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特點
①射程遠,能實施防區外打擊。射程達1500~2500千米,發射載機距離目標防衛區遠,是防區外空中火力打擊的主要力量。
②精度高,威力大。
圓機率誤差為 30 米,
戰鬥部也可加裝非核電磁發生器,能準確打擊並有效摧毀預定目標。
③彈速低,易被攔截。
結構
該彈採用與“斯卡德”
亞音速巡航武裝誘惑飛彈相似的氣動外形布局,可向後方摺疊的彈翼位於彈體中部,可向上摺疊的水平尾翼和向左摺疊的垂直尾翼位於彈體尾部,發動機裝在彈體的後上方,其進氣口向下摺疊,發射後2s內全部張開。為增加射程而對油箱進行配置,曾提出過4個設計方案,第1個方案將1個扁平油箱置於彈體腹部下方,第2個方案將1個兩頭呈卵形的圓柱形油箱置於彈體腹部下方,第3個方案將兩個扁乎油箱置於加長彈體的腹部下方,第4個方案將4個承力式鑄鋁油箱置於彈體內部構成1個整體艙段。前3個方案均因氣動阻力和雷達截面積過大未被採納,選用了最後1個方案。
彈體結構
彈體結構採用了“斯卡德”飛彈”的高強度鋁合金彈體,內部結構由制導系統、戰鬥部、油箱、發動機共4個艙段組成。B型增加了燃料箱,增大了射程;把扁平形頭部改為卵形,翼弦改短,尾部加裝流線形收斂尾錐,改進氣動性能,減小雷達反射面(0.02~0.2m:)。動力裝置採用F107-WR-100/-101(A型和B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其長度0.8/1.232m,直徑0.307/0.307m,重量58.7/66.2kg,推力267/326dN。飛彈發射後經0.5s發動機啟動,5~10s內達到全推力。
核戰鬥部
核戰鬥部採用W80—1型20萬噸級當量可調的
核彈頭,重量122.5kg,核裝藥為濃縮鈾或氚,引爆藥為PBX-9502鈍感高爆炸藥,1978年開始試驗,1982年交付350顆,計畫1983年~90年代中期生產4000顆。為保證安全。採用D型密碼鎖、編碼式開關和專用信號發生器,且保險執行機構的電氣系統設有強/弱連線區,只有當飛彈飛抵目標區時才解除保險,由於其命中精度很高,對面積120m
2的城市住宅區和加固至320kg/cm
2的地下飛彈發射並的單發摧毀機率達到85%以上。
制導系統
制導系統採用等高線地形匹配輔助慣性導航系統(TAINS),由AN/DSW-15等高線地形匹配系統(TERCOM)和LN-35慣導系統組成。後者包括1個LN-30慣性平台、一部LC5516數字計算機及存儲器、1個AN-194雷達高度表、1個空速管、1個空中數據計算裝置、1個溫度探頭等。慣性導航系統是基本的制導裝置,地形匹配系統只是用來定期地修正慣性導航誤差。
工作原理
將衛星或飛機偵察得來的飛彈預定彈道上的等高線地圖,以一定的間隔分成1個個的小格,並以每小格的平均海拔高度作為該小格的高度值。將這些數字式基準地圖(約20個)存儲到
彈載計算機中。在飛行過程中,制導系統的軟體對空中數據系統、雷達高度表和慣性平台的輸出數據進行處理,將合成的地形高度數據樣本與存儲的地形高度圖進行比較,確定實際航線應通過的匹配點,該點與預定彈道要通過的基準地圖的中點之間的距離,實際彈道偏離預定彈道的距離。使用該距離數據來修正慣性導航系統誤差,使飛彈回到預定的彈道上。軟體中的卡爾曼濾波器處理位置修正數據時,考慮了慣性導航平台的校準、飛彈速度和儀表誤差,使慣性導航系統精度更高。使用這種方法,飛彈的
圓機率誤差(CEP)為30—100m。
地形跟蹤系統是模擬/數字混合系統,它採用
速率陀螺、
加速度表和其他電子組件,地形跟蹤系統的輸入主要來自雷達高度表、空中數據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末段採用的數字式景像匹配區域相關器,實際上是微計算機控制的系統,其主要部件的工作方式由軟體通過並聯輸出通道控制。定時和同步則由中斷指令和可程式序計時部件實現。由計算機對電視攝像機獲取的圖象與預先存儲的基準圖像進行比較,取得各次校正數據,從而使圓機率誤差(CEP)為10m。另外,還可加裝“
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數據接收機,利用衛星提供的數據,修正地形匹配系統的誤差,進一步提高制導精度。
主要改型
AGM-86A
有效射程為 1300 千米,命中精度小於 185 米,
巡航速度為 0.66 倍
音速,
巡航高度為 50 ~ 100 米,離目標 90 千米時降至 15 米。
制導系統為地形匹配輔助
