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情報(CI(競爭情報))

競爭情報(競爭情報)

CI(競爭情報)一般指本詞條

競爭情報簡稱CI,即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CIP戰略與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傳播有關經營環境、競爭者和組織本身的準確、相關、具體、及時、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情報。 中國競爭情報開創者:競爭情報是關於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種過程-對競爭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又是一種產品-分析形成的情報或策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競爭情報
  • 外文名: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 簡稱:CI
  • 別名: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定義,意義,特點,發展簡述,分析方法,SWOT分析,定標比超,專利分析,財務分析,PEST分析,力量模型,核心能力,對手跟蹤,獲取策略,一般步驟,明確需求,蒐集原則,分析問題,試檢分類,獲取方法,環境情報,含義,特性,信息結構,內外結構,對手情報,戰略情報,企業競爭,戰略管理,過程,主要問題,情報系統,人員素質,歷史現狀,發展趨勢,

定義

根據SCIP(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的定義,競爭情報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傳播有關經營環境,競爭者和組織本身的準確,相關,具體,及時,前瞻性以及可操作的情報
既是一個產品,又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產品,它是一種信息,這種信息必須是:
a.關於組織外部及內部環境的
b.專門採集而來,經過加工而增值的
c.為決策所需的
d.為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而採取行動所用的。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競爭情報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預警系統(監測、跟蹤、預期、發現)
●決策支持(競爭方式、生產決策、新市場、技術研發)
●學習系統(借鑑、比較、管理方法和工具、避免僵化)
競爭情報工作就是建立一個情報系統,幫助管理者評估競爭對手和供應商,以提高競爭的效率和效益。情報是經過分析的信息。決策情報是對組織具有深遠的意義的情報。
競爭情報幫助管理者分析對手、供應商和環境,可以降低風險。競爭情報使管理者能夠預測商業關係的變化,把握市場機會,抵抗威脅,預測對手的戰略,發現新的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學習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洞悉對公司產生影響的技術動向,並了解政府政策對競爭產生的影響,規劃成功的行銷計畫。競爭情報已成為組織的長期戰略資產。

意義

競爭情報與企業的競爭力密切相關,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各方面力量匯聚而成的企業競爭實力大小的較量。企業面對的競爭環境複雜多變,競爭對手的分布範圍也十分廣泛,競爭戰略的制定和調整更是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在強手如林、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已經成為企業管理者特別是決策者關注的焦點話題。

特點

競爭情報是傳統情報的必然延伸和發展,它具有傳統情報的一般特徵,包括知識性、非物質形態性、社會性、可傳遞性、累積性等,但又區別於傳統情報,具有商業性、對抗性、決策性、時效性、隱蔽性等特點。

發展簡述

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的孫子,用簡樸的語言合理地解釋了情報的基本原理,“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者”。
現代競爭情報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發跡於80年代,以1986年SCIP美國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的成立為標誌,近30年裡在經濟已開發國家的領先企業、產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成功的套用。2008年SCIP更名為戰略與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鮮明的突出了競爭情報是通過對公開信息進行深入的跟蹤、分析和研究,為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撐和預警。
2002年起中國出現了專業的競爭情報推廣和普及機構:北京中興新景信息技術研究院,從2002年起面向中國企業開展競爭情報的諮詢、培訓,在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國家專利局、國家信息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北京市科委主任鄒祖燁、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門和領導的支持下,及百度Baidu、TRS等國內外同行的支持共同努力下,競爭情報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套用和普及。一大批中國的行業領先企業逐漸建立了競爭情報部門,每天在國內大型的招聘網站上市場情報、技術情報、競爭情報崗位已成為知名企業的必備崗位需求。
競爭情報競爭情報
2005年起舉辦的各年度中國競爭情報國際年會,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世界500強企業HP惠普、IBM、DELL戴爾、Merck美國默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米其林、飛利浦、德勤、神華集團、保加利亞投資集團、上海汽車集團、寶鋼集團、中國電信廣東研究院等總裁、戰略情報總監、市場情報總監、技術情報總監及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美國威爾克斯大學等高校競爭情報教授作為演講嘉賓,引領中國企業對競爭情報的認知和套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科技日報2014年5月11日頭版《別讓中國企業輸在競爭情報上》,競爭情報應成為中國高層管理者明智決策的有效支撐和有力抓手。國務院2014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檔案明確指出:支持發展競爭情報分析等科技信息服務,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
大數據為競爭情報的真實性、精準性以及實時性提供了技術基礎和廣闊的套用時代背景。
大數據時代,競爭情報是掌握競爭對手市場情報、技術情報,參與國際競爭的武器!

