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0攻擊機

AC-130攻擊機

AC-130攻擊機(編號:AC-130,綽號:Air Gunship,譯文:空中炮艇/武裝飛船,通稱:洛克希德AC-130空中炮艇,又稱:死亡天使/空中地獄),是美國一型重型對地攻擊機。

AC-130攻擊機是以美國空軍C-130運輸機為基礎改裝而成,裝有強大的機載武器系統,側面發射的武器系統與精確感測系統、導航與火控系統高度集成,成為美國空軍特種部隊的攻擊平台,並且具有遠程飛行能力,炮火強大、攻擊性強。最初執行低空飛行攻擊任務,主要用於密接空中支援與武裝偵察等用途,也可執行特種作戰任務要求增加飛行高度,以提高作戰生存力。

AC-130攻擊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研製,1971年首飛,1973年服役,在越南戰場上首次出現,參與過海灣戰爭、入侵巴拿馬、巴爾幹半島衝突、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的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AC-130攻擊機
  • 英文名稱:ACE-130
  • 前型/級:C-130運輸機
  • 次型/級:A-130攻擊機
  • 研製時間:1967年-1971年 
  • 服役時間:1973年
  • 國家:美國
  • 研製單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 機型:武裝攻擊機
  • 首飛時間:1971年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氣動結構,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航電系統,作戰方式,性能數據,衍生型號,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面對著大量缺乏防護但數量眾多而零散的越南遊擊隊、村莊、車隊等目標,對付這些目標以各種口徑的槍炮最為有效,且使用費用較為合理。因此美軍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留空時間長的攻擊機。美軍很快便將C-47、C-119、C-130等運輸機進行改裝,在機門、機艙側面等加裝搜尋瞄準裝置和槍炮,增加武器掛架,形成了“空中炮艇”。其中最早的空中炮艇一代改裝,是以一架道格拉斯C-47型運輸機為基礎所改良、渾名“魔龍噴噴”(Puff the Magic Dragon)的AC-47“幽靈”式(Spooky)空中炮艇。之後美國空軍又以費爾柴德C-119“飛行貨車”式(Flying Boxcar)運輸機為基礎,開發了AC-119G“暗影”式(Shadow)與AC-119K“蟄刺”式(Stinger)空中炮艇。由於越南除重要城市外防空火力不強,這些原本生存能力較差的運輸機也足以對付地面目標,給越南軍隊人員、車輛、物質造成了很大損傷。
AC-47炮艇AC-47炮艇

建造沿革

1967年,美國空軍決定改裝C-130為新一代的“飛行炮艇”,以取代載重量、飛行性能都難以滿足作戰需求的AC-47炮艇。同年,第一架AC-130A在懷特-佩特森空軍基地改裝完畢,在機艙前門加裝瞭望遠鏡式的夜視設備,在起落架艙前部加裝第一代前視紅外設備,機身上安裝了若干門25毫米機炮,原型機使用模擬式火力控制系統。
C-130運輸機C-130運輸機
1967年9月,AC-130A原型機前往越南進行為期90天的實戰試驗。隨後開始批量改裝AC-130投入越南戰場,作戰時常常與AC-119混編。在服役期間,AC-130迄今共出現過四種不同的版本,分別是洛克希德負責改裝的AC-130A/E/H三型,由羅克韋爾(Rockwell)負責的AC-130U“幽靈”式(Spooky)以及最新的AC-130J型。按照1998年貨幣價值,H型造價5229萬美元,U型造價8110萬美元。

