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

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
  • 作者:郭俊強,李成 編
  • ISBN:9787301115022
  • 類別: 圖書>教材教輔>大學教材教輔
  • 頁數:19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郭俊強,李成 編
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115022
出版時間: 2008-01-01
版 次: 1
頁 數: 19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教材教輔>大學教材教輔

內容簡介

《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內容共分7章。第1章和第7章介紹了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分類、基本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歷史和趨勢。第2、3、4章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討論了移動信道中電波傳輸特性,分析了移動通信中的噪聲、干擾以及抗衰落技術,組網過程中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第5、6兩章介紹了目前國內廣泛套用的GSM和CDMA 2000-1X系統。《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著重討論移動通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及其套用,介紹了GSM和CDMA 2000-1X系統。 《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電子通信系列實用規劃教材:移動通信》在編寫過程中,突出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當前廣泛套用的典型移動通信系統,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移動通信發展的最新技術,注重新技術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套用,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和系統設計方法。在內容的敘述上,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條理清楚。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1.2 移動通信系統的分類
1.2.1 無線通信系統的工作方式
1.2.2 模擬網和數字網
1.2.3 公用網與專用網
1.2.4 話音通信和數據通信
1.3 移動通信的基本技術
1.3.1 調製、解調技術
1.3.2 話音編碼技術
1.3.3 移動信道中電磁波傳播特性的研究
1.3.4 多址技術
1.3.5 抗干擾措施
1.3.6 組網技術
1.4 移動通信的套用系統
1.4.1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1.4.2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1.4.3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1.5 移動通信發展的歷史及趨勢
1.5.1 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
1.5.2 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2G)
1.5.3 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G)
1.5.4 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4G)
1.6 小結
1.7 習題
第2章 移動信道中的電磁波傳播
2.1 VHF、UHF電磁波傳播特性
2.1.1 電磁波傳播方式
2.1.2 直射波的傳播特性
2.1.3 電磁波在大氣中的傳播
2.1.4 菲涅爾余隙與繞射損耗
2.1.5 反射波
2.2 移動信道的特徵
2.2.1 多徑傳播與信號衰落
2.2.2 多徑效應與瑞利衰落
2.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儲備
2.2.4 多徑時散與相關頻寬
2.2.5 都卜勒效應
2.3 陸地移動信道的場強估算
2.3.1 接收機輸入電壓、功率與場強的關係
2.3.2 由場強定義的服務區
2.3.3 地形、地物的分類
2.3.4 傳播模式的分類
2.4 幾個常用的傳播模式
