;她不擇手段,為達目的不顧及他人和道德;她堅強、有魄力,雖然恨梅蘭妮搶走了艾希禮,卻像個男人一樣遵守承諾,在戰火中照顧梅蘭妮,並帶她逃出困境;在新舊時代的更迭之際,她沒有像普通女性一樣甘心被擺布,而是突破傳統,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瑞德·巴特勒
瑞德,是一個南方貴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場合他總是不多說話,但一說起來,往往又語出驚人。他頭腦機警冷靜,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時機賺錢,甚至是戰爭時候也想盡方法大發國難之財,充分體現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擇手段以及冒險精神。他有他的方法可以洞察斯嘉麗的一切,讓她既愛又恨自己而他自己對斯嘉麗也是愛卻保持著距離。 戰爭爆發,斯嘉麗等人遇到真正的難題時,他不顧一切,挺身而出拯救她們。他可以和妓女成為朋友,不會出於戲弄,而是他可以真正理解、同情那種墮落生活中的無可奈何。
女兒被噩夢驚醒,他又為詮釋了一個父親所深藏的對於女兒的關愛和照顧;當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使斯嘉麗從樓梯上滾下來,導致重病失去孩子,他又表現出了真實而深刻的自責。終於,他對於斯嘉麗的感情遊戲感到了厭惡,在失去了女兒、朋友以後,他決定離開斯嘉麗回到自己的故鄉,不顧斯嘉麗的苦求,毅然決然的回去尋找平靜。
艾希禮·威爾克斯
是小說中著重塑造的主要人物。戰爭爆發時,他勇敢參軍,並有所成就;面對斯嘉麗的多次表白,他又能夠堅守對梅蘭妮的愛和忠貞。可是戰爭並沒有改變他,他仍然心心念念的是曾經的那種田園牧歌生活,面對現實,他經不起風浪,總是在逃避生活。
梅蘭妮·漢密爾頓
梅蘭妮是一個集女性眾多良好品質於一身的女性形象。她溫柔善良,寬厚待人,懂得體恤他人。生活的動盪沒有打消她對於生活的追求,面對困難,她願意接受和承擔,鼓勵身邊的人們對生活抱有理想。戰爭動亂,她報名成為醫護人員,救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戰火燒到門邊,她仍希望自己等待出世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當斯嘉麗殺死了闖入家中的強盜時,她鼓勵斯嘉麗,稱讚她的做法,給她肯定;斯嘉麗墜樓受傷,她一直陪在瑞德身邊安慰他、鼓勵他。不論生活怎樣,她都充滿勇氣。

