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son Lake & Palmer是英國的一個前衛搖滾樂團。由Keith Emerson、Greg Lake、Carl Palmer三名成員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默生、雷克與帕瑪
- 外文名:Emerson Lake & Palmer
- 性質:前衛搖滾樂團
- 屬於:英國
樂隊信息,樂隊介紹,專輯列表,
樂隊信息
出道地點:英國 英格蘭
活躍年代:1970-1979年,1991-1998年,2010年
唱片公司 Manticore,Atlantic,Cotillion,Island,Sanctuary,Rhino,Shout! Factory
樂隊成員:Keith Emerson、Greg Lake、Carl Palmer
樂隊介紹
愛默生、雷克與帕瑪(英文:Emerson, Lake & Palmer,簡稱ELP)是英國的前衛搖滾樂團,由凱斯.愛默生(鍵盤手)、葛瑞格‧雷克 (吉他手、貝斯手、主唱)以及凱爾‧帕瑪 (鼓手)。 在七零年代,樂團曾非常受歡迎,賣出了超過三千五百萬張的專輯並舉辦了幾場盛大的演唱會。
如萬人空巷般的體育場裡,三個年青人正在空曠的舞台上賣力的彈奏著改編自古典音樂的作品。看似長髮披肩、老成持重的Keith正用疾如風的指法快速地滑過鍵盤﹔身材修長、卻有張娃娃臉的Greg一面彈吉它一面唱和著﹔短髮而顯出乾靜俐落、精神飽滿模樣的Carl則準確專注地敲擊。三種逕謂分明的形象,用各自擅長的樂器演奏著迥異於原曲的古典音樂,複雜的曲式結構與簡潔有力的演繹卻還能完美地調和在一塊。欣賞他們技術精準而臨場即興的現場實況是每個樂迷所津津樂道的,在當時的定義中這就是所謂的超級樂團,他們就是七十年代獨領風騷的前衛/古典搖滾巨星Emerson, Lake and Palmer。
這一切都要從他們於1969年那個不大尋常的巧遇講起。話說六十年代中期有個古典搖滾樂團The Nice,當中的主腦Keith Emerson從小即著迷於兼具浪漫樂派與國民樂派風格的柴可夫斯基(Tchaikovsy)與西貝流士(Sibelius),畢生也希望以鋼琴技巧高超有如莫札特(Mozart)第二為職志。在The Nice的第二張專輯Ars Longa Vita Brevis(1968)中,他嘗試重新翻奏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所創作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中耳熟能詳的插曲America而備受矚目(據說伯恩斯坦當時對這主意可不表贊同),同年Royal Albert Hall的演出也很成功,提出原始構想的Keith Emerson自此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1969年,以擔任前衛搖滾先驅King Crimson主唱並以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1969)專輯揚名立萬的主音歌手Greg Lake與The Nice的Emerson在英國Croydon的爵士與藍調音樂季中結識。雙方當時英雄惜英雄,決定在音樂會結束後各自離開其原來樂團並t組新團以別苗頭。
他倆找到了當年年僅二十,曾以搖滾與融合爵士演奏著稱專屬Arthur Brown與Atomic Rooster的鼓手CarlPalmer,等Lake錄製完King Crimson的第二張專輯已是1970年的春天了。經過幾場密集彩排後更加堅定三人信心,決定以團員的姓為團名,組成當時舉世注目的Emerson, Lake and Palmer(E.L.P) (注1)。依照文獻,他們練習的曲目從伯恩斯坦到柯普蘭的皆有,{Take a pebble}是他們成形後的第一首歌,也收錄於Lake所製作的第一張專輯Emerson, Lake and Palmer(1970)里。在曲式方面受到德國Bartok及捷克Janacek的影響,主唱柔美抒情的嗓音、節奏剛硬的敲擊,構成同名專輯的初步印象。在這張同時被喻為定義古典與科技搖滾的傑作里,融合了古典、硬式搖滾甚至民謠等音樂原素,以all-stars的supergroup三人組,試圖帶給樂迷完全不同的感受。