2.4.1 Okumura-Hata模式
2.4.2 COSTA231-HATA模式
2.4.3 COST231-Walfishi-Ikegami模式
2.4.4 IMT-2000模式
2.5 其他移動信道的傳輸特點
2.5.1 建築物的穿透損耗
2.5.2 限定空間中的電波傳播
2.5.3 海上、航空及衛星移動信道的特點
2.6 小結
2.7 習題
第3章 噪聲、干擾與抗衰落技術
3.1 噪聲
3.1.1 噪聲的分類與特性
3.1.2 環境噪聲和多徑傳播對話音質量的綜合影響
3.2 鄰道干擾與同頻道干擾
3.2.1 鄰道干擾
3.2.2 同頻道干擾與射頻防護比
3.2.3 同頻道再用距離
3.3 互調干擾
3.3.1 互調干擾的概念及分類
3.3.2 發射機的互調干擾
3.3.3 接收機的互調干擾
3.3.4 無三階互調干擾頻道組
3.4.1 分集接收原理
3.4.2 分集合併性能的分析與比較
3.5 RAKE接收
3.6 糾錯編碼技術
3.6.1 糾錯編碼的基本原理
3.6.2 分組碼
3.6.3 卷積碼與交織編碼
3.6.4 Turbo碼
3.7 均衡技術
3.7.1 均衡的原理
3.7.2 線性均衡技術
3.7.3 非線性均衡技術
3.7.4 自適應均衡技術
3.8 小結
3.9 習題
第4章 移動通信組網原理
4.1 概述
4.2 多址方式
4.2.1 頻分多址(FDMA)
4.2.2 時分多址(TDMA)
4.2.3 碼分多址(CDMA)
4.2.4 空分多址(SDMA)
4.2.5 隨機多址
4.3 區域覆蓋和信道分配
4.3.1 區域覆蓋
4.3.2 信道(頻率)分配
4.4 網路結構與系統接口
4.4.1 基本網路結構
4.4.2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結構
4.4.3 GSM移動通信系統接口
4.4.4 CDMA移動通信系統接口
4.5 信令
4.5.1 接入信令
4.5.2 網路信令(7號信令)
4.5.3 信令套用
4.6 位置管理和越區切換
4.6.1 位置管理
4.6.2 越區切換
4.7 話務量與呼損率
4.7.1 話務量與呼損率的定義
4.7.2 呼損率的計算
4.7.3 用戶忙時的話務量計算
4.7.4 空閒信道的選取
4.7.5 GSM頻率規劃
4.8 移動通信系統網路設計
4.8.1 概述
4.8.2 設計依據
4.8.3 話務分析與話務模型
4.8.4 網路結構設計
4.8.5 覆蓋分析
4.8.6 基站數量設計
4.8.7 站址選擇
4.9 小結
4.10 習題
第5章 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5.1 概述
5.2 GSM系統原理
5.2.1 多址方案
5.2.2 GSM的同步與定時
5.3 GSM系統體系結構及功能
5.3.1 GSM體系結構
5.3.2 接口和接口協定
5.4 GSM系統的區域與號碼
5.4.1 GSM系統的區域劃分
5.4.2 GSM系統的號碼
5.5 GSM系統的信道配置
5.6 安全保密措施
5.7 跳頻和間斷傳輸技術
5.8 GSM基本業務流程
5.8.1 移動用戶狀態
5.8.2 周期性登記
5.8.3 位置更新
5.8.4 過區切換
5.8.5 移動用戶呼叫移動用戶
5.8.6 移動用戶至固定用戶出局呼叫流程
5.8.7 固定用戶至移動用戶入局呼叫的基本流程
5.9 GPRS技術簡介
5.9.1 GPRS的功能和業務
5.9.2 GPRS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5.10 小結
5.11 習題
第6章 CDMA 2000—1X移動通信系統
6.1 CDMA 2000—1X系統概述
6.1.1 CDMA 2000—1X系統結構
6.1.2 CDMA 2000—1X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6.2 CDMA 2000—1X系統提供的服務
6.2.1 話音及相關業務
6.2.2 數據業務(增值業務)
6.3 CDMA 2000—1X信道結構
6.3.1 主要的信道及其功能
6.3.2 前向信道組成
6.3.3 反向信道組成
6.3.4 物理信道接續流程
6.4 CDMA 2000—1X通信過程
6.4.1 移動台狀態
6.4.2 登記註冊
6.4.3 話音呼叫處理
6.4.4 數據業務的實現
6.5 CDMA 2000—1X系統的無線資源管理和網路安全技術
6.5.1 功率控制技術
6.5.2 切換技術
6.5.3 網路安全技術
6.6 小結
6.7 習題
第7章 移動通信的新技術發展
7.1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概述
7.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理論研究和發展演進
7.1.2 CDMA 2000技術
7.1.3 WCDMA技術
7.1.4 TD—SCDMA技術
7.2 發展中的移動通信新技術
7.2.1 OFDM技術
7.2.2 智慧型天線
7.2.3 多用戶信號檢測
7.2.4 無線ATM
7.2.5 軟體無線電
7.2.6 自適應技術
7.3 小結
7.4 習題
附錄 愛爾蘭呼損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