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6年是平年,是農曆丙寅年,為虎年,隋大業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06年
- 事件:中國科舉制度
大事記,出生,逝世,文化紀事,雜譚逸事,通鑑記載,
大事記
出生
釋神秀(公元606一706年),禪門北派的創始人。
逝世
文化紀事
科舉制度確立
大業二年(606),隋煬帝楊廣開進士科,確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作為封建統治階級選拔人才的方法,萌芽於南北朝,開始於隋,而成型於唐。南北朝時期,舉孝廉、舉秀才等察舉方式代替了按門第選官的方式。隋朝文帝正式取消了九品中正制。使官吏的任用不受門第的限制。606年,隋煬帝楊廣開進士科,確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在唐代繼續實行,並得到很大發展,唐代的科舉分為常科和制科。
雜譚逸事
定輿服儀衛制度
大業二年(606)二月,煬帝在江都詔吏部尚書牛弘等議定輿服、儀衛制度,以開府儀同三司何稠為太府少卿,由其領導營造,完成後送到江都。何稠作黃麾三萬六千人仗,以及輅輦車輿、皇后鹵簿、百官儀服等等,在製作中,力求華盛,以使煬帝滿意。命令州縣送羽毛,百姓到處捕求,凡羽毛能用的禽獸,幾乎被斬盡殺絕。前後役工二十餘萬人,所用金銀錢帛以億萬計。煬帝就是用這支儀仗,在第一次巡遊江都後,由陸路回到洛陽。煬帝的儀仗行進時,填街溢路,前後長達二十餘里。
廣設倉窖
大業二年(606)十月,隋政府於鞏縣(今河南)境內置洛口倉,倉城周圍二十餘里,共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左右,共容二千餘萬石。並在倉城置監官及鎮兵千人。大業二年(606)十二月,又在洛陽北面七里置回洛倉,倉城周圍十里,穿三百窖,共容二百餘萬石。隋朝從文帝即位不久,就開始設定大量官倉。隋初年,由於京城長安倉庫貯備不足,文帝遂命黃河沿岸諸州募置運米丁,積極充實京師庫存。並先後於衛州(今河南汲縣)置黎陽倉,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置河陽倉,陝州(今河南陝縣)置常平倉,華州(今陝西華縣)置廣通倉(或作廣運倉),遞相貯存,漕運關東及河東的糧食充實京城。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富裕時代,到文帝末年的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用。煬帝建東都洛陽時,在宮城東建築了含嘉倉城。在宮城內右掖門街西有子羅倉,倉有鹽二十餘萬石,倉西有梗米六十餘窖。這些物資直到李唐建國以後的太宗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尚未用完。近年洛陽考古發掘的含嘉倉遺址,已查明二百五十九個糧窖,估計總窖數當在四百左右。大窖可儲糧一萬數千石,小窖可儲七、八千石。糧窖口徑大者十八點五米,小者八米,深者距地表近十二米,淺者六米。倉中有粟、糙米、小豆等,多從蘇州(今江蘇)、楚州(今江蘇淮安)、滁州(今安徽滁縣)、冀州(今河北冀縣)、德州(今山東乎原北)等地漕運而來。此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個倉窖中還存有炭化穀子五十多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社會物質財富積累的豐盈。
煬帝集四方散樂
通鑑記載
高祖文皇帝下大業二年(丙寅,公元六零六年)
春,正月,辛酉,東京成,進將作大匠宇文愷位開府儀同三司。
丁卯,遣十使並省州省。
二月,丙戌,詔吏部尚書牛弘等議定輿服、儀衛制度。以開府儀同三司何稠為太府少卿,使之營造,送江都。稠智思精巧,博覽圖籍,參會古今,多所損益;袞冕畫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紗為之。又作黃麾三萬六千人仗,及輅輦車輿,皇后鹵簿,百官儀服,務為華盛,以稱上意。課州縣送羽毛,民求捕之,網羅被水陸,禽獸有堪氅毦之用者,殆無遺類。烏程有高樹,逾百尺,旁無附枝,上有鶴巢,民欲取之,不可上,乃伐其根;鶴恐殺其子,自拔氅毛投於地,時人或稱以為瑞,曰:“天子造羽儀,鳥獸自獻羽毛。”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帛巨億計。帝每出遊幸,羽儀填街溢路,亘二十餘里。三月,庚戌,上發江都,夏,四月,庚戌,自伊闕陳法駕,備千乘萬騎入東京。辛亥,御端門,大赦,免天下今年租賦。制五品以上文官乘車,在朝弁服,佩玉;武官馬加珂,戴幘,服袴褶。文物之盛,近世莫及也。
秋,七月,庚申,制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有德行、功能灼然顯著者進擢之。帝頗惜名位,群臣當進職者,多令兼假而已;雖有闕員,留而不補。時牛弘為吏部尚書,不得專行其職,別敕納言蘇威、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左驍衛大將軍張瑾、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黃門侍郎裴矩參掌選事,時人謂之“選曹七貴”。雖七人同在坐,然與奪之筆,虞世基獨專之,受納賄賂,多者超越等倫,無者注色而已。蘊,邃之從曾孫也。
元德太子昭自長安來朝,數月,將還,欲乞少留;帝不許。拜請無數,體素肥,因致勞疾,甲戌,薨。帝哭之,數聲而止,尋奏聲伎,無異平日。
楚景武公楊素,雖有大功,特為帝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太史言隋分野有大喪,乃徙素為楚公,意言楚與隋同分,欲以厭之。素寢疾,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者,恆恐不死。素亦自知名位已極,不肯餌藥,亦不將慎,謂弟約曰:“我豈須更活邪!”乙亥,素薨,贈太尉公、弘農等十郡太守,葬送甚盛。
八月,辛卯,封皇孫倓為燕王,侗為越王,侑為代王,皆昭之子也。
九月,乙丑,立秦孝王子浩為秦王。
帝以高祖末年,法令峻刻,冬,十月,詔改修律令。
初,齊溫公之世,有魚龍、山車等戲,謂之散樂,周宣帝時,鄭譯奏征之。高祖受禪,命牛弘定樂,非正聲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悉放遣之。帝以啟民可汗將入朝,欲以富樂夸之。太常少卿裴蘊希旨,奏括天下周、齊、梁、陳樂家子弟皆為樂戶;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樂者,皆直太常。帝從之。於是四方散樂,大集東京,閱之於芳華苑積翠池側。有舍利獸先來跳躍,激水滿衢,黿鼉、龜鱉、水人、蟲魚,遍覆於地。又有鯨魚噴霧翳日,倏忽化成黃龍,長七八丈。又二人戴竿,上有舞者,焱?然騰過,左右易處。又有神鰲負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伎人皆衣錦繡繒彩,舞者鳴環佩,綴花毦;課京兆、河南制其衣,兩京錦彩為之空竭。帝多制艷篇,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播之,音極哀怨。帝甚悅,謂明達曰:“齊氏偏隅,樂工曹妙達猶封王;我今天下大同,方且貴汝,宜自修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