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旅

386旅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主力旅之一;其前身為國民革命軍386團。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在陝西省富平縣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全旅約5700人。陳賡任旅長,陳再道任副旅長(後許世友),李聚奎任參謀長,王新亭任政治部(初稱政訓處)主任。下轄由紅31軍第91師改編的第771團和紅31軍第93師改編的第772團。

基本介紹

參戰抗日,擴充建制,旅制改編,戰後調整,

參戰抗日

1937年9月30日,第386旅在第129師師部率領下,由陝西省富平縣出發,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38年10月18日,挺進到山西昔陽平定以東地區,打擊沿正太鐵路(今石家莊—太原)西進的日軍,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等戰鬥勝利。接著,派出小分隊和工作組深入晉冀豫邊廣大地區,配合當地中共組織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2月,王新亭任旅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38年2~3月,為牽制日軍向黃河防線的進攻,配合晉南國民黨軍和晉西北、晉西南的八路軍作戰,第386旅在正太鐵路和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襲戰和伏擊戰,先後取得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勝利。4月,參加晉東南地區的反“九路圍攻”作戰,在長樂村戰鬥中,第772團團長葉成煥犧牲。4月下旬,該旅向豫北地區發展,開闢了安陽林縣輝縣山區抗日根據地。

擴充建制

經過近1年的鬥爭,第386旅得到較大發展,第771團調歸第129師獨立旅建制,第129師補充團和東進縱隊第1、第3團合編的新1團於7~8月間先後歸第386旅建制,全旅達8000餘人。12月中旬,第772團留太行區,旅主力隨第129師挺進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以東,參加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39年1~3月,第386旅與冀南軍區部隊一道,粉碎了日偽軍3萬餘人的“掃蕩”,取得香城固等戰鬥的勝利。3月以後,當日軍“掃蕩”重點轉向山區時,第386旅奉命返回太行抗日根據地,第772團歸建。冀南軍區先遣支隊第3大隊劃歸第386旅建制,改稱第386旅補充大隊。6月,周希漢任旅參謀長,蘇精誠任旅政治部主任。7月,第386旅參加了粉碎日軍對太行山區的夏季“掃蕩”的作戰。年底,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1月中旬,第386旅奉命復返太岳區,和第385旅等部一道,奮起反擊國民黨頑軍的進攻,參加了磁武涉林戰役,鞏固了太岳抗日根據地。5~6月,該旅利用戰鬥間隙進行整軍和整編,第772團番號未變,新1團、補充團、補充大隊分別改為第16、第17、第18團。並成立太岳軍區,由第386旅兼軍區(對外用太岳縱隊名義)。整軍期間,第386旅在第129師的統一部署下,參加了對白晉等鐵路及主要公路的破擊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8~12月,參加百團大戰

旅制改編

1941年1月,為適應鬥爭需要,第386旅改為第129師機動部隊,免兼太岳軍區。27日,旅政治部主任蘇精誠在山西省武鄉韓壁地區反擊日軍襲擊戰鬥中犧牲。8月,第386旅歸太岳縱隊建制,太岳縱隊司令員陳賡兼任旅長,縱隊副政治委員王新亭兼任旅政治委員,周希漢任參謀長,張祖諒任政治部主任。轄第772、第16、第17、第18團。與此同時,奉八路軍總部命令,第386旅第17、第18團參加太岳南進支隊,在臨汾至屯留公路以南、沁河以西,開闢了岳南(太岳以南)抗日根據地。針對日軍實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第386旅在太岳軍區的領導下,採取以武裝鬥爭為核心的全面對敵鬥爭方針,挫敗了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的“蠶食”、“掃蕩”和“治安強化運動”。

戰後調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386旅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一元化領導,開展整風、生產運動和實行“精兵簡政”等各項政策,並實行“敵進我進”方針,派出武裝工作隊和小分隊,深入敵占區,開展軍事、政治攻勢,建立小塊根據地。在此期間,王近山任第386旅旅長,聶真任政治委員,劉忠任副政治委員。1943年3月,根據中共太行分局溫村高幹會議精神,太岳軍區繼續進行精兵簡政,主力部隊實行地方化,第386旅兼太岳軍區第2軍分區。此後,第772團調歸太岳軍區第3軍分區,第16團調陝甘寧邊區。1945年8月下旬,劉忠任第386旅旅長,張祖諒任政治委員,廖冠賢任政治部主任。轄第772、第20團(1943年9月由冀南軍區調歸太岳軍區第2軍分區建制)和士敏獨立團(後改為第21團)。接著,參加上黨戰役。10月7日,第386旅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第10旅,轄第28團(原第772團)、第29團(原第20團)、第30團(原第21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