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各派出機構,中核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中國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投、華潤集團、中煤集團、中廣核: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紮實做好2023年能源工作,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現予發布,請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抓好落實,並將執行情況於2023年12月底前函告國家能源局。
國家能源局
2023年4月6日
內容全文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至關重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為目標,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的彈性和韌性,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著力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著力推進能源產業現代化升級,充分發揮能源穩投資促增長的重要作用,實現能源更加安全、更加綠色、更加高效地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能源保供穩價放在首位。強化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加強國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積極推進能源資源進口多元化,以常態能源供應有彈性應對需求超預期增長,全力保障能源供應持續穩定、價格合理可控。
堅持積極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夯實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紮實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最佳化。
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強能源產業鏈薄弱環節,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能源產業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提高能源產業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能源產業競爭新優勢。
堅持高水平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深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增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三)主要目標
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7.5億噸標準煤左右,能源自給率穩中有升。原油穩產增產,天然氣較快上產,煤炭產能維持合理水平,電力充足供應,發電裝機達到27.9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9.36萬億千瓦時左右,“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3.1億千瓦左右。
結構轉型深入推進。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5.3%。穩步推進重點領域電能替代。
質量效率穩步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跨省區輸電通道平均利用小時數處於合理區間,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持續保持合理水平。新設一批能源科技創新平台,短板技術裝備攻關進程加快。
二、著力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進一步夯實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礎,大力提升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有效應對能源市場波動和風險挑戰。
夯實化石能源生產供應基礎。有序推進煤礦先進產能核准建設,推動在建煤礦儘快投產達產,增強煤炭增產保供能力。積極推動瑪湖、富滿、巴彥及渤海等原油產能項目上產,加快建設陝北、川南、博孜—大北等重要天然氣產能項目。抓緊抓實“五油三氣”重點盆地及海域的油氣增產上產,推動老油氣田保持產量穩定,力爭在陸地深層、深水、頁岩油氣勘探開發、CCUS促進原油綠色低碳開發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強能源儲備能力建設。
提高能源系統調節能力。大力推進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加快建設具備條件的支撐性調節性電源,開工投產一批煤電項目。健全完善抽水蓄能發展政策體系,加快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項目。以地下儲氣庫為主、沿海LNG儲罐為輔,推進儲氣設施集約布局,加快大慶昇平、重慶銅鑼峽和黃草峽、河南平頂山、江蘇淮安等地下儲氣庫開工建設。穩妥推進煤炭儲備基地建設,提升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
強化安全風險管控。推動建立能源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強化能源安全風險預研預判。以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為重點,持續做好電力供需平衡預警、“一省一策”建議發布等電力保供工作。強化直流輸電系統、電力二次系統、新能源併網等安全風險管控,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有效管控大電網安全。強化電力應急能力建設,推進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研究布局,開展跨省區大面積停電演練。
三、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鞏固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優勢,持續擴大清潔低碳能源供應,積極推動生產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潔化,供需兩側協同發力鞏固拓展綠色低碳轉型強勁勢頭。
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推動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併網投產,建設第二批、第三批項目,積極推進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穩妥建設海上風電基地,謀劃啟動建設海上光伏。大力推進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動綠證核發全覆蓋,做好與碳交易的銜接,完善基於綠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科學設定各省(區、市)的消納責任權重,全年風電、光伏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
積極推進核電水電項目建設。在確保全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核准建設,建成投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廣西防城港3號機組等核電項目,因地制宜推進核能供暖與綜合利用。核准建設雅礱江牙根一級,金沙江上游昌波等水電站項目。推動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規劃,建設雅礱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風光一體化示範基地。制定長江流域水電生態化開發方案,有序開發長江流域大中型水電項目。
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穩步提升煤炭洗選率,開展富油煤分質分級利用示範,提高清潔煤和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促進油氣上游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研究修訂天然氣利用政策。出台促進煉油行業低碳高效發展相關指導意見,推進煉油產能結構最佳化與布局最佳化。加強成品油生產管理,保障國ⅥB標準車用汽油穩定供應。
積極推動能源消費側轉型。加快建設智慧型配電網、主動配電網,提高接納新能源的靈活性和多元負荷的承載力,提升生產生活用能電氣化水平,重點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上線運行國家充電基礎設施監測服務平台,提高充電設施服務保障能力。完善清潔取暖長效機制,穩妥有序推進新增清潔取暖項目,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穩步向好。
加快培育能源新模式新業態。穩步推進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城市小區、大型公共服務區,建設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綜合能源站和終端儲能。積極推廣地熱能、太陽能供熱等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支持纖維素等非糧燃料乙醇生產核心技術攻關和試點示範,研究推動生物燃料多元化利用。積極推動氫能套用試點示範,探索氫能產業發展的多種路徑和可推廣的經驗。
四、提升能源產業現代化水平
強化科技對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撐,加快補強能源產業短板弱項,實施一批原創性引領性能源科技攻關,推動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加強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持續開展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評定,做好前兩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跟蹤評價工作,堅持“凡有必用”的原則依託工程建設推動攻關成果示範套用,重點推動核心設備與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等技術的研發套用,及時協調解決技術攻關、試驗示範、產品套用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鞏固拓展戰略性優勢產業。抓好《“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組織實施,建立規劃實施監測項目庫。做好“十四五”第一批能源研發創新平台認定,加強創新平台考核評價和日常管理。鞏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優勢,加快風電、光伏技術疊代研發,突破一批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繼續抓好核電重大專項實施管理。加快攻關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綠氫制儲運用技術,推動儲能、氫能規模化套用。
