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el 機械工程手冊(第一卷)》是1991-06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W.Beitz,K.-H.Ku。
基本介紹
- 作者:W.Beitz,K.-H.Ku
- 譯者:張維/等
- ISBN:9787302005643
- 頁數:53
- 定價:67.00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06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簡介
本書根據德國施普林格出版公司1987年出版的 《DubbelTaschenbuch furden
Maschinenbau》(第16版)譯成。
《Dubbel-機械工程手冊》是數代德國機械工程專家知識的結晶。它既是一本內容豐富
精緻的教科書,又是一本機械工程師們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全書包括機械工程的基礎理論、設計技術、工藝技術以及套用於機械工程領域的電子技術、測
量技術、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
《Dubbel- 機械工程手冊》中文版分三卷。第一卷為基礎理論部分,包括數學、力學、應力
應變理論、工程熱力學及金屬材料學等。原文各篇內容均由相應領域的專家寫成,除簡明扼要的理
論部分外,還包括大量的圖表、數據以及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等。各篇間內容彼此獨立,並有各自
的頁碼體系。
作品目錄
目錄
數學
1.集合,函式與布爾代數
1.1.集合
1.1.1集合的概念
1.1.2集合間的關係
1.1.3集合的聯結
1.1.4 笛卡兒積――直積與叉積
1.2函式
1.3布爾代數
1.3.1基本概念
1.3.2二元布爾代數
2.數
2.1實數
2.1.1引言
2.1.2實數的基本定理
2.1.3絕對值
2.1.4平均值與不等式
2.1.5冪,根,對數
2.1.6數的進位制表示
2.1.7有窮序列和級數,二項式定理
2.1.8無窮實數列與無窮級數
2.2複數
2.2.1複數及其幾何表示
2.2.2加與乘
2.2.3極坐標表示.絕對值(模)
2.2.4 冪與根
2.3方程
2.3.1代數方程
2.3.2多項式
2.3.3超越方程
3.線性代數
3.1向量代數
3.1.1向量及其性質
3.1.2線性相關與基
3.1.3向量的坐標表示
3.1.4內積(無向積)
3.1.5外積(有向積)
3.1.6混合積
3.1.7三重矢積與多重積
3.2實n維向量空間R”
3.2.1實歐氏空間(Euklid空間)
3.2.2行列式
3.2.3Cramer規則
3.2.4矩陣與線性變換
3.2.5線性方程組
4.幾何學
4.1平面幾何學
4.1.1點、直線、射線、線段多邊形
4.1.2平面的定向
4.1.3角
4.1.4射線諸定理
4.1.5相似性
4.1.6線段的分割
4.1.7Pythagoras定理(商高定理)
4.2三角學
4.2.1測角術
4.2.2三角形的解算與面積的計算
4.3立體幾何學
4.3.1空間內的點、直線與平面
4.3.2立體、體積
4.3.3多面體
4.3.4多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3.5簡單旋轉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3.6Guldin法則
4.4畫法幾何學
4.4.1各種投影的比較
4.4.2正交二面投影
4.4.3軸測投影
5.解析幾何
5.1平面解析幾何
5.1.1笛卡兒坐標系
5.1.2線段
5.1.3三角形
5.1.4角
5.1.5直線
5.1.6坐標變換
5.1.7圓錐截線
5.1.8一般圓錐截線方程
5.2空間解析幾何
5.2.1笛卡兒坐標系
5.2.2線段
5.2.3三角形與四面體
5.2.4直線
5.2.5平面
5.2.6坐標變換
6.微分與積分
6.1一個實自變數的實值函式
6.1.1基本概念
6.1.2基本函式
6.1.3函式的分類
6.1.4極限值與連續性
6.1.5函式的導數
6.1.6微分
6.1.7關於可微函式的定理
6.1.8可微函式的單調性、凸性與極值
6.1.9利用微分求極限值
6.1.10定積分
6.1.11積分函式,原函式與微積分基本定理
6.1.12不定積分
6.1.13積分法
6.1.14有理函式的積分
6.1.15無理代數函式與超越函式的積分
6.1.16廣義積分
6.1.17積分的幾何套用
6.1.18函式項無窮級數
6.2多個實變數的實值函式
6.2.1基本概念
6.2.2極限值與連續性
6.2.3偏導數
6.2.4函式的積分表示與二次積分
6.2.5二重積分與三重積分
7.曲線與曲面,向量分析
7.1平面曲線
7.1.1基本概念
7.1.2切線與法線
7.1.3弧長
7.1.4曲率
7.1.5曲線族的包絡
7.1.6特殊平面曲線
7.1.7曲線積分
7.2空間曲線
7.2.1基本概念
7.2.2切線與弧長
7.2.3曲線積分
7.3曲面
7.3.1基本概念
7.3.2切平面
7.3.3曲面積分
7.4向量分析
7.4.1基本概念
7.4.2V(Nabla)運算元
7.4.3積分定理
8.微分方程
8.1常微分方程
8.1.1基本概念
8.1.2一階微分方程
8.1.3n階微分方程
8.1.4線性方程
8.1.5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
8.1.6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組
8.1.7邊值問題
8.1.8固有值問題
8.2偏微分方程
8.2.1二階線性偏微分方程
8.2.2分離變數
8.2.3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
9.觀測數據的處理
9.1組合論
9.1.1全排列
9.1.2選排列
9.1.3組合
9.2 誤差的計算
9.2.1誤差的類型
9.2.2系統誤差的傳播
9.3 最小二乘法
9.3.1基礎
9.3.2相同精度直接量測數據的處理
9.3.3隨機誤差的傳播
9.3.4不同精度直接量測數據的處理
9.4機率論
9.4.1機率的定義和定理
9.4.2隨機變數與分布函式
9.4.3分布函式的參數
9.4.4一些特殊的分布函式
9.5統計學
9.5.1頻率分布
9.5.2均值、方差與標準差的計算
9.5.3回歸與相關
10實用數學
10.1函式的圖形表示
10.1.1函式的圖象
10.1.2函式尺
10.1.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函式曲線
10.2算圖(諾模圖)
10.2.1二元算圖
10.2.2三元算圖
10.2.3多於三個變元的算圖
10.3 非線性方程根的數值計算
10.3.1疊代法
10.3.2Newton疊代法
10.3.3割線法與試位法
10.3.4收斂的階
10.3.5精度問題
10.4插值法
10.4.1問題的提出,解的存在性與唯一性
10.4.2Lagrange插值法
10.4.3Newton插值法