分析方法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中最基本,有效而簡明的分析方法,是競爭情報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方法。
不管是對企業本身或是對競爭對手的分析,SWOT分析法都能較客觀地展現一種現實的競爭態勢;在此基礎上,指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執行和檢驗;且對總的態勢有所了解後,才有利於運用各種其他分析方法對競爭對手和企業本身進行更好的分析與規劃。

定標比超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各種新知識、新技術的湧現日新月異、一日千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情報對企業的前途和命運越來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類企業無一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場,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全憑自身的戰略決策、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成本價格、行銷手段是否優於競爭對手。這就迫使企業必須關注周圍的競爭環境,全面掌握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各種情報。努力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地向競爭對手或者行業內外的一流企業學習,以擺脫自己的弱勢、迎頭趕上。從而確保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爭取贏得並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定標比超正是這樣一種幫助企業馳騁商場的重要且有效的競爭情報分析方法。
定標比超方法,能很好地為企業樹立自己的前進目標與方向,這樣才能不斷向最先進的企業靠攏,並最終走向企業的成功之路。

專利分析

專利是競爭情報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故專利分析自然成為競爭情報中信息分析的一部分。隨著全球競爭的激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日益嚴密,跟蹤、研究、分析競爭對手的專利發明,已成為獲得超越競爭對手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

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法是通過各種方法收集研究對象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其經營狀況、融資渠道以及投資方向等情報。財務情報的收集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有一些獨特的方式,如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市場調查公司、各種文獻、上市公司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以及新聞報導等。雖然利用財務分析能夠對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以及其資金流動方向與數量等進行有效跟蹤
●戰爭遊戲
●戰略聯盟
●決策人員分析(管理人員分析)
●企業使命聲明分析
●競爭對手言辭分析
●專家預測
●巨觀環境分析(PEST分析)

PEST分析

即從政治(法律)的、經濟的社會文化的和技術的角度分析環境變化對本企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過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網路的建立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企業所處的環境更為開放和動盪。這種變化幾乎對所有企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環境分析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企業職能。

力量模型

五種力量模型是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的名著《競爭戰略》中,提出了一種結構化的環境分析方法
現有企業的競爭:行業內競爭者的均衡程度、增長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業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程度、退出壁壘等,決定了一個行業內的競爭激烈程度。顯然,最危險的環境是進入壁壘、存在替代品、由供貨商或買方控制、行業內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

核心能力

企業核心能力是指提供企業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技術、技能和知識的有機組合。企業核心能力的特徵,實質上是企業能力理論的—般邏輯推理,它表明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
關於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如何識別,只有在認識理解其含意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運用它對企業自身、對競爭對手進行有效的分析與解剖。

對手跟蹤

競爭對手跟蹤,就是針對本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或先進企業,對其生產、經營、管理、開發等方面進行跟蹤與監測,做到知己知彼,並據此對自己的戰略戰術作相應的調整與改進。
企業對競爭對手的跟蹤,是競爭情報工作的核心內容。在SWOT分析與核心競爭力分析的指導下,對企業自身、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跟蹤,
●多點競爭分析
●產業細分化
●兼併及收購分析
●政治及國家風險分析

獲取策略

一般步驟

  1. 規劃與定向就是為了解情報需求、建立情報目標的步驟,包括三個基本問題:我們需要什麼?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一旦知道,要作出什麼決策、採取什麼行動?
  2. 信息蒐集是耗費時間和資源最多的步驟。在這一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蒐集哪些信息?信息源在何處?用什麼方法獲取?
  3. 信息加工是一個初步鑑別、整理、序化的步驟,或者說是信息情報化的過程,沒有分析的信息是毫無價值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從各方面蒐集的信息置於競爭戰略的考慮中去。

明確需求

“需”與“求”常處於分離狀態.了解情報需求是一個長期的磨合過程。情報人員要經常與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到底需要和使用什麼情報;並應情報人員與決策者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進行研究培訓。
  1. 他們對我們的威脅是什麼?
  2. 我們和他們的差距有多大?
  3. 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在何處?

