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B利率論

CC—BB利率論是一種認為利率是由實物因素而不是由貨幣因素決定的理論。由D·帕廷金在他著的 《貨幣、利息和價格》一書中提出。帕廷金先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提出了勞動市場、商品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分別均衡的模型,再用瓦爾拉定律將這些獨立的市場均衡模型融合在一起,通過實質貨幣餘額來分析利率的決定,認為增加貨幣數量只能使利率暫時下降,但很快就回升到原有的水平,貨幣在經濟活動中保持中立性。因此,決定利率的因素是實物而不是貨幣。利率由商品市場的CC曲線與債券市場的BB曲線決定。

帕廷金認為,在商品市場上的每一個均衡點都存在一對價格水平與利率水平,把各個均衡點的價格水平與利率水平的軌跡連線起來,便形成CC曲線。在CC曲線上的點,表示商品供給恰等於商品的需求;在曲線CC上方的點,表示商品市場中正存在超額供給,並且價格正趨於下降; 在曲線CC下方的點,則表示商品市場中還存在商品的超額需求,價格趨於上漲。相類似,BB曲線則表示債券市場中,各種債券供求相等時不同利率水平與債券價格水平的軌跡。BB曲線上的點,表示債券供求相等; BB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債券市場還存在一個債券的超額供給,並且驅動利率不斷上升; BB曲線上方的點,表示債券市場有一個債券的超額需求,迫使利率不斷下降。CC曲線和BB曲線的交點G,是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同時達到供求均衡的點,此時的利率r0就是一般均衡利率 (如圖所示)。此外,由商品市場CC曲線和債券市場BB曲線所決定的利率是實物利率。因為在西方買賣債券被認為是家庭和廠商在進行投資與負投資,自然,由商品和投資供求所決定的利率是實物利率而不是貨幣利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