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道

陳再道

陳再道(1909.1.24—1993.4.6),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程家沖人。1926年4月起先後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1927年9月在大別山南麓參加秋收暴動後,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隨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起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排長、連長,第4軍11師32團3營營長,紅11師第31團團長、師長,紅4軍副軍長、軍長,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冀南軍區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兼武漢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鐵道兵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再道
  • 別名:程載道、程再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程家沖
  • 出生日期:1909年1月24日
  • 逝世日期:1993年4月6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紅軍大學、延安中共中央黨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黃麻起義
    參加長征
    參加百團大戰
    參加淮海戰役
  • 代表作品:《陳再道回憶錄
  • 軍銜:上將(1955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以後,主要成就,迎接北上,擴大武裝,創辦軍學,戰績輝煌,抵制動亂,人物軼事,頑劣急智,不拘小節,口無遮攔,勸停火併,收編武裝,親屬成員,主要作品,所獲榮譽,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再道,1909年1月24日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程家沖,青少年時在家務農。
3歲那年,父親程源瀛因癆病去世,不久,姐姐和母親也離開人世,陳再道因此從小體驗到了窮苦人家的苦難。在17歲的時候,他獨身一人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軍,配合北伐軍作戰。由於報名時“程”誤寫為“陳”,就改叫陳再道。
1926年(民國十五年)4月起先後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

土地革命

1927年9月參加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隨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安縣城失守,他與起義武裝轉到黃陂縣木蘭山堅持鬥爭,是木蘭山72名游擊英雄戰士之一。徐向前元帥曾高度評價黃麻起義的歷史意義,並說:“有了這幾十個同志堅持武裝鬥爭,形勢就不一樣。”
1936年底,陳再道在甘肅1936年底,陳再道在甘肅
同年夏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排長、連長,第4軍11師32團3營營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曾在圍攻麻城戰鬥中負傷。
1928年8月,在江子英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一師三團排長、連長,十一師十二團營長,十一師十一團團長。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在雙橋鎮、蘇家埠、七里坪等戰役戰鬥中衝鋒在前,屢立戰功。
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邊向川陝邊轉移途中,總指揮部於陝南彷徨鎮附近遭國民黨軍堵截,他率全營急速回援,從敵背後猛突進去,打開缺口,接著又殿後阻擋追敵,掩護總指揮部安全轉移。為此,方面軍總部授予32團“以一勝百”獎旗一面。
1932年底起任紅4軍11師第31團團長、師長,參加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等戰役戰鬥,曾率紅11師殲滅竹峪關之敵並乘勝追擊60餘里,解除了紅四方面軍反攻作戰的後顧之憂。長征中,入紅軍大學學習,任紅4軍副軍長。到達陝北後,任軍長,率部先後參加甜水堡伏擊戰及山城堡戰役。
1935年,率部掩護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同年任紅4軍副軍長、軍長。在長征中,積極支持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率部三過雪山草地,策應紅二方面軍北上,為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作出重要貢獻。
1936年10月,率紅四軍在甘肅靖遠以東(黃河東岸)進行正面防禦,掩護了紅四方面軍一部西渡黃河。11月,率部參加萌城、田水堡戰鬥及山城堡戰鬥,與兄弟部隊相配合,重創胡宗南部。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參與指揮七亘村、黃崖底和長生口等戰鬥,初步取得了對日作戰經驗。
1938年陳再道在南宮1938年陳再道在南宮
1938年1月,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4月率部巧妙越過日軍戒備森嚴的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未受任何損失。東進縱隊進入冀南僅3個多月,即協助冀南區黨委建立20多個縣抗日政權,部隊也由500人發展到1萬餘人,為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和開展平原游擊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0年初,率冀南軍區部隊與冀中、冀魯豫兄弟部隊一起,先後兩次實施討頑戰役,給破壞抗戰的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以毀滅性打擊。5月任冀南軍區司令員,參加領導鞏固和發展冀南抗日根據地。8月率冀南部隊10個團參加百團大戰,對平漢路、德石路進行破襲戰,積極主動出擊日偽軍,殲敵2000多人。
1943年10月進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

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兼冀南軍區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
1948年底,陳再道在潢川軍分區講話1948年底,陳再道在潢川軍分區講話
1945年9月,率冀南縱隊6500餘人參加上黨戰役。同年10月,率部攻打邯鄲城,回師平漢線,參加邯鄲戰役
1946年9月率2縱參加巨野戰役,在龍堌集成功阻擊國民黨第5軍11天,成為此次作戰的模範防禦戰例。
1947年7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強渡黃河後發起魯西南戰役。他奉命統一指揮7個旅,經過歷時12晝夜的激烈戰鬥,占領金鄉城西北的羊山集,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66師,並擊落兩架敵機,繳獲大批槍炮和軍用物資。此舉調動了國民黨軍7個整編師17個半旅馳援魯西南戰場,從而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上的作戰。繼而進軍大別山,並與兄弟部隊並肩進行了宛西、宛東戰役。在淮海戰役中,率2縱隊先後參加了堵截合圍黃維兵團、阻擊李延年兵團的任務,有力地保證了在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作戰的順利進行,為淮海戰役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
1949年2月任河南軍區司令員。