10.4.4多項式計算的Horner方案
10.5線性方程組的解
10.5.1Gauss消去法
10.6數值積分法
10.6.1Newton―Cotes公式
10.6.2作圖積分法
10.6.3差分運算元
10.7微分方程的數值解
10.7.1初始值問題的提法
10.7.2Euler折線法
10.7.3Runge-Kutta法
10.8線性規劃
10.8.1二元問題的圖解法
10.8.2單純形法
10.9非線性規劃
10.9.1問題的提出
10.9.2一些特殊算法
11.附錄A:圖與表力學
1.剛體靜力學
1.1概述
1.2匯交力系的合成和分解
1.2.1平面力系
1.2.2空間力系
1.3非匯交力系的合成和分解
1.3.1平面力系
1.3.2空間力系
1.4力的平衡及平衡條件
1.4.1空間力系
1.4.2平面力系
1.4.3虛功原理
1.4.4平衡的種類
1.4.5安定性
1.5支承分類,分離原理
1.6作用於物體的支承反力
1.6.1平面問題
1.6.2空間物體
1.7剛體系
1.8桁架
1.8.1平面桁架
1.8.2空間桁架
1.9繩索和鏈
1.9.1自重下的繩索(鏈線)
1.9.2均勻分布載荷下的繩索
1.9.3有單個載荷的繩索
1.10重心(質心)
1.11摩擦
1.11.1靜摩擦和滑動摩擦
1.11.2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套用
1.11.3滾動阻力
1.11.4滑輪阻力
2.運動學
2.1質點的運動
2.1.1引言
2.1.2平面運動
2.1.3空間運動
2.2剛體運動
2.2.1平動(平移、位移)
2.2.2轉動(旋轉運動、旋轉)
2.2.3剛體的一般運動
3.動力學
3.1能量概念――功、功率、效率
3.2質點和平動物體的動力學
3.2.1牛頓動力學定律(牛頓第二定律)
3.2.2功與能方程
3.2.3動量定律
3.2.4達倫倍爾原理和導向運動
3.2.5衝量矩定律(面積律)和旋轉衝量定律
3.3質點系動力學
3.3.1重心定律
3.3.2功和能原理
3.3.3衝量定律
3.3.4達倫倍爾原理和受約束力的運動
3.3.5衝量矩定律和旋轉衝量定律
3.3.6拉格朗日方程
3.3.7哈密爾頓原理
3.3.8變質量系統
3.4剛體動力學
3.4.1剛體繞固定軸的轉動
3.4.2質量慣性矩
3.4.3剛體一般平面運動
3.4.4一般空間運動
3.5相對運動動力學
3.6碰撞
3.6.1正碰撞
3.6.2同心斜碰撞
3.6.3非同心碰撞
3.6.4 旋轉碰撞
4.振動學
4.1一個自由度的振動
4.1.1自由無阻尼振動
4.1.2自由阻尼振動
4.1.3無阻尼強迫振動
4.1.4強迫阻尼振動
4.1.5臨界轉速和簡支軸的彎曲振動
4.2多自由度系統(耦合振動)
4.2.1二個或多個自由度的自由振動
4.2.2二個或多個自由度的強迫振動
4.2.3無阻尼系統特徵頻率的計算
4.2.4連續介質振動
4.3非線性振動
4.3.1具有非線性彈簧特性線或恢復力的振子
4.3.2有周期係數的振動(變線性振動)
5.水靜力學(液體靜力學)
6.水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流體動力學)
6.1理想流體的一維運動
6.1.1定常流動情況時伯努利方程的套用
6.1.2伯努利方程對不定常情況的套用
6.2 粘性牛頓流體的一維運動(管道水力學)
6.2.1圓截面管內定常層流
6.2.2圓截面管內定常湍流
6.2.3非圓截面管道內的流動
6.2.4通過特殊管道元件和結構時的流動損失
6.2.5容器的定常泄流
6.2.6通過明渠的定常流
6.2.7粘性牛頓流體的不定常流動
6.2.8自由射流
6.3非牛頓流體的一維流動
6.4流動的不可壓流體的作用力
6.4.1衝量定律
6.4.2套用
6.5理想流體的多維流動
6.5.1基本方程
6.5.2位勢流
6.6粘性流體的多維流動
6.6.1納維-斯托克斯運動方程
6.6.2小雷諾數(層流)情況的一些解
6.6.3邊界層理論
6.6.4物體的流動阻力
6.6.5機翼和葉片
6.6.6翼柵中翼片和翼剖面
7.相似力學
7.1引言
7.2相似律(模型律)
7.2.1靜力學相似
7.2.2動力相似
7.2.3熱相似
7.2.4單位分析(量綱分析)和π定律
材料力學
1.基本原理
1.1應力和應變
1.1.1應力
1.1.2變形
1.1.3變形能
1.2 材料的力學性能
1.3 強度理論和折算應力
1.3.1最大正應力理論
1.3.2最大剪應力理論
1.3.3最大形變能理論
1.3.4推廣的剪應力理論
1.3.5巴赫的受載比
2.桿狀構件應力
2.1拉伸和壓縮
2.1.1等截面受等軸向力的直桿
2.1.2受變軸向力的直桿
2.1.3變截面直桿
2.1.4帶缺口的直桿
2.1.5受溫度影響的直桿
2.2剪下
2.3面接觸力和孔面上的壓力
2.3.1平面
2.3.2曲面
2.4彎曲
2.4.1內力(截面力):法向力、剪力、彎矩
2.4.2平面直梁的內力
2.4.3平面折線形梁和平面曲梁的內力
2.4.4空間梁的內力
2.4.5直梁的彎曲應力
2.4.6直梁的剪應力和剪下中心
2.4.7強曲梁的彎曲應力
2.4.8梁的撓度
2.4.9彎矩引起的變形能和用能量法求個別撓度
2.5扭轉
2.5.1等直徑圓截面桿
2.5.2變直徑圓截面桿
2.5.3薄壁空心截面(Bredt公式)
2.5.4任意形狀截面的桿
2.5.5截面翹曲受阻的(有翹曲力的)扭轉
2.6組合應力
2.6.1彎曲與軸向力
2.6.2彎曲與剪下
2.6.3彎曲與扭轉
2.6.4軸向力與扭轉
2.6.5剪下與扭轉
2.6.6彎曲與軸向力以及剪下和扭轉
2.7靜不定系統
3.彈性理論
3.1引論
3.2旋轉對稱應力狀態
3.3平面應力狀態
4.兩物體的接觸應力(赫茲Hertz公式)
4.1圓球
4.2柱形體
4.3任意曲面
5.面狀結構
5.1平板
5.1.1長方形板
5.1.2圓板
5.1.3橢圓板
5.1.4.等邊三角板
5.1.5板的溫度應力
5.2平盤
5.2.1實心圓盤
5.2.2環形圓盤
5.2.3有孔的無限板
5.2.4受集中力的楔形板
5.3殼體
5.3.1柔軟旋轉對稱殼體和在內壓下的薄膜應力
5.3.2抗彎殼體
6.旋轉構件在離,心力作用下的動應力
6.1旋轉桿
6.2旋轉薄壁圓環或圓筒
6.3旋轉盤
6.3.1等厚實心盤
6.3.2等厚環形盤
6.3.3等強度盤
6.3.4變厚度盤
6.3.5厚壁旋轉圓筒
7.穩定問題
7.1屈曲
7.1.1在彈性(歐拉)範圍內的屈曲
7.1.2在非彈性(Tetmajer-)範圍內的屈曲
7.1.3w-方法
7.1.4計算屈曲載荷的近似法
7.1.5受非等值軸向力的變截面桿
7.1.6環、框架和桿系的屈曲
7.1.7彎扭屈曲
7.2側傾(側向屈曲)
7.2.1長方形截面的梁
7.2.2工字截面梁
7.3皺曲
7.3.1平板的皺曲
7.3.2殼體的皺曲
7.3.3在非彈性(塑性)範圍內的皺曲應力
8.有限元法
9.塑性理論
9.1一般原理
9.2套用
9.2.1長方形截面梁的變曲
9.2.2空間和平面應力狀態
10.附錄C:圖與表
熱力學
1.熱力學系統
2.定律
3.熱力狀態參數
3.1溫度
3.1.1溫度標尺
3.1.2熱膨脹
3.2壓力
3.3體積
4.熱和功
4.1熱容
4.2潛熱
4.3混合物的溫度
4.4膨脹功
4.5技術功
4.6火用
5.可逆和不可逆過程
6.第二定律
7.量熱狀態參量
7.1內能
7.2焓
7.3熵
8.狀態和狀態變化