環顧當時的音樂環境中,YES與Genesis皆尚未成氣候,知名度與開創性能與ELP並駕齊驅的也只有King Crimson與Pink Floyd了。{The barbarian}以純演奏出發,末了的一分鐘內曲風逆轉,Emerson的鍵盤與Lake的貝斯聲線完美契合,搭配Palmer精確的鼓擊相當精彩。{Take a pebble},十二分鐘,是ELP第一首注重樂曲結構的曲子,我們聽到了繁複而具有fusion味道的編曲,還有Lake美聲唱腔般的男中音。{Knife-edge}有那么一點受到國民樂派的影響,在演奏上三人默契十足、熱情奔放。{The three fates}三個段落,分別可以聽到Emerson以管風琴、鋼琴、與鼓合奏等精湛的演出。{Tank}中段有Palmer精彩的鼓獨奏還有特製的合成樂器聲響。{Lucky man}是終曲也是筆者較鐘情的一首,由Lake嗓音與原音吉它起始,合聲與簡單旋律逐漸引人入勝,結束前一分鐘Emerson還以Moog(早期專門模擬管弦音色的合成樂器)彈了一段你從未聽過且難以形容的獨奏。總結來說,從之後的專輯也可看到,ELP並沒有從事發明或革新的概念,但就是能以其技巧掛率與獨到的樂念創造出兼融古典與前衛的樂風。
在第二張專輯Tarkus(1971),ELP稍微改變了一些前張受好評作品的風貌,當然團隊的向心力絲毫不受影響。Emerson更加專注於moog合成樂器的音效實驗上、Palmer則也繼續鑽研更艱深的鼓技。內容上也採取了寓言與神話概念,以兩個虛構的野獸交戰為題展開故事情節,這張在英美都得到銷售與口碑的滿堂喝彩,英國還拿到排行榜冠軍。前幾條歌曲都是以單曲走向,較特別的是{Are you ready, Eddy?}向當時地位崇高的錄音工程師Eddy Offord致敬(他老兄製作過大部分YES的全盛時期專輯)。{Honky tonk}則是模仿五十年代流行的老式搖擺樂,十分有趣。{Stones of years}、{A time and place}則是在美國發行成單曲。標題曲{Tarkus}是ELP成軍以來野心最為龐大的曲子,器樂演奏部分比前作快速而營造出緊迫的效果,又未喪失旋律的動聽性,可說是集上述精華於大成。
商業上的成功並沒使他們被名利沖昏了頭,同年在Tarkus發行不久之後,ELP再接再厲把當年三月在New Castle City Hall的實況演出發行。但並不是一張全新內容的專輯,而是把俄國五人團中的穆索斯基(Mussorgsky)為記念其好友所創作的組曲"展覽會之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1971)重新照ELP的方法演繹,提到這就不能不提它的背景(注2)。國民樂派的眾支流中俄羅斯有所謂的五人團,其中最有才華卻最短命的穆索斯基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下與一群藝術家朋友過著人民公社般的生活。其中志同道合的建築師朋友赫特曼(Hartman)玩票性質的畫作偶爾在聖彼德堡展出,穆索斯基還特地作曲慶賀。1873年赫特曼急病過世,穆索斯基追懷摯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眠不休地將其畫作,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此組曲與"荒山之夜"並列為穆索斯基最傑出與為人熟知的作品,然而在生前作曲家並未得到今日所受到的讚譽。
ELP針對原曲並依照樂團意念加以改編,保留了原作中奇幻的部分少數再加入歌詞以Lake演唱,此樂曲本來由十首與畫作相關連的鋼琴獨奏及具有間奏功能的{Promenade}(漫步)組所成。以筆者手邊的原始鋼琴版本作比較,除{The sage}、{Blues variation}是後來被樂團加上以輔助氣氛的作品,ELP保留了原畫作中{The gnome}(侏儒)、(The old castle)(古堡)、{The hut of baba yaga}(女巫的小屋)、{The great gates of kiev}(基輔城門)等四幅,分別代表著"活潑生動的"、"雅致與神秘"、"粗獷而具戲劇性"、"威風凜凜與光輝燦爛"。