服役歷程

越戰結束之後,所有倖存的AC-130A與-130H型機全都返回美國本土,由駐紮於佛羅里達州艾格林空軍基地的第1特殊任務大隊操作。原本機上所裝的前射與後射機炮陸續被撤除,並在1978年時加裝空中加油口。在1990年代前期的“特殊任務火力加強”(Special Operations Force Improvement,SOFI)計畫中,這些AC-130H改裝了最現代化的各種感應器、火控電腦、電子反制裝置(ECM)與導航、通訊設備。
AC-130U型AC-130U型
越戰之後,AC-130攻擊機又被用於古巴格瑞那達戰場、巴拿馬戰場、海灣戰爭、索馬里戰爭以及巴爾幹地區紛爭中,雖然AC-130飛機裝備精良,但在過去的戰爭中也有過被地面炮火擊中的情況。在各次戰爭行動中已有8架飛機被擊中,其中6架是在越南戰爭中,2架分別在科威特和索馬里的戰爭中。
1995年9月10日,機齡老舊的5架AC-130A“沙漠風暴”全部除役,軍方還正式替它們舉辦了一場紀念儀式。在5架退役的飛機中,機尾編號53-3129、暱稱為“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的AC-130A“沙漠風暴”其實是以1953年時第一架從洛克希德位於喬治亞州的廠房滑出的C-130原型機改裝而來。退役後的“第一夫人”號被安置在艾格林空軍基地武器博物館中,作為永久展覽用途。但較新穎的AC-130H則在改過編號的第16特殊任務中隊中繼續服役,駐紮於佛羅里達州赫伯機場。
AC-130攻擊機
2001年,又有13架AC-130U飛機投入使用,美國空軍“空中炮艇”部隊總共擁有8架於1969年開始服役的AC-130H,以及17架服役期長達20年之久的AC-130U。美國還在對AC-130H/U飛機進行改進,要進一步提升了它們的攻擊能力,使其能在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以外,對敵人發動致命攻擊。
2002年4月,美空軍開始考慮為AC-130改進火炮,並在中期和遠期的改進使該機具有部署無人機系統的能力,或進一步以該機為基礎產生新的火力/偵察概念平台。新的火炮將使用某些新改進彈藥,採用改進的自衛概念和航電設備,改裝發動機。AC-130U可能使用30毫米機炮代替25毫米加特林炮和40毫米博福斯火炮,同時改用精度更好的新型105毫米炮彈,30毫米機炮採用Mk44型“大毒蛇”II 機炮,這樣可以使特種作戰司令部使用空軍庫存的標準30毫米彈藥。除進行對AC-130的近、中、遠期改進計畫制訂外,美軍還研究了機載雷射、改裝C-130或C-17、隱身垂直起降飛機或空間飛機的“空中炮艇”方案。
AC-130AC-130
2003年10月,通用動力公司從波音公司獲得一項價值4900萬美元的契約,為AC-130U研製活動炮架。該飛機是正在實施的一項稱之為“兵力結構增強”的計畫,是將4架C-130H2運輸機改裝為AC-130U“沙漠風暴”武裝運輸機。該武裝運輸機將裝備兩個活動炮架,每個活動炮架有一個武器裝彈控制臺、彈藥箱和裝彈系統,可使飛機同時瞄準射擊兩個目標,射擊距離最大1千米,命中精度很高。
2005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波音公司簽署一項價值1070萬美元的契約項目,洛·馬公司將為美空軍的AC-130U“沙漠風暴”提供多光譜感測器系統,該項契約只是初始契約,是系統研製階段的契約經費,預計洛·馬公司在該項目上最終能獲得3500萬美元的契約。洛·馬公司提供的多光譜感測器系統將用於替代AC-130U“沙漠風暴”上的全方位電視光電感測器,多光譜感測器將第三代紅外感測器技術與圖像增強的低照度電視攝像機有機的綜合一起,從而為AC-130U“沙漠風暴”提供防區外能力,並改進晝夜目標識別能力以及提高在高威脅環境下生存能力。
AC-130攻擊機
2006年11月,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正在探索其未來近距空中支援飛機的概念,而現役的AC-130H/U“空中炮艇”飛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戰使用已幫助它認識到了對未來“空中炮艇”飛機的兩點要求:飛行速度應更快,應具備精確打擊能力。主張配置雷射武器減少“空中炮艇”在城鎮作戰環境下造成的附帶損傷,但是此研究還建議保留飛機的動能武器,因為榴彈炮的火力更為強大。美國空軍同波音公司簽署了3千萬美元的契約,目的是在2008年8月的地面測試的基礎之上,繼續研究及測試先進的戰術雷射系統。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AC-130攻擊機為適應特別行動的高要求,對原有的火力系統和感測器作了較大的改進,它能夠在不同的情形下進行連續、如外科手術般縱深的精確的空中打擊。當環境允許時,AC-130能有效執行以下任務:近距空中支援(CAS)、間接行動、武裝偵察、戰鬥防禦、護送(軍隊、海軍、火車、旋轉翼飛機)、監視、作戰偵察與營救、空降服務、一定的空降指揮與控制。 這些重型飛機的側翼武器與精密的感測、導航和火力控制系統相聯接,能夠在夜間和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作戰,它在平等飛行和盤旋時都能開火,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支援時特別有效。
AC-130A型側視圖AC-130A型側視圖