8.1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8.1.1熱力狀態方程
8.1.2量熱狀態方程
8.2狀態圖
8.3理想氣體的狀態變化
8.3.1理論上的狀態變化
8.3.2多變過程
8.3.3節流
8.4循環過程
8.4.1Carnot循環
8.4.2Otto循環
8.4.3Diesel循環
8.4.4Seiliger循環
8.4.5Ericss0n循環
8.4.6Ackeret-Keller循環
8.4.7Joule循環
9.蒸汽
9.1蒸發
9.2蒸汽的狀態參量
9.3蒸汽的狀態方程
9.4蒸汽的狀態圖
10.溶解,升華
11.氣體混合物
11.1道爾頓定律
11.2理想氣體混合物的狀態方程
11.3氣體-蒸汽混合物
11.4濕空氣
11.4.1濕空氣的摩爾圖
11.4.2濕空氣的狀態變化
12傳熱
12.1導熱
12.1.1平壁的穩定導熱
12.1.2圓桶壁的穩定導熱
12.1.3球壁的穩定導熱
12.2 對流和熱量轉移
12.2.1無集態變化時的放熱
12.2.2凝結和蒸發時的放熱
12.3 輻射
12.3.1史蒂芬-玻爾茲曼定律
12.3.2克希霍夫定律
12.3.3蘭貝爾定律
12.3.4輻射換熱
12.3.5氣體輻射
12.4傳熱
13.熱源與熱的產生
13.1熱源
13.2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
13.2.1燃料
13.2.2熱值
13.2.3燃燒
13.2.4燃燒溫度
14.氣體的流動
15.附錄D:圖與表
材料工程
1.材料性能和工件性能的基礎
1.1載入方式和應力狀態
1.1.1基本載入類型
1.1.2在受力面上的載荷類型
1.1.3內應力引起的載荷狀態
1.2失效原因
1.2.1機械應力引起的失效類型
1.2.2強度理論
1.2.3在複雜應力下的失效類型
1.3材料的設計參數
1.3.1靜載荷
1.3.2動載荷
1.3.3韌性特徵值和斷裂韌性特徵值
1.4材料結構、製造方法和環境因素對強度韌性性能的影響
1.4.1冶金因素
1.4.2工藝的影響
1.4.3表面效應
1.4.4環境影響
1.5強度性能和設計形狀
1.5.1形狀對靜強度性能的影響
1.5.2形狀對疲勞性能的影響
1.6結構件的承載能力
1.6.1靜載荷
1.6.2在單級疲勞載荷下工件的承載能力
1.6.3工件在任意受載下的承載能力(工作強度)
1.6.4在蠕變條件工件的承載能力
1.6.5安全程度的近似值(安全係數)
2.材料檢驗
2.1基礎理論
2.1.1取樣
2.1.2試驗數據處理
2.2試驗方法
2.2.1拉伸試驗
2.2.2壓縮試驗
2.2.3彎曲試驗
2.2.4硬度試驗方法
2.2.5彎曲衝擊試驗
2.2.6斷裂力學試驗
2.2.7化學試驗和物理試驗
2.2.8金相試驗
2.2.9工藝試驗
2.2.10無損試驗
2.2.11持久試驗
3.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3.1鐵基材料
3.1.1鐵碳平衡圖
3.1.2鋼的製造
3.1.3鋼的熱處理
3.1.4鋼
3.1.5鑄鐵
3.2有色金屬
3.2.1銅及其合金
3.2.2鋁及其合金
3.2.3鎂合金
3.2.4鈦合金
3.2.5鎳及其合金
3.2.6鋅及其合金
3.2.7鉛
3.2.8錫
3.2.9金屬上的塗層
3.3非金屬材料
3.3.1陶瓷材料
3.3.2混凝土
3.3.3玻璃
3.3.4木材
3.3.5塑膠
3.4潤滑劑
3.4.1液體潤滑劑
3.4.2潤滑脂
3.4.3固體潤滑材料
3.5材料的選擇
3.5.1選材的基本體制
3.5.2複雜載荷條件部件的選材
4.附錄E:圖與表
工程設計基礎
1.技術系統基礎
1.1能量轉換、材料轉換和信號轉換
1.2功能關係
1.3作用關係
1.3.1物理關係
1.3.2幾何特徵和材料特性
1.4結構關係
1.5系統關係
1.6總目標和條件
2.系統工作法(即有系統有步驟地按一定方法進行的方式)的基礎
2.1一般的工作方法
2.2一般求解過程
2.3為辨認問題把任務抽象化
2.4尋找方案的原則
2.4.1一般可用的方法(通用的方法)
2.4.2直覺的方法
2.4.3邏輯推理的方法
2.5方案評價
2.5.1選擇方法
2.5.2評價方法
2.5.3確定製造費用
2.5.4成本早期估算
2.5.5價值分析
3.設計過程
3.1任務擬定說明
3.1.1任務要求一覽表
3.1.2擬定要求
3.2制定方案
3.3總體設計
3.4工作圖設計
3.5設計類型
4.結構設計基礎
4.1基本規則
4.2結構設計原則
4.2.1任務分配原則
4.2.2自助原則
4.2.3力傳遞和能傳遞原則
4.2.4安全技術原則
4.3結構設計規範
4.3.1合乎受力要求
4.3.2合乎變形要求
4.3.3合乎穩定性和共振的要求
4.3.4合乎熱膨脹要求
4.3.5合乎防腐蝕要求
4.3.6合乎磨損要求
4.3.7合乎勞動安全和人機學要求
4.3.8合乎造型設計要求
4.3.9合乎加工製造和檢驗要求
4.3.10合乎裝配要求
4.3.11合乎使用和維護要求
5.產品系列和模組(積木)系統的開發基礎
5.1相似定律
5.2十進制幾何級數標準數列
5.2.1十進制幾何級數特性
5.2.2級差選擇
5.2.3標準數坐標的表示法
5.3幾何相似的產品系列
5.4半相似的產品系列
5.5指數方程的套用
5.6模組(積木)系統
6.標準和工程製圖之基礎
6.1標準
6.1.1德國標準和國際標準
6.1.2企業標準(企業內部標準)
6.1.3標準套用
6.2基本標準
6.2.1工程表面
6.2.2公差與配合
6.3製圖與名細表
6.3.1製圖類型
6.3.2圖紙規格、線條和字形
6.3.3常規表示和標註尺寸
6.3.4零件明細表
6.4物代號系統
機械零件
1聯接
1.1焊接
1.1.1焊接方法
1.1.2材料的焊接性能
1.1.3焊縫和接頭的形式
1.1.4焊縫符號
1.1.5焊接的計算
1.1.6熱切割
1.2釺焊
1.2.1工藝過程
1.2.2軟釺焊
1.2.3硬纖焊和釺接焊
1.3粘接
1.3.1套用和工藝過程
1.3.2粘接膠
1.3.3承載能力
1.4摩擦閉合聯接
1.4.1類型、套用
1.4.2夾緊聯接
1.5形鎖合聯接
1.5.1楔聯接
1.5.2銷軸
1.5.3銷釘
1.6鉚接
1.6.1應力
1.6.2鍋爐製造中的鉚接
1.6.3鋼結構的鉚接
1.6.4輕金屬結構的鉚接
1.7螺栓和螺栓聯接
1.7.1螺旋運動的特點
1.7.2螺紋類別
1.7.3螺釘和螺母的材料
1.7.4扭緊螺栓聯接時的力和變形
1.7.5有外載荷的預緊螺栓聯接受力分析
1.7.6螺栓聯接的靜載和疲勞強度計算
1.7.7螺栓和螺母的類型
1.7.8螺栓聯接的防松
1.7.9設計的一般提示
1.8聯接的選擇
1.8.1固定聯接的系統分類
1.8.2選用特點
2.彈性聯接
2.1特性、參數、套用
2.1.1定義
2.1.2彈簧特性曲線、彈簧鋼度、彈簧柔度
2.1.3儲能的容量、利用率、阻尼能力、阻尼係數
2.1.4彈簧的典型套用
2.2金屬彈簧
2.2.1受拉壓載荷的拉壓彈簧、環形彈簧
2.2.2單片的和多層的板彈簧
2.2.3蝸卷形彈簧(平面卷繞的受彎曲應力的彈簧)和碟形彈簧(受彎曲應力的螺旋彈簧)
2.2.4碟形彈簧(受彎曲應力的碟形彈簧)
2.2.5扭桿彈簧(受扭應力的直桿彈簧)
2.2.6圓柱拉伸螺旋彈簧和壓縮螺旋彈簧
2.3橡膠彈簧
2.3.1“橡膠”材料及其性質
2.3.2橡膠彈簧結構
2.4氣體彈簧
3.心軸與轉軸
3.1心軸與轉軸的設計