除{The hut of baba yaga}部分從原組曲倒數第二被移到第三幅,其餘大致同於原作觀畫時間的順序,全套組曲不算安可總共三十五分鐘。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張地說明呢?這當然是有理由。這闕曲子神妙的地方便在於,觀賞畫的人的心情轉折在一開始也就是被設定在曲子裡面的。從看到第一幅畫前的{Promenade}(漫步)開始,心情就會隨著不同意味的畫所欲表達的內容而改變,兩張畫之間的步履速度與心路歷程也被生動地寫入其間的{Promenade}(漫步)里。也就是說,從剛踏入畫廊的那一步到跨出畫廊都被寫到整首曲子裡了,作曲家意圖表達的觀畫者內心體驗與外在環境的複雜性互動出現,成為這首曲子的獨特內涵。
那ELP的詮釋到底如何呢?嗯,就筆者來說,它的確帶給我對這首原先就很喜歡的作品另類表達方式,尤其是聲樂與鼓、貝斯、吉它、合成樂器等搭配的結果是很新鮮的。但純就感覺來說倒也不是那么成功,首先是樂曲進行中的漫步因為人聲出現而心神被打斷,中途安插的兩首曲子對於氣氛營造的意圖也略顯畫蛇添足,現場演出時聽眾的鼓譟聲多少也破壞了它有時應具有的聲音表情。其餘各項音畫裡器樂的配置適當與否則見仁見智了,我自己對它是特別驚艷於開頭跟結尾的兩部分。起始的{Promenade}(漫步)帶有詭異意味的動機,樂團把漫步的感覺帶到一種沉重的速度,接應到侏儒篇活潑生動的四分之三拍子中。{The great gates of kiev}(基輔城門)應該是專輯中的最高潮,從一開始的肅穆的主題到尾奏都是以強而有力的演奏形態,結尾聽到Emerson與樂團競飆華麗的快速音群十分過癮。安可曲則是開了Emerson的精神導師柴可夫斯基一點玩笑,把胡桃鉗組曲(Nutcracker)的其中一首改編為"Nutrocker"。算是送給所有共同經歷過這場音樂之旅樂迷的一點釋放壓力的小禮物。
隨後的Trilogy(1972),依然得到樂迷與樂評的雙重肯定。三人的演出默契與點子在這張唱片可說是發揮地淋漓盡致,從成人抒情到空間搖滾(space rock)都有,當然還有給編自古典音樂的作品。單就概念來說並沒有創新只不過比前兩張專輯修飾更精緻旋律更動聽罷了,在本地樂迷也造成一股漩風。{The endless enigma part one}前頭詭譎的音效起,到後面樂團與主唱的進場整首六分多鐘緊緊扣人心弦。{Fugue}(賦格)則延續了前首的情緒,以Emerson鋼琴獨奏為主軸。{The endless enigma part two}是完結這段概念的終曲。{From the beginning}是ELP在美國唯一的排行勁曲,Lake以輕柔的中音演唱,同時負責原音與電吉它獨奏,最後Emerson的moog才悄悄地滑進來。{The Sheriff}里Lake的唱腔稍有改變為俏皮的表現,後段的轉換較為突兀還伴隨一記槍聲。{Hoedown}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樂曲,節錄改編自柯普蘭(Aron Copeland)的"牛仔"(Rodeo),感受到與原作截然不同的趣味。標題曲{Trilogy}中段有Emerson精湛的合成樂器演出,Palmer的強勁準確的鼓點與其輝映。{Living sin}相比起來或許是較弱的曲子,Lake刻意嚐試具威脅性與低沉的嗓音,倒可看出Lake千變萬化而又遊刃有餘的能耐。{Abaddon's Bolero}一聽結構便知是在向拉威爾(Ravel)的波麗露舞曲(Bolero)致敬的作品(或是光從曲名就可看出來了?),當然也是Emerson展現炫技才華的良好示範。整首演奏時間八分多,層次井然,聲音由小而大、配器也漸趨繁雜。平心而論,在這張並未看到ELP傑出的創造力或複雜的樂念,但是由9首一氣呵成、皆有其不凡之處的作品組合而成還是有一定的聆賞價值。(注3)
