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MET雙向調控在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發病中的作用

EMT-MET雙向調控在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發病中的作用

《EMT-MET雙向調控在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發病中的作用》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趙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EMT-MET雙向調控在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發病中的作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峰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發病率高、發病機制不明、臨床治療效果差的疾病。目前,絕大多數關於IPF的研究結果均是以動物模型為基礎的,與人體IPF的本質具有很大的差異。近年的研究發現肺泡上皮細胞(AEC)的損傷在IPF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將以IPF患者AEC及成纖維細胞為研究對象,① 證實上皮細胞-間質細胞轉化(EMT)及間質細胞-上皮細胞轉化(MET)雙向調控在IPF形成中的作用,即IPF存在MET發生受阻;② 明確EMT-MET雙向調控過程中TGFβ、Smad、p38MAPK及Rho等信號傳導分子的作用。本研究將為進一步闡明IPF的發病機制、尋找IPF的新的治療靶點提供實驗依據。

結題摘要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特徵性病理改變之一是肺成纖維細胞異常增生。除肺臟固有成纖維細胞外,肺泡上皮細胞通過上皮-間質細胞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形成的成纖維細胞在IPF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往絕大多數有關IPF的研究均是以動物模型為基礎,與人IPF具有本質的差異。本項目在前期建立的從臨床肺切除手術及經支氣管鏡活檢標本中分離培養人肺泡上皮細胞的方法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1)成功分離培養了IPF 患者和非IPF 患者肺泡上皮細胞,實現了在體外連續傳代3-4代培養;(2)發現IPF 患者和非IPF 患者肺泡上皮細胞在模擬損傷刺激(機械劃痕和TGFβ作用)條件下均可發生EMT,轉化為成纖維細胞。在損傷刺激去除2-5天后,非IPF 患者肺泡上皮細胞可發生間質-上皮細胞轉化(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MET),恢復肺上皮細胞特徵,繼續以上皮細胞的形態生長。但是,IPF患者肺泡上皮細胞MET過程受阻,即在機械損傷或TGFβ去除後不能再逆向轉化為肺泡上皮細胞,而是繼續保持成纖維細胞表型;(3)根據上述結果提出“IPF及非IPF患者肺泡上皮細胞在損傷-修復過程中存在EMT-MET雙向調控,但IPF肺泡上皮細胞MET受阻。MET受阻可能是IPF重要的發病機制”的假說。上述研究內容基本按項目計畫書進行,研究結果為深入研究IPF發病機制、尋找IPF治療新靶點提供了新線索。但最新IPF診療指南已不再將肺活檢作為IPF確診的必查項目,使得獲取大量IPF患者肺標本更加困難。加之小額資助項目課題經費的限制,難以採用原代肺泡上皮細胞對IPF患者EMT-MET雙向調控和MET受阻現象及其調控機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