3.1.1概述
3.1.2方案和結構設計原則
3.1.3尺寸確定
3.2軸轂聯接
3.2.1概述與最重要的特性
3.2.2形鎖合聯接的計算
3.2.3摩擦鎖合聯接的計算
3.2.4軸向固定零件
4.聯軸器與制動器
4.1概述、功用
4.2扭轉剛性聯軸器
4.2.1剛性聯軸器
4.2.2扭轉剛性可移式聯軸器
4.3彈性聯軸器
4.3.1彈性與阻尼性能
4.3.2振動性能、設計觀點
4.3.3類型選擇
4.3.4構造形式
4.4操縱式離合器
4.4.1形鎖合離合器
4.4.2摩擦鎖合離合器的接合過程
4.4.3摩擦閉鎖離合器的設計
4.4.4摩擦閉鎖離合器的構造形式
4.4.5選擇原則
4.4.6 制動器
4.5自動離合器
4.5.1定扭矩離合器
4.5.2定轉速離合器
4.5.3定向離合器(單向空轉)
滾動軸承
5.1基礎
5.1.1滾動副的應力
5.1.2載荷分布與承載數
5.1.3標準滾動軸承的結構尺寸名稱與代號
5.1.4公差與軸承游隙
5.2滾動軸承類型
5.2.1球軸承
5.2.2滾子軸承
5.2.3滾動導軌
5.2.4材料
5.3承載能力、疲勞壽命、使用壽命
5.3.1靜承載能力
5.3.2恆載荷與恆轉速下的動承載能力
5.3.3變載荷與變轉速下的動承載能力
5.3.4使用壽命與磨損
5.3.5壽命的確定
5.3.6極限轉速
5.4滾動軸承的潤滑
5.4.1潤滑方法的選擇
5.4.2油的選擇
5.4.3潤滑脂的選擇
5.5摩擦與發熱
5.6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5.6.1軸承安裝與軸承布置
5.6.2配合
5.6.3密封
5.6.4結構對壽命的影響
6.滑動軸承
6.1滑動軸承設計基礎
6.1.1流體動壓承載過程
6.1.2滑動軸承的摩擦狀態
6.2靜載向心滑動軸承的計算
6.2.1耐磨性
6.2.2軸承溫度的計算
6.2.3需要的供油量
6.2.4相對軸承間隙
6.3變載徑向滑動軸承的計算
6.4推力滑動軸承的計算
6.5結構設計
6.5.1結構對潤滑間隙形狀的影響
6.5.2潤滑劑的供給
6.5.3軸承冷卻
6.5.4軸承材料
6.5.5軸瓦結構
6.5.6特種軸承材料
6.6多油葉軸承
6.7密封
6.8乾摩擦軸承
6.9流體靜壓懸浮軸承
6.10流體靜壓軸承
6.10.1向心軸承
6.10.2推力軸承
7.撓性件傳動
7.1用途和結構類型
7.2平型帶傳動
7.2.1平型帶傳動的受力
7.2.2應力
7.2.3幾何關係
7.2.4運動學、功率、效率
7.2.5帶的運轉和初拉力
7.2.6帶的材料
7.2.7尺寸計算
7.3三角帶
7.3.1套用和性能
7.3.2三角帶的型號和結構類型
7.3.3尺寸計算
7.4同步齒形帶
7.4.1結構、特點、套用
7.4.2對設計的建議
7.4.3尺寸計算
7.5鏈傳動
7.5.1特點、分類、套用
7.5.2對設計的意見
7.5.3尺寸計算
8.摩擦輪傳動
8.1近似定傳動比的摩擦輪傳動
8.1.1工作原理
8.1.2對設計和使用的建議
8.2無級調速的對滾傳動
8.2.1定義和套用
8.2.2結構型式
8.2.3輸出特性曲線
8.2.4傳動比i和變速範圍φ
8.2.5幾何摩擦
8.2.6滑動率
8.2.7傳遞功率和效率
8.2.8對設計和使用的建議
9.齒輪傳動
9.1圓柱齒輪――嚙合幾何學
9.1.1輪齒嚙合定律
9.1.2傳動比、齒數比、力矩比
9.1.3嚙合線和共軛齒廓設計
9.1.4齒面母線方向和嚙合形式
9.1.5嚙合的通用參量
9.1.6滑動和滾動
9.1.7漸開線齒
9.1.8特殊齒輪傳動(除漸開線齒輪以外)和變速比齒輪傳動
9.2齒輪傳動的誤差和公差、側隙
9.3潤滑和冷卻
9.4材料和熱處理、齒輪加工
9.5直齒與斜齒圓柱齒輪的承載能力
9.5.1輪齒失效形式與防止方法
9.5.2匯總表
9.5.3尺寸計算的近似數值
9.5.4承載能力校核計算
9.6錐齒輪傳動
9.6.1直齒錐齒輪傳動
9.6.2斜齒和圓弧齒錐齒輪
9.6.3特殊傳動裝置
9.6.4軸承受力
9.6.5對錐齒輪傳動設計的提示
9.7螺旋正齒輪
9.8蝸桿傳動
9.8.1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關係
9.8.2輪齒受力,軸承受力
9.8.3效率
9.8.4設計參數和承載能力核驗
9.8.5設計、材料、軸承、精度、潤滑、裝配
9.9周轉輪系傳動
9.9.1運動學原理、符號
9.9.2符號規則
9.9.3扭矩、功率、效率
9.9.4設計提示
9.9.5簡單行星輪傳動設計
9.9.6組合式行星輪傳動
9.10齒輪傳動裝置設計
9.10.1結構形式
9.10.2聯接電動機和工作機
9.10.3齒輪的設計和確定尺寸
9.10.4箱體設計
9.10.5軸承
10.曲柄傳動機構
10.1運動學
10.1.1活塞行程
10.1.2活塞的速度
10.1.3活塞的加速度
10.2動力學
10.2.1介質作用力
10.2.2慣性力
10.2.3合力
10.2.4作用在曲柄機構零部件上的力
10.3曲柄傳動機構的零件
10.3.1曲軸
10.3.2連桿
10.3.3活塞
11.輸送液態與氣態流體的零件
11.1管路的計算
11.1.1管子的內徑
11.1.2流動損耗
11.1.3管子的壁厚
11.1.4熱膨脹
11.1.5管接頭
11.1.6管子中的作用力
11.1.7支承距離
11.2管路系統的設計
11.2.1管子的種類、標準、材料
11.2.2管接頭
11.2.3膨脹補償器
11.2.4管的支承
11.2.5管路的防護
11.3閉路裝置與控制裝置
11.3.1概述
11.3.2截止閥
11.3.3閘閥
11.3.4旋塞閥
11.3.5翻板閘閥
11.4密封
11.4.1靜止表面的接觸式密封
11.4.2用於滑動面的接觸式密封
12.附錄G:圖與表
液壓和氣壓傳動
1.流體傳遞能量的理論基礎
1.1流動過程
1.1.1通過液體進行能量傳遞
1.1.2氣體能量傳遞
1.2液壓系統使用的液體
1.3系統
1.3.1流體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1.3.2流體傳動裝置的分類
1.3.3傳動裝置結構的分類
1.3.4符號
2.液體靜壓傳動元件
2.1液壓泵
2.1.1概述
2.1.2泵的特徵參數和功率平衡
2.1.3齒輪泵
2.1.4葉片泵
2.1.5柱塞泵
2.2液壓馬達
2.3液壓閥
2.3.1換向閥
2.3.2單向閥
2.3.3壓力控制閥
2.3.4流量控制閥
2.3.5比例閥
2.4液壓輔件
3.液壓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3.1液壓迴路
3.1.1開式迴路
3.1.2閉式迴路
3.1.3半開式迴路
3.2液壓傳動裝置的功能
3.2.1起動過程
3.2.2公式化的功能描述
3.3流量控制
3.3.1容積變速裝置
3.3.2分流變速裝置
3.3.3變數泵的自動流量控制
4.液壓傳動裝置的配置和設計
4.1液壓傳動迴路
4.1.1遙控傳動迴路舉例
4.1.2緊湊式傳動裝置
4.2液壓迴路的設計
5.氣壓傳動
5.1元件
5.2氣動迴路
5.3低壓控制裝置(射流控制)
6.水壓技術
7.附錄H:圖與表
機構學
1.機構的分類
1.1基礎知識
1.1.1機構的定義
1.1.2機構的結構
1.1.3機構的活動度
1.2 機構的類型
1.2.1鉸接四桿機構
1.2.2帶移動副的四桿機構
1.2.3多桿鉸接機構