蒐集原則

情報人員往往不是從決策的角度,而是從採集信息的角度從事情報工作,使情報分析報告偏離用戶的真正需要。應該學會從管理者的角度蒐集情報。在接受情報查詢請求時,應該講清收集蒐集信息的目的是什麼,這可以節省管理人員和情報人員的時間。連續性——像影子一樣盯住你的對手(所謂“影子戰略”)
競爭情報競爭情報
要從大量零散的信息中蒐集有用的情報,就要完整地、連續地收集各種資料,由此得出的信息才有意義。報紙分析法用於競爭情報正是系統性和連續性要求的體現 系統性:信息“拼圖”的重要前提
這種研究是為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信息“馬賽克”拼圖。在作出決定時並不要求分析這張圖中所有的小塊,而是對關鍵的小塊綜合判斷,創造出競爭對手的全面圖象系統性的要求包括了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源。競爭情報不是單一學科、專業和技術情報的研究,而是集技術、市場、經營管理於一體的信息整合。
不僅需要收集信息,更多地是要求投入研究者的智力去把握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間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密切聯繫。

分析問題

任何“試檢”首要的一步就是分析問題,要搞懂技術術語、概念的層次、公司之間複雜的關係、財務數據名稱等,並確定相關的檢索語言(分類、關鍵字、主題、時間要素等)。找不到信息往往與分析深度不夠、對號入座般地機械匹配關鍵字有關。

試檢分類

明確需求後,情報人員對能否找到所需信息是沒有把握的,“試檢”往往是履行契約、滿足需求、調整蒐集方案的重要一步。“試檢”的直接目的是尋找恰當的信息源,並估算其費用、時間和人力。
信息源分類
按情報的層次結構分的信息源
  • A級:關於事實和過程的情報;
  • B級:關於趨勢、動向的情報;
  • C級:歸納事實、過程、趨勢、動向的情報;
  • D級:反映和認識事實、過程、趨勢、動向、一般現象和規律的情報
從A到D,密級、價值、離散性和獲取難度遞減。
按情報內容分的信息源
1.報刊和專業雜誌
2.行業協會出版物
3.產業研究報告
4.政府各管理機構對外公開的檔案(如工商企業註冊登記通告,上市公司業績報告,專利,工業標準等)
5.政府出版物(如統計資料政府工作報告各類白皮書等)
6.資料庫
7.工商企業名錄
8.產品樣本,手冊
9.信用調查報告
10.企業招聘報告
11.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
12.經銷商
13.供貨商
14.行業會議
15.行業主管部門
16.展覽會
17.客戶
18.競爭對手
19.反求工程
20.專業調查諮詢機構
按載體及形式劃分的信息源及情報獲取方法
  1. 公開資料
  2. 電子信息源
  3. 企業內部信息源
  4. 第三方信息源(人際網路
  5. 口頭及實物信息(包括會展信息源)
  6. 廣告

