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男單年終總決賽制度始於1970年,當時的名稱是“精英賽” (The Masters)。精英賽每年年底在不同國家舉行,只有在全年比賽中成績最好的幾位選手才有資格參賽。獲得參賽權本身就是對選手一年成績的褒獎,更何況還有獎分和豐厚的獎金,因而比賽規模雖小卻極受選手們重視。在精英賽上奪冠,其意義不下於贏得大滿貫賽事冠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 外文名:ATP Finals
- 比賽類別:大師杯總決賽
- 舉辦地:英國,倫敦
- 比賽時間:每年十一月初
- 比賽場地:室內 硬地
最早命名
更名錦標賽
大師杯
單打冠亞軍
年終大師賽(The Masters) | ||||
1987年 | 紐約 | 6–2, 6–2, 6–3 | ||
1988年 | 紐約 | 5–7, 7–6(7–5), 3–6, 6–2, 7–6(7–5) | ||
1989年 | 紐約 | 4–6, 7–6(8–6), 6–3, 6–1 | ||
ATP Tour 世界錦標賽(ATP Tour World Championships) | ||||
1997年 | 漢諾瓦 | 6–3, 6–2, 6–2 | ||
1998年 | 漢諾瓦 | 3–6, 3–6, 7–5, 6–3, 7–5 | ||
1999年 | 漢諾瓦 | 6–1, 7–5, 6–4 | ||
大師杯(Tennis Masters Cup) | ||||
2000年 | 里斯本 | 6–4, 6–4, 6–4 | ||
2001年 | 悉尼 | 6–3, 6–3, 6–4 | ||
2002年 | 上海 | 7–5, 7–5, 2–6, 2–6, 6–4 | ||
2003年 | 休斯頓 | 6–3, 6–0, 6–4 | ||
2004年 | 休斯頓 | 6–3, 6–4 | ||
2005年 | 上海 | 6–7(4–7), 6–7(11–13), 6–2, 6–1, 7–6(7–3) | ||
2006年 | 上海 | 6–0, 6–3, 6–4 | ||
2007年 | 上海 | 6–2, 6–3, 6–2 | ||
2008年 | 上海 | 6–1, 7–5 | ||
世界巡迴總決賽(World Tour Finals) | ||||
2009年 | 倫敦 | 6–3, 6–4 | ||
2010年 | 倫敦 | 6–3, 3–6, 6–1 | ||
2011年 | 倫敦 | 6–3, 6–7(6–8), 6–3 | ||
2012年 | 倫敦 | 7–6(8–6), 7–5 | ||
2013年 | 倫敦 | 6–3, 6–4 | ||
2014年 | 倫敦 | 費德勒退賽 | ||
2015年 | 倫敦 | 6–3, 6–4 | ||
2016年 | 倫敦 | 6–3, 6–4 | ||
ATP總決賽(ATP Finals) | ||||
年份 | 地點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2017年 | 倫敦 | 7–5, 4–6, 6–3 | ||
2018年 | 倫敦 | 6–4, 6–3 |
球員 | 奪冠次數 | 奪冠年份 |
---|---|---|
6 | 2003, 2004, 2006, 2007, 2010, 2011 | |
5 | 2008, 2012, 2013, 2014, 2015 | |
5 | 1991, 1994, 1996, 1997, 1999 | |
5 | 1981, 1982, 1985, 1986, 1987 | |
4 | 1971, 1972, 1973, 1975 | |
3 | 1978, 1983, 1984 | |
3 | 1988, 1992, 1995 | |
2 | 2001, 2002 | |
2 | 1979, 1980 |
冠軍次數統計
年份 | ATP年終總決賽 | 冠軍次數 |
2018 |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德國) | 1 |
2017 | 格里戈爾·迪米特洛夫(保加利亞) | 1 |
2016 | 安迪·穆雷(英國) | 1 |
2015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5 |
2014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4 |
2013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3 |
2012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2 |
2011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6 |
2010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5 |
2009 | 尼古拉·達維登科(俄羅斯) | 1 |
2008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1 |
2007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4 |
2006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3 |
2005 | 大衛·納爾班迪安(阿根廷) | 1 |
2004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2 |
2003 | 羅傑·費德勒(瑞士) | 1 |
2002 | 萊頓·休伊特(澳大利亞) | 2 |
2001 | 萊頓·休伊特(澳大利亞) | 1 |
2000 | 古斯塔沃·庫爾滕(巴西) | 1 |
1999 |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 5 |
1998 | 亞歷克斯·克雷特加(西班牙) | 1 |
1997 |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 4 |
1996 |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 3 |
1995 |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 3 |
1994 |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 2 |
1993 | 米夏埃爾·施蒂希(德國) | 1 |
1992 |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 2 |
1991 |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 1 |
1990 | 安德烈·阿加西(美國) | 1 |
1989 | 史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 1 |
1988 |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 1 |
1987 |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5 |
1986 |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4 |
1985 |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3 |
1984 | 約翰·麥肯羅(美國) | 3 |
1983 | 約翰·麥肯羅(美國) | 2 |
1982 |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2 |
1981 |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1 |
1980 | 比約恩·博格(瑞典) | 2 |
1979 | 比約恩·博格(瑞典) | 1 |
1978 | 約翰·麥肯羅(美國) | 1 |
1977 | 吉米·康諾斯(美國) | 1 |
1976 | 曼努埃爾·奧蘭茨(西班牙) | 1 |
1975 | 伊利耶·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 4 |
1974 | 吉列爾莫·維拉斯(阿根廷) | 1 |
1973 | 伊利耶·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 3 |
1972 | 伊利耶·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 2 |
1971 | 伊利耶·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 1 |
1970 | 斯坦·史密斯(美國) | 1 |
歷屆比賽
種子排名 | A組 | 德約科維奇 | 穆雷 | 伯蒂奇 | 特松加 |
1 | 德約科維奇 | / | 2:1 | 2:0 | 2:0 |
3 | 穆雷 | 1:2 | / | 2:1 | 2:0 |
5 | 伯蒂奇 | 0:2 | 1:2 | / | 2:1 |
7 | 特松加 | 0:2 | 0:2 | 1:2 | / |
種子排名 | B組 | 費德勒 | 費雷爾 | 德爾波特羅 | 蒂普薩勒維奇 |
2 | 費德勒 | / | 2:0 | 1:2 | 2:0 |
4 | 費雷爾 | 0:2 | / | 2:1 | 2:1 |
6 | 德爾波特羅 | 2:1 | 1:2 | / | 2:0 |
8 | 蒂普薩勒維奇 | 0:2 | 1:2 | 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