1.2.4 迴轉鉸鏈和擺動鉸鏈不同組合的運動鏈和機構的活動性
1.2.5具有全部和部分對滾的凸輪機構
2.機構分析
2.1連桿機構的傳遞函式
2.1.1位移關係
2.1.2速度關係-1階傳遞函式
2.1.3加速度關係-2階傳遞函式
2.2鉸接機構的連桿曲線
2.3多桿機構的分析
2.4驅動力和力矩
2.4.1由傳動比導出力矩
2.4.2鉸鏈力法
2.4.3極力法
2.4.4慣性力的合力
2.5機構的運轉品質
2.5.1運轉品質的特徵參數
2.5.2傳動角
2.5.3偏離角
2.5.4傳動效率
2.6凸輪機構的替換鉸接機構
3.機構綜合
3.1 鉸接連桿機構
3.1.1 具有最佳位移和加速度特性的曲柄搖桿機構
3.1.2 角位移對應關係
3.1.3 再現已知平面曲線
3.2 凸輪機構
3.2.1 再現函式的凸輪機構
3.2.2 共軛曲線機構
4.特殊機構
專業名詞對照
數學
1.集合,函式與布爾代數
1.1.集合
1.1.1集合的概念
1.1.2集合間的關係
1.1.3集合的聯結
1.1.4 笛卡兒積――直積與叉積
1.2函式
1.3布爾代數
1.3.1基本概念
1.3.2二元布爾代數
2.數
2.1實數
2.1.1引言
2.1.2實數的基本定理
2.1.3絕對值
2.1.4平均值與不等式
2.1.5冪,根,對數
2.1.6數的進位制表示
2.1.7有窮序列和級數,二項式定理
2.1.8無窮實數列與無窮級數
2.2複數
2.2.1複數及其幾何表示
2.2.2加與乘
2.2.3極坐標表示.絕對值(模)
2.2.4 冪與根
2.3方程
2.3.1代數方程
2.3.2多項式
2.3.3超越方程
3.線性代數
3.1向量代數
3.1.1向量及其性質
3.1.2線性相關與基
3.1.3向量的坐標表示
3.1.4內積(無向積)
3.1.5外積(有向積)
3.1.6混合積
3.1.7三重矢積與多重積
3.2實n維向量空間R”
3.2.1實歐氏空間(Euklid空間)
3.2.2行列式
3.2.3Cramer規則
3.2.4矩陣與線性變換
3.2.5線性方程組
4.幾何學
4.1平面幾何學
4.1.1點、直線、射線、線段多邊形
4.1.2平面的定向
4.1.3角
4.1.4射線諸定理
4.1.5相似性
4.1.6線段的分割
4.1.7Pythagoras定理(商高定理)
4.2三角學
4.2.1測角術
4.2.2三角形的解算與面積的計算
4.3立體幾何學
4.3.1空間內的點、直線與平面
4.3.2立體、體積
4.3.3多面體
4.3.4多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3.5簡單旋轉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3.6Guldin法則
4.4畫法幾何學
4.4.1各種投影的比較
4.4.2正交二面投影
4.4.3軸測投影
5.解析幾何
5.1平面解析幾何
5.1.1笛卡兒坐標系
5.1.2線段
5.1.3三角形
5.1.4角
5.1.5直線
5.1.6坐標變換
5.1.7圓錐截線
5.1.8一般圓錐截線方程
5.2空間解析幾何
5.2.1笛卡兒坐標系
5.2.2線段
5.2.3三角形與四面體
5.2.4直線
5.2.5平面
5.2.6坐標變換
6.微分與積分
6.1一個實自變數的實值函式
6.1.1基本概念
6.1.2基本函式
6.1.3函式的分類
6.1.4極限值與連續性
6.1.5函式的導數
6.1.6微分
6.1.7關於可微函式的定理
6.1.8可微函式的單調性、凸性與極值
6.1.9利用微分求極限值
6.1.10定積分
6.1.11積分函式,原函式與微積分基本定理
6.1.12不定積分
6.1.13積分法
6.1.14有理函式的積分
6.1.15無理代數函式與超越函式的積分
6.1.16廣義積分
6.1.17積分的幾何套用
6.1.18函式項無窮級數
6.2多個實變數的實值函式
6.2.1基本概念
6.2.2極限值與連續性
6.2.3偏導數
6.2.4函式的積分表示與二次積分
6.2.5二重積分與三重積分
7.曲線與曲面,向量分析
7.1平面曲線
7.1.1基本概念
7.1.2切線與法線
7.1.3弧長
7.1.4曲率
7.1.5曲線族的包絡
7.1.6特殊平面曲線
7.1.7曲線積分
7.2空間曲線
7.2.1基本概念
7.2.2切線與弧長
7.2.3曲線積分
7.3曲面
7.3.1基本概念
7.3.2切平面
7.3.3曲面積分
7.4向量分析
7.4.1基本概念
7.4.2V(Nabla)運算元
7.4.3積分定理
8.微分方程
8.1常微分方程
8.1.1基本概念
8.1.2一階微分方程
8.1.3n階微分方程
8.1.4線性方程
8.1.5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
8.1.6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組
8.1.7邊值問題
8.1.8固有值問題
8.2偏微分方程
8.2.1二階線性偏微分方程
8.2.2分離變數
8.2.3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
9.觀測數據的處理
9.1組合論
9.1.1全排列
9.1.2選排列
9.1.3組合
9.2 誤差的計算
9.2.1誤差的類型
9.2.2系統誤差的傳播
9.3 最小二乘法
9.3.1基礎
9.3.2相同精度直接量測數據的處理
9.3.3隨機誤差的傳播
9.3.4不同精度直接量測數據的處理
9.4機率論
9.4.1機率的定義和定理
9.4.2隨機變數與分布函式
9.4.3分布函式的參數
9.4.4一些特殊的分布函式
9.5統計學
9.5.1頻率分布
9.5.2均值、方差與標準差的計算
9.5.3回歸與相關
10實用數學
10.1函式的圖形表示
10.1.1函式的圖象
10.1.2函式尺
10.1.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函式曲線
10.2算圖(諾模圖)
10.2.1二元算圖
10.2.2三元算圖
10.2.3多於三個變元的算圖
10.3 非線性方程根的數值計算
10.3.1疊代法
10.3.2Newton疊代法
10.3.3割線法與試位法
10.3.4收斂的階
10.3.5精度問題
10.4插值法
10.4.1問題的提出,解的存在性與唯一性
10.4.2Lagrange插值法
10.4.3Newton插值法
10.4.4多項式計算的Horner方案
10.5線性方程組的解
10.5.1Gauss消去法
10.6數值積分法
10.6.1Newton―Cotes公式
10.6.2作圖積分法
10.6.3差分運算元
10.7微分方程的數值解
10.7.1初始值問題的提法
10.7.2Euler折線法
10.7.3Runge-Kutta法
10.8線性規劃
10.8.1二元問題的圖解法
10.8.2單純形法
10.9非線性規劃
10.9.1問題的提出
10.9.2一些特殊算法
11.附錄A:圖與表力學
1.剛體靜力學
1.1概述
1.2匯交力系的合成和分解
1.2.1平面力系
1.2.2空間力系
1.3非匯交力系的合成和分解
1.3.1平面力系
1.3.2空間力系
1.4力的平衡及平衡條件
1.4.1空間力系
1.4.2平面力系
1.4.3虛功原理
1.4.4平衡的種類
1.4.5安定性
1.5支承分類,分離原理
1.6作用於物體的支承反力
1.6.1平面問題
1.6.2空間物體