獲取方法

公開資料
要善於從公開資料中發現線索,找到“產生方向感的微弱信號”。“情報的95%來自公開資料,4%來自半公開資料,僅1%或更少來自機密資料。”理論上是這么說,但在我國要從公開信息源獲取情報還是很有限的。既然CI是以分析公開資料為主要基礎的情報蒐集工作就要有敏感,要有善於在公開資料中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企業名錄
企業名錄中的信息如企業規模、產品、產量、銷量、銷售額等信息不僅有助於初步確定競爭對手,了解其產品等一般情況,還可以藉助統計年鑑等其他資料加工出所需的新信息,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市場覆蓋率、市場銷售增長率、市場擴大率、競爭產品分布、競爭結構、同類企業實力比較等。
產品樣本
產品樣本是對定型產品的型號、技術規格、原理性能、技術參數所作的具體介紹,也附有結構圖和照片;產品說明書的內容更詳盡,往往還列出產品的工作原理、用途、效率、結構特點、操作規程、使用、保養和維修方法等。產品說明書和單項產品樣本直觀性強、數據多,是從事計畫、開發、銷售、外貿專業人員了解產品、掌握市場情況的重要信息源。
產品樣本文獻的特徵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可靠性較強
第二,產品樣本的產品和技術信息較完整
第三,及時性及相對新穎性
通過產品樣本彙編,還可以知道產品生產廠家的情況,該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的優缺點,從而推測該企業的技術實力、產品開發能力和水平、銷售狀況
報紙和剪報
尤其是行業報紙、經濟信息類報紙和地方性報紙,是了解行業競爭態勢的重要視窗
刊登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簡況、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工業企業規模/實力排序(有關“50強”或“百強”銷售額或營業收入的排序)、競爭產品名單(按類排列的、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名牌產品”);專家對某行業或產品競爭狀況的分析,如價格戰、商戰的報導是許多報紙的熱點,通過“點評”、“現象透視”、“熱點追蹤”“訪談”等專欄分析文章可以了解許多極有用的競爭性信息
競爭情報競爭情報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特點:第一,詳盡;第二,內容廣泛;第三,專利說明書既是技術檔案又是法律檔案。
在傳遞競爭信息方面發揮幾個重要作用:
首先,專利文獻是新產品開發的重要信息源;
其次,專利文獻還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第三,監視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活動。目的是阻止對手專利申請成功,或搶先於對手申請同類專利;
第四,專利權的保護;
第五,專利情報作為“預警”系統。
公司年報
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是極為有用的競爭情報信息源,幾乎囊括了所有作為商業秘密的工業普查資料上的企業財務信息——營業收入、淨利潤、總資產、股東權益、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股東戶數、持股數、名列前幾名的股東情況、股本變化及股本結構、資金運用、會計政策、原材料、投資、負債、債券、庫存等,以及客戶情況、內部管理、人事等信息,不僅有數量指標,還有質量指標供分析時參考。
非上市公司信息
  1. 政府機構:統計局、主管廳局部委的出版物,但信息開放程度不同
  2. 行業協會
  3. 信用調查機構
  4. 行業和地方報紙
行業期刊
集中了行業方面的企業動態、競爭態勢、市場狀況、各種訊息、人員情況。
《競爭情報》期刊《競爭情報》期刊
學術性(技術性)期刊、評述性期刊(政策、進展、成就、趨勢)、通訊性期刊(快報、短訊、訊息、最新成果、人員流動)、資料性期刊(實驗數據、技術規範、法規、統計資料、商情)。
資料庫
資料庫可以提供更多的檢索入口,情報人員可以用任何一個反映競爭對手特徵的有檢索意義的詞作為檢索入口;可以通過把多個欄位結合起來檢索出一系列滿足特定需要的公司;
資料庫更新速度快。在線上數據已達到按小時更新的程度,且更新量大
資料庫的儲存容量大,檢索效率高一個有經驗的情報人員一次為時4小時的在線上資料庫檢索,相當於他花4個星期在圖書館裡查到的信息。
企業網站
由於網際網路發布信息容易,許多公司在網上公布大量信息,因此,競爭情報工作常從監測競爭對手的網頁開始。通過監測對手的網頁,可了解其產品種類的增減;查詢其新聞發布內容,可知道他們是否在進行新的促銷活動,是否得到了新的顧客或新的聯盟;點擊“招聘專欄”,可以了解正在招聘什麼人。定期監測有時可得到意外的收穫。當然,網上的東西很多是沒有用的,不能指望點擊一下就得到所需的一切。許多信息是暗示性的和零散的,但經分析後可能很有意義。 你不是在漫無目的地遊蕩,而是在尋找一種戰略的標誌,一種經過放大就能使你產生方向感的微弱信號。
Internet調查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圖書與信息科學系在1994年對企業界在競爭情報工作中套用Internet的現狀作了調查,發現企業在利用如下Internet功能:①傳統競爭情報活動;②行銷、客戶聯繫、發展客戶;③節省時間;④非正式技術訣竅的交易;⑤信息提供;⑥獲取免費軟體。其中第一項主要包括通過網路快捷、方便而且廉價地獲取各種信息,尤其是同行新產品的發布、用戶對本公司和競爭者產品的任何評論意見,從網路上套錄下外部企業的成就業績,作為自己的內部發展目標(即所謂“定標比超”(Benchmarking)信息)。
從網上討論獲得信息
可以從電子郵件、新聞服務和一些查詢工具進入各種討論小組,從而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情報。Internet 上的電子論壇一般是專題討論,相當一部分電子論壇為公司所有,主題圍繞其產品和服務,利用它就可以對行業內產品及服務進行討論,了解供應商、銷售商及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映,獲得競爭對手對本企業產品的評價,還可以了解參加討論的人的情況,利用網上工具獲取作者信息,建立資料庫,必要時長期聯繫,跟蹤獲得有用情報。
競爭情報
大量競爭情報——也許多達所需信息的80%——來自本企業中。不少本企業職工通過各種渠道有意或無意地掌握了這些信息,且具有分析信息的知識和能力。他們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業務和社會關係本身就是寶貴的信息源。
一個組織結構中的兩個個體——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離得越遠越不可能成功地進行信息的傳遞。收發員和經理進行交流和可能性是極小的,能夠認識信息的重要性並進行主動傳遞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兩個分得很開的高級主管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如銷售產品的市場經理和人事經理。
理想的是有這樣一個系統:
公司裡面流動著每個人所知道的一切信息——而且不必增加公司的開支。任何問題都可以請教這個系統並得到答案。這樣一個系統的重點不在於收集而在於對信息的保留和傳播,這是企業信息問題的要害——關鍵的信息既沒有被認為是重要的,也沒有被傳達到依據它進行決策的人手中。
