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相關簡介
AAT 採用噴覆式施工,不受空間和環境限制,可在任意管線密集、結構複雜(或異型結構)的鋼材、混凝土等多種基材的表面任意施工,不需任何吊掛或支撐件輔材,在確保高效吸聲降噪基礎上,設計和施工方便,綜合造價低廉,是設備機房、車庫、靜壓箱、捷運隧道、體育館、影劇院、音樂廳、候機候車大廳、會展中心、錄音棚等場所吸聲降噪處理的傑出材料。
技術指標
防火等級 A級不燃
隔聲STC ≧35 dB
材料密度 38~150 Kg/m3
厚度 10~300 mm
抗壓強度 50 KPa
抗衝擊 3 J
適用溫度範圍 -120-1000 ℃
施工溫度 ≧5 ℃
正拉粘接強度 KPa 7.0-30.0
耐老化 耐酸鹼,持久穩定(無機材質)
防水性能 防水、抗滲 AAT-A
抗菌性能 無菌生長
膠有害物質限量 安全環保
執行標準
GBJ47-1983,GB/T20247-2006
GB/T10294-1988
GB8624-2006,GB/T5464-1999
GBJ75-1984,GB/T50121-2005
AAT-S,JC158-2004
AAT-S,JG109-2003
JC158-2004
GB18583-2008
材質特性
AAT具有優越的吸音隔音、保溫隔熱、A級防火、施工便捷等多功能特徵。
對中高頻實現高效吸聲,吸聲係數可達0.75~0.95。其複雜結構的高適應性可直接在鋼材、混凝土、木材、玻璃、石膏板、塑膠等基材的任意複雜異型結構表面隨意噴覆,尤其是施工人員很難達到的受限空間,均可輕鬆便捷地施工。AAT導熱係數0.031~0.038w/m·k,絕熱層為密閉無接縫整體,有效阻斷熱橋,提高保溫效果。AAT系無機質材,A級不燃,耐火可逾1000℃,它還具有安全的環保性、可回收性能。高效耐腐蝕性,抗冷凝、防結露和裝飾性。
傳統保溫吸聲材料的優缺點
(1)硬質聚氨酯泡沫塑膠:不吸音,易燃,燃燒即釋放大量劇毒氣體,發泡厚度不易控制、表面無法整形平整、噴塗時釋放有害氣體,抗老化性差。
(2)擠塑板/聚苯板:不吸音,易燃,燃燒即釋放大量劇毒氣體,錨固件支撐,聚合物輔助粘結,表面粘格線布並批抗裂砂漿和裝飾塗料或面層,安裝不便,面層易空鼓和開裂。存在熱橋和對流。
(3)聚苯乙烯:遇明火則燃,且釋放大量劇毒氣體,多重工序,複雜耗時,綜合成本高,存在熱橋和對流保溫缺陷。複雜結構下無法安裝。
(4)岩棉(玻璃棉):釋放少量有機揮發物,安裝麻煩,需支撐件,打龍骨,且存在明顯熱橋、空氣對流缺陷,綜合價格昂貴。複雜結構下無法施工。占空間,影響光線和視線。
工程套用
AAT噴覆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在國內AAT推廣套用也逐漸發展,由AAT衍生的多種吸聲、保溫材料相繼推出。AAT已經成功套用於國內多項大型吸聲隔聲,保溫隔熱工程,並逐漸受到國內市場的認可。尤其是上海世博會世博園建築群大面積對AAT材料的採用充分肯定了AAT的有效性能和套用前景。AAT被中國建築業協會材料分會、中國質協用戶委員會、建築材料委員會等機構評定為“2010上海世博會建設工程節能環保新材料(系統)”、“2010年度中國建設工程材料重點推薦品牌。”
教育
AAT: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科目之一,是指專門用於測查與行政職業上的成功有聯繫的一系列心理潛能的標準化考試。
軍事
AAT:Anti-Aircraft Tank, 防空坦克。
航空
AAT:Asia Airfreight Terminal,亞洲空運中心,位置在
香港國際機場 。現時一年能處理150萬噸貨物(包括擴建後的一號及二號貨運站),並正擴建以應付更龐大的空運貨物數量,打算興建第三個空運貨站。
天文
AAT :英澳望遠鏡=英國—澳大利亞望遠鏡(Anglo-Australian Telescope) 安裝在澳大利亞海拔1,150米的塞丁泉山(
英澳天文台 )的一台3.9米反射望遠鏡。AAT由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政府聯合出資建造,可在光學和紅外兩個波段進行觀測。
網路
AAT:Automatic Answer Trunk, 自動應答中繼(連線埠),Trunk是一種封裝技術,在配置Trunk連線埠後,可以提高頻寬、吞吐量, 大幅度提供整個網路能力。
計算機
AAT: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存取時間。
生物學
AAT:
α-抗胰蛋白酶 ,AAT的主要功能是對抗由多形核白細胞吞噬作用時釋放的溶酶體蛋白水解酶。
遊戲/軍事
AAT:Anti-Armed TANK星球大戰中分裂勢力的的坦克。在現實中原意為反武裝坦克(反裝甲坦克)。
電力
.AAT:備用電源和備用設備自動投入 。
中繼理論 AAT(AutomaticAnswerTrunk),自動應答中繼。蜂窩無線電系統依靠中繼才能在有限的無線頻譜內為數量眾多的用戶服務。
中繼 的概念是指允許大量的用戶在一個小區內共享相對較小數量的
信道 ,即從可用信道庫中給每個用戶按需分配信道。在中繼的無線系統中,每個用戶只是在有呼叫時才分配一個信道,一旦通話終止,原先占用的信道就立即回到可用信道庫中。 根據用戶行為的
統計數據 ,中繼使固定數量的信道或線路可為一個數量更大的、隨機的用戶群體服務。電話公司根據中繼理論來決定那些有成百上千台電話的辦公大樓所需分配的線路數目。中繼理論也用在蜂窩無線系統的設計中,在可用的電話線路數目與在呼叫高峰時沒有線路可用的可能性之間有一個折中。當電話線路減少時,對於一個特定的用戶,所有線路都忙的可能性變大。在中繼的移動無線系統中,當所有的無線信道都被占用而用戶又請求服務時,則發生呼叫阻塞或系統拒絕接入。在一些系統中,可能用排隊的方法來保存正在請求通話的用戶信息,直到有信道為止。
AAT
中繼理論的基本原理是19世紀末的丹麥數學家愛爾蘭(Erlang)提出的,他致力於研究怎樣通過有限的服務能力為大量的用戶服務。現在,用他的名字作為話務量強度的單位。一個Erlang表示一個完全被占用的信道的
話務量 強度(即單位小時或單位分鐘的呼叫時長)。例如,一個在一小時內被占用了30分鐘的信道的話務量為0.5Erlang。
中繼理論中用到的基本術語定義:
建立時間:給正在請求的用戶分配一個中繼無線信道所需的時間
阻塞呼叫:由於擁塞無法在請求時間完成的呼叫,又稱損失呼叫
保持時間:一個典型呼叫的平均保持時間,表示為H(以秒為單位)
話務量強度:表徵信道時間利用率,為信道的平均占用率,以Erlang為單位。它是一個無量綱的值,可用來表征單個或多個信道的時間利用率。表示為A
負載:整個系統的話務量強度,以Erlang為單位
服務等級(GOS):表征擁塞水平的量,定義為呼叫阻塞機率(表示為B,單位為Erlang),或是延遲時間大於某一特定時間的機率(表示為C,單位為Erlang)
請求速率:單位時間內平均的呼叫請求次數。表示為l/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