1.7剛體系
1.8桁架
1.8.1平面桁架
1.8.2空間桁架
1.9繩索和鏈
1.9.1自重下的繩索(鏈線)
1.9.2均勻分布載荷下的繩索
1.9.3有單個載荷的繩索
1.10重心(質心)
1.11摩擦
1.11.1靜摩擦和滑動摩擦
1.11.2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套用
1.11.3滾動阻力
1.11.4滑輪阻力
2.運動學
2.1質點的運動
2.1.1引言
2.1.2平面運動
2.1.3空間運動
2.2剛體運動
2.2.1平動(平移、位移)
2.2.2轉動(旋轉運動、旋轉)
2.2.3剛體的一般運動
3.動力學
3.1能量概念――功、功率、效率
3.2質點和平動物體的動力學
3.2.1牛頓動力學定律(牛頓第二定律)
3.2.2功與能方程
3.2.3動量定律
3.2.4達倫倍爾原理和導向運動
3.2.5衝量矩定律(面積律)和旋轉衝量定律
3.3質點系動力學
3.3.1重心定律
3.3.2功和能原理
3.3.3衝量定律
3.3.4達倫倍爾原理和受約束力的運動
3.3.5衝量矩定律和旋轉衝量定律
3.3.6拉格朗日方程
3.3.7哈密爾頓原理
3.3.8變質量系統
3.4剛體動力學
3.4.1剛體繞固定軸的轉動
3.4.2質量慣性矩
3.4.3剛體一般平面運動
3.4.4一般空間運動
3.5相對運動動力學
3.6碰撞
3.6.1正碰撞
3.6.2同心斜碰撞
3.6.3非同心碰撞
3.6.4 旋轉碰撞
4.振動學
4.1一個自由度的振動
4.1.1自由無阻尼振動
4.1.2自由阻尼振動
4.1.3無阻尼強迫振動
4.1.4強迫阻尼振動
4.1.5臨界轉速和簡支軸的彎曲振動
4.2多自由度系統(耦合振動)
4.2.1二個或多個自由度的自由振動
4.2.2二個或多個自由度的強迫振動
4.2.3無阻尼系統特徵頻率的計算
4.2.4連續介質振動
4.3非線性振動
4.3.1具有非線性彈簧特性線或恢復力的振子
4.3.2有周期係數的振動(變線性振動)
5.水靜力學(液體靜力學)
6.水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流體動力學)
6.1理想流體的一維運動
6.1.1定常流動情況時伯努利方程的套用
6.1.2伯努利方程對不定常情況的套用
6.2 粘性牛頓流體的一維運動(管道水力學)
6.2.1圓截面管內定常層流
6.2.2圓截面管內定常湍流
6.2.3非圓截面管道內的流動
6.2.4通過特殊管道元件和結構時的流動損失
6.2.5容器的定常泄流
6.2.6通過明渠的定常流
6.2.7粘性牛頓流體的不定常流動
6.2.8自由射流
6.3非牛頓流體的一維流動
6.4流動的不可壓流體的作用力
6.4.1衝量定律
6.4.2套用
6.5理想流體的多維流動
6.5.1基本方程
6.5.2位勢流
6.6粘性流體的多維流動
6.6.1納維-斯托克斯運動方程
6.6.2小雷諾數(層流)情況的一些解
6.6.3邊界層理論
6.6.4物體的流動阻力
6.6.5機翼和葉片
6.6.6翼柵中翼片和翼剖面
7.相似力學
7.1引言
7.2相似律(模型律)
7.2.1靜力學相似
7.2.2動力相似
7.2.3熱相似
7.2.4單位分析(量綱分析)和π定律
材料力學
1.基本原理
1.1應力和應變
1.1.1應力
1.1.2變形
1.1.3變形能
1.2 材料的力學性能
1.3 強度理論和折算應力
1.3.1最大正應力理論
1.3.2最大剪應力理論
1.3.3最大形變能理論
1.3.4推廣的剪應力理論
1.3.5巴赫的受載比
2.桿狀構件應力
2.1拉伸和壓縮
2.1.1等截面受等軸向力的直桿
2.1.2受變軸向力的直桿
2.1.3變截面直桿
2.1.4帶缺口的直桿
2.1.5受溫度影響的直桿
2.2剪下
2.3面接觸力和孔面上的壓力
2.3.1平面
2.3.2曲面
2.4彎曲
2.4.1內力(截面力):法向力、剪力、彎矩
2.4.2平面直梁的內力
2.4.3平面折線形梁和平面曲梁的內力
2.4.4空間梁的內力
2.4.5直梁的彎曲應力
2.4.6直梁的剪應力和剪下中心
2.4.7強曲梁的彎曲應力
2.4.8梁的撓度
2.4.9彎矩引起的變形能和用能量法求個別撓度
2.5扭轉
2.5.1等直徑圓截面桿
2.5.2變直徑圓截面桿
2.5.3薄壁空心截面(Bredt公式)
2.5.4任意形狀截面的桿
2.5.5截面翹曲受阻的(有翹曲力的)扭轉
2.6組合應力
2.6.1彎曲與軸向力
2.6.2彎曲與剪下
2.6.3彎曲與扭轉
2.6.4軸向力與扭轉
2.6.5剪下與扭轉
2.6.6彎曲與軸向力以及剪下和扭轉
2.7靜不定系統
3.彈性理論
3.1引論
3.2旋轉對稱應力狀態
3.3平面應力狀態
4.兩物體的接觸應力(赫茲Hertz公式)
4.1圓球
4.2柱形體
4.3任意曲面
5.面狀結構
5.1平板
5.1.1長方形板
5.1.2圓板
5.1.3橢圓板
5.1.4.等邊三角板
5.1.5板的溫度應力
5.2平盤
5.2.1實心圓盤
5.2.2環形圓盤
5.2.3有孔的無限板
5.2.4受集中力的楔形板
5.3殼體
5.3.1柔軟旋轉對稱殼體和在內壓下的薄膜應力
5.3.2抗彎殼體
6.旋轉構件在離,心力作用下的動應力
6.1旋轉桿
6.2旋轉薄壁圓環或圓筒
6.3旋轉盤
6.3.1等厚實心盤
6.3.2等厚環形盤
6.3.3等強度盤
6.3.4變厚度盤
6.3.5厚壁旋轉圓筒
7.穩定問題
7.1屈曲
7.1.1在彈性(歐拉)範圍內的屈曲
7.1.2在非彈性(Tetmajer-)範圍內的屈曲
7.1.3w-方法
7.1.4計算屈曲載荷的近似法
7.1.5受非等值軸向力的變截面桿
7.1.6環、框架和桿系的屈曲
7.1.7彎扭屈曲
7.2側傾(側向屈曲)
7.2.1長方形截面的梁
7.2.2工字截面梁
7.3皺曲
7.3.1平板的皺曲
7.3.2殼體的皺曲
7.3.3在非彈性(塑性)範圍內的皺曲應力
8.有限元法
9.塑性理論
9.1一般原理
9.2套用
9.2.1長方形截面梁的變曲
9.2.2空間和平面應力狀態
10.附錄C:圖與表
熱力學
1.熱力學系統
2.定律
3.熱力狀態參數
3.1溫度
3.1.1溫度標尺
3.1.2熱膨脹
3.2壓力
3.3體積
4.熱和功
4.1熱容
4.2潛熱
4.3混合物的溫度
4.4膨脹功
4.5技術功
4.6火用
5.可逆和不可逆過程
6.第二定律
7.量熱狀態參量
7.1內能
7.2焓
7.3熵
8.狀態和狀態變化
8.1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8.1.1熱力狀態方程
8.1.2量熱狀態方程
8.2狀態圖
8.3理想氣體的狀態變化
8.3.1理論上的狀態變化
8.3.2多變過程
8.3.3節流
8.4循環過程
8.4.1Carnot循環
8.4.2Otto循環
8.4.3Diesel循環
8.4.4Seiliger循環
8.4.5Ericss0n循環
8.4.6Ackeret-Keller循環
8.4.7Joule循環
9.蒸汽
9.1蒸發
9.2蒸汽的狀態參量
9.3蒸汽的狀態方程
9.4蒸汽的狀態圖
10.溶解,升華
11.氣體混合物
11.1道爾頓定律
11.2理想氣體混合物的狀態方程
11.3氣體-蒸汽混合物
11.4濕空氣
11.4.1濕空氣的摩爾圖
11.4.2濕空氣的狀態變化
12傳熱
12.1導熱
12.1.1平壁的穩定導熱
12.1.2圓桶壁的穩定導熱
12.1.3球壁的穩定導熱
12.2 對流和熱量轉移
