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

2020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

《2020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是202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0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
  • 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563590
  • 類別:工業技術類圖書
  • 開本:128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20年,我國工業呈現“急下滑-快恢復-趨穩定”的發展態勢,成為穩定全球和國內經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現“六穩六保”的重要支撐力量。本報告在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基礎上,注重“高質量發展”主線,突出“成就”和“轉變”,對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發展取得的成就、發展特徵的轉變、工業規律、發展戰略和區域布局進行分析,建議以“穩”為基調,重點在“補短板”“鍛長板”“暢循環”“優環境”上下功夫,並結合分析2020年上半年發展情況,對2020—2021年工業及行業發展趨勢和重點進行研判。本書適合工業領域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相關企業及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圖書目錄

綜 合 篇
第 一章 “十三五”我國工業發展特徵 3
一、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3
二、產業體系繼續最佳化 3
三、創新“軟實力”縱深發力 5
四、智造“新模式”取得成效 6
五、區域“新版圖”更加清晰 7
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 7
第二章 2019—2020年我國工業發展特徵 8
一、2019—2020年我國工業發展全景圖 8
(一)2019年工業發展穩中承壓 8
(二)2020年工業發展疫後趨穩 15
二、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33
(一)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33
(二)產業基礎能力短板明顯 34
(三)產業鏈穩定風險在增大 34
(四)結構調整“陣痛”仍在困擾 35
第三章 我國工業發展前景展望 36
一、工業發展形勢 36
(一)面臨的新形勢 36
(二)發展的新亮點 37
二、工業發展趨勢及預測 38
(一)工業增長穩中有升 39
(二)工業投資持續向好 40
(三)消費增長低位企穩 40
(四)工業出口面臨下行 41
(五)企業效益小幅改善 41
第四章 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42
一、穩經濟,多措並舉穩定經濟成長 42
二、補短板,突破關鍵性基礎性技術 42
三、鍛長板,激發產業轉型升級活力 43
四、暢循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43
五、優環境,打造優質市場營商環境 44
行 業 篇
第五章 石油和化工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47
一、“十三五”以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成就 47
(一)經濟成長總體平穩,全球地位鞏固提升 47
(二)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更趨多元 48
(三)落後產能有序淘汰,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49
(四)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49
(五)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深入實施 50
(六)產業布局不斷最佳化,園區發展日趨規範 51
(七)對外合作成績顯著,國際地位不斷強化 51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52
(一)2019年運行總體情況及主要特點 52
(二)2020年運行總體情況及主要特點 55
三、“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56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56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60
四、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61
(一)產業結構的新突破 61
(二)創新能力的新突破 61
(三)綠色、數位化轉型的新突破 62
(四)企業競爭力水平的新突破 62
(五)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的新突破 63
第六章 鋼鐵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和形勢展望 64
一、“十三五”以來鋼鐵行業發展成就 64
(一)去產能取得成功,行業保持持續平穩運行 64
(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 64
(三)兼併重組取得突破,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65
(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行業綜合競爭實力增強 65
(五)“走出去”落地開花,國際化水平提升 66
(六)行業人力資源高質量發展 66
二、2019年行業發展回顧 66
三、2020年行業運行情況 68
(一)鋼鐵生產再創新高,工業用材增長較快 68
(二)鋼材淨出口持續下降,進出口價差進一步擴大 69
(三)鋼材庫存環比繼續下降,同比仍然增長 69
(四)進口鐵礦石港存增長,原燃料價格上漲 70
(五)鋼鐵投資加速增長,鐵礦投資延續下降態勢 70
(六)鋼材價格指數累計平均較2019年同期下降 70
(七)企業效益持續好轉,同比降幅明顯收窄 71
(八)新冠肺炎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 71
四、當前高質量發展需關注的問題 75
五、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75
(一)聚焦根本任務,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76
(二)加快兼併重組,最佳化產業布局 76
(三)構建創新生態圈,走好科技創新之路 76
(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努力實現低碳發展 76
(五)加強行業自律,有效控制產能釋放 76
(六)深入開展對標挖潛,大力降本增效 77
第七章 有色金屬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與形勢展望 78
一、“十三五”時期有色金屬行業主要成就 78
(一)發展方式明顯轉變 78
(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79
(三)創新驅動結出碩果 80
(四)綠色發展取得進展 81
(五)開放發展穩步推進 81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82
