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並提出“六個更好統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會議時間:2022年12月15-16日 
會議召開,內容解讀,綜述,內容要點,速覽內容,

會議召開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3年的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李強趙樂際王滬寧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對明年經濟工作作了部署。李強作總結講話。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2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內容解讀

綜述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祝煉厚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迎煮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等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從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等方面部署了具體工作。

內容要點

【要點1】
“穩”是明年經濟工作核心關鍵字
穩增長被置於更突出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巨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目前疫情防控政策最佳化調整,為經濟總量的修復創造了良好環境。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中求進,有利於統一思想,把經濟工作的重心進一步聚焦到穩經濟上來。”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部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張俊偉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酷諒鞏元”,充分表明中央已經把恢復經濟總量平衡問題視作當前經濟運行的首要工作。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中,“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出現了兩次。穩增長也被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以預計,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央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張俊偉說。
會議還明確要求,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東方金誠首席巨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明年國內經濟增速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居民消費修復將成為主動檔牛殼力,2022年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局面可能改變,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將明顯增強。“這也是經濟成長質量改善的一個重員凝糊要標誌。”王青說。
【要點2】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明年財政支出力度或更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最佳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檔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明年財政政策的基調是“加力提效”,將力度和規模置於效果之前,體現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強的穩增長取向。這意味著,明年財政支出力度將更大,赤字規模和專項債總和仍會保持一定強度,帶動總需求回升。
羅志恆預計,基準情形下,明年財政赤字率或突破3%,提高至3.5%左右,當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能在3.65萬億元左右。
“在操作方向上,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側重點會從投資拉動為主,逐步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以消費帶投資、促投資,形成消費、投資並重齊動的新發展格局。”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認為。
在張依群看來,加力提效的同時,財政政策也將更加注重兩個底線:一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重點做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提高地方政府債券投資的安全性、有效性,堅決打擊各種違規違法行為;二是兜牢民生底線,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入手,充分發揮一次分配市場調節基礎作用,一二三次分配協同加力、推進共同富裕。
【要點3】
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加大力度支持小微、科創、綠色領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幾灶記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這強調了貨幣政策的精準性。目前,實體經濟的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更多要靠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可以發揮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的功能。同時,小微、科創和綠色發展仍然是明年的主要支持方向,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需要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這些方面的信貸支持。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表明下一步階段貨幣政策將重點在“精準”和“有力”兩個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精準”,就要突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輸血”,實施精準滴灌,最佳化信貸結構。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有力”意味著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同時要有力度。
連平表示,貨幣政策力度要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匹配。財政資源投入後,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和跟進,否則財政政策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通常而言,1元的財政資源投入,需要4元以上的金融資源投入來進行配套,以實現較好的巨觀政策的效應。“這意味著2023年可能有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寬裕,推動市場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連平表示。
【要點4】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最佳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會議還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多位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有助於更好實現這一目標。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吳垠表示,我國的產業政策以往缺乏配套金融支持和科技支撐,產能過剩、低端競爭等問題經常出現。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可以發揮合力,有利於突圍核心技術、增強產業競爭力。
吳垠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最佳化產業政策,預計明年的產業政策會進一步聚焦關鍵領域。同時,發展數字經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當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博覽財經首席經濟師李宏圖認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點內容。可以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套用先進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此外,還需要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要點5】
完善生育與延遲退休政策
助力緩解人口總量壓力和勞動力結構性短缺
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社會政策方面,著重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就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生育支持、延遲退休。
“前11個月的就業數據顯示,青年人口就業情況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但城鎮調查失業率仍然偏高,進一步強調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當前的切實需要。完善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政策,有利於緩解人口的總量壓力和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楊暢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重視對社會和民生工作的部署。目前中國的整體失業率不高,但16到24歲年齡段的失業率顯著高於整體失業率,因此青年就業是會議提出“三穩”中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還分析表示,由於我國面臨老齡化挑戰,支持生育有利於最佳化人口年齡結構,提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和我國預期壽命的增長相適應,這一方面能提升勞動力的供給,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老齡化對養老保險資金的短期和長期壓力。
