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受體阻滯劑

ADP受體阻滯劑

ADP二磷酸腺苷。由一分子腺苷與兩個相連的磷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屬於一種核苷酸。是人們發現最早、也是體內最重要的誘導血小板聚集的物質。在體外實驗中可觀察到ADP誘導的兩種血小板聚集類型。ADP是通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體引起聚集的。目前認為,血小板膜上有表面ATP酶,這是防止血小板相互粘聚所必需的,而ADP可抑制表面ATP酶的活性;ADP還可使血小板暴露出磷脂表面,因而可以通過Ca2+“搭橋”而互相粘聚。

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氯吡格雷選擇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它的血小板受體的結合及繼發的ADP介導的糖蛋白GPllb/llla複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須經生物轉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還沒有分離出產生這種作用的活性代謝產物。除ADP外,其還能通過阻斷由釋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擴增,抑制其它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氯吡格雷通過不可逆地修飾血小板ADP受體起作用。暴露於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壽命受到影響。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復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有關。

阿司匹林,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明顯減少周圍動脈阻塞性血栓形成。可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如腎上腺素,膠原、凝血酶等引起的釋放)以及抑制內源性ADP 、5 一羥色胺等的釋放。因此,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其第一相聚集。其抗血小板作用機制在於使血小板的環氧化酶(即PG 合成酶)乙酞化,從而抑制了體內過氧化物的形成。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硫酸氫氯吡格雷片
  • 別名:波立維
  • 外文名稱: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 Tablets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 用法用量:推薦劑量為每天 75m。
  • 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腹瀉、消化不良。
作用機制,P2Y1 受體,P2Y12 受體,

作用機制

人類血小板包括三種不同的ADP受體:P2Y1、P2Y12、P2X1。P2X1 是配體門控離子通道,P2Y1、P2Y12是與不同的兩種G蛋白藕連的受體。 其中P2Y1、P2Y12 是ADP作用的受體,也是ADP受體阻滯劑作用靶點。它們在血小板上的數量為:P2Y1>P2Y12 。P2Y1是ADP誘導血小板聚集反應中的主要受體[2]。

P2Y1 受體

ADP與P2Y1 受體結合後,P2Y1 受體與Gq蛋白藕連激活磷酯酶C 從而導致Ca2+ 從細胞外流入細胞內,細胞內Ca2+ 濃度的升高激活了蛋白激酶C 引起血小板變形和聚集[3]。P2Y1 受體是第一個被克隆出來的受體,在P2Y1 受體缺如的小鼠中ADP不能引起血小板的聚集。用選擇性的P2Y1 受體拮抗劑A2P5P或A3P5P對ADP受體的研究中發現P2Y1 受體的激活導致迅速和短暫的血小板聚集,說明P2Y1 受體在血小板聚集的早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這些拮抗劑對ADP誘導的腺苷酸環化酶抑制並沒有效果,有研究表明P2Yl受體不能充分地誘導所有與ADP有關的血小板聚集.說明一定有另外一種受體介導ADP對血小板的這種功能[4]。

P2Y12 受體

血小板的另一個ADP受體是P2Y12受體,是噻氯吡啶、氯吡格雷,和AR-C複合物等作用的靶點。ADP與P2Y12受體結合,P2Y12受體與Gi蛋白藕連,抑制血小板的腺苷酸環化酶的活化,降低了血小板中CAMP的水平,誘發血小板的聚集[5]。 P2Y12受體可以通過Gi蛋白的信號通路激活PI3激酶,調節P2Y1介導的Ca2+ 的反應,但與血小板的變形無關[6]。有研究表明小緻密顆粒的分泌,纖維蛋白受體的激活,血栓形成多種途徑都可以增強P2Y12受體的作用.噻吩吡啶類衍生物如噻氯吡啶、氯吡格雷不可逆的與P2Y12 受體結合,可以抑制血小板膜ADP受體的表達、結合及其活性,從而抑制腺苷酸環化酶,噻吩並吡啶類藥物還可抑制ADP引導的α微粒的釋放,長時間有效阻止內皮損傷部位的血栓形成。AR-C複合物可逆性與P2Y12 受體結合,迅速短時間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