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產品的批量定製研究

ERP產品的批量定製研究

《ERP產品的批量定製研究》是2007年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作明。該書主要闡述了ERP系統批量定製是將製造業多品種、少批量、低成本、短周期的大規模定製生產模式用於ERP軟體生產中,通過復用ERP業務構件,低成本快速地定製滿足企業用戶個性化要求的ERP系統,實現軟體敏捷定製生產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ERP產品的批量定製研究
  • 作者:黃作明
  • ISBN:9787802214552
  • 頁數:154頁
  • 定價:19元
  • 出版社: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批量定製ERP品是ERP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目前在通用型商品化ERP系統中,普遍存在的系統規模龐大、系統剛性太強、行業針對性差、客戶化工作量大等問題,ERP產品批量定製的研究,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可行途徑。
這種方式,以規模生產的成本和時間,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既降低軟體的開發費用和開發時間,同時又使ERP系統具有較強的系統柔性和適應性。

文章節選

3.1 引言
企業資源計畫ERP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對企業擁有所有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充分考慮,為企業提供決策、計畫、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管理平台,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ERP系統在一些企業已經套用和實施,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思想的進一步發展,ERP系統將會不斷完善,套用ERP的企業將會大幅度增加。ERP產品在構建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ERP系統大多採用C/S結構,屬於兩層的套用軟體架構,界面與商業邏輯混合在一起,很難進行分離;二是ERP軟體的剛性太強,柔性太差,當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發生變化時,不能進行適應性的調整,不能適應企業快速變化所帶來的管理體系的變化,使ERP軟體生命周期縮短等;三是傳統ERP套用軟體系統的開發過程包含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幾個階段,每個套用系統的開發都是從頭開始,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就存在大量的重複勞動,如用戶需求獲取的重複、需求分析和設計的重複、編碼的重複、測試的重複和文檔工作的重複等,軟體開發周期長。
ERP的開發必須具有柔性,在動態企業建模的支持下能夠適應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同時能夠實現敏捷生產,所以ERP產品的生產應該是可重構的敏捷生產。在系統可重構的開發方面,一些學者做了大量研究,文獻「63」基於知識管理的共性與差異,提出一種基於本體、知識處理模板與基於實例推理方法的可結構、功能等使企業信息系統快速適應需求變化的能力,能夠進行快速重構(靜態或動態)和演化,從而使重構和演化後的企業信息系統能夠有效地適應或支持這些新的變化。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可重構企業信息系統包含了兩個核心概念:“變化”和“重構”,“變化”是“重構”的來源和驅動力,“重構”是對“變化”的回響。引起系統需求變化的因素主要有:①企業需求的變化;②企業間管理需求的差異;③信息技術的發展引起支撐系統的軟、硬體環境發生變化。面對變化,客觀上要求信息系統有較好的可重構性,使系統能夠和需求的變化同步。
企業信息系統重構存在的兩種類型:一是如何使系統的設計概念滿足不同企業的需要或企業需求的變化,將系統的不同功能進行構件式封裝,針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選擇特定的構件組裝成ERP系統;二是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中,採用已有的軟體資源,通過構建重用,實現系統的定製。軟體復用技術和軟體構件技術為這種方案實現提供可能。
3.2.2影響企業信息系統重構的因素
企業信息系統不易重構的根本原因是系統設計上的問題:系統結構過於僵硬、系統過於脆弱、復用程度低及模組耦合度過高。由於企業信息系統加入一個新性能,不僅僅意味著建造一個獨立的新模組,而且由於這個新性能會波及很多其他模組,最後變成跨越幾個模組的改動,最終這種設計缺陷,導致企業信息系統過於僵硬的局面,很難在企業套用里加入一個新的性能,哪怕很小都很難,這事一旦做完,就不能增加新功能的僵硬化情況;系統過於脆弱,儘管在系統修改之前,設計師會竭盡全力預測可能發生故障的地方,但是在修改完成之前,系統的原設計師甚至都無法確切預測到可能波及的地方對一個地方的修改,往往會導致看上去沒有關係的另一個地方發生故障;復用程度低,所謂復用就是指一個軟體的組成部分,可以在同一個項目的地方甚至另一個項目中重複使用,對於一些可以復用的部分,由於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來復用,導致復用率低,同時也為今後的維護埋下隱患,因為需要修改的時候,每一處拷貝都要獨立修改;模組耦合過高,一個模組與其他模組之間緊密相連,導致一個模組修改時會波及許多模組,引起“水波效應”。
3.2.3軟體復用與系統可重構性
軟體復用是實現系統可重構的基礎,這裡軟體復用不但是狹義的復用,強重構知識管理系統框架。文獻L64j提出了快速可重構信息系統(RRIS)概念並探討了其內涵和核心問題,剖析並豐富了軟體體系結構的內涵,然後給出了RRIS的體系結構。文獻[65」提出了一種面向重構的業務過程模型RO—BPM。該模型由業務對象、業務操作、業務活動和業務過程等基本要素構成。在分析面向重構的業務過程模型應具備特徵的基礎上,用形式化方式定義業務對象的狀態轉換空間,根據業務活動導致業務對象發生的不同狀態轉換,將業務活動分為關鍵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我們參考以上文獻,針對ERP產品生產開發,套用軟體復用、軟體構件、領域工程等技術,提出面向客戶需求ERP產品可重構開發模型,目的是提高ERP產品的適應性,持續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實現ERP產品的敏捷客戶定製生產,以滿足快速開發具有可靠性、復用性、易擴展性和柔性ERP企業套用系統的要求。
3.2可重構企業信息系統的研究
高度複雜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是當今製造業的典型特徵。從手工作坊式勞動到機械化生產和自動化加工,進一步發展到規模生產、計算機集成製造和敏捷製造,不僅製造技術突飛猛進,製造業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封閉的集中式單一企業管理模式向開放的分散式多企業集成管理模式發展,而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廣泛使用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突出特徵。可重構製造管理模式是企業適應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並能快速生產出新產品的先進制造模式。可重構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可重構製造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開發可重構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全面的、統一的、集成化的企業管理,把孤立的、有限的資源和信息管理支持系統經重構後能集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把剛性、局部最佳化的管理變成為柔性、全局一致的管理,使系統經重構後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企業資源和各種功能支持軟體,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從而最大化利潤和競爭力。我們把能實現該要求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稱為可重構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其實質是利用有限的、可配置的資源和可重構的信息管理功能支持軟體高效地實現全面的、統一的、集成化的企業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