【要點6】
部署六個“更好統籌”
抓經濟質量是未來主要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六個“更好統籌”,包括: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要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
對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繼續將“質”放在“量”前面,而且“質”的要求是“有效”提升,顯得更為迫切。“質”的重要性上升,也意味著抓經濟質量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衡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GDP的含金量,或者說經濟成長是否能帶來更多絕對量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摩根史坦利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負責人章俊認為,傳統發展關注較多的是需求,高質量增長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發力。未來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多聚焦“補短板”,彌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創新方面的不足、城鄉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不足。
章俊說,在未來經濟轉型過程中,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給側改革,提升供給的能力和質量上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要點7】
著力擴內需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張俊偉對此表示,預計明年擴大內需政策還將加碼,包括鼓勵受疫情衝擊的行業加快恢復,鼓勵居民消費升級和大件消費,擴大政府投資、提高財政支出拉動效果,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民間投資等等。
會議還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是本次會議在擴大內需方面的一個亮點。”張俊偉說,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是擴內需的重要抓手。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讓居民增加收入是擴大消費的關鍵前置條件,要以居民收入增長支撐消費擴大,而不是僅通過簡單發放消費券的形式。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分析,短期來看,我國消費將呈回暖趨勢,出行、服務類消費支出恢復彈性更大。中長期看,消費將逐步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成為經濟主要驅動力量,在GDP結構中的占比也將逐步提升。隨著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供給質量效率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將不斷提升。
【要點8】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衡量國資國企改革成效的新標準。“下一步,現代企業制度將成為國有企業加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是改革著力點。”李錦認為,在改革目標方面,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將成為下一階段衡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核心標準,預計下一步會對國企核心競爭力的評判標準進行統籌與分解,對實現這一目標進行過程式與系統式分析,相關部門可能研究作出新的政策部署。
針對會議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破解民企實際發展中面臨的市場準入、融資困難、權益保障等“不公平待遇”、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始終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思路,要真正做到國企、民企資源配置平等、市場地位平等。
另外,他提出,要推動進一步放寬準入,在保證市場有序競爭的前提下,真正實現產權有效激勵、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
【要點9】
持續加力引外資
現代服務業將成為開放新“重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
專家表示,此次會議部署的工作向外界傳遞出我國開放的腳步將越來越快。“我國製造業已成為吸引外資的重心,針對製造業的開放合作政策越來越多。下一步,新的開放重心應放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大相關市場準入。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放進程在商業、金融、通信等領域開花結果。”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說。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全球供應鏈在未來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調整,我國需要通過更有利的開放政策、更穩定的開放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助力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還明確,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定。
邵宇表示,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為代表的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在智慧財產權、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對準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標國際高標準推行下一步的改革開放舉措,不僅能起到穩定外資、穩定外貿的作用,對我國經濟未來的轉型升級也能夠帶來額外的動力。”
白明認為,積極推動加入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與國際高標準看齊,合理利用國際資源謀求高質量國際合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點10】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會議要求,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王青預計,2023年政策面將重點引導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著陸”,帶動商品房銷量、房地產投資以及土地市場先後企穩回暖。
王青表示,下一步,房地產支持政策支持空間依然較大,除了有效落實以“三支箭”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在放寬購房條件、降低首付成數、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為推動樓市儘快出現趨勢性回暖勢頭,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進一步下調,持續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是關鍵所在,最早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1月落地。此外,降低首付比例、放鬆購房限制等需求端的支持政策,也有望全面加碼。
“目前仍有部分經濟金融風險有待暴露和進一步處置,這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工作。”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建議,一是夯實風險防範的制度基礎,建立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二是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最佳化改善房地產支持政策;三是加強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更好防範未來的風險形成。

速覽內容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
30句話,速覽會議內容,看看2023年中國經濟怎么乾。
1、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2、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3、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4、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5、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6、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7、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8、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9、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0、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民眾帶來的影響。
11、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最佳化疫情防控措施。
12、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13、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14、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15、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16、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17、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18、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19、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20、要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