如果讓我們在三倍效率的信息收集與兩倍效率的內部信息傳遞之間選擇的話,我們應樂意選擇後者。內部信息活動的高效率,增加留存和傳遞將會幾何級數地增加它的效率。外部收集的增加只能算術級數地增加效率。——《中小企業高獲利情報術》 單個的信息有其價值,但它的價值只有與前後關係聯繫在一起才能體現。有的信息本身不具有什麼價值,只有把它放在與其他信息的前後關係中,或被某個了解情況並有權行動的人掌握時才會具有價值。
一個信息被五個人擁有就產生了五個能提供信息的基地,五個不同的信息在一個人手中只能產生一個基地。信息的價值存在於與其他信息的聯繫中。
每個企業都在自然積累信息。這些信息的價值很少被人認識到,因為只有把它放在其他大量信息之中,它的全部價值才能體現出來。信息擴散的基地越多,信息的價值也就越大。如果信息被一個不充分了解其價值的人收集了,那信息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如果信息不能充分地向其他人散布,就不能使它的價值極大化。結果,多數企業到外面去尋找信息。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是鼓勵每個員工去考慮他們所知道的信息的價值,然後自覺地將信息傳遞給他們認為可能需要的或感興趣的人。創造一種鼓勵識別和傳播有用的信息的氛圍是成功的第一步。當然這一過程要在控制下進行,從一開始就要識別公司中哪些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收集信息的人,並鼓勵他們更認真地考慮其發現的信息。
公司內部的信息源
公司不論大小,都有可供利用的信息源。大公司,有大批訓練有素的專家成天泡在市場裡。這些專家包括科學家、銷售人員、採購經理等,他們大都擁有有關競爭對手的資料。公司內部常常有情報人員所需要的資料,在某人的檔案櫃裡、辦公桌抽屜里、電腦里。有關人員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長期以來一直在蒐集這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只供少數人使用。員工信息源(根據涉及的競爭對手、技術、市場及其他專長,列出清單;各部門資料、檔案目錄及其內容的描述;
未聯網的計算機資料庫資料;
能否連續地、系統地把那些零散分布在人們抽屜里、檔案櫃裡和頭腦里的信息蒐集起來,匯集到決策部門,關鍵在於能否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機制。所謂交流機制,就是企業員工自願連續地提供信息的制度,它包括鼓勵提供信息的激勵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必要的通信設施和具體的實施辦法。
如設計專門的諮詢表、電話定期採訪名單、“誰認識誰”名單、信息矩陣表。這些被稱為網路技術的方法是匯集企業內部競爭情報的基本途徑。
蒐集本公司內部信息的其他方法
建立內部專家庫:蒐集專家的特長、語言技巧、背景,曾工作過的項目;
競爭對手產品的專門展覽;
午餐地點是人們交換信息的最佳地點;
布告板.:將競爭對手的產品預告訊息貼在人們往來頻繁的地方;
在公司的各種簡報、雜誌上留出一些地方刊登競爭對手的新聞,並請其他人提供相關信息;
會議。讓參加有關會議的人提供信息和進行討論;
講演。進行信息意識的灌輸;
信息匯報制度(例:出差報銷);
出差人員蒐集實物和口頭信息。
蒐集和保存所有貿易展覽文獻,包括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單、圖片、小冊子、廠刊廠報、樣本和樣品
提高信息意識和提供激勵機制(信息反饋、感謝信、表揚、獎勵、規定等)是內部信息系統得以經常運轉的重要保障。
關係網
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真空中經營的,它必然要同許多組織和個人打交道。第三方,指與本企業和競爭對手都發生聯繫的個人和機構的總稱,包括用戶、律師、經紀人、註冊會計師、股評家、市場調查機構、銀行、廣告公司、諮詢機構、經銷商、供應商 、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宣傳媒體、消費者組織、質量檢驗部門、儲運部門等。
據對一些中小企業經理調查,大部分重要的情報來源於交談、詢問、採訪等人際關係。詢問是最直接的方法。對象包括客戶、供應商、對手的現雇員和前雇員,甚至是競爭對手。
詢問關鍵客戶
許多公司的客戶既買本公司的產品也買競爭對手的產品,這些客戶直接關係到公司的銷售業績。因為他們是同行的爭奪對象,結果他們對同行展示的新產品非常了解,是公司的重要信息源。有時客戶願意如實告訴你競爭對手的產品、服務及定價,是因為這有利於他處於更好的侃價地位。向客戶了解情況另一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參與客戶的活動而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詢問供應商
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對手的生產產量或生產計畫安排,供應商向對手供貨的數量(間接推算其產量,根據供應商的生產效率和能力以及本公司的需求數量,間接推算競爭對手的需求量和生產規模。
詢問競爭對手
打電話或索要其銷售宣傳資料;把自己的名稱登入郵寄品名單中,以便定期得到銷售手冊和直接郵寄的東西來監測競爭對手;
聘請管理顧問和設計顧問;
利用招聘會詢問競爭對手的前雇員或為對手工作過的求職大學生;
參加學術交流。派工程師參加競爭對手的學術會議可以從交談中聽出弦外之音,分析出新產品開發情況和總體戰略定位
當沒有條件自建競爭情報系統,而社會上也沒有勝任的專業性公司時,可以綜合利用相關的信息、科研、教學機構,發揮各自的特長,“共同”承擔蒐集競爭情報的任務。企業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機構的特長,作好協調工作,完成信息的“馬賽克”拼圖。
作為第三方的各種機構在提供所需信息時,各有其優勢和缺陷
通過第三方了解信息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第三方了解競爭對手須謹慎。作為用戶,許多競爭對手同第三方簽有不泄露商業秘密的協定,在蒐集信息時應儘量避免侵權問題。有的行業制定了職業道德,如註冊會計師、律師、市場調查員,不能擅自泄露客戶的經營或技術信息,不得違反與客戶事先訂立的保密協定。而他們一般是會遵守職業道德的。因此,要事先了解有關規定,區分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措施,講究信息調研技巧,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獲取信息。
向第三方了解所需信息,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找誰了解?採用什麼方式(查閱資料、個人訪談、電話訪談、郵寄問卷)?應該問什麼問題?怎樣才能分辨哪些信息是確鑿的事實,哪些是傳聞?最好先確定容易接近的個人或單位,他們應是掌握大量情況,或能夠提供有用的線索。
信息蒐集
各種經濟類會議已成為企業蒐集市場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例如技術交流會、產品鑑定會、專題討論會、展覽會和展銷會、技術貿易會、招標會、信息發布會、洽談會、科技集市、各類交易會等。
會議除了可以得到論文、產品說明書、產品目錄這類文獻外,還有各展台的文字圖片介紹、有參考價值較高的科技或市場信息手冊,有在技術招標、諮詢服務和人才交流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檔案、以及更多的洽談、經驗交流、錄音錄像等非文字信息。這種產品密集、商家密集、同行密集的場合是獲取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和人才信息的最好機會。
了解會展信息
通過引擎,鍵入“會訊”或“商展”,可以從網上搜尋到數以千計會訊或商展信息。專業會訊可以從專業網站獲取。競爭情報的研究內容

