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全省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吉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三個五”戰略,紮實推進“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全面抓好穩定增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佳化布局、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726.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7.32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4134.82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6304.68億元,增長3.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8%。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2690.73萬人,比上年末淨減少13.3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67.9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27%,比上年末提高0.74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9.19%。全年出生人口16.32萬人,出生率為6.05‰;死亡人口18.62萬人,死亡率為6.90‰;自然增長率為-0.85‰。人口性別比為101.14(以女性為100)。
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7.5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1%。
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3%。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8.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6%。
二、農業
全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33.42億元,比上年增長2.5%。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64.50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50萬公頃。其中,稻穀84.04萬公頃,增加0.07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421.96萬公頃,減少1.19萬公頃;豆類種植面積40.38萬公頃,增加6.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5.74萬公頃,減少2.34萬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3878.00萬噸,比上年增產6.7%,淨增量居全國第1位,占全國總增量的41.26%。其中,玉米產量3045.30萬噸,增產8.8%,單產7217.02公斤/公頃,增長9.1%;水稻產量657.17萬噸,增產1.7%,單產7819.82公斤/公頃,增長1.6%。
全年全省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241.81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08.28萬噸,比上年下降14.7%;牛肉產量41.86萬噸,增長3.0%;羊肉產量4.73萬噸,增長2.5%;禽肉產量86.94萬噸,增長9.5%。禽蛋產量121.53萬噸,增長3.8%。生牛奶產量39.90萬噸,增長2.8%。年末生豬存欄792.83萬頭,下降8.9%;全年生豬出欄1361.06萬頭,下降13.3%。
年末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650.19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5.4%。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4.10萬台,增長7.9%;節水灌溉機械4.73萬套,下降1.2%。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334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6.0%,集體企業增長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3%。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2.6%,製造業增長3.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點產業[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7%,六大高耗能行業[5]增加值增長5.7%,高技術製造業[6]增加值下降1.9%,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8.3%。分門類看,採礦業虧損有所增加,製造業下降8.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扭虧為盈。重點產業利潤下降6.2%。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長9.1%,裝備製造業利潤下降11.6%。
全年全省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8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863.10億元,下降14.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16.3%。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1.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7.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4.9%。基礎設施投資[8]下降2.8%,民間投資[9]下降26.7%,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52.3%。
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1.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5.5%,辦公樓投資下降8.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8.8%。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7.23億元,比上年增長3.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731.80億元,增長3.4%;餐飲收入額1045.43億元,增長3.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909.32億元,增長3.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67.92億元,增長3.3%。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7%,化妝品類下降1.6%,金銀珠寶類增長0.9%,日用品類下降11.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6.0%,中西藥品類下降0.3%,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22.2%,家具類增長7.2%,通訊器材類下降10.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0.4%,石油及製品類下降4.2%,汽車類下降9.4%。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1302.17億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出口323.98億元,下降0.6%;進口978.20億元,下降5.7%。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增長13.2%。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長21.2%,增速高於全國18.6個百分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125.50%,增速居全國第1位。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全省貨物運輸總量4.88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987.52億噸公里。全年共保障運輸起降航班12.23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648.50萬人次。
全年全省旅客運輸周轉量493.8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2%;旅客運輸總量3.24億人次,下降0.9%。
年末全省鐵路營業里程為4876.75公里。公路總里程10.67萬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10.20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5.6%;高速公路3583.5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3.4%。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452.3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6.8%。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09.26萬輛,增長7.0%。民用轎車保有量272.31萬輛,增長7.4%。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256.99萬輛,增長7.6%。
全年全省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62.60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4.55億元,比上年增長30.2%;電信業務總量1768.05億元,增長64.6%。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3.30億件,下降2.2%;郵政函件業務961.05萬件,下降25.9%;包裹業務量21.85萬件,下降35.9%。快遞業務量30662.04萬件,增長35.5%;快遞業務收入48.33億元,增長28.2%。