其他人物

傑拉爾德·奧哈拉
斯嘉麗父親,愛爾蘭人,塔拉主人,對土地有難以割捨的熱愛,最後墜馬身亡。
艾倫·羅比亞爾
斯嘉麗母親,法國貴族出身,心地善良,很會管理塔拉,戰時死於傷寒。
蘇倫·奧哈拉
斯嘉麗二妹,很物質,戰後嫁給威爾·本廷。
卡麗恩·奧哈拉
斯嘉麗三妹,喜歡布倫特,最後成為修女。
威爾·本廷
戰後塔拉莊園收留的白人,一直幫斯嘉麗管理塔拉莊園,後與蘇倫結婚。
媽咪
艾倫的陪嫁黑奴,脾氣大,但很善良、忠心,幫過斯嘉麗很多大忙。
查爾斯·漢密爾頓
梅蘭妮弟弟,斯嘉麗第一任丈夫,原哈尼未婚夫,行軍時死於麻疹。
碧蒂·漢密爾頓
梅蘭妮與查爾斯的姑媽,動不動就昏倒,個性膽小。
弗蘭克·甘迺迪
斯嘉麗第二任丈夫,原蘇倫未婚夫,商人,為斯嘉麗決鬥而死。
貝爾·沃特琳
亞特蘭大妓女,富有,被除梅蘭妮外其他女性厭惡,瑞德好友。
英蒂安·威爾克斯
二妹,老處女,極其厭惡斯嘉麗。
哈尼·威爾克斯
三妹,原查爾斯未婚妻,後嫁給一個西部男人。
約翰·威爾克斯
父親,十二棵橡樹主人,善良,後死於戰火。
斯圖爾特·塔爾頓
斯嘉麗玩伴,與布倫特是雙胞胎,被多所大學開除過,追求斯嘉麗,後戰死。
布倫特·塔爾頓
斯嘉麗玩伴,與斯圖爾特是雙胞胎,也被多所大學開除過,追求斯嘉麗,後戰死。
比阿特麗斯·塔爾頓
雙胞胎的母親,費爾希爾莊園的女主人,擅長馴馬,與斯嘉麗父親傑拉爾德關係甚好。
吉姆·塔爾頓
雙胞胎的父親,費爾希爾莊園的男主人,戰後與妻子和女兒共同撐起家庭。
老方丹太太
含羞草莊園主人,性格堅強,戰後送給斯嘉麗食物來救濟,贊成威爾的婚姻,後來安詳的去世。
喬·方丹
方丹家的長子,與薩莉·芒羅結婚,死於葛底斯堡戰役。
托尼·方丹
方丹家的次子,性格有時暴躁易怒,殺死喬納斯後在斯嘉麗等人的幫助下逃到德克薩斯生活。
亞歷克斯·方丹
方丹家的三兒子,戰後經營含羞草莊園,後與長兄的遺孀薩莉結婚。
薩莉·芒羅
與喬育有一子,北方佬入克萊頓縣時為斯嘉麗報信,致使塔拉沒受損失,最後嫁給亞歷克斯。
拉斐特·芒羅
薩莉的哥哥,原凱思琳·卡爾弗特的未婚夫,死於葛底斯堡戰役。
韋德·漢普頓·漢密爾頓
斯嘉麗與查爾斯的兒子,性格內向羞怯。
艾拉·洛雷納·甘迺迪
斯嘉麗與甘迺迪的女兒,出生時醜陋,但後來出落的美麗動人。
邦妮·巴特勒
斯嘉麗與瑞德的女兒,深受瑞德寵愛,最後墜馬身亡。
博勒加德·威爾克斯
梅蘭妮與艾希禮的兒子,乖巧可愛,深客群人喜愛。
凱思琳·卡爾弗特
斯嘉麗好友,住在松花園,很沒頭腦,戰後嫁給監工卡西·希爾頓。
凱德·卡爾福特
凱思琳的二哥。與托尼、查爾斯、塔爾頓雙胞胎等許多男孩一樣追求過斯嘉麗,戰後病死。
波克
傑拉爾德的貼身男僕,很是忠心。
迪爾西
波克妻子,有一半印第安人血統,記著艾倫的好,忠心耿耿。
普里西
迪爾西的女兒,斯嘉麗貼身女僕,膽小,但很忠心。
大個子山姆
塔拉莊園的黑奴,耿直善良,戰時修過戰壕,戰後殺人被通緝,後在斯嘉麗幫助下逃回塔拉莊園。
喬納斯·威爾克森
原塔拉莊園監工,北方佬,因與艾米私通被解僱,戰後想奪走塔拉莊園,但沒成功,後被托尼殺死。
艾米·斯萊特林
白人窮鬼,與喬納斯私通,戰時把傷寒傳給艾倫致使她死去,後嫁給喬納斯。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人類的生存不僅僅是物質上衣食住行的滿足,還有精神上信仰和道德的滿足。戰爭摧毀的不僅是外在的物質還有內在的精神。米切爾十年磨一劍,想要展現的便是當人類所依賴其生存的一切被摧毀之時,人應該如何安頓自身,重新滿足物質生活,追求精神信仰的建構。
斯嘉麗不僅沒有讓過去成為自己前進的包袱。反而在變化了的社會中,憑著直面現實的勇氣和永遠不滅的希望,藉助家所給予的力量,用雙手創造了新的天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拯救了家族。她始終充滿朝氣,生機勃勃,並用身上特有的生命的激情譜寫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而衛希禮,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是屬於舊時代的……我不屬於這個瘋狂的殺戮的現在,恐怕無論我怎么努力,也無法適應這樣的生活”。他既拿不出面對生活的勇氣,又想不出好的辦法來度過難關,只好在虛幻的回憶中逃避著現實,在失落和痛苦中萎靡不振。
米切爾同時也借用他們兩個人的人生歷程來折射戰後南方人的命運。南北戰爭的影響,決不僅僅是摧毀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廢除奴隸制這樣簡單。從深刻的意義上說,它改變的是南方固有的價值觀念、傳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它標誌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這對南方人的心理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震盪。有的南方人就如艾希禮,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鬥志,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戰後支離破碎的生活。甚至還為已經無法挽回的過去,盲目地犧牲生命,猶如飛蛾撲火,這就注定他們和舊南方一樣成為歷史的棄兒。而另一些人亦如斯嘉麗,克服了失敗的心理,凜然面對嚴酷的現實,成為生活中不畏困難的強者,重新前進在生活旅途上。南方也正是靠著這些人才又重新站了起來,恢復了新的生機。
儘管戰前南方的人們過著祥和安逸的生活,但這只能滋生貪圖享樂、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和驕橫任性的千金小姐,這是對社會的阻礙,必然要走向滅忙。南方那些男尊女卑的思想、世俗觀念、傳統禮教也嚴重束縛著人們的頭腦,經過戰爭的洗禮,勢必會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開放的思想和男女的自由平等。同時,戰爭促進了奴隸制的廢除,這是歷史的必然,社會的進步。
斯嘉麗失掉了自己真正的愛情,痛苦萬分,但她相信瑞德會重新回到她身邊,依然對明天充滿信心。“這一切等我明天回到塔拉莊園再考慮吧。到那時候我就能夠忍受了,明天我要想出個辦法來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這種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決定了她會克服重重困難,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不管怎樣,過去的都將成為過去,明天依然美好。