環境情報

企業競爭環境的監視和分析是開展企業競爭情報研究的基礎。

含義

競爭環境具體指從總體上和客觀上來考慮的市場競爭的外部因素,它和市場競爭的內部因素相對應而共同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結構
這些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經濟、科學、技術、軍事、法律、社會文化、市場分布及構成、消費者、競爭對手、供應商和中介機構等。

特性

  1. 競爭環境是企業參與競爭的場所,它具有:
  2. 客觀性
  3. 動態性
  4. 系統性
  5. 不可控性

信息結構

  1. 時空環境類信息
  2. 情感環境類信息
  3. 要素環境類信息

內外結構

這是一種以企業為中心的劃分方法,按此方法將競爭環境的結構分為企業外部競爭環境和企業內部競爭環境。企業內部環境信息由內部資源信息和內部能力信息要素構成:
  1. 內部資源信息,包括人力、財務、設備、物質資料市場等,既含有形資源又含無形資源。
  2. 內部能力信息,包括企業計畫、組織、管理、人事、文化等。

對手情報

企業的競爭對手及其各種行為是企業密切關注的焦點,是企業從事競爭環境監視的核心,圍繞競爭對手的情報研究是競爭情報研究的核心內容。
識別並確認競爭對手
識別並判斷競爭對手的目標和假設
識別並判斷競爭對手的戰略
評估競爭對手的實力
預測競爭對手的反應
選擇攻擊或迴避競爭對手

戰略情報

在經濟活動中,競爭戰略就是關於企業朝何處發展的選擇決策,核心問題是確定自己的競爭目標與方針,以指導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競爭戰術則是關於企業戰略實施如何具體執行的決策,核心問題是制定出能捕獲市場機會,發揮自身競爭優勢的一系列措施與計畫,最終贏得競爭市場。
競爭戰略情報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在特定的環境及競爭對手分析的情況下,企業能否進入或改變原有的地域、行業和部門?進入的標準有哪些?
  2. 在企業現有的資源實力的基礎上,企業在戰略改變過程中如何定位?
  3. 戰略制定過程中有哪些戰略可以選擇?
  4. 在可選擇的戰略中企業能夠和最期盼實施的戰略是什麼?
  5. 競爭策略實施 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監視的環境及競爭對手的因素有哪些?
  6. 影響戰略選擇和決策的關鍵情報要素有哪些?