慣性導航系統。
戰鬥部採用 W80-1 小型核彈頭,重 122.5 千克,核當量 20 萬噸。計畫由 B-52G 型戰略轟炸機發射,但並未列裝。
AGM-86B
A型的改進型,1982 年裝備空軍,飛彈長 6.36 米,彈徑 0.693 米,翼展 3.66 米,發射重量 1.458 噸,最大射程為 2500 千米,
圓機率誤差 (CEP) 為 30 米,巡航高度為 7. 6 ~ 152.4 米,
巡航速度為 0.6 ~ 0.72 倍
音速。
制導系統採用地形匹配輔助
慣性導航系統。
戰鬥部採用 W80-1 小型核彈頭,重 122.5 千克,核當量 20 萬噸。載機為 B-52G 轟炸機。制導系統使飛彈貼近地面 50 ~ 100 米起伏飛行;離目標約 320 千米時飛彈進入末段地形匹配;在最後 24 千米時,飛彈以高亞音速突防向目標俯衝攻擊。AGM-86B於1986年10月停產。
AGM-86C
常規對地攻擊型,1982 年裝備空軍,射程 1500 千米,戰鬥部為 450 千克重的高能爆破 / 殺傷戰鬥部,也可加裝
非核電磁脈衝戰鬥部。是美國空軍在
海灣戰爭、
沙漠之狐和
科索沃戰爭中大量使用的型號。最初稱為Block-0型,戰鬥部重907千克;1996年Block-1型試射成功。Block-1型採用改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全球定位系統,是進一步的改型,於1998年開始研製。
AGM-86D
AGM-86D也稱Block-2型,於2001年11月首次試射。該型飛彈配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重540千克的穿透
戰鬥部,主要用於打擊各類地下堅固目標。美國共生產1715枚AGM-86B、239枚AGM-86C和50枚AGM-86D,預計服役時間至2030年。
數據(C型)
射程 1500 千米
彈徑 0.6223 米
彈長 6.3 米
翼展 3.65 米
動力裝置 F-107-WR-10 渦扇發動機
載機 B-52H彈艙 內 8 外 12
彈速 0.65 ~ 0.77馬赫
彈重 1360 千克
戰鬥部 450 千克
命中精度 30米
發射方式 轟炸機協載發射
作戰套用
載機起飛前,將記錄在磁帶上的目標
地理坐標數據輸入載機主計算機,載機起飛後,通過互在線上構使每枚飛彈的慣性平台自動與載機慣導系統對準,當載機飛抵距離敵國± 370 千米的發射區後,載機計算機確定最佳發射點。發射後,飛彈離開載機下滑。0.1 秒,發動機進氣斗從彈身背部張開。0.13~0.28秒,平尾張開。0.25~0.48秒,垂尾張開。0.5秒,發動機啟動。1~2秒後,彈翼完全張開,由發射段進入巡航段,飛彈開始自主飛行。5~10秒,發動機達到最大推力。
在巡航段,海面上空飛行高度為20米以下,第一次見到陸地後開始首次修正,然後飛彈靠地形匹配系統和
雷達高度表,按事先裝定的控制方案在距離地面50~150米高度,沿預定彈道程式飛行。在距離目標90千米處,飛彈再次下降至離地面15米左右,從目標的正面、側面或者繞飛至目標後方進行攻擊。
1991年
海灣戰爭中,AGM-86C首次用於空戰,美空軍共發射35枚,襲擊了8個要害目標(伊軍通信站、發電廠、輸電設施等),命中約30枚。在海灣戰爭第一天的夜裡,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空軍基地起飛的7架B一52G戰略轟炸機,經過長途奔襲後,向伊拉克境內發射了35枚AGM-86C,攻擊了包括發電廠、輸電設備和軍用通信中心等在內的8個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英在對伊發動的“
沙漠之狐”行動中,美軍B-52H 發射了約90枚該型飛彈,
伊拉克宣稱攔截了戰斧式飛彈在內的
巡航飛彈約100枚。
1999年
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共發射連同 AGM-86C 在內的 1000 余枚巡航飛彈,給南境內的重要城市、工業設施等造成了巨大破壞,南軍使用防空武器共擊落 328 枚。
識別特徵
①彈頭為卵形。
②
氣動布局單一架小型飛機,彈體呈上窄下寬的箱形,發動機進氣斗在彈體上方,採用兩翼面加垂尾布局,彈體中部彈翼安裝在彈體下方,尺寸較大,後掠明顯,彈尾部彈翼尺寸較小,安裝有垂直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