21、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
22、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23、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24、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
25、推動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利因素。
26、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27、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28、要按照黨中央部署,最佳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29、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做好經濟工作。
30、新班子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加強學習,成為行家裡手、內行領導。
會議還明確要求,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東方金誠首席巨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明年國內經濟增速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居民消費修復將成為主動力,2022年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局面可能改變,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將明顯增強。“這也是經濟成長質量改善的一個重要標誌。”王青說。
【要點2】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明年財政支出力度或更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最佳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明年財政政策的基調是“加力提效”,將力度和規模置於效果之前,體現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強的穩增長取向。這意味著,明年財政支出力度將更大,赤字規模和專項債總和仍會保持一定強度,帶動總需求回升。
羅志恆預計,基準情形下,明年財政赤字率或突破3%,提高至3.5%左右,當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能在3.65萬億元左右。
“在操作方向上,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側重點會從投資拉動為主,逐步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以消費帶投資、促投資,形成消費、投資並重齊動的新發展格局。”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認為。
在張依群看來,加力提效的同時,財政政策也將更加注重兩個底線:一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重點做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提高地方政府債券投資的安全性、有效性,堅決打擊各種違規違法行為;二是兜牢民生底線,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入手,充分發揮一次分配市場調節基礎作用,一二三次分配協同加力、推進共同富裕。
【要點3】
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加大力度支持小微、科創、綠色領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這強調了貨幣政策的精準性。目前,實體經濟的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更多要靠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可以發揮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的功能。同時,小微、科創和綠色發展仍然是明年的主要支持方向,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需要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這些方面的信貸支持。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表明下一步階段貨幣政策將重點在“精準”和“有力”兩個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精準”,就要突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輸血”,實施精準滴灌,最佳化信貸結構。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有力”意味著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同時要有力度。
連平表示,貨幣政策力度要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匹配。財政資源投入後,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和跟進,否則財政政策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通常而言,1元的財政資源投入,需要4元以上的金融資源投入來進行配套,以實現較好的巨觀政策的效應。“這意味著2023年可能有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寬裕,推動市場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連平表示。
【要點4】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最佳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會議還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多位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有助於更好實現這一目標。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吳垠表示,我國的產業政策以往缺乏配套金融支持和科技支撐,產能過剩、低端競爭等問題經常出現。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可以發揮合力,有利於突圍核心技術、增強產業競爭力。
吳垠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最佳化產業政策,預計明年的產業政策會進一步聚焦關鍵領域。同時,發展數字經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當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博覽財經首席經濟師李宏圖認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點內容。可以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套用先進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此外,還需要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要點5】
完善生育與延遲退休政策
助力緩解人口總量壓力和勞動力結構性短缺
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社會政策方面,著重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就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生育支持、延遲退休。
“前11個月的就業數據顯示,青年人口就業情況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但城鎮調查失業率仍然偏高,進一步強調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當前的切實需要。完善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政策,有利於緩解人口的總量壓力和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楊暢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重視對社會和民生工作的部署。目前中國的整體失業率不高,但16到24歲年齡段的失業率顯著高於整體失業率,因此青年就業是會議提出“三穩”中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還分析表示,由於我國面臨老齡化挑戰,支持生育有利於最佳化人口年齡結構,提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和我國預期壽命的增長相適應,這一方面能提升勞動力的供給,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老齡化對養老保險資金的短期和長期壓力。
【要點6】
部署六個“更好統籌”
抓經濟質量是未來主要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六個“更好統籌”,包括: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要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
對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繼續將“質”放在“量”前面,而且“質”的要求是“有效”提升,顯得更為迫切。“質”的重要性上升,也意味著抓經濟質量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衡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GDP的含金量,或者說經濟成長是否能帶來更多絕對量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摩根史坦利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負責人章俊認為,傳統發展關注較多的是需求,高質量增長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發力。未來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多聚焦“補短板”,彌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創新方面的不足、城鄉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不足。