企業競爭

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新技術的產生、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對競爭理論和博弈論研究的深化都是將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整合產生的必要條件。
企業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整合的意義主要在於:
  1. 跟蹤並及時發現市場競爭中潛在的危機和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並實時發出預警。整合後的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既能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動態,也能覺察到企業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幫助企業及時洞悉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市場的、競爭對手的、企業自身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企業可能構成的威脅和機遇;
  2. 為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快速、可靠的競爭情報支持。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爾(G.Hamel)於1990年提出的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就短期而言,公司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但長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整合的情報系統提高了企業對有效信息的甄別和利用能力,同時能有效地防止企業核心信息的泄露,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不了解競爭對手、競爭環境、自身處境和情報保護通常是企業“曇花一現”的根源;
  3. 支持企業的各級領導快速而正確地進行決策。情報暢通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徵,是現代企業的生存基礎。攻防皆備的情報系統分析問題更周到細緻,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智囊系統,能有力地支持企業思考前景、規劃企業戰略和商務運作等的決策;
  4. 是企業進行學習和知識管理的有力工具,可以支持企業向學習型組織轉變,以建立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核心能力。

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屬企業高層管理活動,其核心是戰略決策。戰略決策必須根據企業的宗旨和目標,在對企業的內部優勢和薄弱環節、外部威脅和市場機會進行系統化分析基礎上制定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競爭情報。競爭情報一般指蒐集、處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狀態、變化及其相互聯繫的數據或信息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目的是向企業的管理人員描繪出一個全面的、動態的競爭環境的圖景,以使企業充分地準確地估計自身的競爭能力、競爭對手的實力和外部環境所蘊藏的各種機會和威脅,從而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競爭戰略,創建和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從這一意義上說,競爭情報是戰略管理的基礎,無論是戰略的制定,還是戰略的實施和評價,都需要對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戰略進行基於信息的蒐集、研究和分析的過程。

過程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的目的是能夠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業能夠執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場中取勝的戰略。選擇和制定企業的競爭戰略是競爭情報研究的最關鍵環節,是在競爭環境及競爭對手的情服研究基礎上開展的,關係著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

主要問題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是體現信息活動價值和效用的重要環節,是體現競爭情報“智力性”、“謀略性”的主要過程。競爭戰略管理情報研究的主要內容涉及的問題有:
  1. 在特定的環境及競爭對手分析的情況下,企業能否進入新的或改變原有的地域、行業和部門?進入的標準有哪些?
  2. 在戰略制定過程中有哪些戰略可以選擇?
  3. 在可選擇的戰略中企業能夠和最期盼實施的戰略是什麼?
  4. 在競爭策略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監測的環境及競爭對手的因素有哪些?
  5. 影響戰略選擇和決策的關鍵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這些問題是競爭策略情報研究的出發點,圍繞這些問題開展的企業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信息蒐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業競爭戰略情報研究的具體活動和內容。

情報系統

競爭情報系統適應於哪些企業?
原則上競爭情報系統適用於所有的企業,每個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應建立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但是在下述情況競爭情報系統將有更出色和立竿見影的成效。
a、處於經營環境變化快、不確定性強的行業中的企業
b、處於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劇烈的行業中的企業
c、新產品推出比較頻繁的企業
d、新市場拓展比較頻繁的企業
e、產品比較複雜、管理比較複雜的企業
f、追求超常規增長的企業
g、處於經營困惑中的企業
良好的競爭情報體系是企業生存的第四大理由
  1. 預測和監控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刪減各類無必要投入,提高市場產品份額,提高產品利潤,最終提高銷售利潤。
  2. 監測競爭者動作,預計競爭者決策,及市場行為,避免競爭者對公司造成傷害,同時制訂針對競爭者策略,預先搶占市場,同時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減少低價競爭的使用頻度。
  3. 及時發現對公司產品造成強有力競爭的替代品,保護公司現有產品的市場,使公司損失降至最低,並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對產品進行調整,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獲得新的市場份額。
  4. 發現新技術,及時採納新技術,提高自身競爭力或改變市場策略,保護自己產品不受新技術的衝擊。
  5. 對各類有利於或不利於公司的新政策,法規,新聞,輿論等非市場因素做出及時反應,發現新機遇或保護公司的現有利益。
  6. 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員工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和競爭情報意識,最終達到公司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總之,公司在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競爭情報體系之後,公司在花費不大的情況下,所有決策都將有客觀的情報所支持,避免決策失誤,有效的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擴大銷售額,使企業利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步增長。