年末全省固定電話用戶457.4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897.63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2217.6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07.2部/百人。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618.30萬戶,比上年增長5.1%。移動網際網路用戶2304.91萬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2274.80萬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21.92億G,比上年增長61.5%。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省完成地方級財政收入1116.86億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完成稅收收入797.89億元,下降10.5%。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3933.42億元,增長3.8%。
全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4]2965億元。年末全省境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153.77億元,比年初增加2082.72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019.43億元,增加2077.9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0884.41億元,比年初增加1756.18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0863.60億元,增加1772.62億元。存貸款新增量同比提升速度均居全國第1位。
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3719.10億元,比年初增加322.31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住戶人民幣消費貸款餘額5018.20億元,增加1031.45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558.58億元,增加170.32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4459.62億元,增加861.13億元。
年末全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42家。證券市場資金賬戶327.0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2.92萬戶;證券賬戶543.57萬戶,增加95.22萬戶。全年各類證券交易額37784.53億元,增長10.6%。其中,股票交易額16493.85億元,增長34.4%;債券交易額20127.94億元,增長2.7%;基金交易額1105.07億元,下降53.7%。
全年全省原保險保費收入679.37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壽險收入348.38億元,健康險收入133.22億元,意外傷害險收入13.97億元,財產險收入183.8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06.82億元,增長7.6%。其中,壽險賠款及給付58.45億元,健康險賠款及給付49.40億元,意外傷害險賠款2.88億元,財產險賠款96.09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全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4人。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重點實驗室114個,省級科技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3個。全年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00戶,科技小巨人企業358戶,分別比上年增長89%和92%。我省高新技術企業中盈利企業比重居全國第2位,戶均淨利潤居全國第3位。
全年全省國內專利申請量31052件,授權量1557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4.9%和12.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1269件,增長7.0%;發明專利授權量3006件,增長4.8%。
全年登記省級科技成果552項。有1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為2000年以來之最;23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79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06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5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發明三等獎;8項獲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6項獲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項獲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4549份,實現契約成交額474.13億元,比上年增長38.7%。
年末全省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1003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3個。全省認證機構2個,有5223戶企業通過了自願性認證,頒發證書11123張。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54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09萬台。吉林省質量獎69個。使用地理專用標誌企業279戶。全年生產領域監督抽查工業產品43種,665個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發現率為2.3%。
全年全省氣象部門累計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3935次,手機簡訊預警信號累計覆蓋780餘萬人次。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42架次,累計飛行137小時;地面人工增雨575次,累計增水30億立方米;開展人工防雹作業1264次,保護了4萬平方公里的農田免受雹災損失。
年末全省共有37個地震台站,其中,包含11個火山觀測站。全省共有29口地震前兆觀測井。
年末全省有國小3740所,招生19.67萬人,在校生118.57萬人。國中1177所,招生21.01萬人,在校生65.45萬人。普通高中學校251所,招生14.95萬人,在校生41.8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5所,招生3.38萬人,在校生11.79萬人,畢業生4.32萬人,其中獲得職業技術證書的人數為1.76萬人。另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機構)1418所,註冊學生數10.97萬人。幼稚園3605所,入園(班)幼兒15.52萬人,在園(班)幼兒41.1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9所,特殊教育學生11313人。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1個,研究生招生2.56萬人,研究生在校生7.47萬人。普通高校62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5所獨立學院),普通專科(高職)院校25所;普通本、專科招生21.95萬人,普通本、專科在校生70.01萬人,比上年增加4.18萬人。成人本、專科招生7.00萬人,在校生13.48萬人。
年末全省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3030所,在校生64.80萬人。其中,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18所,在校生17.09萬人;民辦普通高中38所,在校生4.70萬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67所,在校生1.96萬人;民辦國中41所,在校生8.27萬人;民辦國小17所,在校生6.66萬人;民辦幼稚園2849所,在園幼兒26.11萬人。獨立設定少數民族幼稚園67所,學前教育少數民族在園幼兒3.48萬人;少數民族國小165所,國小少數民族在校生11.98萬人;少數民族國中70所,國中少數民族在校生6.08萬人;少數民族普通高中23所,普通高中少數民族在校生3.99萬人。中等職業教育中少數民族在校生0.71萬人。高等教育中少數民族在校生11.24萬人。
十、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省擁有文化館(包括民眾藝術館)79個,藝術表演團體47個,公共圖書館66個,博物館107個,全年博物館參觀人數達936萬人次。
全年出版圖書19384種(套),其中新出13820種,定價總金額60.31億元。報紙全年總印數6.46億份,定價總金額9.83億元。期刊全年總印數5018.86萬冊,定價總金額3.88億元。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3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41%。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數為435.64萬戶,其中,數位電視實際用戶數為426.05萬戶。
全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24833.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接待國內遊客24696.43萬人次,增長12.2%;接待入境遊客136.58萬人次,下降5.0%。在入境遊客中,接待外國遊客121.11萬人次,下降2.2%;港澳台同胞15.47萬人次,下降22.3%。全年旅遊總收入4920.38億元人民幣,增長16.9%。其中,國內旅遊收入4877.89億元人民幣,增長17.1%;旅遊外匯收入6.15億美元,下降10.3%。年末全省有旅行社967家,其中分社267家。星級以上飯店98家,其中五星級賓館4家。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231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7家。
