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性關節炎

B型肝炎病毒是雙鏈環狀DNA病毒,該病毒有3個重要的抗原,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除了引起肝炎外,B型肝炎病毒感染還可引起多種風濕性疾病,包括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肌炎多肌炎、雷諾症等但最常見的為血清病關節炎皮炎綜合徵。男女均可發病,女性受累多於男性,發病年齡10~60歲,平均30歲。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年齡10~60歲,平均30歲的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手小關節
  • 常見病因:人體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機體抵抗力下降,發生免疫反應
  • 常見症狀:不適、咽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寒戰、發熱或肌痛,小腿有瘙癢性皮疹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B型肝炎病毒性關節炎是人體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機體抵抗力下降,發生免疫反應而引起。B型肝炎病毒性關節炎的發病主要與免疫複合物的沉積有關。關節炎發生在感染的前驅期,此時HBsAg的量多於HBsAb,因而形成大量的免疫複合物,在患者的血清、滑膜及關節液中均有此種免疫複合物存在。血清及滑液中的補體由於補體的消耗而降低,在關節炎消退後血清補體漸恢復正常。另一個可能的發病機制與病毒在滑膜細胞中大量複製有關,患者滑膜細胞內含有病毒顆粒,部分含有這些顆粒的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其周圍無炎症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典型者為突然發病呈對稱性累及許多關節尤以手小關節多見。但亦可在不同關節呈非對稱性遊走性發作關節症狀持續數周至數月,並有肌腱炎及滑膜炎。少數病例在前臂伸側有皮下結節活檢類似類風濕結節,大多數病例不出現黃疸,即使出現,關節炎也已消退。約半數病例伴瘙癢性皮疹,最常見是蕁麻疹;亦可呈斑疹、丘疹或淤點。皮疹好發於小腿,亦可見於臂、軀幹和面部,並可在足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在關節炎出現前可有不適、咽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寒戰、發熱或肌痛。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HBsAg在大多數關節炎患者的血中呈陽性,關節液中也可呈陽性,關節炎消退時則HBsAg陰性但抗體為陽性。
(2)冷凝集素在部分病人呈陽性,其中含有大量免疫複合體的分解組合,可能有HBsAg,HB抗體,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補體成分C1q、C3、C4、C5和Dane顆粒(HB病毒)。
(3)關節炎開始發作時C4下降和CH50下降顯著,C3輕度下降至正常低水平。HBsAg升高時常伴C4、C1q下降。但也有關節炎患者發作時補體正常。
(4)血紅蛋白和白細胞計數正常,有相對的淋巴細胞增多並有不正常淋巴細胞。還可有顯著貧血和白細胞計數增多。
(5)抗核抗體和類風濕因子常呈陰性。
(6)滑膜液檢查開始為非炎症性,但以後變異較大,其中白細胞計數較高,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
2.其他輔助檢查
(1)電鏡可見到可疑病毒顆粒。
(2)關節的X線或CT檢查。

診斷

根據以上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應與類風濕關節炎及其他感染性關節炎相鑑別。

併發症

可合併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肌炎多肌炎、雷諾症。

治療

對B型肝炎病毒相關性關節炎無特異性治療,一般對症治療尚不能縮短關節炎的病程。
本病的病程常為自限性,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扶他林)或美洛昔康,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應積極治療B型肝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