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政治經濟學》不是一本預言書,而是運用經驗和智慧去探索人類正在面對的重要挑戰。作者以曾經的政治經濟領導者的高度審視未來的政治經濟走勢,探討了包括未來的藍圖、全球一體化、全球化時代的市場與政府、經濟的價值、國際間的一致意見和分歧、限制增長的社會和生態因素、未來人口問題、貧富差距的演變、未來科技發展、未來面臨的戰爭與和平以及可能到來的亞洲時代、未來將採取什麼樣的經濟政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結合精確的數據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對人類及世界未來的發展提出了科學的預測並給出了合理化建議,為經濟迷途中的人們答疑解惑。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政治經濟學
- 作者:格澤高滋·W.科勒德克
- 原版名稱: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Future
- 譯者:龍雲安
- ISBN:978-7-5117-2441-0
- 類別:經濟
- 頁數:328
- 定價:58.00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目錄,內容簡介,作者介紹,
目錄
第一章
未來的藍圖
第二章
全球化,是歷史的偶然嗎?
第三章
全球化時代的市場與政府
第四章
不能創造價值的經濟如同沒有意義的生活
第五章
國際間的一致意見和分歧
第六章
限制增長的社會和生態因素
第七章
又一次大遷徙
第八章
貧窮和富有
第九章
科技進步的救贖
第十章
知識勝過一切,智慧的重要性,專業技術和技巧
第十一章
搖搖欲墜的和平
第十二章
以歐洲-大西洋文明為背景的亞洲時代?
第十三章
新實用主義和中庸經濟學
注釋
內容簡介
充滿希望的前言
人提出問題是為了尋找答案。提出問題的人不只是想知道事情發生、發展的原因和過程,最重要的目的是想通過了解的信息看清未來的走向,因為他們更想知道事情會變成什麼樣子。對於未來,有些人充滿期待,堅信美好的明天終將到來,但是也有人心存疑慮,他們希望有人能把他們從猶疑惶恐中拯救出來。那么誰應該承擔這個責任呢?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每隔幾天就會有人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有可能發生什麼?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我們又是如何得知哪些事情必然會發生呢?我們如何了解事情的發展取決於哪些客觀條件?將來會獲得什麼收益?獲益人是誰?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什麼?誰能依據他們的哪項權利提出要求?誰又知道如何才能將現實變得更加美好?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可一概而論,因為它們的關注點不同。
未來該由誰來負責?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問題的根源要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上尋找,但是未來尚未到來,等到那一時刻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像以往一樣以史為鑑,讓歷史承擔起人類原罪的責任。合理的推定應該是這樣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未來並非依靠命運星象,而是取決於生命個體的天性和社會進程,很大程度上來說,應該是我們做出的決定,社會科學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是經濟學。越是責怪過去的不足和現在的欠缺,就越可能給未來背負更大的包袱,對人們渴望得到的美好未來造成影響。經濟學不能拯救世界,但是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那么,世界將何去何從呢?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還是毫無線索?未來的生活是值得擁有的嗎?我們要去哪裡找尋?如何得到?經濟學家說起來神乎其神。我們要依靠命運,還是要將命運抓在自己的手裡,努力給自己的生活找到方向,讓我們的家人、鄰居、社會、國家都能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能實現到哪種程度?能夠做些什麼?經濟成長受到了哪些限制?
在最近這次危機發生之前的幾年中,用傳統方法計算的經濟成長率年均波動幅度在四個百分點左右;從過去近兩百年的歷史統計數據來看,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世界經濟還能再次回到之前那種高增長嗎?有這種可能嗎?有這個必要嗎?抑或我們將來追求的目標會逐漸轉移,不再簡單追求可以量化的產出增長了?如果用人均GDP衡量國民收入,每年增幅在7%左右,那么每十年就能翻一番。在下個十年中翻一番,以這種速度追趕發達經濟體,有多少國家可能達到這種增長水平呢?如果這種構想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應該抱有何種期望呢?也許我們正身處比最近這次危機還要嚴重的災難中,各種紛爭正在不斷惡化,隨之而來的衝突也會不斷加重,而且不只是經濟方面的衝突,事情是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嗎?局勢會好轉嗎?也許我們的問題應該是“什麼時候會變好”。對於這個問題,難道答案真的只能是之前的敷衍之詞——“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嗎?
