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802.11d
- 類型:協定
- 途徑:媒體接入控制/鏈路連線控制
- 作用:解決2.4GHz頻段國家的使用問題
簡介,規格說明,
簡介
802.11為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於1997年公告的無線區域網路標準,適用於有線站台與無線用戶或無線用戶之間的溝通連結。
規格說明
802.11 -- 初期的規格采直接序列展頻(擴頻)技術(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或跳頻展頻(擴頻)技術(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制定了在RF射頻頻段2.4GHz上的運用,並且提供了1Mbps、2Mbps和許多基礎訊號傳輸方式與服務的傳輸速率規格。
802.11a -- 802.11的衍生版,於5.8GHz頻段提供了最高54 Mbps的速率規格,並運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encoding scheme以取代802.11的FHSS 或 DSSS。
802.11b -- 即所謂的高速無線網路或Wi-Fi標準,1999年再度發表IEEE802.11b高速無線網路標準,在2.4GHz頻段上運用DSSS技術,且由於這個衍生標準的產生,將原來無線網路的傳輸速度提升至11 Mbps並可與乙太網路(Ethernet)相媲。
802.11g -- 在2.4GHz頻段上提供高於20 Mbps的速率規格。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2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2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l,預留及準備不使用。
IEEE 802.11m,維護標準;互斥及極限。
IEEE 802.11n,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提供標準速度300M,最高速度600M的連線速度
IEEE 802.11k,該協定規範規定了無線區域網路頻譜測量規範。該規範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路對頻譜資源智慧型化使用的需求。
除了上面的IEEE標準,另外有一個被稱為IEEE 802.11b+的技術,通過PBCC技術(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頻段) 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事實上並不是一個IEEE的公開標準,而是一項產權私有的技術,產權屬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