人員素質

從事企業競爭情報業務的人員應當具有綜合的素質:
  1. 要有企業工作經歷;
  2. 要具備以下主要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相當的經濟管理的知識——特別是戰略學、規劃學、管理學的知識;
  2. 熟悉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知識和技能;
  3. 掌握信息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4. 具有“媒體訪談”能力;
  5. 熟練的外文能力;
  6. 相關的專業知識

  

歷史現狀

1992年,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發表了《中川十朗教授競爭情報報告會內容簡介:競爭情報的基本概念和內容簡述》和《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介紹》兩篇文章,介紹日本和美國企業競爭情報的發展情況。1994年隨著SCIP全球拓展工作推進小組的成立,我國開始成立“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到1995年5月該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對外稱為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中國分會。中國競爭情報分會的團體會員已超過500家,個人會員近8000多人,該分會自1994年以來先後在北京、湖北宜昌、貴州貴陽、安徽黃山、福建廈門和廣東珠海等地組織召開了9次全國性的競爭情報學術研討會。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國際著名競爭情報專家,美國匹茲堡大學商學院教授普賴斯科特(John·E·presott)博士和加拿大競爭情報學院院長Jonathan Calof 教授先後應邀來華開講,對促進我國競爭情報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競爭情報在國內經過概念導入期、群體研究期之後,終於開始進入套用期。有兩個特徵最為明顯:一是越來越多的諮詢機構和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始深入研究競爭情報的方法論,並開發出系列實用工具,輔助企業套用;二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競爭情報對企業的重要性,積極引進實施,並取得良好效果,以聯想、海爾、長虹、中國電信、中海油等等都是其中的突出典範。

發展趨勢

由於國際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日益加快,促使國家、地區和企業對競爭情報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今後競爭情報研究及其產業的發展將會出現以下趨勢:
  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出現了區域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本土化,競爭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競爭情報的服務對象也由支持經營活動擴展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兼併重組等戰略運行領域,並由企業為主逐漸拓展到區域、產業、國家,及至國際性區域經濟聯合體。
  2. 由於競爭情報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競爭情報的套用越來越受各方面的關注,已呈現出向眾多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等學科領域滲透的趨勢,並成為相應學科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一趨勢有力地推動了競爭情報產業不斷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
  3. 由於網路技術、信息過濾、信息挖掘與融合技術等信息新技術在競爭情報活動中的套用,以CI運行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為目標的競爭情報軟體大量湧現,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軟體開發商已先後開發出各類CI軟體近300種。國內方面,賽迪、百度、易地平方、365Agent等CI軟體產品也逐步浮出水面。
競爭情報的實施過程
競爭情報既是情報信息的採集與分析,又是情報產品即競爭策略或研究報告、系統、體系的產出與提供使用,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前後有步驟、相互有聯繫的實施過程。開展或完成一項競爭情報工作,一般可以分為下列8個主要階段。
  1. 調研本企業:包括建立競爭力指標體系及調查有關數據、確定決定競爭力的關鍵主導產品、篩選主要競爭對手。
  2. 調研競爭對手:包括利用各種合法途徑檢索、收集各種資料或出版物、資料庫,參加展覽(銷)會、發布會、交流會等,及時了解並全面掌握競爭對手的動態信息。
  3. 調研競爭環境:包括國內外市場、技術發展水平、國家、地區、行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企業發展的機遇和受到的威脅。
  4. 量化對比分析:包括本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各項指標上的定性對比和定量對比,涉及數據的統計、歸納、甄別、處理、計算、排序和優勢、劣勢、機遇、威脅綜合分析等。
  5. 制定競爭策略:包括在對比分析基礎上制定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與價格定位、行銷策略、管理改進方案、結構調整建議等,並完成相應的研究報告及附屬檔案。
  6. 建立組織體系:包括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競爭情報體系,該體系保證企業今後能獨立開展持續不斷的競爭情報工作,而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建在規劃、研發、行銷部門,應有信息部門人員參加。而且最好由企業主要領導牽頭。
  7. 建立計算機系統:包括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MIS)基礎上或獨立建立競爭情報計算機網路系統,進行信息採集、傳遞、處理和提供,使競爭情報信息化、現代化,真正做到跟蹤和預警。
  8. 進行驗收改進:包括建立情報檔案、徵求用戶反饋意見、組織專家驗收、提出改進意見、制定與實施改進措施等,以保證成果的質量和發揮更佳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