12.2.1無集態變化時的放熱
12.2.2凝結和蒸發時的放熱
12.3 輻射
12.3.1史蒂芬-玻爾茲曼定律
12.3.2克希霍夫定律
12.3.3蘭貝爾定律
12.3.4輻射換熱
12.3.5氣體輻射
12.4傳熱
13.熱源與熱的產生
13.1熱源
13.2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
13.2.1燃料
13.2.2熱值
13.2.3燃燒
13.2.4燃燒溫度
14.氣體的流動
15.附錄D:圖與表
材料工程
1.材料性能和工件性能的基礎
1.1載入方式和應力狀態
1.1.1基本載入類型
1.1.2在受力面上的載荷類型
1.1.3內應力引起的載荷狀態
1.2失效原因
1.2.1機械應力引起的失效類型
1.2.2強度理論
1.2.3在複雜應力下的失效類型
1.3材料的設計參數
1.3.1靜載荷
1.3.2動載荷
1.3.3韌性特徵值和斷裂韌性特徵值
1.4材料結構、製造方法和環境因素對強度韌性性能的影響
1.4.1冶金因素
1.4.2工藝的影響
1.4.3表面效應
1.4.4環境影響
1.5強度性能和設計形狀
1.5.1形狀對靜強度性能的影響
1.5.2形狀對疲勞性能的影響
1.6結構件的承載能力
1.6.1靜載荷
1.6.2在單級疲勞載荷下工件的承載能力
1.6.3工件在任意受載下的承載能力(工作強度)
1.6.4在蠕變條件工件的承載能力
1.6.5安全程度的近似值(安全係數)
2.材料檢驗
2.1基礎理論
2.1.1取樣
2.1.2試驗數據處理
2.2試驗方法
2.2.1拉伸試驗
2.2.2壓縮試驗
2.2.3彎曲試驗
2.2.4硬度試驗方法
2.2.5彎曲衝擊試驗
2.2.6斷裂力學試驗
2.2.7化學試驗和物理試驗
2.2.8金相試驗
2.2.9工藝試驗
2.2.10無損試驗
2.2.11持久試驗
3.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3.1鐵基材料
3.1.1鐵碳平衡圖
3.1.2鋼的製造
3.1.3鋼的熱處理
3.1.4鋼
3.1.5鑄鐵
3.2有色金屬
3.2.1銅及其合金
3.2.2鋁及其合金
3.2.3鎂合金
3.2.4鈦合金
3.2.5鎳及其合金
3.2.6鋅及其合金
3.2.7鉛
3.2.8錫
3.2.9金屬上的塗層
3.3非金屬材料
3.3.1陶瓷材料
3.3.2混凝土
3.3.3玻璃
3.3.4木材
3.3.5塑膠
3.4潤滑劑
3.4.1液體潤滑劑
3.4.2潤滑脂
3.4.3固體潤滑材料
3.5材料的選擇
3.5.1選材的基本體制
3.5.2複雜載荷條件部件的選材
4.附錄E:圖與表
工程設計基礎
1.技術系統基礎
1.1能量轉換、材料轉換和信號轉換
1.2功能關係
1.3作用關係
1.3.1物理關係
1.3.2幾何特徵和材料特性
1.4結構關係
1.5系統關係
1.6總目標和條件
2.系統工作法(即有系統有步驟地按一定方法進行的方式)的基礎
2.1一般的工作方法
2.2一般求解過程
2.3為辨認問題把任務抽象化
2.4尋找方案的原則
2.4.1一般可用的方法(通用的方法)
2.4.2直覺的方法
2.4.3邏輯推理的方法
2.5方案評價
2.5.1選擇方法
2.5.2評價方法
2.5.3確定製造費用
2.5.4成本早期估算
2.5.5價值分析
3.設計過程
3.1任務擬定說明
3.1.1任務要求一覽表
3.1.2擬定要求
3.2制定方案
3.3總體設計
3.4工作圖設計
3.5設計類型
4.結構設計基礎
4.1基本規則
4.2結構設計原則
4.2.1任務分配原則
4.2.2自助原則
4.2.3力傳遞和能傳遞原則
4.2.4安全技術原則
4.3結構設計規範
4.3.1合乎受力要求
4.3.2合乎變形要求
4.3.3合乎穩定性和共振的要求
4.3.4合乎熱膨脹要求
4.3.5合乎防腐蝕要求
4.3.6合乎磨損要求
4.3.7合乎勞動安全和人機學要求
4.3.8合乎造型設計要求
4.3.9合乎加工製造和檢驗要求
4.3.10合乎裝配要求
4.3.11合乎使用和維護要求
5.產品系列和模組(積木)系統的開發基礎
5.1相似定律
5.2十進制幾何級數標準數列
5.2.1十進制幾何級數特性
5.2.2級差選擇
5.2.3標準數坐標的表示法
5.3幾何相似的產品系列
5.4半相似的產品系列
5.5指數方程的套用
5.6模組(積木)系統
6.標準和工程製圖之基礎
6.1標準
6.1.1德國標準和國際標準
6.1.2企業標準(企業內部標準)
6.1.3標準套用
6.2基本標準
6.2.1工程表面
6.2.2公差與配合
6.3製圖與名細表
6.3.1製圖類型
6.3.2圖紙規格、線條和字形
6.3.3常規表示和標註尺寸
6.3.4零件明細表
6.4物代號系統
機械零件
1聯接
1.1焊接
1.1.1焊接方法
1.1.2材料的焊接性能
1.1.3焊縫和接頭的形式
1.1.4焊縫符號
1.1.5焊接的計算
1.1.6熱切割
1.2釺焊
1.2.1工藝過程
1.2.2軟釺焊
1.2.3硬纖焊和釺接焊
1.3粘接
1.3.1套用和工藝過程
1.3.2粘接膠
1.3.3承載能力
1.4摩擦閉合聯接
1.4.1類型、套用
1.4.2夾緊聯接
1.5形鎖合聯接
1.5.1楔聯接
1.5.2銷軸
1.5.3銷釘
1.6鉚接
1.6.1應力
1.6.2鍋爐製造中的鉚接
1.6.3鋼結構的鉚接
1.6.4輕金屬結構的鉚接
1.7螺栓和螺栓聯接
1.7.1螺旋運動的特點
1.7.2螺紋類別
1.7.3螺釘和螺母的材料
1.7.4扭緊螺栓聯接時的力和變形
1.7.5有外載荷的預緊螺栓聯接受力分析
1.7.6螺栓聯接的靜載和疲勞強度計算
1.7.7螺栓和螺母的類型
1.7.8螺栓聯接的防松
1.7.9設計的一般提示
1.8聯接的選擇
1.8.1固定聯接的系統分類
1.8.2選用特點
2.彈性聯接
2.1特性、參數、套用
2.1.1定義
2.1.2彈簧特性曲線、彈簧鋼度、彈簧柔度
2.1.3儲能的容量、利用率、阻尼能力、阻尼係數
2.1.4彈簧的典型套用
2.2金屬彈簧
2.2.1受拉壓載荷的拉壓彈簧、環形彈簧
2.2.2單片的和多層的板彈簧
2.2.3蝸卷形彈簧(平面卷繞的受彎曲應力的彈簧)和碟形彈簧(受彎曲應力的螺旋彈簧)
2.2.4碟形彈簧(受彎曲應力的碟形彈簧)
2.2.5扭桿彈簧(受扭應力的直桿彈簧)
2.2.6圓柱拉伸螺旋彈簧和壓縮螺旋彈簧
2.3橡膠彈簧
2.3.1“橡膠”材料及其性質
2.3.2橡膠彈簧結構
2.4氣體彈簧
3.心軸與轉軸
3.1心軸與轉軸的設計
3.1.1概述
3.1.2方案和結構設計原則
3.1.3尺寸確定
3.2軸轂聯接
3.2.1概述與最重要的特性
3.2.2形鎖合聯接的計算
3.2.3摩擦鎖合聯接的計算
3.2.4軸向固定零件
4.聯軸器與制動器
4.1概述、功用
4.2扭轉剛性聯軸器
4.2.1剛性聯軸器
4.2.2扭轉剛性可移式聯軸器
4.3彈性聯軸器
4.3.1彈性與阻尼性能
4.3.2振動性能、設計觀點
4.3.3類型選擇
4.3.4構造形式
4.4操縱式離合器
4.4.1形鎖合離合器
4.4.2摩擦鎖合離合器的接合過程
4.4.3摩擦閉鎖離合器的設計
4.4.4摩擦閉鎖離合器的構造形式
4.4.5選擇原則
4.4.6 制動器
4.5自動離合器
4.5.1定扭矩離合器
4.5.2定轉速離合器
4.5.3定向離合器(單向空轉)
滾動軸承
5.1基礎
5.1.1滾動副的應力
5.1.2載荷分布與承載數
5.1.3標準滾動軸承的結構尺寸名稱與代號
5.1.4公差與軸承游隙
