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科協十大事件

2021年度科協十大事件

“2021年度科協十大事件”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之際,經社會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後,由中國科協發布的十大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度科協十大事件
  • 發布機構:中國科協
  • 發布時間:2022年2月
  • 入選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科協“十大”並發表重要講話,凝聚科技界奮進新時代磅礴力量
發布背景,十大事件,

發布背景

回首2021年,“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一年來,中國科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在思想政治引領、科技經濟融合、科普惠民服務、服務科學決策、開放交流合作等領域持續發力,紮實推進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十大事件

1.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科協“十大”並發表重要講話,凝聚科技界奮進新時代磅礴力量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科協“十大”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中國科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中國科協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修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制定實施《中國科協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自立自強、創新爭先”行動,開啟科協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征程。
2.習近平向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致賀信
2021年9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ICAS 2021)致賀信。國際航空科學大會被譽為航空科技界的奧林匹克盛會。本次大會是國際航空科學大會時隔29年後再次在中國召開。
3.聚焦“眾心向黨、自立自強”主題,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組織“與黨同心、百年同行”全國學會訪談錄活動,引導全國學會學黨史、續會史。廣泛開展“科學家講黨課”活動,把政治與業務有機融合。依託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建設中國科協黨校教育基地,面向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開展國情研修,舉辦“自立自強、青春向黨”演講大賽等,引導青年科技人才堅定理想信念,打造沒有圍牆的價值引領高地。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簡報8次刊發科協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
4.“我為民眾辦實事”深入開展,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推動臨床案例成果納入代表作類型在職稱評價中試點套用,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追尋紅色足跡、科技為民服務”、“智惠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等行動將科技資源和服務送入基層,形成“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科技服務團、科技小院、銀齡跨越數字鴻溝、天府科技雲、科技搭橋行動、河南特大汛情應急科普等典型案例,帶動科協系統為民眾辦實事3900餘項。
5.科學家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強化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證
科學家精神進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黨領導下的百年科普展”、“科創百年——慶祝建黨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等系列展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錢學森故居等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成為青少年研學和紅色旅遊打卡地。“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深耕高校,成為思政工作新載體。學風傳承行動推動青年一代自覺傳承優良學風。“最美科技工作者”不斷強化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價值導向。“科學家精神”話題全年點擊量超過245億人次。
6.國務院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開啟科學素質建設新征程
2021年6月,國務院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推動構建“兩翼同等重要”制度安排。出台《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21-2025年)》《現代科技館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國科協關於新時代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意見》《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加強科普標準化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檔案,明確未來科普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落實舉措。推動《科普法》修訂納入全國人大修法計畫,推動科學素質指標納入2021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聯合教育部印發《關於利用科學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
7.發揮“三型”組織優勢,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制定《中國科協關於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深化與中石化、三峽集團等中央企業的創新戰略合作,“科創中國”、“智匯中國”平台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區域布局,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國科技會堂論壇搭建頂尖科學家與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平台。科技支撐“雙碳”目標的戰略研究相關建議被納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科普中國”榮獲人民日報最佳政務獎和中央網信辦走好網上民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打造“以科技工作者為中心的科技服務和內容生產綜合運營平台”,構築數位化時代服務科技工作者新模式。
8.世界一流期刊建設三年成效顯著
2018年以來,中國科協密切協同中宣部等相關部門,深入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工作。經過三年持續發展,一流期刊建設取得新突破,7種躋身學科第一,3種進入世界百強。目前已有96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前25%,較2018年增加41種;25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前5%,較2018年增加17種;20種期刊位列學科前3,較2018年增加11種。國際施引機構由864個增至9608個,引用來源地由42個國家和地區增至124個。
9.“天宮課堂”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
與“載人航天辦”共同組織“天宮課堂”,聯動廣西、四川、香港、澳門分會場,開展天地實驗互動。動員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200所實體科技館、193個流動科技館站點、124輛科普大篷車、850所農村中學科技館參與觀看,24小時內全網點擊量超21億次,成為我國科學教育活動一天內覆蓋面最大、參與公眾最多的科普生動實踐。
10.努力破解學會黨建難題,促進黨建工作與學會業務融合
實施“黨建強會計畫”,成立學會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建立學會理事長、知名科學家講黨課常態化機制,探索建立學會雙理事長等制度機制。突出黨建引領,發動70餘個學會理事會黨委牽頭深入江西瑞金井岡山等23個省份78個市縣的紅色革命老區,紮實開展實踐活動,形成“百家學會進老區”的生動實踐,推動學會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