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精品展於2017年6月5日至6月20日在國家大劇院藝術沙龍展廳進行,來自中、英、日、韓、美5國31位藝術家的諸多力作紛呈亮相。
“2017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精品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同期舉辦高端學術論壇,深入探討金屬藝術傳統文化、當代理念、審美精神及商業價值,凸顯傳承性的文化、創新性的作品、學術性的研究、實驗性的探索等方面的多維互動。
此次國家大劇院的展品既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承古力作,也有國內外藝術家、高校學者的創意新作。展品所涉及的工藝多樣,包括琺瑯、花絲、鍛造、鏨刻、鑄造、象嵌、烏銅走銀、3D列印等;材料不僅有金、銀、琺瑯、銅、鐵、錫,也融入漆、石、木、皮等非金屬原料以展現混合材質的獨特魅力;形制上突破杯、盤、尊、瓶等“實用器形”的束縛,融入更多時代元素,是有更豐富的“審美”方向的延展。
在承古製作中,王千鈞採用魯王工坊傳承300多年的傳統鈑金工藝作品《歸朴》,在錘鍊鍛打中呈現錫壺的古樸肌理,與隨形的木柄結合,呈現一種自然之美、大氣之風。再如韓國藝術家李亨坤(LeeHyungKun)所作的韓國傳統打擊樂器,以銅、錫為原料鍛造出自然紋理,在一圈圈波浪外擴的圈紋中,讓人感受到樂音的傳播震動,如同石子投湖所激起的水波,此時聲與形相呼應。這些作品不僅承傳了工藝,也與傳統人文精神一脈相承,在匠心獨具的承古創新中,綻放了古代經典、人文精神、工藝傳統與審美意旨之菁華。
在當代創新之作中,周尚儀、孫秋爽的作品《傳奇》以中國傳統的“鼎”為型、“四神”為飾,幾何的圓型和柱型的壺體、具象的童男童女的壺鈕,相映成趣,對比強烈。實用與裝飾、白銀與烏木、傳統與現代、鑄造與鍛制的多元混搭,呈現出後現代語境中實驗性的意義。日本藝術家前田宏智所作的金銀彩花器以再現了日本的工匠精神,在金色淺淡不規則的片格裝飾中,似聞到了收穫的味道,是麥香,還是酒釀,讓人充滿美好的想像。青年藝術家王曉昕的系列3D列印作品無疑令人耳目一新,一個個玉璧造型的金屬形態中,排列著整體、縝密的“眾人”,以通天禮地的玉器與人結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深度解構並重構“和”文化在玉禮器這一載體中的體現。