1972年關於ELP也有些許改變。首先原專屬King Crimson的作詞家Peter Sinfield跳槽到ELP擔任Lake的寫詞搭擋。同年他們以Tarkus專輯中出現的怪獸為名組新唱片公司Manticore,創業作為義大利藝術搖滾團P.F.M (Peter Sinfield亦是其中一員)的作品,此外簽約藝人還有Stray Dog、Banco等。1973年,ELP重新上路,錄製了當年轟動一時的Brain Salad Surgery(1973),這也是他們第一張交由Manticore發行的作品。Brain Salad Surgery被視為科技搖滾與空間搖滾發展的極致,首先是封套設計交由後來以異形系列電影造型名氣大開的H.R.Giger繪製,類似外太空不明生物與地球遠古文明的交媾,相當怪異。第一首單曲{Jerusalem}旋律源自於英國當地傳統的歌謠,Lake唱來有種莊嚴的氣息。{Toccata}是Emerson節錄自Alberto Ginestera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第四樂章再加以改編而成,新作充滿著高科技的音效。Emerson曾特地飛到日內瓦向作曲家本人請益而留下一段佳話,Ginestera曾在唱片內頁的註解寫下: "Keith Emerson has beautifully caught the mood of my piece"。{Still you turn me on}是Lake每張都要如法炮製一般的抒懷作品,{Benny the bouncer}充滿喧囂即興的氣氛。{Karn evil 9}大概是ELP成軍以來最長企圖心最強的作品,全曲長三十分鐘以上(!!),與同年YES發行的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1973)雙專輯不逞多讓一樣使許多人大嘆吃不消。從1st impression(第一印象)的樂隊的徹底瘋狂到2nd、3rd impression(第二、三印象)的狂飆飛馳,Emerson使用了Hammond(一種廠牌的電風琴)、moog、大鍵琴與傳統鋼琴等數種樂器似乎要耗盡個人精力在這首曲子上﹔Palmer鼓點則窮追不捨般地跟緊節拍。最後對這張專輯值得一提的是詩人Sinfield的加入或多或少彌補了原本ELP音樂與詞意表現不等的毛病,總之,這是樂團極盛時期的表現。
後世在評論"前"前衛搖滾的發展時總不免提到YES與ELP,當然不可諱言的他們一定會有瑜亮情結的存在。他們各別已都是名震一時的巨星,加上有超高知名度的鍵盤手為號召,每次新唱片發行總難免會被拿出來比較。Rick Wakeman獨步於新創的新世紀曲風,以樂段氣氛整體烘托為主﹔Keith Emerson則擅長古典音樂(二十世紀以後作品)的改編與重新賦予時代新意,兩者對實驗各種合成樂器音效領域的拓展皆功不可沒。有趣的是,組團較早的YES七十年代初期受到ELP同名專輯的影響而由硬式搖滾走向概念專輯的路,兩團同樣在1971-72年達到其表演藝術的巔峰,73年一齊發行正反兩面評語兩極的長篇作品,開始有人認為前衛搖滾已走向無病呻吟、譁眾取寵的老調。兩團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後走的卻是不同的路了,當然這是後話。
專輯列表
錄音室專輯
1970 — Emerson, Lake & Palmer
1971 — Tarkus
1972 — Trilogy
1973 — Brain Salad Surgery
1977 — Works Volume 1
1977 — Works Volume 2
1978 — Love Beach
1992 — Black Moon
1994 — In the Hot Seat
現場專輯
英國:1971、美國:1972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1974 — Welcome Back My Friends to the Show That Never Ends... Ladies and Gentlemen, Emerson, Lake & Palmer
1979 — In Concert / Works Live
1993 —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1997(奧地利:2001年,世界其他地區:2003) — Live in Poland
1997 — Live at the Isle of Wight Festival 1970
1998 — Then and Now
2002 — The Original Bootleg Series from the Manticore Va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