建國以後

1950年共剿滅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土匪及國民黨軍的散兵游勇十餘萬,穩定了中原局勢。歷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兼湖北省軍區司令員。
1967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時,遭到“百萬雄師”民眾組織圍攻謝富治王力等人;毛澤東匆忙之下登上飛機飛往上海。隨後,陳再道和武漢軍區政委鐘漢華被指支持“百萬雄師”而倒台,史稱“七·二〇事件”。“文化大革命”中,他因武漢“七二○”事件遭迫害,堅貞不屈。
1972年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央軍委顧問,鐵道兵司令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77年9月至1983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1977年12月起)。
1978年7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決定給“七二〇事件”平反昭雪。11月2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大會,為“七二0事件”平反。陳再道平反恢復政治待遇
1980年12月,寫信給中央軍委要求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未獲批准 。
1982年,堅決執行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主持了鐵道兵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的工作。
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葬於麻城烈士陵園
註:建國後的陳再道圖片來源

主要成就

迎接北上

1935年,長征途中,他調任紅四軍軍長。為了克服張國燾分裂主義造成的嚴重困難局面,他不僅教育部隊堅決支持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同志,而且很尊重從紅一方面軍調來四軍任政治部主任的劉志堅同志,與之融洽相處,團結部隊戰勝困難,率部西進甘孜,迎接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為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實現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的會寧大會師,作出了貢獻。

擴大武裝

1938年1月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2月東縱根據八路軍第129師師首長的指示和應各界人民邀請,進駐南宮並以南宮為中心,逐漸向四周發展,鞏固和擴大冀南抗日根據地。陳再道和李菁玉等同志根據毛澤東同志關於“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的思想,到南宮後,首先恢復和發展黨的各級組織,明確各級黨組織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新任務,聯繫民眾、宣傳民眾、發動民眾、武裝民眾,很快建立了“戰委會”和工、農、青、婦等抗日民眾組織,同時大力發展抗日武裝。當時,陳再道司令員派出由程啟光率領的一個連,活動於平漢鐵路東側的任縣隆平堯山柏鄉一帶,宣傳和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和民眾團體,以維護和保持冀南太行山的聯繫;另由孫繼先率領一個連組成津浦支隊,開赴冀魯邊之夏津、高唐等地,與冀魯邊溝通聯繫。由於廣泛宣傳共產黨黨抗日救國主張和八路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冀南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壯年積極參軍,同時也改編一些地方游雜武裝,使八路軍迅速發展壯大,抗日根據地日益發展和鞏固。到1938年4月,東縱組建了第一團,騎兵連擴編為騎兵大隊,並成立了五個軍分區,協同地方黨組織建立了二十幾個縣的抗日政權,地方武裝也由500人發展到1萬多人。實踐證明,根據劉伯承師長造“人山”的指示,八路軍由山地作依託和人民的支援,戰勝了強敵,轉到平原作戰

創辦軍學

由於冀南抗日形勢的迅猛發展,急需大批幹部。東縱一到南宮,便在蘇村開辦了有30多人參加的幹部訓練班,進駐南宮城後,又將訓練班擴大成“抗日軍政學校”,陳再道司令員親自兼任校長,指導各項工作,帶頭並組織東縱軍政領導同志給學員講課。學員來自各地的共產黨員和同情共產黨的進步青年,仿照軍隊學校編成,過軍事生活。教學內容主要是講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抗日戰爭中的各項政策及游擊戰爭戰略戰術基本知識。軍政學校在半年內舉辦了三期,每期一個多月,共培訓基層幹部600餘人。學員畢業後,分配到黨、政、軍、群等組織中工作。這些幹部在創建和堅持冀南抗日根據地鬥爭中,大都起了骨幹作用。有不少同志後來擔任了重要領導職務。