氣動結構

AC-130攻擊機的動力裝置、尺寸、性能數據與C-130基本相同。AC-130與C-130的主要區別是,在左側機身上有高高隆起的天線整流罩、氣流擋氣罩、炮管以及相應的輔助艙口和炮眼。在機翼下的掛架上還有電子對抗吊艙。由於有眾多武器和電子設備,AC-130可能是除了預警機之外機組成員最多的軍用飛機。H型上的成員包括:五名軍官(駕駛員,副駕駛,領航員,火力控制軍官,電子戰軍官)和九名專業成員(飛行工程師,電視操作手,紅外感測操作手,裝彈手,五名炮手),U型上減少了一名炮手。
AC-130攻擊機H型構造AC-130攻擊機H型構造

動力系統

AC-130攻擊機動力採用四台阿里訊(Allison)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台推力4910馬力。AC-130U型配備四具艾利森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武器系統

最初
AC-130攻擊機初期型號上使用從7.62毫米到20毫米的各種機槍機炮;並攜帶大威力的重磅炸彈,如用於剷除大面積叢林的重型BLU-82炸彈。不論初期型號還是經過改裝的先進型號,AC-130都是一種揮彈如雨的攻擊機。它一分鐘內發射出的彈藥,可以與一個步兵營在整個戰役中使用的彈藥量相比。
BLU-82巨型炸彈,GAU-12炮、105mm炮、40mm炮BLU-82巨型炸彈,GAU-12炮、105mm炮、40mm炮
AC-130H
AC-130H型使用一門105毫米榴彈炮,改進自陸軍的105炮,炮管縮短,並配有專用炮架,加裝反后座裝置;該炮開火時帶來的巨大後坐力甚至能改變飛機航向,因此機艙內還專門配備有制退器,當火控官大喊“開火”後,榴彈炮在滑軌上劇烈地向後制動,並憑藉液壓緩衝器復位,隨後再重新裝填炮彈;該火炮發射的105毫米口徑炮彈,重13.61千克,彈長914.4毫米,備彈量為100發,其中24發和70發分別裝在機體前部和後部的彈藥箱,炮彈內裝有5磅高爆炸藥,能以每秒470米的速度射向目標,其彈片的殺傷半徑達約38米。
AC-130H在駕駛艙後面的側壁上裝有兩門M61型“火神”6管20毫米航炮,每門備彈3000發,正常射速為2500發/分,最大射速為6000發/分,每分鐘可向目標傾瀉7200枚炮彈。
AC-130H還裝有一門“博福斯”式40毫米自動炮,備彈256發;機上還安裝了兩挺7.62毫米機槍,並攜帶雷射制導炸彈。
AC-130飛行炮艇AC-130飛行炮艇
AC-130U
AC-130U將原本在AC-130H上的兩門M61機炮換裝為一門GAU-12型五管25毫米轉膛機炮,其他武器包括1門側向的40毫米“博福斯”炮,每分鐘射速為200發,1門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和最新型的目標探測火控系統。上述武器均由先進的探測和火控裝置控制,包括先進的多座火控雷達和熱成像儀,同時設有各種武器和巨大的光學和熱成像觀瞄吊艙。這些裝置中包括側視多模式攻擊雷達,該雷達不但能夠用於搜尋瞄準目標,還能測算40毫米和105毫米炮彈的命中點,於瞄準點進行比較,隨即同步對槍炮進行瞄準修正,提高命中率。
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裝備的AC-130為提高作戰生存力,重新設計新的輕型彈藥箱,採用整體式結構,取代原來的前後分置結構,將其置於機體後部,保持飛機重心處於安全飛行範圍,便於射手裝彈操作,同時增大備彈量,同原來的彈藥箱相比,重量減輕了454千克,不僅可以多裝炮彈,而且飛機可以飛得更高。