加快能源產業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推進能源產業和數字產業深度融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能源數位化智慧型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立健全煤礦智慧型化標準體系,大力支持煤礦智慧型化建設,完成全國首批智慧型化示範煤礦驗收。穩步有序推進核電數位化轉型發展。積極開展電廠、電網、油氣田、油氣管網、終端用能等領域設備設施、工藝流程的智慧型化建設,提高能源系統靈活感知和高效生產運行能力,促進源網荷互動、多能協同互補。
五、紮實推動區域能源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最佳化區域能源生產布局和基礎設施布局,提升區域自平衡能力和跨區域互濟能力。
服務支撐區域重大戰略。發揮能源富集地區戰略安全支撐作用和比較優勢,最佳化能源重大生產力布局,推進重點區域能源規劃實施,支撐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突出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和強化供應保障能力,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能源高質量發展規劃;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明確黃河流域能源轉型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能源協同發展;深入開展長三角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方案研究。
強化能源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繼續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下達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聚焦邊遠地區、原連片特困地區、重點幫扶縣等農網薄弱地區,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並在工程建設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幫助民眾就業。實施風電“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光伏“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穩步推進整縣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促進農村用能清潔化。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以點帶面加快農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增強區域能源資源最佳化配置。加快建設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川渝主網架等特高壓工程,推進寧夏—湖南等跨省區輸電通道前期工作,增強跨省區電力互濟支援能力。深入論證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送出5回跨省區輸電通道方案,合理確定通道落點和建設時序。抓好區域主網架最佳化調整方案評估,統籌項目必要性、建設方案和建設時序,完成主網架規劃最佳化調整工作。完善油氣“全國一張網”,重點建設中俄東線南段、西氣東輸三線中段、西氣東輸四線、川氣東送二線、虎林—長春天然氣管道等重大工程。積極協調保障重點地區煤炭運力。
六、加強能源治理能力建設
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深入推進能源“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管理方式,提升服務實效,釋放改革紅利,不斷提升能源治理效能。
健全能源法規政策體系。加快《能源法》立法進程,做好《電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石油儲備條例》《核電管理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電力監管條例》制修訂工作,研究起草《能源監管條例》。建立健全能源數據管理制度,強化數據安全治理。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抽水蓄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重點支持能源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立項,加快重點標準制修訂。
加強能源規劃實施監測。開展“十四五”能源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深入分析主要目標指標發展預期,全面評估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情況,完善規劃實施政策措施。以能源重大工程項目為重點,加強能源規劃實施監測調度和組織推進,充分發揮能源項目對擴內需、穩投資、促增長、保全全的牽引支撐作用。滾動開展省級能源需求月度、季度預測,預判可能出現的時段性、區域性供應緊張問題,從資源落實、產能建設、基礎設施布局等方面提前謀劃應對措施。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提升跨省區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推進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建設運營,研究推動京津冀、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提高電力中長期交易規模,紮實推進現貨試點結算試運行,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加強電力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市場有機銜接。積極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專項工作機制。持續推進能源領域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深化“三零”“三省”服務,鞏固提升“獲得電力”工作成效。完善油氣管網設施容量分配相關操作辦法。
強化能源行業監管。聚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能源領域重點任務,進一步強化對國家重大能源規劃、政策、項目落實情況監督。抓好電煤和電力交易契約履約、煤電上網價格上浮政策落實情況監管。加強對電網、油氣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深入推進電網和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規範電網企業代理購電。最佳化電力安全風險管控會議和風險管控周報等“季會周報”工作機制,加強重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開展水電站大壩、海上風電施工等專項監管。
七、擴大能源領域高水平開放合作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進互利共贏務實合作,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能源開放合作質量和水平,不斷開創能源國際合作新局面。
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密切關注烏克蘭危機後續影響,深入推進與重點能源資源國的互利合作,加強與能源生產國、過境國和消費國的協同合作,增強海陸能源運輸保障能力,持續鞏固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積極拓展能源進口新渠道,暢通國際能源產業鏈供應鏈,推進能源進口多元化。強化境外重大能源項目動態監測和風險預研預判,加強海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建設,維護能源領域海外利益安全。
著力加強清潔能源合作。支持開發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因地制宜採取貿易、工程承包、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雙方、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推動更多清潔能源合作項目落地。充分發揮我國清潔能源全產業鏈優勢,加強投資開發、工程建設、裝備製造、諮詢設計和金融保險等環節的聯動,深化清潔能源合作。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促進清潔能源在全球能源變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深化能源國際交流與合作。建設運營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用好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東協、中國-中東歐和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等區域合作平台,紮實推進能源務實合作。積極參與能源多邊機制和國際組織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與供應安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效提升和能源可及等倡議的制定和實施。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參與能源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各派出機構和有關能源企業,要依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和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