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自然辯證法導論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自然辯證法導論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自然辯證法導論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12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鮑健強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230546, 703023054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自然辯證法導論》: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自然辯證法概述
第一節 自然辯證法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
第三節 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意義

第二章 自然界物質的存在方式
第一節 自然界存在的物質性
第二節 自然界存在的系統性
第三節 自然界存在的層次性

第三章 自然界物質系統的演化模式
第一節 自然界物質演化的歷史性
第二節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
第三節 自然界演化的自組織性
第四節 自然界演化的無限性

第四章 人與自然界的互動關係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
第三節 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第五章 科學理論
第一節 科學問題
第二節 科學事實
第三節 科學說明

第六章 科學發展模式
第一節 歸納主義的科學發展模式
第二節 批判理性主義科學發展模式
第三節 庫恩科學革命論
第四節 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第七章 科學方法
第一節 科學發現
第二節 觀察與實驗
第三節 邏輯的思維方法

第八章 一般技術
第一節 技術理解
第二節 技術系統
第三節 高新技術

第九章 技術理念
第一節 技術哲學
第二節 技術倫理
第三節 技術批判

第十章 技術建制
第一節 技術中介
第二節 技術評價
第三節 技術規劃

第十一章 技術進步
第一節 技術演化
第二節 技術預見
第三節 技術創新

第十二章 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
第一節 科學技術的社會組織形態
第二節 科學技術共同體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 基於社會體制目標的科學技術社會規範

第十三章 科學技術與創新型國家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二節 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
第三節 中國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道路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3.方法論
方法論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認識論和方法論,主要包括科學方法論和技術方法論。自然辯證法所研究的科學技術方法論是以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原理為指導,依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歷史過程和史實,根據現代科學技術中各門具體學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從哲學的角度進行總結和概括,並從中提取科學技術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理論,進而指導現代科學技術的具體研究,以便使人類更有效地去認識和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現象的客觀本質和運動規律。
科學方法論由於本身適用的範圍和概括或抽象的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①特殊或具體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各門自然科學的具體的和特殊的研究方法:如現代物理學用高能加速器的手段和方法研究微觀粒子的物質運動規律,現代化學常用光譜分析方法確定研究對象的成分和含量;現代天文學用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等技術方法來觀察天體運動規律等。由於各個學科領域所研究的對象的性質、狀態和屬性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各具特色,五花八門。②科學研究中的一般方法。它是從具體和特殊的科學研究方法中提煉和概括出來,並隨著各門自然科學發展而豐富發展的。例如,實驗方法就是科學方法論所要研究的一般方法,它不是進行具體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心理實驗等,而是研究各種不同的實驗所具有的共同特徵和規律。實驗方法雖然會因學科不同、研究對象不同而有所差別,但一些基本的環節、過程和規律是相同的:首先,實驗的思路和技術路線總是以所要解決的、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作為實驗的目標;其次,在實驗過程中,人們總希望從研究對象上獲取儘可能豐富、全面的信息,這就離不開科學觀察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最後,實驗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還需要通過邏輯方法、數學方法和分析方法,進行一系列的科學抽象,從現象深入到本質,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從而獲得對自然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形成科學理論。因此,科學方法論所研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高的概括程度和較廣的適用範圍。③具有概括面最廣、抽象程度最高、普遍適用於人類認識活動的哲學方法。哲學方法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辯證法,它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是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中概括出來的最普遍的科學方法。

後記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懷特海(A.N.whitehead)在《科學與近代世界》一書序言中指出:“時代思潮是由社會有教養階層中實際占統治地位的宇宙觀產生的。科學方面所產生的宇宙觀壓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舊觀點而獨步一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創立的“自然辯證法”以辯證唯物主義視角提出了與時代發展同步的科學的自然觀、科學觀和方法論。今天,“自然辯證法”已成為中國知識界的精英後生——一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課程,這顯然是中國現代高層次精英教育中富有遠見的創舉。
解讀具體自然科學是一種專業,從哲學的角度解讀科學是一種素養。由於現行專業教育的缺陷,許多知識分子長期以來僅僅在某一個學科、某一個專業領域、某一個研究方向埋頭學習或研究,導致了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自然的認識是:“見木者不見林,見林者不見森。”如何超越專業的藩籬和局限?自然辯證法的學習是一種絕佳途徑。當然,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深度和廣度上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處的時代不可比擬的,它需要我們對現代科學的新發現和新進展保持一種敏銳和開放的思維,並從中提煉出與時俱進的新的世界觀、自然觀、科學觀和方法論。因此,本書努力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豐富和發展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內容,為提高研究生的理論思維水平和科學素養而盡其所能。
本書力圖站在哲學的高度,梳理科學歷史,總覽科學經緯,把握自然規律,探究科學真諦,倡導統籌人與自然的關係,推進科技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本書遵循邏輯與歷史、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合理安排教材的體系結構和內容,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當代科技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介紹統籌人與自然的科學發展觀,強調科技、自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書注重科學性、思想性、哲理性、系統性、知識性和可讀性,關注研究生教材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本書既是編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學術研究成果的集成,也是借鑑和吸收國內外最新的自然辯證法或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成果的結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