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F-5A/B“自由戰士”
英文名:Northrop F-5A/B Freedom Fighter
機型概述:
當美國政府提出“軍事支援計畫”(Military Assistance Program,MAP)後,需要一種低成本戰鬥機銷售給美國的盟國,其中諾斯羅普公司的N-156F方案在眾多競爭者中最被看好,隨後由N-156F方案發展出來F-5A戰鬥機。1964年簽訂該機的第一份生產契約,1964年2月與挪威簽訂第一筆海外訂單。1972年F-5A/B系列飛機停止生產。
在N-156F被確定為軍援戰鬥機之後,又對前兩架原型機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結果表明,該機的機翼結構需要加強,翼下掛點要進行調整(增加一對掛點),加強機身中線掛點,同時增強起落架結構,以保證飛機載荷增大的需要。該機機身和翼下掛點達到5個,載彈量達到2812千克。
這些改進設計被套用到N-156F的第三架原型機上,該機編號改為YF-5A,實際上就是F-5A的第一架生產型原型機。YF-5A安裝了改進的J85-GE-13發動機,最大推力13.56千牛,加力推力18.15千牛,1963年7月31日進行了首飛。此後,另外2架原型機也先後按照生產型的標準進行了改進。
1963年年底,首批2架生產型F-5A出廠進行試飛。次年4月,
亞利桑那州威廉士空軍基地的第4441訓練中隊開始接收第一批F-5A。這個基地其實是為受援國飛行員提供改裝F-5訓練的基地。
F-5A最初只具備最基本的作戰能力,1964年該機機頭加裝了2門M39航炮,另外,F-5A的操縱特性相當不錯,不易進入尾旋,即使在失速時也很少進入完全失控狀態。該機的2台發動機間距很小,因此減小了單發停車時的偏航力矩。1972年6月F-5A停產,總產量636架。
F-5B是F-5A的雙座教練型。1964年2月24日,第一架F-5B原型機首飛。2月28日,該機在小角度俯衝中首次突破聲障。4月30日,F-5B進行了首次超聲速平飛。該機採用串列雙座布局,前后座均採用火箭彈射座椅,中間有透明擋板分隔,以使在彈射時保護后座教員免受迎面氣流衝擊。前后座艙蓋各自獨立鉸接在隔框上,手動向後開啟,彈射時自動拋棄。為了改善教員前向視界,教員座椅比前座高出0.25米。該機外形和T-38相當相似,機身長度相同。在外觀上,二者的主要區別是:F-5B保留了F-5A的前緣襟翼和翼根邊條,垂尾根部有減速傘艙,後機身兩側有百葉窗式輔助進氣口。以上特徵T-38均沒有。此外,F-5B前起落架為輪叉式結構,T-38則為半輪叉結構。
F-5B具有和F-5A幾乎相同的全部作戰能力,載彈量和外掛武器種類和F-5A相同。但由於增加了教員座艙,機頭的2門固定航炮被取消。該機起飛重量達8936千克,遠大於T-38的5307千克。
1970年最後一架F-5B交付韓國空軍。總產量200架。台灣空軍是F-5系列戰鬥機最大的使用者。全系列使用時間已經超過40年,而機型也是最多的。
20世紀60年代,隨著F-86的老化,台灣開始要求美方提供後繼機種。1965年11月28日,第一架F-5A戰鬥機開始了F-5系列戰鬥機系列在台灣空軍的服役歷史,台灣依照海外軍售與軍援計畫的途徑一共獲得了92架單座型F-5A和23架雙座型F-5B。第一個換裝的單位是駐防台南的第443戰術戰鬥機聯隊,其後共有4個聯隊曾經使用過該機。台灣空軍換裝F-5的代號是“玉山計畫”。
1972年,台灣依照美軍的要求將通過軍援計畫渠道獲得的48架F-5A移交給戰事吃緊的越南共和國空軍,其間台灣空中防務由美軍調派兩個F-4中隊駐紮於台中清泉崗基地予以彌補,另外美軍向台灣移交一批T-38教練機以補充機隊數量並維持飛行員的飛行能力,還加速了向台灣提供F-5E/F戰鬥機的進程。這批F-5A到後來有一部分又交還給了台灣空軍,其中甚至還包含了一架美軍在越南測評時使用的F-5C。F-5A戰鬥機一直到1987年6月30日才從台灣空軍正式退役,而F-5B戰鬥機則一直使用到1996年6月30日才退役。F-5A在台灣空軍服役了將近22年,而F-5B則服役了31年。在此之前全部F-5A與大部分F-5B都早已被封存,部分被改裝成遙控靶機,這些遙控靶機都是由單座的F-5A所改裝,在台灣的“天劍計畫”中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