(一)2019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狀況及主要特點 82
(二)2020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狀況 86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88
(一)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88
(二)繼續尋求消費突破口,不斷擴大有色金屬套用 88
(三)繼續做好科技、質量和運行監測 8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89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89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90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90
(一)要素配置最佳化 90
(二)產業間融合連結 91
(三)與生態和諧發展 91
(四)國際合作求共贏 91
第八章 建材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93
一、“十三五”以來建材行業發展成就 93
(一)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93
(二)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94
(三)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95
(四)“走出去”發展步伐加快 95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96
(一)2019年行業發展回顧 96
(二)2020年前三季度行業發展情況 97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99
(一)“穩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 99
(二)行業運行仍以投資拉動為主 99
(三)建材行業各產業、各企業分化明顯 100
(四)出廠價格持續下滑,行業經濟運行壓力加大 100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01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01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02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02
(一)補足短板、鍛造長板,增強行業發展競爭優勢 102
(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打通行業全流程創新鏈條 103
(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行業生態文明建設 103
(四)各方聯動、共治共享,構建完善行業治理體系 104
(五)放眼全球、拓寬視野,提升行業國際競爭能力 104
(六)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營造健康有序人文環境 105
第九章 機械工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106
一、“十三五”以來機械工業發展成就 106
(一)產業規模繼續增長 106
(二)創新發展不斷推進 107
(三)產業基礎有所增強 108
(四)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109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109
(一)2019年機械工業運行情況 109
(二)2020年機械工業運行情況 116
三、當前行業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118
(一)市場需求的問題在延續 119
(二)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規模繼續攀升,困擾行業發展 119
(三)虧損企業虧損面擴大,虧損額快速增長 120
(四)成本壓力雖有緩解,但依然較大 120
(五)外貿復甦動力不足 121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21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21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22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23
(一)激發創新活力 123
(二)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123
(三)提升基礎支撐能力 123
(四)提高產業鏈水平 124
(五)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24
第十章 汽車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與形勢展望 125
一、“十三五”以來汽車行業發展成就 125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125
(一)2019年汽車工業發展分析 125
(二)2020年前三季度汽車行業運行情況 128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129
(一)中國品牌乘用車整體競爭力有待提升 129
(二)汽車產業鏈發展短板猶存 130
(三)優勢資源整合不足,難以打造全球領軍汽車集團 130
(四)汽車後市場滯後於產業發展 130
(五)國際化發展水平及能力不高 131
(六)法規政策需進一步完善 131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31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31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35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36
(一)創新驅動,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 136
(二)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 136
(三)加快推進中國品牌汽車提質升級 137
(四)通過服務創新,加快促進商業模式轉換 137
(五)抓住對外開放機遇期,促進國際合作 137
第十一章 紡織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139
一、“十三五”以來紡織行業發展成就 139
(一)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重要地位 139
(二)創新能力優勢逐漸形成 139
(三)社會貢獻作用突出 140
(四)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 140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141
(一)2019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41
(二)2020年以來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走勢特點 142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148
