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會議

G7會議

G7會議是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的簡稱,七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G7會議是西方七個工業大國為了協調其巨觀經濟管理,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會議,雖然被稱為財長會議,但事實上是邀請各個國家的財政部部長以及中央銀行行長召開的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G7會議
  • 全稱: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
  • 參與者美國日本德國法國
  • 類型:經濟領域
作用,歷史,

作用

即西方七國集團首腦會議(或七國集團),西方七大工業國美、英、法、德、意、加、日組成。是現在八國集團首腦峰會(G8)的前身。
G7會議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為研究經濟形勢、協調政策而舉行的首腦會議,開始於1975年。多年的運行已讓G7會議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工業國的首腦會議,多項國際行動計畫均在這一框架內達成,比如在政治領域,上世紀末G7就發動科索沃戰爭以及相關戰爭費用分攤達成了一致;在經濟領域,著名的廣場協定以及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救助也是G7的合作成果。

歷史

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濟形勢嚴重惡化,先後發生了“美元衝擊”、“石油衝擊”和世界性經濟危機。為了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重振西方經濟,在法國總統德斯坦的倡議下,法國、美國、聯邦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等六國領導人於1975年11月在法國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舉行了首次最高級經濟會議。
1976年6月在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舉行第二次會議時,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國集團,也被稱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此後,七國首腦會議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了下來,每年一次輪流在各成員國召開。從1977年起,歐洲共同體(1994年後為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也應邀參加會議。
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最初以討論經濟問題為宗旨,故也稱“七國經濟最高級會議”。從1975年至1979年的前5次會議都是以經濟問題為主要議題,討論了諸如失業、通貨膨脹、能源和貿易等問題,協調了成員國的巨觀經濟政策和成員國之間的經濟關係。但從80年代初開始,各國間經濟矛盾加劇,經濟方面的協定常常難以取得有效的結果,加之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政治問題也逐漸成為會議的重要議題。
1991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1992年和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都應邀同與會的七國首腦在會後舉行會晤。1994年第20次會議時,葉爾欽正式參加政治問題討論,形成了“7+1”機制。1997年在美國丹佛舉行七國首腦會議時,柯林頓總統作為東道主邀請葉爾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自始至終”參加會議,並首次與七國集團首腦以“八國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從此,延續了23年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演化為“八國首腦會議”(也被稱為“ 八國集團”),“7+1”的模式結束,八國首腦會議體制形成。不過,在經濟問題上依然保持七國體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