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B-36“和平衛士”
- 外文名:B-36 Peacemaker
- 首飛時間:1946年8月8日
- 服役時間:1949年
- 退役時間:1959年2月12日
- 研發單位:康維爾公司
- 氣動布局:平直翼
- 飛行速度:亞音速
簡介,研發背景,發展歷史,結構特點,機翼,機身,尾翼,起落架,座艙,武器裝備,B-36D性能參數,武器裝備,技術數據,性能數據,型號演變,XB-36,YB-36,B-36A,B-36B,B-36D,RB-36D型,RB-36E型,B-36F/RB-36F型:,B-36G(YB-60)型,B-36H/RB-36H/NB-36H型,B-36J,
簡介
B-36 和平衛士(B-36 Peacemaker)是一款由康維爾(Convair)為美國空軍製造的超長程戰略轟炸機。B-36轟炸機創造了多項記錄:它是歷史上投入批量生產的最大型的活塞引擎飛機,也是翼展最大(70米)的軍用飛機。它亦是第一款無需改裝就可以掛載那時美國核武庫內所有核子彈的轟炸機。以其9700千米的航程和33噸的最大載彈量,B-36成為了第一款能夠執行洲際轟炸任務的轟炸機。
研發背景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行動在20天內擊敗了波蘭軍隊,隨後快速占領了法國等國家。到1940年秋天時,英國已經顯得很不安全。一旦英國淪陷,美國將會在歐洲沒有盟國,也沒有前沿作戰基地,這就需要一種遠程轟炸機從美國本土起飛對德國進行轟炸。德國初期進攻蘇聯的行動的勝利更加劇了美國對這種遠程轟炸機的需要。
發展歷史
1941年初,當納粹德國空軍狂舞於歐陸上空之際,英國雖在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期間,暫時遏止了納粹空軍的入侵,但岌岌可危的英倫三島,隨時仍有淪入軸心國的可能,一旦美國介入歐洲戰場;則失去攻擊納粹占領下歐洲的全部前進基地,為應變此等劣勢的發生,同年4月由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F)提出「超級巨人機」的初步構想,將發展一種可自美國北部或加拿大基地起飛,直接轟炸含柏林在內的作戰半徑戰略目標,往返大西洋兩岸之間,而不須空中加油,此等任務艱難的長程重型轟炸機,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奢想的轟炸機發展案。美國陸軍航空兵開始考慮設計一種能進行高空飛行、攜帶大量彈藥的洲際轟炸機,並於1941年邀請康維爾公司、波音飛機公司和諾思羅普公司進行這種飛機的研究。不久道格拉斯飛機公司也獲得契約實驗埃利森-3420W型發動機能否用於這種飛機。空軍對該型飛機要求是在7625米的高度以最高速度725公里/小時飛行,巡航速度為442公里/小時,實用升限為13725米,最小航程為16000公里,有效的作戰半徑為6436公里,載彈為4540公斤。11月中旬,康維爾(Convair)飛機公司終在競爭中獲勝,得到預期在1944年5月,完成XB-36原型機首次升空試飛的初期發展契約。
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及英國轉危為安的局勢發展,B-36之第一優先的製造發展計畫因而擱置,美軍要求提前趕製B-24及B-29轟炸機,延至1946年8月,XB-36第一架原型機方才完成處女飛行,經過了五年辛酸歲月的研究發展而登場的B-36,第1架生產型的B-36於1947年8月30日交付。但當時美國空軍高層對是否繼續生產B-36而猶豫不決。1948年6月18日西柏林危機促使美國高層深切感受到蘇聯的威懾,並一致同意優先發展一支核威脅部隊,而B-36是當時唯一的可用的洲際轟炸機,儘管它還存在各種問題。1952年B-36正式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和特種武器執行戰備任務。1958至59年,B-36逐步由B-52取代。1959年1月12日最後1架B-36退出現役。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是太遲了,而處身於戰後美蘇對立的「冷戰時期」,龐大無比的B-36長程重轟炸機,乃成為甫告成立不久的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SAC-Strategic Air Command)麾下第一員「大」將。
結構特點
B-36採用細長圓柱形機身,上單翼平直機翼,六台活塞式發動機,螺旋槳裝在機翼後緣,使B-36成為推進式飛機。在有的改型中,還有在每側翼下各吊裝兩台噴氣發動機。尾翼形式是常規的。起落架採用前三點式。
機翼
懸臂式上單翼,NACA層流翼型。機翼展弦比較大,金金屬結構,加強蒙皮,前緣後掠角為15º7´。帶有可調配平調整息的靜平衡副翼。後緣襟翼用電氣操縱。機翼內裝有燃油箱。機翼是錐形的,後掠式機翼,再加上機翼的位置在機身較靠後的部位,使得整個飛機看起來似乎失去了平衡。
機身
全金屬結構,圓形橫截面。機身前部有透明機頭罩,炸彈艙在機身中隊。B-36的前部,可容納導航員、轟炸員、雷達操縱員和機鼻炮手。
尾翼
