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2022年2月14日,“典贊·2021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了入選的《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 發布時間:2022年2月14日
主辦單位,入選名單,內容簡介,

主辦單位

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主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支持。

入選名單

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排序不分先後)的為:
我國疫苗研發和接種工盛霉敬作全面順利推進;
天宮開講科普課,掀起全民航天科普浪潮;
大量科技套用助力三星堆考古新發現;
中國科學家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召開;
中國開啟晚烏臘建造天宮空間站的新時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公眾自發向袁隆平、祝姜吳孟超等已故科學家致敬。
2022年2月17日,三星堆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內容簡介

事件1.中國疫苗研發和接種工作全面順利推進。國藥集團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北京科興中維自主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相繼被正式列入世盛翻章和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截至2021年12月府拒才幾31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83533.2萬劑次。
事件2.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為未來15年科學素質建設勾畫新藍圖。
事件3.天宮開講科普課,掀起全民航天科普浪潮。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本次活動採取天地互動方式,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這是中國科普教育活動覆蓋面最大和參與公眾最多的一次重大實踐。
事件4.大量科技套用助力三星堆考古新發現。三星堆遺址考古取得重大進展,本次考古發掘和保護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考古發掘、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的全過程緊密結合。
事件5.中國科學家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中驗陵棕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黨中央發布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科學家精神入選其中。
事件6.《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召開。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全面總結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驗。會上提及雲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表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事件7.中國開啟建造天宮空間站的新時代。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為後續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組裝建造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事件8.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不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也在世界航天史上首次成功實現一次任務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的三大目標,成就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事件9.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事件10.公眾自發向袁隆平、吳孟超等已故科學家致敬。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同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糠應驗”吳孟超院士逝世。公眾紛紛自發進行哀悼和緬懷,在全社會掀起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熱潮。
事件9.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事件10.公眾自發向袁隆平、吳孟超等已故科學家致敬。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同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逝世。公眾紛紛自發進行哀悼和緬懷,在全社會掀起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熱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