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醫院

解放軍第253醫院1937年在延安成立,傅連璋同志為第一任院長,是長徵到達陝北後創建的陝甘寧邊區醫院;1949年8月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一後方醫院,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陝中戰役蘭州戰役;1951年改稱東北軍區後勤部第二十五陸軍醫院,1953年2月入朝參戰,11月奉命回國進駐呼和浩特,被命名為華北軍區後勤部呼和浩特陸軍醫院;1954年9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3醫院,1955年5月劃歸內蒙古軍區領導,1965年4月1日,改編為內蒙古軍區總醫院;1970年,撤消內蒙古軍區總醫院番號,1971年3月1日,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3醫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53醫院
  •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 經濟類型:國有
歷史沿革,所設科室,單位榮譽,醫療設備,科研成果,醫療基地,醫院地圖,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三醫院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軍醫院。1933年初,在江西瑞金葉坪始建,時稱“中央紅色醫院”,傅連暲任第一任院長。醫院先後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11月,從朝鮮回國後駐防於呼和浩特市,1954年9月18日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三醫院。

所設科室

現占地面積30多萬平方米,展開床位600多張,設有臨床科室20多個、醫技科室10餘個,開展專業近50個,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戰備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1997年,被總後勤部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 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醫院建有全軍重點學科一個:中醫科;北京軍區重點學科五個:北京軍區免疫檢測研究中心、北京軍區燒傷整形研究診療中心、北京軍區骨科研究診療中心、北京軍區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和北京軍區部隊網路醫療服務中心;內蒙古自治區中心三個:內蒙古自治區防盲治盲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燒燙傷整形治療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殘畸矯治康復中心;醫院重點科室四個: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心腎內科和神經科。

單位榮譽

近年來,第二五三醫院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努力在觀念上求新突破,在發展上謀新思路,在實踐上用新辦法,醫院全面建設呈現出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醫院先後被內蒙古自治區表彰為精神文明標兵單位;被內蒙古軍區評為後勤訓練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先進單位;被北京軍區評為護理崗位練兵先進單位、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學雷鋒先進集體;被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內蒙自治區評為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衛勤保障先進單位;被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國家民政部、總政治部評為擁政愛民模範單位。2008年榮立集體三等功。

醫療設備

醫院購進了美國瓦里安圖像引導醫用直線加速器、美國通用醫療1.5T超導核磁共振(MRI)、64排螺旋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瞄器(PET)、菲立普雙排螺旋CT、C形臂、數字減影儀、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機、直接數位化X線攝影(DR)、血液透析機、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椎間盤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及內窺鏡下電子多探頭超聲系統、癲癇精確定位系統、數位化體外碎石機、膀胱鏡、前列腺汽化電切刀、前列腺腔內場效消融儀、醫用空氣加壓氧艙、德國Drager麻醉機、歐美達多功能監測儀、奧洛克系統、凝固刀、利普刀、瑞士共振吸脂減肥儀、以色列飛頓II號雷射等大型新設備

科研成果

醫院加大科研教學扶持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改革開放以來,共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1項,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8項,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13項,軍隊科技進步及醫療成果四等獎數百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5項;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其中中華級論文百餘篇,編纂書籍3部,有力地促進了學科發展建設。

醫療基地

醫院 現承擔著內蒙古醫學院、包頭醫學院和白求恩軍醫學院的臨床教學任務,2007年被自治區衛生廳、教育廳評選為臨床教學基地,是內蒙古醫學院、包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醫院秉承姓軍為兵、服務人民的辦院宗旨,擔負著駐內蒙古中部地區體系部隊幹部、戰士、職工、家屬的救治以及抗洪搶險、反恐維穩、應急處突等重大醫療保障任務。多年來,醫院黨委始終立足本職、情系民眾,積極開展技術幫帶、捐資助學、扶貧幫困和宣傳義診等活動,大力支持駐地經濟建設,保障了駐地及邊疆人民民眾的生命健康,為駐地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醫院地圖

二五三醫院
公車:7路、75路、71路(二五三醫院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