航電系統

AC-130攻擊機換裝了APQ-180攻擊雷達,更新戰術態勢地圖,改善機上航空電子、電子對抗、彈藥和火控系統的軟硬體。“空中炮艇”能在現代戰場上所向披靡,還要歸功於它的光電系統、紅外感測器以及計算機火控系統。這些系統能夠確保“空中炮艇”在黑暗或者低光條件下對目標進行極其精準的打擊,大大提高了“空中炮艇”夜間執行任務的能力。
AC-130H型的電子設備也很先進,能夠保證其以超低空的高度飛入預定空域。這些電子設備有慣性導航系統、“培康”和“羅蘭”-C無線電導航系統。前視紅外裝置、雷射目標指示器、環視雷達和微光電視攝像系統。為了更好地觀察地面,機上還有探照燈。AC-130H的自身防護系統也很好。它有自動告警裝置、電子干擾設備、紅外誘餌吊艙、空中加油裝置等等。機上裝備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能為飛機提供精確攻擊位置,並且隨時向其友軍報告目標位置。機身下部加裝了防護裝甲,一般的輕武器很難擊穿它。
AC-130艙內的三種主武器火控操作界面AC-130艙內的三種主武器火控操作界面
AC-130U型加裝了AN/APQ-180合成孔徑火控雷達,該雷達用於F-15E戰鬥機,可以進行遠距離目標探測和識別。並可以在沒有地面觀察員的情況下,通過查看其彈著點來調整火力。以往的型號只有駕駛艙有增壓設備,U型的整個機艙都具有增壓能力。這使得AC-130U比以往的型號能飛得更高,從而減小了耗油量,增大了航程,並擴大了機上感測器的搜尋範圍。U型上配備更先進的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用於干擾防空火力。

作戰方式

AC-130攻擊機任務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敵方的地面防空能力。AC-130最占優勢的是夜間行動,在白天,它的弱點非常明顯,當地面防空能力弱時,它的威力極其明顯。選擇在陰天行動,可以削弱地面防空對它的威脅,但它必須依靠雷達作為惟一的感測器。雷達引導的防空高射炮、地對空飛彈等可以嚴重削弱它的空中打擊能力。如果預先了解、掌握敵方的雷達系統,可以在飛機出動前先進行雷達干擾或SEAD(抑制敵方空中防禦),SEAD更為重要。如果要在防空能力明確的敵對領空進行行動,可以採取提高飛行高度的方法,但是,感測器的性能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因為地面範圍的增加,火力的精確程度也會有所下降,使飛機打擊點目標的能力下降。在防空能力強的領空行動時,因為要限制使用雷射照明,因為這種照明使地面更容易發現飛機。
AC-130攻擊機
越戰期間“空中炮艇”兇猛的火力形成的著名“火焰錐”越戰期間“空中炮艇”兇猛的火力形成的著名“火焰錐”
AC-130可以一次性在空中飛行12小時,可攜帶幾千枚炮彈,搜尋目標精確率高,還有頂級的感測器保護自己免受飛彈的襲擊。在戰備飛行時,機上可攜帶10噸彈藥。從2000英尺高度下降到80英尺時,通常由地面部隊使用的榴彈炮每分鐘可以發射10發炮彈,高爆炸性105毫米的炮彈每枚都裝有5磅的TNT,炸毀建築物輕而易舉,殺傷半徑達1500碼,還有25毫米加特林機關槍後援。在駕駛員座艙後邊還有兩枚20毫米“火神”旋轉炮。安裝在機身下方的攝像機在確定了目標之後,就會立刻把相關信息反饋給機上的電腦,隨即就會進行致命攻擊。可以通過做環形飛行而集中火力攻擊一個目標,因為飛機在做傾斜轉彎時依然能夠準確射擊