戰績輝煌

陳再道是從當戰士起,沿著班、排、連、營、團、師、軍長的順序成長為高級指揮員的,有逐級的帶兵用兵經驗。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多次負傷,作戰勇猛頑強,戰術靈活機動,具有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就以勇敢、無畏而著稱,打過許多大仗、硬仗、惡仗,積累了豐富的游擊戰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的作戰指揮經驗。他一向以善打硬仗、惡戰而著稱,多次率部擔任先鋒或殿後任務,常常在戰局最危急的時刻發揮決定性的作用。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西征轉戰途中,在敵重兵圍追堵截下,迭履險境。時任紅十一師三十二團三營營長的陳再道,多次率部浴血奮戰,力挫強敵,掩護主力突圍。在彷徨鎮附近行進時,他聽到背後突然響起槍聲,馬上警覺到方面軍總部和後續部隊遭敵截擊,遂當機立斷,主動率全營急速回援,從敵背後猛突進去,打開缺口,接著又殿後阻擋追敵,掩護總指揮部安全轉移。為此,方面軍總部授予32團“以一勝百”獎旗一面。1934年7月,在反四川軍閥劉湘“六路圍攻”時,他指揮紅11師堅守玄祖殿一線陣地20餘天,頑強頂住了國民黨軍猛烈炮火支援下的反覆衝擊,創造了在整個戰役防守階段未丟失一寸陣地的驚人戰績,為粉碎敵人“六路圍攻”立了大功。
抗日戰爭時期,他奉命率領一支只有5個連500人的小部隊挺進敵後。他出生入死,搏擊沙場,積極打擊日偽頑軍,整整5年“不知脫衣睡覺是何滋味”,成功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平原的重要戰略支點——冀南根據地。在冀南堅持平原游擊戰爭,他靈活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領導廣大軍民深入開展地道戰破擊戰麻雀戰等,曾多次粉碎日偽軍的大規模“掃蕩”和“鐵壁合圍”,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巨野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宛西、宛東、淮海等重大戰役,愈加嫻熟掌握了大兵團運動作戰和大規模殲敵制勝的指揮藝術,取得了一系列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輝煌戰績,充分體現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和組織領導才能,不愧為中國共產黨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他率領的2縱作為劉鄧大軍的精銳主力,馳騁中原,屢建殊勛,創造了許多模範戰例,多次受到中央軍委和劉鄧首長的通令嘉獎。陳毅元帥曾對“再道之勇”讚不絕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揚他“是一員戰將”,“打仗很勇敢”,“真不簡單”。

抵制動亂

十年動亂期間,陳再道對林彪、江青一夥的倒行逆施,進行堅決抵制和鬥爭,被誣為“七·二○”事件的“罪魁禍首”,遭到極為殘酷的折磨和迫害。他堅信黨和人民的力量必勝,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文革"初期,陳再道主政的武漢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八條命令和他實事求是的觀察判斷,出手抓了武漢地區軍內外煽動極左思潮,搞打、砸、搶、抄、抓的骨幹分子,迅速穩定了局勢。不料惹惱當時的"中央文革",他們借後來在武漢爆發的"七·二○"事件,說陳再道"反對毛主席"、陰謀"發動兵變"。陳再道有口難辯,含冤蒙屈,飽受磨難。但陳再道始終相信黨會把他的事情搞清楚,給他平反昭雪。
1978年7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決定給“七二○事件”平反昭雪。11月2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大會,為“七二○事件”平反。至此,沉冤11年的“七二○事件”終於以其本來面目昭示人間。
陳再道不顧林彪、江青等人的迫害,頑強地堅持鬥爭,終於看到了勝利這一天,他以無愧於一個共產黨員的行動,堅強地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人物軼事

頑劣急智

陳再道年幼父母雙亡,由叔父帶大,性頑劣,惡作劇聞名鄉里。某日,有富家車水育秧,陳再道於水田旁佯裝摸魚,暗挖一洞穴通田外。富家抽水一日,竟不能盈田,甚納悶。又某日,陳再道上山砍柴,口渴難耐,遂拔田中蘿蔔吃,而後將蘿蔔秧原樣載泥中。數日後,蘿蔔秧黃葉枯,田主竟誤以為地蠶所咬。
紅軍時期某日,敵追擊紅軍於木蘭山,陳再道背500塊銀圓隨部隊撤退。將軍負重而行,力漸不支。敵將近,陳再道忽佯裝摔倒,丟錢袋於一水潭中,遂躍起急奔,脫險。當日夜,潛回摔倒處,入潭摸錢袋返,500銀圓,一塊不少。

不拘小節

陳再道,本姓程。小時候,因聽長輩謬傳"九李十三陳,都是一家人"可以不分姓氏,他信以為真。加之麻城方言中"程"、"陳"讀音不分,參軍時被人筆誤為陳姓,由此沿用不改。紅軍時期,有老鄉發現這個錯誤,勸他改過來。他根本就不想在宗族姓氏等小事上花心思,說:"姓什麼還不是要提著腦袋幹革命?"到了晚年,有人和他調侃說:"你的大號搞錯了,錯的好喔,這樣閻王找不到你本人,你就要多活百兒八十歲了!"陳再道道:"么能那樣緊活,能活過八十就心滿意足了。再多活就是白吃人民的糧食,白花國家的錢!"。
陳再道不修邊幅,開會時還常以雙腿蹲踞椅上,有時一屁股坐桌上。