5.2滾動軸承類型
5.2.1球軸承
5.2.2滾子軸承
5.2.3滾動導軌
5.2.4材料
5.3承載能力、疲勞壽命、使用壽命
5.3.1靜承載能力
5.3.2恆載荷與恆轉速下的動承載能力
5.3.3變載荷與變轉速下的動承載能力
5.3.4使用壽命與磨損
5.3.5壽命的確定
5.3.6極限轉速
5.4滾動軸承的潤滑
5.4.1潤滑方法的選擇
5.4.2油的選擇
5.4.3潤滑脂的選擇
5.5摩擦與發熱
5.6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5.6.1軸承安裝與軸承布置
5.6.2配合
5.6.3密封
5.6.4結構對壽命的影響
6.滑動軸承
6.1滑動軸承設計基礎
6.1.1流體動壓承載過程
6.1.2滑動軸承的摩擦狀態
6.2靜載向心滑動軸承的計算
6.2.1耐磨性
6.2.2軸承溫度的計算
6.2.3需要的供油量
6.2.4相對軸承間隙
6.3變載徑向滑動軸承的計算
6.4推力滑動軸承的計算
6.5結構設計
6.5.1結構對潤滑間隙形狀的影響
6.5.2潤滑劑的供給
6.5.3軸承冷卻
6.5.4軸承材料
6.5.5軸瓦結構
6.5.6特種軸承材料
6.6多油葉軸承
6.7密封
6.8乾摩擦軸承
6.9流體靜壓懸浮軸承
6.10流體靜壓軸承
6.10.1向心軸承
6.10.2推力軸承
7.撓性件傳動
7.1用途和結構類型
7.2平型帶傳動
7.2.1平型帶傳動的受力
7.2.2應力
7.2.3幾何關係
7.2.4運動學、功率、效率
7.2.5帶的運轉和初拉力
7.2.6帶的材料
7.2.7尺寸計算
7.3三角帶
7.3.1套用和性能
7.3.2三角帶的型號和結構類型
7.3.3尺寸計算
7.4同步齒形帶
7.4.1結構、特點、套用
7.4.2對設計的建議
7.4.3尺寸計算
7.5鏈傳動
7.5.1特點、分類、套用
7.5.2對設計的意見
7.5.3尺寸計算
8.摩擦輪傳動
8.1近似定傳動比的摩擦輪傳動
8.1.1工作原理
8.1.2對設計和使用的建議
8.2無級調速的對滾傳動
8.2.1定義和套用
8.2.2結構型式
8.2.3輸出特性曲線
8.2.4傳動比i和變速範圍φ
8.2.5幾何摩擦
8.2.6滑動率
8.2.7傳遞功率和效率
8.2.8對設計和使用的建議
9.齒輪傳動
9.1圓柱齒輪――嚙合幾何學
9.1.1輪齒嚙合定律
9.1.2傳動比、齒數比、力矩比
9.1.3嚙合線和共軛齒廓設計
9.1.4齒面母線方向和嚙合形式
9.1.5嚙合的通用參量
9.1.6滑動和滾動
9.1.7漸開線齒
9.1.8特殊齒輪傳動(除漸開線齒輪以外)和變速比齒輪傳動
9.2齒輪傳動的誤差和公差、側隙
9.3潤滑和冷卻
9.4材料和熱處理、齒輪加工
9.5直齒與斜齒圓柱齒輪的承載能力
9.5.1輪齒失效形式與防止方法
9.5.2匯總表
9.5.3尺寸計算的近似數值
9.5.4承載能力校核計算
9.6錐齒輪傳動
9.6.1直齒錐齒輪傳動
9.6.2斜齒和圓弧齒錐齒輪
9.6.3特殊傳動裝置
9.6.4軸承受力
9.6.5對錐齒輪傳動設計的提示
9.7螺旋正齒輪
9.8蝸桿傳動
9.8.1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關係
9.8.2輪齒受力,軸承受力
9.8.3效率
9.8.4設計參數和承載能力核驗
9.8.5設計、材料、軸承、精度、潤滑、裝配
9.9周轉輪系傳動
9.9.1運動學原理、符號
9.9.2符號規則
9.9.3扭矩、功率、效率
9.9.4設計提示
9.9.5簡單行星輪傳動設計
9.9.6組合式行星輪傳動
9.10齒輪傳動裝置設計
9.10.1結構形式
9.10.2聯接電動機和工作機
9.10.3齒輪的設計和確定尺寸
9.10.4箱體設計
9.10.5軸承
10.曲柄傳動機構
10.1運動學
10.1.1活塞行程
10.1.2活塞的速度
10.1.3活塞的加速度
10.2動力學
10.2.1介質作用力
10.2.2慣性力
10.2.3合力
10.2.4作用在曲柄機構零部件上的力
10.3曲柄傳動機構的零件
10.3.1曲軸
10.3.2連桿
10.3.3活塞
11.輸送液態與氣態流體的零件
11.1管路的計算
11.1.1管子的內徑
11.1.2流動損耗
11.1.3管子的壁厚
11.1.4熱膨脹
11.1.5管接頭
11.1.6管子中的作用力
11.1.7支承距離
11.2管路系統的設計
11.2.1管子的種類、標準、材料
11.2.2管接頭
11.2.3膨脹補償器
11.2.4管的支承
11.2.5管路的防護
11.3閉路裝置與控制裝置
11.3.1概述
11.3.2截止閥
11.3.3閘閥
11.3.4旋塞閥
11.3.5翻板閘閥
11.4密封
11.4.1靜止表面的接觸式密封
11.4.2用於滑動面的接觸式密封
12.附錄G:圖與表
液壓和氣壓傳動
1.流體傳遞能量的理論基礎
1.1流動過程
1.1.1通過液體進行能量傳遞
1.1.2氣體能量傳遞
1.2液壓系統使用的液體
1.3系統
1.3.1流體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1.3.2流體傳動裝置的分類
1.3.3傳動裝置結構的分類
1.3.4符號
2.液體靜壓傳動元件
2.1液壓泵
2.1.1概述
2.1.2泵的特徵參數和功率平衡
2.1.3齒輪泵
2.1.4葉片泵
2.1.5柱塞泵
2.2液壓馬達
2.3液壓閥
2.3.1換向閥
2.3.2單向閥
2.3.3壓力控制閥
2.3.4流量控制閥
2.3.5比例閥
2.4液壓輔件
3.液壓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3.1液壓迴路
3.1.1開式迴路
3.1.2閉式迴路
3.1.3半開式迴路
3.2液壓傳動裝置的功能
3.2.1起動過程
3.2.2公式化的功能描述
3.3流量控制
3.3.1容積變速裝置
3.3.2分流變速裝置
3.3.3變數泵的自動流量控制
4.液壓傳動裝置的配置和設計
4.1液壓傳動迴路
4.1.1遙控傳動迴路舉例
4.1.2緊湊式傳動裝置
4.2液壓迴路的設計
5.氣壓傳動
5.1元件
5.2氣動迴路
5.3低壓控制裝置(射流控制)
6.水壓技術
7.附錄H:圖與表
機構學
1.機構的分類
1.1基礎知識
1.1.1機構的定義
1.1.2機構的結構
1.1.3機構的活動度
1.2 機構的類型
1.2.1鉸接四桿機構
1.2.2帶移動副的四桿機構
1.2.3多桿鉸接機構
1.2.4 迴轉鉸鏈和擺動鉸鏈不同組合的運動鏈和機構的活動性
1.2.5具有全部和部分對滾的凸輪機構
2.機構分析
2.1連桿機構的傳遞函式
2.1.1位移關係
2.1.2速度關係-1階傳遞函式
2.1.3加速度關係-2階傳遞函式
2.2鉸接機構的連桿曲線
2.3多桿機構的分析
2.4驅動力和力矩
2.4.1由傳動比導出力矩
2.4.2鉸鏈力法
2.4.3極力法
2.4.4慣性力的合力
2.5機構的運轉品質
2.5.1運轉品質的特徵參數
2.5.2傳動角
2.5.3偏離角
2.5.4傳動效率
2.6凸輪機構的替換鉸接機構
3.機構綜合
3.1 鉸接連桿機構
3.1.1 具有最佳位移和加速度特性的曲柄搖桿機構
3.1.2 角位移對應關係
3.1.3 再現已知平面曲線
3.2 凸輪機構
3.2.1 再現函式的凸輪機構
3.2.2 共軛曲線機構
4.特殊機構
專業名詞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