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乘員
21人(最大)
13人(AC-130U)
14人(AC-130H)
機長
29.8米
翼展
40.4米
機高
11.7米
機翼面積
/
整體空重
/
最大起飛重量
69750千克
參考性能
最大飛行速度
468-48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7576米
最大航程
2340千米(無空中加油)
4070千米
作戰半徑
500海里
動力裝置
發動機
4台阿里訊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700千瓦
武器系統
機炮
7.62毫米到20毫米的機槍/機炮
1門105毫米榴彈炮
2門M61型“火神”6管20毫米航炮
1門“博福斯”式40毫米自動炮

衍生型號

AC-130A
1965年時,美國空軍航空系統部開始將第13架次的量產型C-130A(機身編號54-1626)改裝成空中炮艇二代標準,改裝範圍包括加裝4具20毫米火神炮,4挺7.62毫米多管機炮,熱焰彈發射裝置與改良過的目視瞄準系統。這架試作機在1967年末于越南進行實測成功之後,LTV電子系統(LTV Electrosystems)立刻獲得一紙契約,將7架JC-130A飛彈追蹤機改裝為AC-130A。實際量產版本的AC-130A擁有與試作機相同的火力設定,但多了包括APQ-133信標追蹤器、AN/APQ-136移動目標顯示雷達(MTI radar)與新式的類比式電腦及其他感測設備。在1968年底之前,已經有4架AC-130A開始在駐紮於泰國烏汶(Ubon)的第14空中突擊大隊(14th Air Co毫米ondo Wing)服役。之後,空軍試驗性地在一架C-130上裝上兩具電腦火控的40毫米L/60博福斯炮,以取代原本的20毫米版本(Suprise Package,“驚嚇套件”計畫),並又在“快速鋪路”計畫(Pave Pronto program)中根據前述標準追加改裝了9架C-130A,並加強其雷達與火控系統。
AC-130攻擊機
AC-130E
由於AC-130計畫的成功,美國空軍在“鋪路鬼怪”(Pave Spectre)計畫中將11架C-130E改裝為空中炮艇,而成為AC-130E“鬼怪”式(Spectre)。新的規格包括更重的裝甲、包括APQ-150信標追蹤雷達在內的更優異航電功能、與更大的載彈量。自1973年起,10架在戰火中倖存的AC-130裝上了升級版的艾利森(Allison)T56-A-15發動機,成為AC-130H。AC-130在越戰期間的最後一次改良,是在“鋪路神盾”(Pave Aegis)計畫中,換上了火力驚人的105毫米榴彈炮與雷射瞄準定標器。
AC-130H
1973年“鬼怪”型,自1973年安裝了功率更大的T56-A-15發動機後,AC-130E被改為AC-130H標準型。用於越南戰爭的最後一項研製工作是按照“鋪路掩護”計畫安裝了105毫米榴彈炮和雷射目標指示器。AC-130H直到1990年才完成改裝,進入部隊服役。
AC-130H的彩色剖面圖AC-130H的彩色剖面圖
AC-130U
19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最新型“幽靈”,該機是C-130H的改型,為了活化特殊任務部隊的作戰能力,1987年7月羅克韋爾公司獲得契約開始新機種的建造,以13架新出廠的C-130H為基礎進行武裝化,而第一架AC-130U是在1990年12月20日首度試飛,並自1991年9月起在加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FB)進行密集測試。作為AC-130H的升級類型,AC-130U的裝備和作戰能力更勝一籌。
AC-130UAC-130U
AC-130U“幽靈”型武裝攻擊機具有先進的感測系統、新型火力控制雷達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它還具有超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和紅外線預警接收器,並能在夜間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飛行,並能夠從距離目標1200米遠的地方直接發動攻擊。
除了強大的火力外,新版的空中炮艇也在電戰能力上擁有大幅的提升。主要的設備包括休斯AN/APQ-180主要火控雷達,德州儀器AAQ-117前視紅外儀(FLIR),波爾航太附有雷射定標儀與測距功能的全主動微光夜視攝影機(裝置在機首下方突起的炮座上,擁有360度的環景視野)與羅克韋爾ALQ-172電子干擾器及其他反制干擾物(熱焰彈等)的發射裝置。以4架IBM IP-102任務電腦串連起來的主控單元讓AC-130擁有同時攻擊兩個目標的能力,而組合了慣性導航系統與美國國防部的導航之星(NAVSTAR)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提供AC-130U全天候的任務飛行能力。
AC-130J
2017年9月30日,美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官布拉德·韋布宣布,美空軍的第四代“炮艇機”,AC-130J“幽靈騎士”(Ghostrider)武裝運輸機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此時,美空軍已接收了6架AC-130J,該機將用來取代現役的AC-130H/U/W武裝運輸機。
AC-130獲得的紅外影像AC-130獲得的紅外影像
AC-130J將配裝1門30毫米和1門105毫米火炮,其中前者的射速可達每分鐘200發,後者實際上是安裝在飛機上的榴彈炮。該機還配裝AGM-176A“鷹獅”飛彈,並將能夠搭載“海爾法/地獄火”飛彈,“蝰蛇打擊”(Viper Strike)炸彈和GBU-39“小直徑炸彈”以及AGM-176空地飛彈“格里芬”的智慧型彈藥發射裝置。“蝰蛇打擊”炸彈是一種長90厘米的無動力滑翔炸彈。這種武器重20千克,機翼摺疊時直徑為130毫米。因為“蝰蛇打擊”炸彈垂直落下,所以其更適合用於城市作戰。它的戰鬥部重量只有1.8千克,炸藥重量占不到一半。這意味著可能對目標附近平民造成更小附帶損害,但是其威力和精度足以摧毀目標。該機在未來還可安裝雷射武器,或者一群無人機。“蝰蛇打擊”炸彈是一種長90厘米的無動力滑翔炸彈。
AC-130J比AC-130H/U/W重量更輕、飛行速度更快、作戰效率更高,耗油率也降低了25%~30%。該型機採用六葉螺旋槳取代了早期型的四葉螺旋槳,有助於提供更多推力並提高效率;最大速度可達670千米/時,最大航程4830千米,是AC-130U的兩倍;最大飛行高度達8500米,比AC-130U高910米。

