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斯·玻爾(玻爾)

尼爾斯·玻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

玻爾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尼爾斯·玻爾(全名: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理論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俄羅斯科學院外國通訊院士,騎象勳爵,生前是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尼爾斯·玻爾於1903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系,先後獲得科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1911年前往英國學習;1913年擔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師;1916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917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1920年創建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並任所長;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24年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外國通訊院士;1937年5、6月間到中國訪問和講學;1939年出任丹麥皇家科學院院長;1943年逃到瑞典,之後前往英國、美國;1945年回到丹麥;1947年被丹麥政府封為“騎象勳爵”;1952年擔任歐洲原子核研究中心主席;1955年參加創建北歐理論原子物理學研究所,擔任管委會主任,同年擔任丹麥原子能委員會主席;1962年11月18日在丹麥卡爾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歲。

尼爾斯·玻爾主要從事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爾斯·玻爾
  • 外文名:Niels Bohr(丹麥文)
  • 國籍丹麥
  • 民族:猶太人
  • 出生地:丹麥哥本哈根
  • 出生日期:1885年10月7日
  • 逝世日期:1962年11月18日
  • 畢業院校哥本哈根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各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 主要成就:1917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4年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國通訊院士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研究生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個人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885年10月7日,尼爾斯·玻爾生於哥本哈根
1903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系,主修物理學。
1907年,以有關水的表面張力的論文獲得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的金質獎章。
1909年,以關於金屬電子論的論文獲得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學位。
1911年,以關於金屬電子論的論文獲得哥本哈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去英國學習,先在劍橋大學約瑟夫·約翰·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主持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學習,幾個月後轉赴曼徹斯特大學,參加了以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為首的科學集體,並與歐內斯特·盧瑟福建立了長期的密切關係。
1913年,擔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師。
尼爾斯·玻爾
玻爾在清華留念合照
1916年,擔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
1917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1920年,創建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並任所長,在此後四十年一直擔任這一職務。
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捐給了芬蘭戰爭。
1924年12月,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外國通訊院士。
尼爾斯·玻爾
玻爾肖像
1937年5月,到過中國訪問和講學,5—6月期間,先後與王淦昌束星北等中國學者有過學術交流。
1939年,出任丹麥皇家科學院院長。
1943年9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丹麥被德國法西斯占領,為了避免遭到希特勒政權迫害,尼爾斯·玻爾在反抗運動參加者的幫助下冒險逃到了瑞典。之後受到林德曼的邀請前往英國工作,在乘坐一架小型飛機飛往英國的途中幾乎因缺氧而喪生。在英國待了兩個月後,根據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簽署的魁北克協定,美國和英國物理學家應密切合作共同工作,於是尼爾斯·玻爾被任命為英國顧問,並與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一批英國原子物理學家前往了美國,參加製造核子彈的“曼哈頓計畫”。
尼爾斯·玻爾
玻爾的紋章
1944年,在美國參加了和核子彈有關的理論研究。由於擔心德國率先造出核子彈,給世界造成更大的威脅,尼爾斯·玻爾以科學顧問的身份推動了核子彈的研製工作。
1945年,回到丹麥,此後致力於推動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他堅決反對在對日戰爭中使用核子彈,也堅決反對在之後的戰爭中使用核子彈。他與美國和英國的國務活動家取得聯繫,參加了禁止核實驗,爭取和平、民主和各民族團結的鬥爭。並為此發表了《科學與文明》和《文明的召喚》兩篇文章,呼籲各國科學家加強合作,和平利用原子能。
1947年,被丹麥政府封為“騎象勳爵”。
1952年,倡議建立歐洲核子研究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並擔任主席。
1955年,參加創建北歐理論原子物理學研究所,擔任管委會主任;同年,在丹麥原子能委員會成立後被任命為主席。
1962年11月18日,因心臟病突發在丹麥的卡爾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歲。去世前一天,還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畫了當年愛因斯坦那個光子盒的草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尼爾斯·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
尼爾斯·玻爾(玻爾)
玻爾授課