(一)外部環境風險有所上升 148
(二)內部結構性問題仍待化解 14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51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51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52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53
(一)大力挖掘內需消費潛力 153
(二)努力穩定國際競爭優勢 153
(三)持續強化創新引領作用 153
(四)不斷提高先進制造水平 154
第十二章 醫藥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155
一、“十三五”以來醫藥行業發展成就 155
(一)規模較快增長,增速有所下降 155
(二)研發投入顯著增長,創新成果突出 157
(三)藥品監管與國際接軌,推動藥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提升 159
(四)醫藥出口規模穩定增長,製劑國際化升級加快 159
(五)技術改造力度加大,綠色生產和智慧型製造水平提升 161
(六)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加強,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161
(七)產業集中度提升,資本市場助力行業創新發展 162
(八)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163
二、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163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168
(一)創新體系仍存在短板 168
(二)關鍵技術短板影響產業升級 168
(三)環保全全問題制約原料藥可持續發展 168
(四)仿製藥結構面臨調整 16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69
(一)“十四五”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69
(二)2021年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172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73
第十三章 電子信息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形勢展望 175
一、“十三五”以來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成就 175
(一)政策引導促進發展 175
(二)技術創新夯實基礎 176
(三)示範套用普惠民生 177
二、2019—2020年行業發展回顧 178
(一)2019年總體情況 178
(二)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總體情況 181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的衝擊與影響 183
三、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 184
(一)以低附加值出口導向型產品為主,受貿易形勢影響較大 184
(二)行業技術差距較大,部分領域高度依賴進口 184
(三)民營企業占比較大,資金、管理水平成為制約因素 184
(四)新興領域投資泡沫泛起,招商、投資秩序亟待規範 185
(五)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擴散,產業鏈供需兩端壓力加大 185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 185
(一)“十四五”行業趨勢發展預測 185
(二)2021年行業趨勢發展預測 187
五、下一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188
(一)以創新為引領,聚焦重點領域的發展 189
(二)以人才為根基,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育 189
(三)以資金為保障,提高財稅扶持的力度 189
(四)以龍頭為牽引,加速全產業鏈最佳化升級 189
(五)以市場為主體,重視營商環境的改善 190
專 題 篇
專題一 區域經濟發展 193
第十四章 縣域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及趨勢 193
一、縣域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193
(一)資源依託型產業集群 193
(二)承接轉移型產業集群 194
(三)外商投資型產業集群 194
(四)大企業帶動型產業集群 195
二、縣域產業集群案例分析 195
(一)崑山市:毗鄰上海,引進外資 195
(二)晉江市:依託僑鄉,發展民營經濟,品牌培育 196
(三)仙桃市:特殊機遇,促成產業爆發 197
(四)崇仁縣:把握產業轉移機遇,培育龍頭企業 197
(五)沁源縣:依託煤炭資源,沿煤炭產業鏈上下游打造產業集群 198
(六)義烏市:以商促工、貿工聯動 198
三、縣域產業集群發展趨勢 199
(一)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並呈跨區域發展趨勢 199
(二)傳統產業仍為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將會越來越多 199
(三)產業集群間競爭激烈,集群創新將成為重要內容 200
第十五章 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全景圖 201
一、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發展全景 201
(一)江浙領跑,百強數量排名齊佳 201
(二)梯次分布,由東向西逐步擴散 203
(三)貢獻突出,是全國工業穩定器 203
(四)需求較穩,結構最佳化調整加快 204
(五)創新驅動,投入產出並行快進 206
(六)融合提速,區域協同發展深化 207
二、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發展全景圖 208
(一)工業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208
(二)工業質效提高的“主力軍” 209
(三)引領創新發展的“活力源” 210
三、我國縣域工業發展新機遇 210
(一)協同化發展,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增強 210
(二)城鎮化提速,產城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加快 211
(三)“雙循環”構建,工業經濟內生髮展動力激活 211
(四)集群式發展,縣域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加快 212
四、相關建議 212
(一)招引服務觸角前移,積極承接中心城市要素外溢 212
(二)精準定位規劃先行,做大做強核心優勢產業集群 213
(三)發揮數字經濟引領,加快構建開放創新生態體系 213
(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潛力 213
附表1 215
附表2 219
第十六章 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典型實例與經驗啟示 223
一、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典型實例 223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武漢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223
