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財政學

21世紀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財政學

《21世紀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財政學》是2009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崇堅 。

財政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重在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介紹和分析,因此,《財政學(附習題集)》的寫作嚴格遵循這三個要求。第一,注重基本理論,介紹本學科涉及的關鍵學術領域。第二,以中國為背景,結合國際視角。財政學正處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爭議正在延續。第三,寫作時儘量做到新數據、新方法、新觀點、新動態的統一。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財政學
  • 作者袁崇堅
  • ISBN:9787564204136, 7564204133
  • 頁數:339頁
  • 定價:35.00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精彩書摘,前言/序言,

內容簡介

財政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重在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介紹和分析,因此,《財政學(附習題集)》的寫作嚴格遵循這三個要求。第一,注重基本理論,介紹本學科涉及的關鍵學術領域。第二,以中國為背景,結合國際視角。財政學正處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爭議正在延續。第三,寫作時儘量做到新數據、新方法、新觀點、新動態的統一。

目錄

前言
導論
思考與套用
第一章 市場失靈和財政職能
第一節 政府與市場
第二節 財政概念
第三節 財政職能
思考與套用
第二章 財政支出概論
第一節 財政支出的概念與原則
第二節 財政支出的分類
第三節 財政支出的規模分析
第四節 財政支出結構分析
第五節 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評價
思考與套用
第三章 購買性支出
第一節 社會消費性支出
第二節 財政投資性支出
思考與套用
第四章 轉移性支出
第一節 轉移性支出概述
第二節 社會保障支出
第三節 財政補貼與稅收支出
第四節 中國的轉移性支出
思考與套用
第五章 財政收入規模與結構分析
第一節 財政收入概論
第二節 財政收入的分類
第三節 財政收入的規模與結構分析
思考與套用
第六章 稅收原理
第一節 稅收的產生、概念和本質特徵
第二節 稅收要素與稅收分類
第三節 稅收原則
第四節 稅收的經濟效應分析
第五節 稅負轉嫁與歸宿
第六節 稅收負擔分析
第七節 稅收與經濟發展
思考與套用
第七章 稅收制度
第一節 稅收制度及其發展
第二節 商品課稅
第三節 所得課稅
第四節 資源課稅、財產課稅及其他稅種
思考與套用
第八章 國債
第一節 國債概述
第二節 國債制度
第三節 國債的負擔與效應
第四節 中國的國債
思考與套用
第九章 政府預算
第一節 政府預算概述
第二節 政府預算過程
第三節 預算外收入管理
第四節 我國預算管理制度建設
第五節 政府預算管理體制
思考與套用
第十章 財政平衡
第一節 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
第二節 財政平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思考與套用
第十一章 財政政策
第一節 財政政策的含義與分類
第二節 財政政策工具及財政政策乘數
第三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第四節 巨觀經濟調控與財政政策
思考與套用

精彩書摘

財政學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動及其影響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從早期對政府收支活動盼簡單描述,到發展為完整的學科體系,財政學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一)早期財政思想
財政分配現象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出現,它是伴隨著剩餘產品的出現,並出現需要由剩餘產品去滿足的公共需要以及國家的產生而形成的。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勞動產品沒有剩餘,此時沒有出現社會公共需要,也就談不上用剩餘產品去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了。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演化,出現了剩餘產品,相應地產生了社會公共需要,氏族首領作為社會組織的代表,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集中分配一部分剩餘產品。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貢品、禮物就是財政關係的萌芽。可以說,剩餘產品的出現,並出現需要由剩餘產品去滿足的公共需要,是財政學產生的物質條件。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剩餘產品逐漸增加,氏族社會首領開始憑藉自身權力占有剩餘產品,私有制由此產生,社會形成不同的階級,國家作為階級壓迫的工具也就應運而生了。此時的社會公共需要成為統治階級的需要,國家便集中分配一部分剩餘產品,於是就產生了財政。
隨著財政分配活動的不斷進行,許多精闢的財政思想湧現出來。
在古代歐洲,最早的財政思想可以說是古希臘的色諾芬在《雅典的收入》一書中的表述。他在這本書中討論了希臘雅典的財政收入問題,建議由國家購買奴隸,並將他們出租以增加國家的收入。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中,也有關於財產與收益之間何者為課稅標準,以及強制徵稅的公平原則之類的論述。在羅馬,有關於羅馬稅制以及專門討論賦稅負擔的著作。
在中國,古代財政思想形成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在《國語·齊語》中就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的財政政策,主張按土地好壞徵收差額賦稅,不要徵收同等的賦稅,以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防止農民逃亡。此外,他還提出一系列財政措施,如輕稅、食鹽專賣、鐵礦合營等。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時,也提出過摧毀舊封建主的土地世襲占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並按田畝徵收賦稅。唐朝的劉晏、宋朝的王安石等,也都有關於理財的論述。在稅收調節方面,有“寓禁於徵”的稅收調節生產流通的思想;在財政支出方面,既有周公的“量人為出”的原則,也有唐代楊炎的“量出為入”的主張。
在這一階段,這些財政思想的出現是零星的、分散的,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財政理論體系,但它的存在為財政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言/序言

財政學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動及其對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巨觀經濟穩定產生影響的經濟學分支,是經濟學中最具活力、最引入入勝的領域之一。掌握好財政學,對於理解和制定公共政策,認識和探討現代經濟社會的運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為經濟類專業最基礎和核心的套用理論課程,財政學主要闡明財政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管理技能。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運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分析政府以及財政應具有的職能,合理確定財政收支規模和結構;能夠分析政府行為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能夠了解政府制定財政政策的理論和現實依據;能夠掌握政府預算的制定和管理,了解財政管理體制、財政效益及其評價,並聯繫實際熟悉財政政策工具的運用及其影響;能夠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明確中國財政政策的發展變化及未來趨勢。同時,財政學作為涉及規範與實證經濟學分析的學科,既強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部門在資源配置方面所起作用等規範問題的討論,也重視政府收支活動如何對經濟產生影響等實證問題的分析。與純經濟學理論相比,財政學更生活化、普遍化,強調經濟學原理的套用和經濟政策的分析。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財政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巨觀調控力度加大,財政政策已經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目前,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也無論是經濟類專業還是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對財政學的興趣逐漸提高,財政學也已經被列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核心理論課程,因此,財政學的教學內容和教材也必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