中國有句諺語:“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寧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戰亂時代的人。用來表示生逢亂世的痛苦心情)”這句話聽起來既像善意的祝福,又像惡毒的諷刺,在今天聽起來顯得尤為真實。從某些方面來講,如今這個時代可謂亂世,各種宏大進程相互疊加,將文明的面貌徹底改變。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用他的筆描繪著各種啟矇事物的時候,地球只有2億人口。托馬斯·阿奎納(約1225—1274)向人們傳教各種開明思想的時候,地球只有3億人口。如今,不超過兩代人的時間,地球的人口就能增長到那個時代的30倍。因此,現在的經濟學必定是大眾經濟學,將來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得不躋身其中,才能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們能做到嗎?應該怎么做呢?從物理意義上來講,地球空間有限,話雖如此,如果一切無法自行運轉,那么要由誰來協調地球上這么多人參與的複雜經濟活動,如何協調呢?天地間俗事繁多,我們未及認真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當然,也可以說,那些計畫並展望過未來的人曾經思考過這些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這些問題曾經困擾過他們。
“當前,我們正在遭受經濟悲觀主義的攻擊。人們經常說,19世紀經濟突飛猛進的態勢已經結束;生活水平雖然一度迅速提高,但是如今步伐已經放緩,至少在英國確實如此;在未來十年,我們面臨的應該是繁華落盡而不再是欣欣向榮。”到底是何人何時提出了上述觀點呢?這些不是舊報紙上的無名論調,而是出自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1883 —1946)之口。他的經濟理論和建議幫助我們擺脫了發生在19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保證了西方經濟的不斷增長,而且這種增長几乎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末。如今,人們又可以把這些話拿出來說了,今天的人們對美好未來再次失去了希望。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卻有超過半數的家庭認為,與自己相比,子女的生活水平將會變得更差。希望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其他地方,這些預言都不會成為現實,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事情真的有可能會發展到這種地步。一切尚無定論,未來取決於多種因素。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明白取決於哪些具體因素。
上面引用的文字是20世紀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寫下的,出自凱恩斯193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當時社會充滿了滿腹牢騷的悲觀論調,作者遠離了這些情緒,理性地回答了“未來一百年中,有關生活水平的合理期待是什麼”這個問題。有意思的是,他曾提醒別人不要對未來經濟妄下定論,認為我們無法對尚未發生的事情做定論,畢竟,未來還未到來。凱恩斯的這句名言經常被人引用,以至於成了濫俗之詞:放眼未來,我們都會死。換句話說,我們最好不要總說什麼將來,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雖然他曾經提醒過別人,但是自己還是對100年後商店裡會擺放的物品進行了大膽的預測。他還犯了個大錯誤,認為在他的家鄉英國,100年後的經濟產出會是當時產出的8倍。他的錯誤不止如此,在預測未來時,他的很多假設並沒有變成現實,其中兩個假設尤其值得一提:戰爭將會消失;人口問題會得到解決。他對未來極其樂觀,因此他預測的前景有些美好過頭了。他認為,如何滿足人類需求這個首要經濟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這個觀點非常正確。然而,他覺得這個問題能在一個世紀內得到解決,事實證明這個預測是錯誤的。
作者介紹
格澤高茲·W. 科勒德克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波蘭經濟改革的總設計師。1989年,參加討論中歐經濟改革的圓桌會議。1994—1997年,作為副總理及財政部長,他帶領波蘭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2—2003年,又以同樣的身份使波蘭加入歐盟,並為華沙的科茲明斯基大學建立了TIGER網站,致力於研究全球的經濟發展與整合。
他曾出版過50本經濟專著,發表過關於政治經濟改革的400份專業論文,曾以26種語言出版《真相、謬誤與謊言——多變世界中的政治與經濟》(Truth, Errors and Lie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n a Volatile World),也因本書在美國政治科學協會獎中獲得提名。
他是《中國經濟周刊》的專欄作家,中國的部落格地址為www.weibo.com/kolodko。
另外他愛好眾多,曾參加過第45屆馬拉松比賽,到160多個國家旅行,喜歡音樂,還是一位有名的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