口無遮攔

“文革”初期,論及羅瑞卿大比武,將軍曰:“李立三來了,我就聽李立三的;王明來了,我就聽王明的;張國燾來了,我就聽張國燾的;羅總長來了,我就聽羅總長的。”又曰:“作為下級,反正誰來聽誰的,今後這樣的錯誤還免不了。”又某日,軍區辦公會前,陳再道聊天曰:“毛主席的身體為什麼那么健康、那么胖呢?因為毛主席每天吃半碗白漿糊一樣的東西,如果我有那么好的東西吃,也能長那么胖。”後被造反派揪住話柄,批鬥甚烈。

勸停火併

1938年1月,東縱到達冀南巨鹿縣城附近,遇到當地土匪頭子劉國棟(綽號劉磨頭)、邱清泉等同巨鹿縣王文珍的保全團因報私仇和爭奪地盤發生火併,正打得十分激烈。陳再道了解了雙方情況後,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從中進行調解,勸說雙方停止火併,和平解決他們的武裝衝突。他同李菁玉同志等研究了解決辦法後,即派代表分別與劉磨頭、王文珍等人做勸解工作,說明當此日寇妄圖使我亡國滅種之際,中國人應當團結起來共同抗日;並表明共產黨八路軍一向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前仇,不念舊惡,願意團結一切愛國力量,共同抗擊日寇的侵略。經過耐心說服教育,劉、王雙方均同意停戰,並接受了陳再道代表提出的條件:劉磨頭撤出巨鹿縣境;王文珍部接受八路軍改編參加抗日。這一事件的和平解決,既利於團結抗日、又利於維護地方治安,更為東縱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造成有利條件。

收編武裝

東縱在以南宮為中心發展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陳再道司令員堅持對土匪及游雜武裝,根據不同對象,採取政治爭取為主,分化瓦解和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區別對待。在八路軍政治宣傳工作的感召下,有些游雜武裝投向八路軍,不再為非作歹,被八路軍收編改造。如當時冀南最大的兩股地方武裝——段海州和趙雲祥兩部,各有四五千人。為團結和爭取他們抗日,陳再道司令員邀請段、趙二人進行當面會商,向他們宣傳共產黨的團結抗日主張和各項方針政策,經過爭取教育,他們接受了陳再道提出的成立軍政委員會統轄冀南各部隊的建議,並推舉陳再道為該委員會的主任。從而爭取了趙雲祥,收編了段海州部為“抗日青年縱隊”。此外,還收編威縣民團為“冀南抗日游擊獨立第二師”等。這對於打開冀南抗日局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許多土匪和游雜武裝棄暗投明,與八路軍合作抗日或被八路軍收編改造。

親屬成員

父親
1981年,陳再道與夫人張雙群及子女在北京1981年,陳再道與夫人張雙群及子女在北京
程源瀛
妻子
熊慧芝、張雙群
子女
兒子:陳東平、陳南平、陳少平。
女兒:陳江平、陳兵冰。

主要作品

著有《陳再道回憶錄》。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毛主席:“一員戰將”,“打仗很勇敢”,“真不簡單”。
陳毅元帥:“再道之勇”。
劉華清宋任窮陳錫聯孔慶德:傑出的戰將、卓著的戰功、堅強的黨性、磊落的人格。(人民網-《人民日報》)
秦基偉劉志堅徐深吉: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鬥歲月中,再道同志留給我們的最深印象之一,就是那種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奮不顧身,蹈險履難,鐵骨錚錚,頑強不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再道同志是從長期中國革命戰爭中拚殺出來的一員戰將,智勇兼備,鷙而無敵,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再道同志黨性堅強,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實事求是,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人民網-《人民日報》)
劉玉濤、方軍、喻向陽:在戰爭年代,他作戰勇敢,智勇雙全,履險如夷,多次負傷,在戰火中由戰士錘鍊成我軍頗具聲望的優秀高級將領,戰功卓著,被毛主席、朱老總冠譽“再道之勇”。建國後,他大部分時間在軍內任重要職務,為把我軍建設成一支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人民軍隊,他經常深入部隊、連隊、邊疆、哨所檢查工作,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為參與制定軍隊建設的方針、政策、規劃提供依據,深受幹部戰士的敬重和愛戴。(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介紹生平時稱他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人民日報》)
全國政協機關黨組書記、副秘書長楊崇匯:為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南京軍區原司令員向守志:驍勇善戰的指揮才能,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
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楊松:關心家鄉建設,不負赤子之情。

後世紀念

電影《陳再道-血浴羊山》
紀錄片《傳奇上將陳再道》
紀念文集《不朽的人生--陳再道紀念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