(二)裝備製造領域:株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224
(三)新材料領域:蘇州納米新材料產業集群 225
二、相關建議 226
(一)打破行政區劃分,布局跨區域先進制造業集群 226
(二)建立我國自上而下的集群培育政策體系 226
(三)撬動資金投入是集群政策的重要手段 226
(四)加強集群組織變革,提升集群管理水平 227
(五)加快探索先進制造業集群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徑 228
(六)加強產業集群統計、監測、評價工作 229
專題二 數位化轉型 230
第十七章 全球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發展戰略研究 230
一、全球戰略發展態勢 230
(一)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製造業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230
(二)數位化轉型是當代新型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230
(三)各國積極出台戰略,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為關注焦點 230
(四)各國製造業轉型競爭加劇,全球製造業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 231
二、政策關鍵要素驅動路徑 231
(一)全球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戰略動態進程 231
(二)未來製造業政策發展的關鍵要素已發生深刻變革 232
(三)全球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政策發展路徑 232
三、重點技術領域政策分析 236
(一)全球人工智慧技術使能製造業領域政策存在兩類布局方式 236
(二)5G競賽壓力下各個國家和地區密集出台5G製造政策,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施政重點 237
(三)先進制造技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製造業戰略搶占未來競爭“高地”的重要抓手238
(四)全球新材料領域製造業戰略布局呈現兩類思路 239
四、行業套用領域政策分析 241
(一)垂直行業套用轉型是製造業轉型戰略的終目標,主要國家已形成一定的實踐基礎 241
(二)全球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政策重點聚焦三大行業領域 241
五、我國發展建議 242
(一)當前我國製造業正處於數字信息化浪潮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交匯點 242
(二)我國將“兩化融合”作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長期戰略選擇 243
(三)工業網際網路是我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政策的重要抓手 243
(四)國內外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戰略發展總結 243
(五)我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戰略發展總體建議 244
專題三 安全應急保障 245
第十八章 安全應急產業鏈(防疫應急物資領域)發展現狀 245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防疫應急物資體系提出明確要求 245
(一)應構建產業鏈條完整的防疫應急物資體系 245
(二)應構建區域布局合理的物資保障體系 246
(三)應構建梯次保障有序的物資保障體系 247
二、重點防疫應急物資產業鏈發展現狀 247
(一)醫用防護產品 247
(二)醫療設備 250
(三)醫用運輸車 253
(四)消毒產品 255
(五)體外診斷產品 256
(六)小結 257
三、應急物資快速回響和高效保障能力體系 258
(一)物資儲備保障能力是關鍵基礎 258
(二)產業鏈協同保障能力是重要支撐 259
(三)災時轉產動員能力是有力補充 260
四、發展建議 261
(一)加強防疫應急物資保障頂層設計 261
(二)提高防疫應急物資產業鏈創新能力 261
(三)統籌規劃防疫應急物資儲備區域布局 261
(四)構建防疫應急物資保障能力體系 261
第十九章 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現代化背景下應急產業發展趨勢研究 263
一、發展基礎:市場和發展尚有廣闊提升空間 263
(一)我國應急產業概念的有關含義 263
(二)應急產業集聚化發展現狀 263
二、發展瓶頸:能力建設需求儘快轉為產業發展目標 265
(一)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不完善 265
(二)平急轉換能力弱 266
(三)企業研發積極性不足 266
(四)物流保障網路體系不完善 267
(五)應急裝備技術存在短板 268
三、發展趨勢:“六化”共進助推高質量發展 269
(一)應急產業集群化發展 269
(二)應急裝備智慧型化發展 269
(三)應急產品與服務複合化發展 270
第二十章 區域應急能力產業支撐研究 272
一、區域易發多發災害及主要災害判定 272
(一)全國以洪澇地質災害為主,災種實現全覆蓋 272
(二)區域災害類型呈現明顯地域特色 273
(三)災情特點對應急能力建設要求 282
二、災害重要處置環節、重點裝備和供需特點 282
(一)應急處置能力是對災害重要處置環節關鍵節點的處置能力 282
(二)各型災害的重點處置環節 283
(三)應急產品供需特點 284
三、區域應急產品布局和應急能力 286
(一)東北地區:大規模災害應對能力不足 286
(二)華北地區:主要災害處置救援產品或存在同質化 287
(三)華東地區:區域災害保障能力總體較強 287
(四)華中地區: 救援供給較大規模,產品譜系有待健全 287
(五)華南地區:產品、企業與區域災害較為匹配 288
(六)西南地區:監測預警能力占優,救援保障供應不足 288
(七)西北地區:產品—企業供給有限 288
四、區域產業支撐情況 289
(一)儀器儀表產業:系統集成滿足基需,核心技術自主能力不足 289
(二)專用裝備製造業(以防洪產品為例):傳統—網路,產品—服務雙跨越 290
(三)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以電機製造業為例):東強西弱、量多質低 292
(四)應急通信業—技術待完善、標準待統一 292
五、有關措施建議 293
(一)共性需求產品依託產業規劃做相應能力布局 293
(二)區域特需產品用好資源稟賦形成特色產業 293
(三)瞬時激增產品圍繞產業發展做相應能力備份 293
(四)延時激增產品藉助產業手段做相應能力儲備 293
(五)區域應急能力建設應納入區域產業發展考量 294
(六)加強政策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應急能力協同保障建設 294
後記 295

作者簡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始建於1957年,1994年正式組院,多年來,中國信通院始終秉承“國家高端專業智庫 產業創新發展平台”的發展定位和“厚德實學 興業致遠”的核心文化價值理念,在行業發展的重大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和測試認證等方面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為我國通信業跨越式發展和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壯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