年末全省有衛生技術人員18.8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88萬人,註冊護士7.89萬人。醫院和衛生院擁有醫療床位16.23 萬張。全省有鄉鎮衛生院761個,床位1.6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84萬人。全年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人數49807例,報告死亡169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184.2/10萬,報告死亡率為0.62/10萬。孕產婦死亡率為12.95/10萬;嬰兒死亡率為2.78‰。
全年全省運動員在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中共獲得金牌 201枚、銀牌252枚、銅牌240枚。全年共培訓審批社會體育指導員11200人,其中:國家級 200人,一級550人,二級4703人,三級5747人。“五個一”工程建設共資助全民健身中心3個、體育公園(健身廣場)1個,為767個行政村(含社區)配建了全民健身器材。擁有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1個。
十一、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299元,比上年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3394元,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936元,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1457元,增長5.8%。城鎮恩格爾係數為23.4%,農村恩格爾係數為28.1%。
年末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總人數702.0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6%。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總人數882.11萬人,增長2.3%。其中,在職參保506.19萬人,增長0.1%。失業保險參加人數273.63萬人,增長1.6%。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5.55萬人,增長0.9%。
全年全省共籌集中省級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補助資金50.95億元。城鄉低保保障標準達到月人均526元和年人均404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4.6%,有效保障了全省95.9萬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全省共保障特困人員8.43萬人,其中,農村特困人員7.69萬人,城市特困人員0.74萬人。全年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5.93億元,資助救助城鄉困難民眾221萬人次,其中直接救助68萬人次。全年全省下撥救災資金1.20億元,妥善保障了35.79萬人次受災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15]7132.1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加131.82萬噸。全社會用電量780.37億千瓦時,增長4.0%。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0.1%,上升0.6個百分點。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97.7%,是近10年最高水平。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16]下降1.0%。
全年全省空氣品質總體保持穩定,按照《環境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全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9.3%。亞洲清潔空氣中心評價,長春市空氣品質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居第1位。
全年全省42條主要江河的88個監測斷面中達到水質控制目標要求的監測斷面74個,占斷面總數的84.1%。其中,Ⅰ~Ⅲ類水質監測斷面62個,占斷面總數的72.7%。
全年全省主要城市2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良好。其中,地表水源地22個,地下水源地5個。Ⅱ類水質的水源地3個,Ⅲ類水質的水源地23個,IV類水源1個,不達標1個。
年末全省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區5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1個(包括松花江三湖保護區),市、縣級自然保護區1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74.00萬公頃,占省域國土面積的14.33 %。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590人,比上年下降15.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7]0.05人,下降19.4%;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801人,上升 20.3%;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929人,上升61.5%。
注 釋:
[1] 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 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本公報中涉及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和以地區生產總值為分母計算的強度指標均以國家統計局反饋修訂後的2018年數據為基數。
[3] 2019年年末,0—14歲(含不滿15周歲)人口為325.18萬人,占全省年末總人口的比重為12.09%;15—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為1814.44萬人,占全省年末總人口的比重為67.43%。
[4] 重點產業是指我省重點發展的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醫藥、冶金建材、能源、紡織等八個產業。
[5] 六大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6] 高技術產業包括醫藥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
[7] 表中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8] 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9] 民間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0] 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11] 交通運輸部根據專項調查,調整2019年公路貨物運輸量、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數據與上年不可比。貨物運輸量中管道數據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長春輸油氣分公司數據。貨物運輸周轉量中民航數據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數據。
[12] 此數據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數據。
[13] 郵政行業業務總量按2010年價格計算。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價格計算。
[14]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口徑有所調整。
[15]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能源消費總量等相關指標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16] 見注釋[2]。
[17] 見注釋[2]。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民用汽車數據來自省公安廳;價格指數、糧食、城鄉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水產品產量、農機總動力、大中型拖拉機、節水灌溉機械數據來自省農業農村廳;機電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數據來自省水利廳;鐵路營業里程、鐵路運輸數據來自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公路里程、公路運輸、水路運輸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民航運輸數據來自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和松原查乾湖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管道運輸數據來自中石油管道長春輸油氣分公司;電信業務總量、電話用戶、寬頻用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上網人數等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長春海關;郵政業務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貨幣金融類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數據來自證監會吉林監管局;保險業數據來自銀保監會吉林監管局;發明專利、質量檢驗、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等數據來自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生活救助資金、城鄉低保等數據來自省民政廳;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衛生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科研機構、科研成果、技術契約、專利等數據來自省科技廳;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旅遊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播電視、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省廣播電視局;體育數據來自省體育局;氣象數據來自省氣象局;地震數據來自省地震局;用電量數據來自省電力公司;自然保護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省生態環境廳;救災、應急管理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其他數據均來自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