1912年,尼爾斯·玻爾考察了金屬中的電子運動,並明確意識到經典理論在闡明微觀現象方面的嚴重缺陷,創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說和盧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結合了起來。
1913年初,尼爾斯·玻爾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究原子結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提出了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尼爾斯·玻爾指出:1.在原子系統的構想的狀態中存在著所謂的“穩定態”。在這些狀態中,粒子的運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經典力學規律,但這些狀態穩定性不能用經典力學來解釋,原子系統的每個變化只能從一個穩定態完全躍遷到另一個穩定態。2.與電磁理論相反,穩定原子不會發生電磁輻射,只有在兩個定態之間躍遷才會產生電磁輻射。輻射的特性相當於以恆定頻率作諧振動的帶電粒子按經典規律產生的輻射,但頻率u與原子的運動並不是單一關係,而是由下面的關係來決定
這就是玻爾原子模型。
1921年,尼爾斯·玻爾發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長篇演講,闡述了光譜和原子結構理論的新發展,詮釋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對周期表中從氫開始的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作了說明,同時對周期表上的第72號元素的性質作了預言。
1922年,第72號元素的發現證明了尼爾斯·玻爾的理論。
1927年9月,尼爾斯·玻爾首次提出了“互補原理”,奠定了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解釋的基礎,並從此開始了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持續多年的關於量子力學意義的論戰。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又一個的想像實驗,力求證明新理論的矛盾和錯誤,但互補原理每次都巧妙地反駁了愛因斯坦的反對意見。其中一次爭論發生在第六次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提出了後來名為愛因斯坦光盒的問題,以求駁倒不確定性原理。尼爾斯·玻爾當時無言以對,但冥思一晚之後進行了反駁,使得愛因斯坦只得承認不確定性原理是自洽的。這一爭論一直持續至愛因斯坦去世。這場長期的論戰從許多方面促進了尼爾斯·玻爾觀點的完善,使他在以後對互補原理的研究中,不僅運用到物理學,而且運用到其他學科。
1937年初,尼爾斯·玻爾與夫人瑪格麗特和兒子漢斯·玻爾訪問中國,具體行程與活動如下:
時間
事件
1937年2月初
當時在美國的周培源受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委託,邀請尼爾斯·玻爾訪華
1937年2月27日
國立清華大學吳有訓致電尼爾斯·玻爾(美國加州伯克利轉),邀請他順訪北平
1937年3月11日
吳有訓再次致電尼爾斯·玻爾,邀請他訪問中國
1937年3月27日
中央研究院、國立北平研究院、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等的領導人蔡元培李書華蔣夢麟梅貽琦羅家倫孫洪芬聯合發出正式邀請信,請尼爾斯·玻爾訪華
1937年4月10日
國立清華大學吳有訓再次致函尼爾斯·玻爾,邀請他訪華
1937年4月30日
尼爾斯·玻爾給吳有訓回信,告知將於5月20日到達上海,在中國逗留兩三個星期。在中國講演的題目是“原子核”和“原子物理中的因果性”
1937年5月7日
尼爾斯·玻爾又致函吳有訓,信中說收到了浙江大學的邀請,所以想把杭州之行納入他在中國的旅行日程之中
1937年5月20日
下午4時尼爾斯·玻爾偕夫人及兒子漢斯·玻爾乘客輪抵達上海,受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丁燮林及上海科學界人士歡迎,下榻花園飯店
1937年5月21日
上午10時,丁燮林陪同尼爾斯·玻爾父子參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下午到上海交通大學講“原子核”。晚7時,丁燮林和化學研究所所長莊長恭在北四川路新亞酒樓聯合宴請尼爾斯·玻爾一家,物理研究所顧靜徽女士(中國第一位女物理學博士)在座
1937年5月22日
上午10時,丁燮林、楊肇濂等陪同尼爾斯·玻爾一家到上海市中心區參觀。晚上,由中國物理學會、化學會及中國科學社設宴款待
1937年5月23日
尼爾斯·玻爾一家由浙江大學文理學院院長鬍剛復陪同,於8時25分乘火車赴杭州。12時30分到達杭州,受到物理系主任張紹忠教授、何增祿束星北王淦昌等物理學家歡迎,下榻西泠飯店。下午游西湖。晚7時,竺可楨校長在大華飯店設宴招待。竺可楨因事未能出席,由一位哲學家(可能是鄭曉滄)代表主持
1937年5月24日
上午9時,胡剛復束星北、王淦昌、何增祿、張紹宗、梅光迪夫人陪同尼爾斯·玻爾一家遊覽了西湖、靈隱寺、龍井、九溪十八澗、六和塔等地。下午5時,在浙大文理學院作了題為“原子核”的講演,會議由竺可楨校長主持,胡剛復作簡要介紹。晚7時半,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及夫人朱程佩芬在省府設宴款待尼爾斯·玻爾一家
1937年5月25日
上午8時,尼爾斯·玻爾一家乘火車去上海,何增祿、王淦昌、束星北陪送至長安站告別。晚12時,坐火車去南京;丁燮林到車站與尼爾斯·玻爾告別
1937年5月26日
早晨到達南京,中央研究院秘書王毅候和國立中央大學周教授(可能是周同慶)到車站迎接。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在5月24日就留下了一封歡迎信,說明因自己不在南京。在南京期間,尼爾斯·玻爾在中央大學科學館作了題為“原子核”的講演,在中央大學講了“原子物理中的因果性”,遊覽了明孝陵和中山陵,參觀了中央研究院幾個研究所,與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趙元任等進行了交流,並訪問了金陵女子學院
1937年5月28日
上午7時45分乘火車離開南京赴北平
1937年5月29日
下午1時55分,尼爾斯·玻爾一行到達北平前門車站,受到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吳有訓、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饒毓泰、北平研究院院長李書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幹事長孫洪芬等文化教育界人士歡迎,下榻北京飯店501房間。下午遊了北海公園
1937年5月30日
上午9時,吳有訓陪同尼爾斯·玻爾一家遊了天壇,午餐後陪他們遊覽了故宮。晚7時,國立清華大學、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國立北平研究院、國立北京大學聯合宴請尼爾斯·玻爾夫婦與公子,座設松公府北京大學教職員俱樂部
1937年5月31日
上午10時,北京大學饒毓泰陪同尼爾斯·玻爾一家遊覽景山。下午3時,在北大理學院講演廳作題為“原子核”的講演。在講演前,玻爾參觀了北京大學物理實驗室。講演後與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夫婦以及中國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等合影
1937年6月1日到6月6日
尼爾斯·玻爾遊覽了故宮、頤和園、十三陵、長城等名勝古蹟。在吳有訓陪同下,參觀了清華大學趙忠堯和霍秉權的實驗室,在梅貽琦校長家中用餐。還參觀了北平研究院、靜生生物調查所、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在北大理學院作有關“原子物理中的因果性”的講演,與眾多科學文化界人士曾昭掄熊慶來洪謙等進行了交流
1937年6月7日
上午10時,尼爾斯·玻爾在北京大學作一次非正式講演並參加討論,之後尼爾斯·玻爾一家被邀到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家中用午餐。晚上,乘火車去山海關,再轉乘火車赴蘇聯