懸臂式單平尾,全金屬結構。平尾和垂尾前緣用加熱防冰。方向舵及升降舵都有調整片。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點式,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單減震支柱,向內收入機翼。前起落架裝兩個輪子,向前收入機身。主輪距14米,前後輪距18米。
座艙
乘員16名,包括5名替換乘員,乘員增壓艙分置於炸彈艙的前後,機身左側有一內部氣密通道,長25.9米,直徑0.63米。駕駛員和轟炸員座艙和後機身乘員座艙的射擊瞄準玻璃包都用熱氣防冰和防霜。機身總的氣密體積為111平方米。
動力裝置
動力裝置
B-36裝六台普惠公司的R-4360-53型活塞式發動機,或再加上四台通用電氣公司的J47型渦噴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為推進發動機,裝在後翼梁之後,用於驅動恆速全順槳和反槳的三葉螺旋槳。槳葉是鋼製的,空心,前緣有熱氣防冰裝置。噴氣發動機成對安裝在吊掛在外翼下的兩個短艙內。
武器裝備
六個活動的遙控炮塔,每個炮塔上裝有20毫米口徑的雙管機炮。另外在機頭炮塔和由雷達操縱的尾部炮塔上還各裝兩門20毫米口徑的機炮。炸彈艙分為四段,容積為348平方米。最大載彈量為38140公斤。另外11架B-36還可攜帶GAM-63“流氓”飛彈,該飛彈重5902公斤,長9.46米,能攜帶1362公斤的核彈頭飛行160公里。
B-36D性能參數
武器裝備
1、安裝在八個遙控炮塔上的16門20毫米加農炮;
2、炸彈艙中裝載32659千克(72000磅)炸彈。
2、炸彈艙中裝載32659千克(72000磅)炸彈。
技術數據
乘員:15人
機長:49.4米
翼展:70.14米
機高:14.26米
空重:72,051千克
發動機:六台普-惠R-4360-41發動機,四台通用電氣J47-GE-19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162,2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707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12,070千米
型號演變
XB-36
第一種原型機,於1946年8月8日首飛,共1架。
YB-36
生產型原型機。
B-36A
第一種生產型。1947年6月試飛的首批量產型機,動力裝置僅為翼片內藏之6具活塞推式螺旋槳引擎,全機無武裝,生產總數22架,日後均經改裝為RB-36E偵察機或教練機使用。
B-36B
第二種生產型。1948年7月試飛,機內規定乘組員為14名,機炮武裝配置業經完成,生產總數73架。1949年後動力裝置並經改造為B-36D型規格。
B-36D
為提高其在攻擊目標範圍內的速度而增加了發動機的推力,裝4台J47-GE-19渦噴發動機和6台R-4360-41型發動機。1949年3月試飛,在兩邊機下另行加裝J-47系列噴射引擎四具,分置左右翼下之引擎短艙內,時速可達705公里,除由B-36B型機改造64架外,另有22架之生產數。
RB-36D型
1949年12月試飛,經由B-36D改良而成的武裝長程戰略偵察機型。腹下之前部彈艙位置,裝有空中偵照相機14部,改良後的活動艙門可在2秒鐘內開啟,機上乘員增至22名,初期生產數為17架,外加B-36B型機改裝之7架。
RB-36E型
引擎動力裝置及偵照儀器裝備規格與RB-36D相同,為B-36A型及YB-36B所改裝後之機形新編號,總數22架。
B-36F/RB-36F型:
1950年11月試飛之後,B-36F機改用R-4360-53型改良推式螺旋槳引擎,每具出力增為3800匹馬力,總生產數28架。RB-36與B-36F型動力規格相同,改裝偵照裝置的長程偵察機,總生產數24架。
B-36G(YB-60)型
1952年4月試飛,此機採用後退角加大之後掠翼,翼幅減少約7.3公尺左右,動力裝置全數改為J-57-P-1噴射引擎8具,最大總推力為4540公斤×8,其他組件或裝偏與B-36保持72%流用共通性,因與Boeing公司之B-52在競爭中失敗,僅為原型機兩架。
B-36H/RB-36H/NB-36H型
B-36H與B-36F型動力規格相同,裝六台R-4360-53型發動機和4台J47-GE-19渦噴發動機,並安裝了AN/APG-41-A雷達。機上乘組員增為15名。1952~1953年間,生產數83架。RB-36H為B-36H型改良之偵察機型,生產數73架。NB-36H僅為改裝原子動力的試驗原型機,生產數僅原型機1架。
B-36J
1953~1954年間之最終型生產之轟炸機種,總數33架。動力裝置與H型機相同,加強了起落架。加裝了另外兩個油箱,每個機翼的外部面板上吊裝一個,使J型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186140公斤。第1架J型機於1953年7月首飛,美空軍於1954年8月10日接受最後1架。B-36J型機於1959年退役。
B-36J性能諸元
最大離陸重:185970公斤
最高時速:705公里
上升能力:13725公尺
續航能力:15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