章俊說,在未來經濟轉型過程中,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給側改革,提升供給的能力和質量上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要點7】
著力擴內需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張俊偉對此表示,預計明年擴大內需政策還將加碼,包括鼓勵受疫情衝擊的行業加快恢復,鼓勵居民消費升級和大件消費,擴大政府投資、提高財政支出拉動效果,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民間投資等等。
會議還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是本次會議在擴大內需方面的一個亮點。”張俊偉說,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是擴內需的重要抓手。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讓居民增加收入是擴大消費的關鍵前置條件,要以居民收入增長支撐消費擴大,而不是僅通過簡單發放消費券的形式。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分析,短期來看,我國消費將呈回暖趨勢,出行、服務類消費支出恢復彈性更大。中長期看,消費將逐步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成為經濟主要驅動力量,在GDP結構中的占比也將逐步提升。隨著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供給質量效率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將不斷提升。
【要點8】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衡量國資國企改革成效的新標準。“下一步,現代企業制度將成為國有企業加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是改革著力點。”李錦認為,在改革目標方面,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將成為下一階段衡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核心標準,預計下一步會對國企核心競爭力的評判標準進行統籌與分解,對實現這一目標進行過程式與系統式分析,相關部門可能研究作出新的政策部署。
針對會議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破解民企實際發展中面臨的市場準入、融資困難、權益保障等“不公平待遇”、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始終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思路,要真正做到國企、民企資源配置平等、市場地位平等。
另外,他提出,要推動進一步放寬準入,在保證市場有序競爭的前提下,真正實現產權有效激勵、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
【要點9】
持續加力引外資
現代服務業將成為開放新“重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
專家表示,此次會議部署的工作向外界傳遞出我國開放的腳步將越來越快。“我國製造業已成為吸引外資的重心,針對製造業的開放合作政策越來越多。下一步,新的開放重心應放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大相關市場準入。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放進程在商業、金融、通信等領域開花結果。”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說。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全球供應鏈在未來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調整,我國需要通過更有利的開放政策、更穩定的開放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助力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還明確,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定。
邵宇表示,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為代表的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在智慧財產權、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對準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標國際高標準推行下一步的改革開放舉措,不僅能起到穩定外資、穩定外貿的作用,對我國經濟未來的轉型升級也能夠帶來額外的動力。”
白明認為,積極推動加入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與國際高標準看齊,合理利用國際資源謀求高質量國際合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點10】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會議要求,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王青預計,2023年政策面將重點引導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著陸”,帶動商品房銷量、房地產投資以及土地市場先後企穩回暖。
王青表示,下一步,房地產支持政策支持空間依然較大,除了有效落實以“三支箭”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在放寬購房條件、降低首付成數、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為推動樓市儘快出現趨勢性回暖勢頭,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進一步下調,持續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是關鍵所在,最早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1月落地。此外,降低首付比例、放鬆購房限制等需求端的支持政策,也有望全面加碼。
“目前仍有部分經濟金融風險有待暴露和進一步處置,這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工作。”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建議,一是夯實風險防範的制度基礎,建立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二是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最佳化改善房地產支持政策;三是加強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更好防範未來的風險形成。

速覽內容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
30句話,速覽會議內容,看看2023年中國經濟怎么乾。
1、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2、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3、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4、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5、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6、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7、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8、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9、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0、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民眾帶來的影響。
11、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最佳化疫情防控措施。
12、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13、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14、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15、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16、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17、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18、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19、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20、要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
21、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
22、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23、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24、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
25、推動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利因素。
26、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27、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28、要按照黨中央部署,最佳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29、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做好經濟工作。
30、新班子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加強學習,成為行家裡手、內行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