人才培養

1960年,吳有訓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參加英國皇家學會300周年慶典時遇見了尼爾斯·玻爾,尼爾斯·玻爾告訴吳有訓說,在他的研究所中幾乎有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學者和學生,就是沒有中國的,希望中國能派學者去他的研究所。1962年1月至10月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的冼鼎昌到玻爾研究所從事訪問研究。
尼爾斯·玻爾與中國聯繫不多,有交往的僅有張宗燧(物理學家,哲學家張東蓀的兒子)、胡寧(物理學家)、羅忠恕(華西大學文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顧問)等幾位學者。特別是張宗燧,他在玻爾研究所工作時間最長,與尼爾斯·玻爾交往最久。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07年
金質獎章
丹麥皇家科學和文學院
1917年
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丹麥皇家科學院
1922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cs)
瑞典皇家科學院
1924年6月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1924年6月
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英國劍橋大學
1924年
劍橋哲學學會正式會員
劍橋哲學學會
1926年
富蘭克林獎章
-

個人生活

尼爾斯·玻爾的父親克里斯丁·玻爾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母親出身於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
尼爾斯·玻爾(玻爾)
玻爾夫婦
尼爾斯·玻爾愛好足球,曾經和弟弟哈那德·玻爾共同參加職業足球比賽。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後,成了哥本哈根大學足球俱樂部的守門員,他習慣在足球場上一邊心不在焉地守著球門,一邊用粉筆在門框上排演著公式。
尼爾斯·玻爾的兒子奧格·尼爾斯·玻爾也是物理學家,於197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0年,尼爾斯·玻爾第一次到柏林講學,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初次相識,之後結下了長達35年的友誼。但也就是在他們初次見面之後,兩人即在認識上發生分歧,隨之展開了終身論戰,直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去世。他們只要見面,就會辯論不已。
尼爾斯·玻爾(玻爾)
玻爾(左)和普朗克(右)
1922年秋,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獎,並決定把192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授予尼爾斯·玻爾,這兩項決定破例同時發表。

人物評價

作為一位科學思想家,尼爾斯·玻爾所以有這么驚人的吸引力,在於他具有大膽和謹慎這兩種品質的難得融合;很少有誰對隱秘的事物具有這一種直覺的理解力,同時又兼有這樣強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關於細節的全部知識,而且還始終堅定地注視著基本原理。他無疑是我們時代科學領域中最偉大的發現者之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
尼爾斯·玻爾(玻爾)
谷歌紀念尼爾斯·玻爾誕辰127周年
尼爾斯·玻爾是一位天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一位爭取世界和平和各國人民相互諒解的戰士,一位純樸、誠實、善良和平易近人的全人類的朋友。

後世紀念

1965年,尼爾斯·玻爾去世三周年時,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研究所被命名為尼爾斯·玻爾研究所。
尼爾斯·玻爾(玻爾)
玻爾雕像 哥本哈根大學
1997年,為了紀念尼爾斯·玻爾,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簡稱IUPAC)正式將第107號元素命名為Bohrium。
在慶祝尼爾斯·玻爾60周年誕辰時,為他建立了40萬克朗的獨立基金,以便他用來鼓勵各種研究活動。
尼爾斯·玻爾(玻爾)
500丹麥克朗正面印有尼爾斯·玻爾的頭像
在慶祝尼爾斯·玻爾70周年誕辰時,國王授予他丹麥一級勳章,政府和科協會決定設立鑄有他頭像的玻爾金質獎章,用來獎勵那些有卓越貢獻的現代物理學家。
清華大學圖書館玻爾文獻室清華校友1952級研究生戈革是《尼耳斯·玻爾集》全套12卷本的獨立漢譯者,為此獲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的“丹麥國旗騎士勳章”。該專藏的諸多珍貴文獻、照片、物品,是戈革幾十年來收集和整理的,在他去世兩年後,2009年7月由其女戈疆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以建立玻爾文獻專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