藝術特色

隱喻
《飄》是一部取材於關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的小說,書名直譯應為“隨風飄逝”,它引自英國詩人思斯特·道生的詩句,又取義於小說第24章的一段概括性描寫,出自書中女主人公斯嘉麗之口,大意是說那場戰爭像咫風一般捲走了她的“整個世界”,她家的農場也“隨風飄逝”了。斯嘉麗以這一短語抒發了南方農場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來作為書名,也表明了她對南北戰爭的觀點,這與本書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書名蘊藏著兩層含意:這呼嘯的咫風,指的是南北戰爭;那被飄去的雲朵,指的是農奴制的安逸生活。
對照
米切爾在人物描寫中成功地採用了對照的手法。特別是瑞德和艾希禮之間,斯嘉麗和梅蘭妮之間,以及斯嘉麗夫婦和梅蘭妮婦之間。斯嘉麗和梅蘭妮之間的對照,自私與博愛,妒忌與寬容,柔韌堅忍與剛強好勝的對照,是本書貫徹始終的主線之一,達到了使兩者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最大藝術成果。這種手法在許多次要人物上也隱約可見,如皮蒂與梅里韋瑟太太、蘇倫與卡琳、英迪與霍妮、彼得大叔與波克,乃至愛倫與塔爾頓太太、傑拉爾德與亨利叔叔之間,都給人以這樣的感覺。與對照手法相適應,作者寫景敘事,特別是寫思鄉懷土時,常以抒情筆調,倍增感染,或間以心理分析,思辨議論,進發出睿智與哲理的火花。至於語言委婉多姿,雖略嫌繁冗,卻毫無生澀之感。總之,米切爾作為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她的才能既是多方面的,也是卓越的。
人物形象
亂世佳人亂世佳人
在以往小說創作中,作者習慣於塑造性格單一且突出的人物,即正面人物則性格光輝偉大,沒有絲毫缺點,而負面人物則通常充滿了陰暗狡詐、冷酷無情的性格本質,性格區別塑造的十分分明。而《飄》卻打破了這種描述方式,小說所呈現出的人物形象都是正負兩方面性格的組合體,這種性格組合既圓潤而生動的變現了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又在深層次中揭示了社會巨變所帶個人的一種改變。
主人公斯嘉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性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顯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和對自主權的追求。在戰前、戰時和戰後,斯嘉麗女性意識的體現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撓、勇敢堅強、不輕易認輸的性格。戰前,斯嘉麗拋棄了傳統淑女應有的禮節和矜持,敢愛敢恨,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愛,女性意識有所體現;戰爭期間為了生存,她摒棄了貴族小姐的嬌氣和風度,勇敢地擔當起保護家人的職責;戰後又勇敢地衝破女性身上的種種枷鎖,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總結
綜觀全書,洋洋百萬餘言,故事生動曲折,情節真摯感人而且故事的進展,情節的展開幾乎全是按照時間順序,隨著主人公斯嘉麗的活動單線發展的,可讀者讀起來並不覺得平鋪直敘、乏味冗長。這不得不歸因於作者高超的藝術手筆,巧妙的人物關係設定,細膩的心理活動分析,情節的戲劇衝突與人物心理的巧妙結合以及高度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等等,都是小說《飄》十分顯著的藝術特色。

作品影響

《飄》於1936年6月30日問世,打破了當時的所有出版紀錄。前六月它的發行量便高達1000萬冊,日銷售量最高達到5萬冊。它標價3美元,卻被炒到了60美元,而當時美國一處不錯的旅館,月租金也不過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績,使它在1937年榮獲了普利茲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
《飄》的人物性格塑造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多元組合成為這部小說的一個重大亮點,以戰爭背景,鮮活的彰顯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更從斯嘉麗一家展現作者對於黑人平等的看法。性格組合展現了一個圓形的人物,通過圓形的人物集合又展示了小說歷史環境的多個方面,從而詳盡地記錄下了一段動盪的歷史,一段硝煙的時刻,以及在這種時刻不同人的成長。通過不同的性格發展,揭示了環境對於人的甚遠影響,這種性格組合的描述方法也對後世小說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僅因一部作品就名揚天下並在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絕無僅有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便是這樣一位獨一無二的作家。《飄》1936年問世後引起轟動,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米切爾更名揚四海。面對榮譽,米切爾謙虛地表示,《飄》的文字欠美麗,思想欠偉大,她自己也不過是位業餘寫作愛好者。她婉拒了各種邀請,一直與丈夫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1937年,小說獲得普利茲獎。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而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員克拉克·蓋博費雯·麗更是因此而留在了許多影迷的心中。

出版信息

出版時間
譯者
出版社
1979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年
戴侃、李野光、莊繹傳
黃懷仁、朱攸若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0年
譯林出版社
2005年
北京燕山出版社
范純海、夏旻譯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1年
黃建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國現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因本書獲得普利茲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爾去世,享年49歲。死後葬於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