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顯微鏡”是一種全新的細胞可視化技術,這種技術由該機構和布羅德研究所共同開發,利用化學手段獲取細胞內部信息,繪製的圖像反映出細胞內生物分子的基因序列和相對位置兩方面的情況。
DNA顯微鏡研製成功是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脫氧核糖核酸顯微鏡技術
- 外文名:DNA microscopy
- 公布日期:2019年6月20
“DNA顯微鏡”是一種全新的細胞可視化技術,這種技術由該機構和布羅德研究所共同開發,利用化學手段獲取細胞內部信息,繪製的圖像反映出細胞內生物分子的基因序列和相對位置兩方面的情況。
DNA顯微鏡研製成功是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基於測序技術構建mRNA分布圖形這一思路早已有之,2019年6月,張鋒實驗室“DNA顯微鏡”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化學加算法成像技術,完全不需要光學技術的參與。技術原理 DNA顯微鏡技術包含兩次PCR反應、測序以及算法重構過程:第...
DNA 倍體顯微圖像自動分析儀的關鍵技術包括:1) 實現進樣、搜尋視野、聚焦,逐視野數位化圖像信息採集的自動化,檢測過程迅速、準確和簡便;2) 制定圖像採集的標準化,實現對圖像的定量測量和橫向比較;3) 實現計算機輔助診斷技術,對...
STORM兩種成像模式; 3.3可實時多色超分辨成像; 3.4高速高靈敏CCD; 3.5圖像工作站; 3.6超高解析度成像和分析軟體。主要功能 特定波長螢光鏡檢 ,DNA損傷回響和修復機制的研究中可以開展深入細緻的修復聚點內蛋白空間分布實驗研究。
DNA一級結構 核酸是由很多單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DNA的一級結構即是指四種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通過磷酸二酯鍵連線形成的多核苷酸,由於核苷酸之間的差異僅僅是鹼基的不同,故又...
和原子力顯微鏡(AFM)觀察DNA分子在Au(111)和HOPG固態表面的微觀結構,探索DNA分子的自組裝特性,分析溶劑,溶液濃度,環境溫度對分子自組裝的影響,進而研究分子組裝的規律。根據合成分子的結構特徵和組裝規律,用十字交叉型分子構築DNA ...
顯微鏡螢光光度術 測定材料在螢光顯微鏡下所產生螢光像的螢光強度的技術。由於螢光是由螢光物質直接產生,所以測量時沒有分布誤差、靈敏度高、且能利用不同的激發光測定一個樣品的多種螢光物質,因而可對同一個細胞的多種成分如 DNA、RNA...
利用四種鹼基的互補配對規則,DNA納米技術擁有可程式性、精確可定址性和結構可控性,套用領域包括材料科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等,展現出了巨大的套用潛力。構建DNA納米結構通常要經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序列合成、電泳表征、原子力顯微鏡(AFM)...
自動顯微鏡系統的成功開發為顯微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理念和實用的平台,真正意義上地推動了遠程醫療、遠程科研和遠程教學的廣泛套用。全球首創的全自動DNA定量細胞診斷系統更是集醫療診斷、DNA細胞學於一體,產、學、研無間隙...
第二代DNA測序技術又稱下一代測序技術,是對第一代測序技術的劃時代變革的核心。現有的技術平台主要包括Roche/454 GS FLX、Illumina/Sol-exa GenomeAnalyzer、Helicos BioSciences公司的HeliScope™ Single Molecule Sequencer、美國Dana-her...
《DNA納米技術》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樊春海,劉冬生。本書主旨是介紹DNA納米技術這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同時也可供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閱讀參考。主要內容 樊春海和劉冬生主編的《DNA納米技術》的DNA納米技術是納米生物學...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顯微鏡解析度的不斷提高並與電子計算機的結合套用,許多分子生物學的現象,例如DNA的轉錄、DNA分子雜交等在生物化學中用同位素技術可證實的現象,也可在電子圖象中獲得直觀的證實,許多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也可...
短鏈DNA在金電極表面的固載利用端基巰基修飾的DNA與金的S-Au鍵的鍵合作用實現。天然長鏈DNA,如小牛胸腺DNA則通過簡易的滴塗方法實現在玻碳表面的固載。原子力顯微鏡、電化學阻抗研究顯示 短鏈DNA和天然長鏈DNA在不同界面上具有不同...
MPSS測定結果有序列偏好性而易丟失DNA中某些特定序列,且操作複雜,已逐漸淡出,被新的方法替代。Polony Sequencing 2005年哈佛George Church實驗室發展起來的,基於乳化PCR(emulsion PCR)和自動顯微鏡等技術的測序方法。相關技術已整合進ABI...
四,DNA序列分析。Donnel等1992,Pease等1994,Yershow等1996,Wallraff等1997都報導了採用DNA微陣列技術進行DNA序列分析。多數研究者採用先合成寡核苷酸序列製作微陣列,然後與標記的未知DNA序列雜交,通過螢光共聚焦顯微鏡掃描,計算機軟體分...
在加拿大邱吉爾的北極圈附近地區,科學家對6000種物種進行編目,包括數量驚人的昆蟲;在紐幾內亞,DNA條形碼用於了解蝴蝶的進化;在波多黎各,這種條形碼又被用於破譯森林的結構。梅耶說:“DNA條形碼就像是放大倍率10x到100x的顯微鏡。”藉助於這項...
基於原子力顯微鏡的單分子力譜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單配體-受體相互作用的研究,然而由於傳統探針修飾方法的限制,無法精確控制目標分子在探針上的數量及種類,進而難以開展分子尺度上的多配體-受體研究。本項目基於DNA納米技術開發一種可定址可...
第一:因為在顯微鏡實時記錄DNA鏈上的螢光的時候,DNA鏈周圍的眾多的螢光標記的脫氧核苷酸形成了非常強大的螢光背景。這種強大的螢光背景使單分子的螢光探測成為不可能。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發明了一種直徑只有幾十納米的納米孔[zero-mode...
脫氧核糖核酸(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為DNA)是生物細胞內含有的四種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種。DNA攜帶有合成RNA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2023年4月,科學家發現首個有兩套DNA的...
DNA 分子連線到不同固體表面是通過生物素-鏈霉抗生物素蛋白、地高辛免疫的特異反應來實現的, 這類方法至今仍是這個領域的常用方法。整個體系的組裝在溶液中完成, 在外加磁力的作用下, DNA 被拉伸, 藉助於顯微鏡, 就能測量到小球的位移...
基本原理是螢光標記的核酸探針在變性後與已變性的靶核酸在退火溫度下復性;通過螢光顯微鏡觀察螢光信號可在不改變被分析對象(即維持其原位)的前提下對靶核酸進行分析。DNA螢光標記探針是其中最常用的一類核酸探針。利用此探針可對組織、細胞...
它雖然不是一種成功的藥物,但更深入的研究表明它與DNA強力結合併在此時發出更強的螢光,這導致了1975年它被用在超速離心分析法中以標記線粒體DNA。與DNA結合時激發的強螢光使它被廣泛用於螢光顯微鏡技術中對DNA的染色。上世紀70年代末...
第二步是用手術或非手術的方法收集單細胞胚胎,經短暫的離心處理後,放在顯微鏡下用口徑1 μm玻璃微管向細胞核注射500~600拷貝基因。然後把經過DNA注射的胚胎移植到另外一頭處於相同性周期的母畜的體內。經過這樣處理後,在後代中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