服役動態

越南戰爭中,AC-130攻擊機首先使用,曾炸毀1萬餘輛軍用車輛,並有力地支援了無數次地面營救行動。
AC-130參加利比亞戰爭AC-130參加利比亞戰爭
1983年10月,格瑞那達戰場,緊急狂暴行動中,AC-130飛機壓制了敵方的防空系統,猛烈攻擊敵方的地面部隊,確保其他美軍部隊順利實施空降,完成戰略計畫。
1989年,巴拿馬戰場的正義之師行動,AC-130飛機是攻打巴拿馬國防部大樓及其他軍事指揮設施的閃亮角色,它是那次戰役中惟一擔負近距離火力支援的飛機,它們準確兇猛的火力,使多支在地面行動的美軍部隊轉危為安。
1991年,海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有5架AC-130H曾參與過沙漠風暴行動,負責在夜間任務中攻擊地面目標,但不幸砸沙烏地阿拉伯海夫吉(Khafji)墜毀了其中一架。
1994年,索馬里戰爭以及巴爾幹地區紛爭中,美軍都派出了AC-130戰機參戰,又有另一架AC-130H在出兵索馬里時折損。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AC-130負責日常巡邏任務,在執行攻擊任務時,對地面重要目標實施強大火力攻擊。AC-130還可與無人機聯合作戰,實時接收地面指令,精確打擊地面重要軍事目標。
2011年,在美國於4月初從利比亞空戰撤出所有戰機之前,國防部宣布A-10和AC-130飛機已在3月26日開始參與利比亞上空的作戰行動。
2018年,AC-130活躍在打擊IS極端組織的最前線。

總體評價

AC-130攻擊機裝置有各型口徑不同的機炮,乃至於後期機種所搭載的博福斯炮或榴彈炮等重型火炮,對於零星分布於地面、缺乏空中火力保護的部隊有致命性的打擊能力(空軍世界評)
AC-130攻擊機AC-130攻擊機
AC-130攻擊機十分龐大,飛行緩慢,對於敵人的戰鬥機或者嚴密的防空網路無計可施。美國在越南損失了若干架AC-130,而另一架在海灣戰爭期間被一枚肩扛式飛彈擊落。但是,AC-130絕對可以把敵人的地面陣地摧毀成碎片。它可以無休止地在敵人的陣地上空周圍徘徊,發射密集的火力(科普中國,騰訊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