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物印表機

3D生物印表機

3D生物印表機是一種能夠在數字三維模型驅動下,按照增材製造原理定位裝配生物材料或細胞單元,製造醫療器械、組織工程支架和組織器官等製品的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D生物印表機
  • 外文名:3D bio-printer
  • 提出時間:2000年左右
  • 作用:製造醫療器械、組織工程支架等
介紹,功能介紹,組成結構,過程,生物列印前,生物列印中,發展前景,國外,中國,

介紹

3D生物印表機是一種能夠在數字三維模型驅動下,按照增材製造原理定位裝配生物材料或細胞單元,製造醫療器械、組織工程支架和組織器官等製品的裝備。
3D生物列印這一技術概念最早是由美國Clems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i、Drexel University等大學的教授在2000年左右提出,2003年Mironv V和Boland T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雜誌系統提出“器官3D列印”這一概念。2002年左右,清華大學顏永年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3D生物列印技術研究。
2010年Organovo公司推出可以幫助用戶製造生物組織用於研究和開發的3D生物印表機。 2014年11月,Organovo推出了其可商用的3D列印人體肝臟組織exVive3DTM,用於臨床前藥物測試。(YAHOO)
2013年8月7日Regenovo公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科學家合作,成功研製出可同時列印生物材料和活細胞的3D印表機。2015年10月10日, Regenovo公司推出第三代生物3D列印工作站。利用這款生物3D列印設備,成功批量“列印”出肝單元用於藥物篩選。(新華社、人民日報)
2015年10月29日,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創的3D生物血管印表機。(人民日報)

功能介紹

3D生物印表機(3D bio-printer;3D biology printer )是一種能夠在數字三維模型驅動下,按照增材製造原理定位裝配生物材料或細胞單元,製造醫療器械、組織工程支架和組織器官等製品的裝備。
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體器官功能衰竭或損壞的患者生命,但這項技術也存在器官來源不足、排異反應難以避免等弊端。不過,隨著未來“生物印表機”的問世,這些問題的解決有了新的技術手段。
這種機器首先讀入由醫學影像數據重建或設計的三維模型,將模型離散成多個片層,計算機控制列印噴頭逐層"列印”列印由生物材料或細胞組成的“生物墨水”,不斷重複這一過程,直至列印完成三維組織前體。隨後,細胞開始重新組織、熔合,形成新的血管等組織結構。
Organovo公司執行長基思·墨菲在接受《工程師》雜誌採訪時指出,最終有一天,只需輕輕按下按鈕,就能讓3D生物印表機製造出我們所需要的器官。

組成結構

3D生物印表機基於現有技術發明,這些技術當前被用以製造工業零部件的3D模型。生物印表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利用一層層的塑膠,而是利用一層層的生物材料或者細胞構造塊,去製造真正的活體組織
3D生物印表機可以有多個列印噴頭,噴頭可以列印人體細胞,被稱為“生物墨”;也可以列印純生物材料,被稱為“生物紙”。所謂生物紙其實是主要成分是水凝膠,可用作細胞生長的支架。3D生物印表機使用來自患者自己身體的細胞,所以不會產生排異反應。

過程

3D 生物列印一般有以下三步驟:生物列印前、生物列印中、生物列印後。

生物列印前

生物列印前,需要先計畫細胞支架的結構並選擇列印中會使用到的材質。
開始列印前,要先取得患者器官的組織檢體和醫學影像。 使用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取得患者的醫學影像,是最常見的方法。取得影像後,利用軟體將平面的醫學影像重建出立體結構,並分離出預計要培養的細胞並加以增量後,便完成列印前的準備。這些細胞將和液態的特殊生物材質,在細胞混合器中混合。這種特殊生物材質能提供,細胞生存所需的氧氣與其他營養物質。在某些特殊情況,細胞甚至會被放入直徑500微米的小球中,被保護起來。混入液體凝膠中的細胞並不需要細胞支架即可生存。這些細胞和營養基質的混合物將被放入管狀的容器中,在列印的過程被擠壓出來,以形成組織的形狀。

生物列印中

生物列印第二步驟,將套用到生物墨水。生物墨水指的就是細胞與維生物質混合的液體基質,在第二步驟中,生物墨水將被放在生物印表機的墨水匣中,依照患者的醫學影像資料,依序列印。生物列印所製造出來的初始組織物,將被送入細胞培養器中,慢慢地將充滿細胞的初始組織培育成真正的組織。
生物列印常常會需要將細胞平均散布到生物相容的支架上,這些生物相容的支架由積層製造法製造而成,最終形成了立體的組織似的架構。生物列印所製造的人工肝臟與人工腎臟,目前仍舊缺乏像是血管或是腎小管等的功能性單位,而且非常難以培育成多細胞的完整器官。

發展前景

國外

2013年5月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公開信,科學家成功將3D列印出的氣管支架植入嬰兒體內。
密西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醫學博士大衛·措普夫(David A.Zopf)和同事描述了這例移植手術。接受移植的嬰兒患有局部支氣管軟化症,手術中使用的可吸收支架由聚己內酯構成。
作者指出,患兒母親在妊娠35周產下了這個名叫 Kaiba Gionfriddo 的男嬰,看起來身體健康,但在6個星期後出現胸壁凹陷和呼吸困難。發生這種情況,意味著在2個月大之前,都需要氣管插管,以維持通氣。因此,他們用計算機設計了一個患兒氣管支架的模型,使用熱塑性的生物可吸收材料,通過雷射燒結技術製造了一個氣管支架。在移植手術中,依靠支架上的孔洞與氣管進行固定。在安置支架7天后,開始逐步撤除機械通氣機,並在手術後21天完全停止呼吸機支持。一年以後,通過內窺鏡造影手術觀察患兒的左主支氣管,發現一切正常。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任何支架相關的問題。

中國

媒體2013年8月7日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科學家自主研發出一台生物材料3D印表機。科學家們使用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無機材料水凝膠材料或活細胞,已在這台印表機上成功列印出較小比例的人類耳朵軟骨組織肝臟單元等。
該生物材料3D印表機研發團隊負責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徐銘恩說,這台生物材料3D印表機具有列印生物材料種類多、對細胞損傷率低、列印精度較高和操作方便等特點。同國際同類印表機相比,這台名為“Regenovo”的3D印表機不僅實現了無菌條件下的生物材料和細胞3D列印,而且新型的溫控單元和列印噴頭設計,能夠支持從-5℃到260℃熔融的多種生物材料列印。
徐銘恩介紹說,“Regenovo”支持活細胞列印,列印的細胞有著高達90%的存活率。目前列印出來的活細胞存活時間最長為4個月。
不過,從人體細胞、組織乃至器官被“列印”出來,到真正套用於臨床,還有相當長一段路需要走。徐銘恩說,這需要多種領域的科學家通力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